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转向”,这个词是最近学习到的新词,也是最近了解的一种新的思想。“物转向”,意味着一种对“物”的新理解。
过去谈到“物”,映入脑海的就是那些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或无生命的“低等存在”。在“物”面前,“人”可以高傲的存在。这种关系是人对“物”的绝对主宰。比如,搬家,断舍离,对“物”要丢就丢,要拆就拆,随意处置。
汪民安先生认为,康德将物分为物自体和物的现象,划定了认知和信仰的范围。“自此,物被夺去了自主权,成为主体的受动对象。自此,物总是在主体的参照下来书写自己的命运。”在人-物对立的框架内,要么强调绝对主体而贬抑物,要么意识到物的力量而屈从于物,“人和物的关系都不是一种切近关系。”物的本然存在与人与物的亲缘关系没有得到揭示。
在这种“人-物”对立的框架内,作为主体的人一味贬抑物,其实“物”也反作用于人,“物”会限制人的感知、想象与心灵存在。环境危机、生态恶化,某种程度就是人恣意妄为的结果。同属于一个生态圈,人与物具有丰富的多重关系(或隐性关系)。
物是有生命的存在,物也是充满活力的存在。物可以给予人成长的力量,可以塑造人的感知、人的心情、人的观念等。可见,物不仅具有自身价值,还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
人需要重新理解“物”,重新理解“人-物”的关系,重新理解充满活力的大自然。大自然是神奇的生态存在,不仅因为人,还因为“物”。
参考:汪民安,《物的转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3期。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DAyNTExNQ==&mid=2247553100&idx=1&sn=be7107a28b17b4544d6ee552334e0da1&chksm=fbebb9b8cc9c30ae4d987f84d611e94c0a4d970ef4248629de08e919f2d690e58e97436b8d5b&scene=27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