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家园》:运用专业的拍摄方式将孤独症拍成纪录片

《阳光家园》:运用专业的拍摄方式将孤独症拍成纪录片

首页模拟经营阳光家园更新时间:2024-06-1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亨克的孤独

编辑|亨克的孤独

孤独症纪录片《阳光家园》影像表达

纪录片作者要想在创作过程中对主题进行更好的表达,为了让观众对此类影片有着更深的理解,则需要运用叙事语言的手法,应用各样的符号元素等去阐释纪录片内涵。视听语言的使用格外重要,它由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组成。视觉元素包含了镜头语言的运用,空镜头、长镜头、特写镜头、运动的推拉摇移镜头以及景别的使用等都代表了不同的信息;听觉元素则包括了同期声、背景音乐和解说词等运用。这些视听语言展现了创作者的创作技巧,可以让拍摄效果锦上添花。

影片镜头语言多样化

纪录片依靠情感表达打动观众,在人物纪录片创作中要用镜头语言讲好人物故事,体现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情感。镜头语言是镜头可以像语言一样具备表达功能,观众通过观看摄影机拍摄的画面而感受到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孤独症题材的纪录片都会采用多样化的镜头语言,其特殊性质的表现需要更加复杂的视觉元素介入补充。

在剧情片中,可以通过充分的准备和技术手段去精妙的构思拍摄创意,往往可以呈现出超脱于真实的视觉塑造。而在纪录片中,必须以事实发生为基础,被动的等待去捕捉美的一面,这特别要求创作者的画面敏感度。但通过蒙太奇对时空的再塑,影片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被无限地扩展,打破原有的束缚,构建一个新的场域,丰富主题的情感表达,构建更具美学意义的艺术氛围。

长镜头呈现真实

长镜头是一种蒙太奇,顾名思义,指在一个镜头从拍摄开始到拍摄结束使用了较长时间去拍摄,这个时间并无准确定义,但视觉感受是明显比其它镜头要时间更长。长镜头是写实和写意结合的镜头,未曾剪接的长镜头代表了纪录片拍摄独有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而长镜头的使用通常是值得玩味的,这类镜头表达特定的情绪,长镜头的游移带来节奏的变化,这样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感让人余味悠长,值得思考。

在纪录片《阳光家园》里,为了呈现真实效果,使用了较多的长镜头。《阳光家园》在学员们接力朗读《海燕》时,就采用了一个2分钟左右的长镜头。老师为了排练朗诵节目,让学员们依次朗诵《海燕》这首诗歌。这样一个长镜头,通过镜头的运动给到每位孩子的近景,最后拉到全景,可以看到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和对于朗诵这件事的接受程度。《海燕》也是讴歌生命、不畏险阻的赞诗,正巧与患者们的处境对应,这样悠长的镜头在此刻将灵魂呈现出来,正是勇敢与坚持才造就了生命的奇迹,观众也会对特殊群体感悟新的认识。

特写镜头展示细节

特写镜头是对某一人物或某一物体进行局部特写拍摄,在影片中是运用非常普遍的手法,主要起强调作用,通过特写来表现细节和人物特征,从而凸显其特点。镜头在完全聚焦于一个拍摄主体时,极具视线的冲击力,会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毕业作品《阳光家园》里也使用了很多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还多次运用到表现房间的物体,患者们的画作、阳光家园的牌匾、机构成员的展示牌。导演分别赋予了他们不同的意义,同时也在侧面展现自闭症儿童的生活环境。而孤独症题材中特有的细节场面,则是患者们的表情和动作,自闭症患者的动作相对常人是异状的,有时迟缓,有时奇怪,不知道一些动作的意义。

空镜头寓情于景

纪录片不但拍摄人物和物体,也要拍摄景色。没有任何人或物的景色镜头称之为空镜头。空镜头展现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有利于舒缓影片节奏,达到以景抒情、渲染气氛、制造情景的作用,让观众见景知情、产生想象空间。空镜头也不简单是景象的呈现,而是蕴含于叙事之中,构成一个有机体,从有限的景物中观察出无限的可能性。

在本片中,景色空镜头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信息。在阳光家园的教师提出要去社区帮忙捡垃圾时,此时正值秋日,拍摄到的金黄树叶,秋日暖阳,瑟瑟秋风,都为影片烘托了一种淡淡忧伤的气氛。因为它们作为特殊群体,做了不少帮助邻里的好事情,但还是不被周围居民所接受,这时散落一地的秋叶正暗示了一丝无奈与无助。

到了冬日,寒风和大雪侵袭了整片大地,当时秋叶也已不在,体现了时光的流逝,也说明了影片的时间线。院子里布满了大雪,景色萧条,枯枝烂叶,没有生气的景色,镜头一转是几个普通孩子在小区一起愉快地玩耍,再拍摄皮皮一个人玩雪,这样一系列的空镜头再转到皮皮,就体现了皮皮格外地孤独。空镜头的隐喻作用凸显,暗示了自闭症患者们面对命运时的一种无力感。

影片声音设计多元化

随着纪录片拍摄手段的不断发展,声音元素作为一个重要的叙事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纪录片作为以拍摄现实生活内容为主,真实记录社会生活,为了展示真实的生活片段,声音的加入是必需的。上世纪30年代,格里尔逊开创了纪录片的新模式,“画面、解说、配乐”组合的风格,对后代创作者们影响巨大。纪录片的声音设计也是写实和写意结合的表达,即有纪录真实声音功能,也有渲染情绪,加深内涵的风格呈现。声音的介入让纪录片的艺术魅力得到了更好的展现,声音与画面相辅相承,让纪录片在人文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等层面上有了质的飞跃。

同期声反馈状态

纪录片同期声的使用是体现纪录片真实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有叙述情节、表达情感的功能。同期声的收录是拍摄画面时的同步收录的声音,包含现场拍摄时的人物声音和背景声音。在本片中,几乎全程同步收录了现场的声音,以还原真实感。孤独症题材的影片中由于拍摄人物的特殊性,现场收录声音是比较吵闹的。本片中,机构的孩子们会在上课时发出怪异声响,说话也杂乱没有逻辑,但是这些都需要去主动收录,因为这是自闭症患者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无意识的,这样也让观众清晰了解到他们的病症情况,体现了现场客观记录的一面。

背景音乐点缀情感

音乐是全球唯一共同的语言,它是影片构成的重要元素,优秀的纪录片会找到优秀的音乐家配原创音乐。音乐具有感情表达的能力,音乐的使用也是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加持。所以,有人认为这会冲淡纪录片的真实性,“把音乐作为主观意念或思想语言的无限延伸的附加物运用于纪录片中,从根本上违背了记录美学的要求”。

类似直接电影的手法确实应该避免使用音乐,但根据纪录片创作的历史实践,巧妙地运用音乐加持影像,所获得的效果是非常可观的。从格里尔逊引入声音概念以来,音乐几乎成为了纪录片的一部分,它的表达语言更为直接,表达情绪也恰到好处。创作者可以根据相关的事件所触发的情绪安排,轻重缓急、起伏高低都可以对画面进行完美的再阐释,这是其他元素很难做到的功能。音乐既烘托了情绪,又能加深主题表达,让纪录片别有意味。

纪录片《阳光家园》中,由于使用了以直接电影为基础的观察式拍摄手法,所以几乎没有背景音乐。在庆生的时候出现了一首邵帅演唱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清脆的吉他声音让节奏逐渐舒缓,整首歌温暖中充满期望,渲染的是一种阳光中的希望,与影片名字相呼应。“愿你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安然无恙,愿你的冬天永远不缺暖阳,愿你的明天不再经历雨打风霜,愿你的未来永远热泪盈眶”。

歌词的内容好似在诉说自闭症患者家人的心声,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这些孩子们未来的稳定,在他们走后也能过上充满阳光的生活。所以这一首充沛情感的歌曲与影片画面内容表达一致,引起观众深深的共鸣。影片结尾也是使用了一首纯音乐钢琴曲,此时画面是阳光家园中孩子的脸庞,缓慢悠扬的旋律让故事的结尾意味无穷,余韵悠长。

孤独症纪录片《阳光家园》叙事伦理

自从诞生纪录片以来,有关纪录片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就一直被人们所讨论。伦理是一种关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之间的道德与行为规范,它包含着人类情感与思想的方方面面。美国纪录片拍摄者迈克尔·拉比格尔曾说过:“唯有考虑到伦理问题,才能有真正纪录片的产生。”由此可见,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处理影片伦理问题的重要性,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预见的问题是成立一个出色影片的先决条件。在以拍摄人物为主体的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由拍摄者和拍摄对象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双方都在影响着影片内容的表达。

从前期选题和策划阶段,沟通拍摄意愿,询问拍摄时是否愿意出镜拍摄。到正式拍摄时,摄影机开始介入,双方的互动和沟通也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深入,拍摄对象一定会受到一些影响。后期制作阶段,剪辑赋予了创作者第二次书写故事的能力,但是拍摄对象一般不会出现在此环节,拍摄者则主导了这一阶段。所以,纪录片创作者应妥善处理影片的伦理问题,特别在正面接触的拍摄过程中,尊重被摄对象的权益,避免对被拍摄者的镜头暴力,良好协调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关系,这是建立影片整体艺术性的前提。

“在创作中应注重摄影机的人格意志,坚持道德原则和艺术理想的完美结合,这是纪录片作者的最高境界和品格”。

纪录片拍摄真实生活,但拍摄者呈现的往往是加入自己思考后的艺术作品,毕竟没人想看单调的影片,创作者和观众都渴望戏剧性。创作者需要把握好创作尺度,拍摄纪录片本身是一种将个人化的表达呈现到大众前,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一旦显现,伦理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因为伦理虽是具有普遍性的,但个人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创作者必然会进入到拍摄对象的生活中,要做到坚守道德底线,保护其隐私,不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不择手段,将主观意愿强加于人。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