这艘“绿眉毛”,11位老工匠装了3个多月

这艘“绿眉毛”,11位老工匠装了3个多月

首页模拟经营沙船手工工厂更新时间:2024-07-28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冬艳

浙江省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启用,位于其中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场场预约爆满。很多观众是冲着一艘“大船”来的。

这是一艘“绿眉毛”三桅木帆船,长22米、宽5.5米、高13.5米的它妥妥占据了1楼陈列区的C位。潮新闻记者与他的建造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岑国和聊了聊。

“绿眉毛”三桅木帆船

47道工序,3年打造,11位老工匠装了3个多月

初见岑国和,他戴着一副银色的细框眼镜,蹲在体积硕大的“绿眉毛”旁,认真地组装着一个仿古木帆船船模。耐心装好古铜色的船帆后,他又多角度测试了一番升帆是否顺畅,即便只是个小小的船模,每一个细节他都丝毫不马虎。

他的身后,悬挂着一排已经组装完毕的船模,机帆船、舟山背舢板、温岭小钓船、独捞船、打洋船……看着这些传统木船,仿佛看到了一部浙江渔业的发展史。

岑国和在组装船模

“‘绿眉毛’因船头形似鸟头,船眼上方有一条绿色弯曲的眉毛而得名。你看它像不像只漂亮的画眉鸟?”岑国和起身往船头的方向指了指,回答了记者的第一个问题。“渔民要高高兴兴出海,平平安安回来,画眉鸟有吉祥的寓意,所以船眼上方的舷板常常被涂成鲜绿色。”

船眼上方有一条绿色弯曲的眉毛

登上甲板,近距离观看近10米高的主帆还是颇为震撼的,脖子几乎要仰成90度才能将其尽收眼底。传统木帆船的航行纯粹依靠风帆和橹桨,风力是其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制作精良的风帆从开始选料到最后安装,每一个步骤都要符合传统技艺代代流传的“口诀”和规范。“一面好帆要吃得住风,航行时,风袋鼓胀饱满,像海鸟的翅膀一样。起锚、升帆,两道流程听起来简单,其实技术性极高,通常由有5至10年航海经验的老师傅亲手操控。光是转动绞车,也需要4名壮汉同时发力。”岑国和介绍,“绿眉毛”有两层舱室,能分隔出十几间大小不等的工作、生活舱室,提供船员日常生活工作所需。比如玻璃隔板下的两个大货舱,出发前,一个装满冰块或者盐,用麻袋封好,另一个用来装捕捞上来的渔货,能大大增加保质期。相当于一个天然冰箱。

船内的生活舱室

2020年初,岑国和接到邀请,为省非遗馆新馆打造一艘具有代表性、展示性的实船。经过反复考量,在众多船型中,颇具文化代表性的舟山“绿眉毛”海船脱颖而出。它最早出现在宋代,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应用,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船”(福船、广船、鸟船、沙船)之一。曾随郑和七下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岑国和在削木料

岑国和翻阅古籍,参照宋代“绿眉毛”船的制造标准设计了该船。设计图纸之后便是选木料,为了让船能存放百年以上,他跑遍了浙江、福建、江苏等地的多个木料厂,并最终选择了马来西亚进口的梢木。“跟杉木及樟木等一些常用的造船木料相比,梢木的价格要贵上好几番,质量自然也好得多。这种木头材质密实、坚韧耐腐且不怕潮湿,即使是埋到土里,也能有20年的寿命。馆里的这艘‘绿眉毛’我们使用了100多个立方米的木料,花费巨大。”岑国和打趣道,这可以算得上是他50多年的造船生涯里用过最好的木料了。

组装中的“绿眉毛”三桅木帆船

经过近3年的时间,前期配件终于在舟山制作完成,并于今年4月底运到杭州进场安装,光是组装就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这个过程中,我们克服了不少实际困难,比如非遗馆内不能使用铲车、吊机等大型机械,只能靠人力搬运100多立方米的木料。为了保证工艺品质,我特地从舟山普陀带去了11位船厂里的老工匠,力争完整还原传统’绿眉毛’的47道制作工艺。”岑国和说。

这些年来,岑国和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怎样能更好地把舟山古船文化和制作工艺传承下去。他欣喜地说,“这次为浙江省非遗馆打造‘绿眉毛’实船,并在杭州亚运会举行期间登场亮相,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舟山“船四代”,多艘国内著名仿古船出自他手

浙江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是陆地的两倍多,海岸线长达6500多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2800多个。

“从最早的耕海牧渔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从海洋贸易的强盛到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数千年来,人们想要在海洋上走得更远,离不开一艘艘能够经受风雨考验的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祝汉明介绍,浙江从古至今都是中国重要和著名的造船产业基地。浙船既是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征服大海的工具,也是勤劳勇敢的先民们智慧的结晶。要了解浙江的海洋文化,没有什么比登上一艘船来得更直观了

“绿眉毛”曾在浙江海域流传广泛,是浙船中的经典船型,它的建造过程中包含大量的艺术内涵与民俗传统,具有浓郁的吴越海洋文化特色。“比如它高高翘起的船头,宛如一只鸟头,这样的设计与古代吴越地区的太阳鸟文化崇拜有关。同时,船上美术绘画工艺也是舟山渔民画的雏形和渊源。”祝汉明说,“绿眉毛”在艏部、侧部、艉部彩绘龙、凤、鱼、等图案,有着“龙凤呈现”“年年有鱼”“满载而归”等含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船上各部位的雕刻工艺、绘画工艺等,也充分体现了当地民间文化和手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

船上的民俗画

而作为浙江第一大岛,千百年来,在舟山岛上产生过无数个以修造船舶为生的能工巧匠,形成了众多为造船服务的小作坊、工场和木行,岑氏木船作坊便是其中的代表。

身为岑氏木船作坊的第四代传人。孩童时期,岑国和就看过船只往来繁忙的盛景:沈家门渔港前,沿海三省一市的船只泊满了码头,远远望去,桅杆密密麻麻,像一片海上森林。

中学毕业后,岑国和跟着父亲正式学造船。从小耳濡目染,加之潜心钻研,他很快就掌握了祖传的、包含47道工序的整套造船工艺。21岁时,岑国和便能独立造船了。

“那时候一年要造二三十艘船。”得益于当时舟山发达的渔业,找岑国和造船的人络绎不绝。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钢质渔船的普及,木帆船在渔业生产中逐渐淘汰,岑氏木船作坊也面临着生存危机。

上世纪80年代末,舟山的远洋渔业越来越发达,人们开始使用能前往外海捕鱼的钢质船,木帆渔船由于无法承受海浪的颠簸被逐渐淘汰。舟山大部分传统木船作坊相继关门。岑国和带领着师傅们坚守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并逐渐走上制作传统仿古木船和仿古船模的道路。

仿古船模

2022年,朱家尖为了弘扬舟山海洋文化,找到岑国和打造了一艘仿宋代的“绿眉毛”号古帆船。花费一年时间,全国第一艘有航海能力和资质的仿古传统木帆船诞生了。随后,“绿眉毛”号访先后问了国内12个城市,还出访了韩国,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国际高桅节。

中国造船专家、海军少将郑明曾评价称:“绿眉毛”是中国6500年舟船文化的缩影,是舟山港口城市的标志和舟山海洋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含金量最高的名片。“绿眉毛”的复活,是人类传承优秀的海洋文化,弘扬海洋精神的一大壮举。

岑国和的坚守和创新为传统木船制作工艺等来了新的机遇。仿宋代的“绿眉毛”号古帆船、仿唐“鉴真”号三桅木帆船、“安富鲈”号仿清代皇家游船、仿唐代“不肯去观音”号古船……这几年,一艘又一艘的仿古船从岑国和的手中打造出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他有一个梦想,打造中国一流的“舟船文化主题公园

“绿眉毛、背舢船、丁松头、倒八字头等传统木帆船制作的珍贵手艺,不能断在我这一代手里。”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岑国和在传统工艺中寻求创新。近几年,岑国和专门打造了一个集木帆船建造、展示及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大型传统木帆船基地——中华古帆船研究制作中心,供游客参观游览、体验拼接船模。疫情之前,这里每天都有客流,一年流量有近万人次。

研学团队走进岑氏木船作坊

作为国家非遗传承人,岑国和还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舟楫文化传承下去。为此,他经常到中小学校、文化礼堂去上课,宣传传统木船制造的手艺。他还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的船模文创产品,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喜欢上这门手艺。

学生参观船模文创产品

除了打造博物馆,开设研学课程,这两年,岑国和还接到了不少外地城市的邀请,为景区打造一些有文化特色的仿古船。“仿古船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增加了景区的人文底蕴。昆明的滇池、江苏的太湖,现在很多旅游景点都能看到我的仿古木船。”岑国和介绍,目前,岑氏木船作坊每年有近百艘的木船订单,包括大型仿古帆船、运河仿古漕舫以及欧式木质帆船等多种类型,其中大部分订单用于旅游行业,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舟山的舟船文化历史悠久,又是一个旅游城市,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结合,一定能擦出更多的火花。岑国和有一个设想,他想打造一个中国一流的“舟船文化主题公园”。作为古船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展示游览和生产的基地,以及各种配套各种辅助项目。将舟山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发展成为一个集古帆船科、教、研、产于一体的产业链,把舟船文化与海洋经济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木船新的生命力。

说完心中的“理想版图”后,岑国和继续组装起了之前未完成的船模。他告诉记者,非遗馆对这艘船的打造过程进行了全记录,他希望年轻人看了“绿眉毛”的诞生记后,能愿意加入到学习、传承传统技艺的队伍中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