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4月22日电(记者董小红、胥冰洁)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埋首故纸残页与时间赛跑,让破损古籍重获“新生”,他们就是古籍修复师。
淡淡的糨糊味、清脆的锤击声、细微的翻纸声……走进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如同来到一个手工作坊,时间也仿佛放缓了脚步。记者在这里见到了一些年轻面孔,他们或专注地沉浸于自己手中的修复工作,或在工作台上安静地翻阅古籍修复理论书籍。
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古籍修复产生浓厚兴趣,有一些年轻人还是“半路出家”,愿意投身古籍修复事业。
27岁的黎彦君大学学习的是师范专业,从事古籍修复已有7年时间。在她看来,“修复古籍让人很安心。”她告诉记者,在学校学习期间,她就非常喜欢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中的很多场景令人向往,也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古籍修复的种子。大学毕业后的一次偶然机会,她知道了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中心的古籍修复培训班。
经过6个月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初级技能培训,她顺利从培训班毕业,也喜欢上古籍修复这份工作。“真正从事这份工作后,虽然每天都跟古籍打交道,有些枯燥,但内心很安宁。”黎彦君说,古籍修复很考验耐心、细心,在工作中,自己的性格也被不断磨炼,以前比较浮躁的自己慢慢变得安静。“这份工作其实很有趣,它并不神秘,很多时候也是熟能生巧,在修复时,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她说。
27岁的韦舒情比较腼腆,之前,她在一家事业单位从事联络员的工作。了解到古籍修复这份职业后,2023年8月,她辞职转行。
“这份职业比较纯粹,在干活的时候,虽然身体累点,但因为长期专注会让人很踏实,反而觉得每天都很充实。”韦舒情说,有时,为了修复一本破损的古籍,需要调试几百次才能让修复纸的颜色和古籍上的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学到很多新知识。
在78岁的古籍修复师彭德泉看来,近年来,古籍修复这个职业在年轻人中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28岁的古籍修复师吴亚轩也是“半路出家”,此前,她从事的是美术培训工作,从事古籍修复工作之后,吴亚轩感觉安静的工作环境很适合她的个性。并且,随着对古籍修复了解越来越深入,她也越来越“陷进去”了。
“古籍修复不仅仅是一门古老的手艺,更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不断学习各种新的技艺,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吴亚轩说。
作为年轻的古籍修复师,黎彦君也打算在行业内深入钻研下去。“随着社会的变迁,古籍修复师的工作范围在日益扩大,不仅需要能修复古籍,还需要修复字画、拓片,甚至是结婚证、钱币、档案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成为多面手。”黎彦君说。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