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的大宇宙与小镇的小环境

《三体》的大宇宙与小镇的小环境

首页模拟经营宇宙小镇更新时间:2024-06-03

最近,我一直在追科幻电视剧《三体》,虽然没完整读过原著,但通过各大视频博主的解析,我对故事的情节,还是算比较了解。跟许多激进的原著党或苛刻的追剧粉不同,我对这部剧还是很满意的。

尤其是老戏骨于和伟,饰演的“史强”这个角色,感觉非常立体,非常贴近原著。再就是剧中描绘的“三体游戏”,场面很宏大,立意很高远,兼具科普性和趣味性,总体上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越到最后,剧情越精彩,这明显体现了编导团队和摄制组的高超水平。如果说有稍微不满意的一点,就是前期剧情有些拖沓,节奏非常缓慢。

整部剧看下来,再结合作者刘慈欣,在原著里天才般的艺术构想,这本《三体》呈现了超大恢宏的故事立意,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甚至跪地膜拜。难怪当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看完第二部《黑暗森林》后,在大刘第三部《死神永生》还未出版之时,就迫不及待地托关系,把大刘的第三部手稿搞过来,请人翻译观看。据说奥巴马看完之后,连声感叹,太震撼了,人类太渺小了……可以说,通过这部《三体》,作者刘慈欣以一己之力,把中国的科幻文学写作,一举拔升到了世界顶级水准。

闲言碎语不多讲。在这里,我对大刘在第二部原著《黑暗森林》里,提到一句话,印象颇深,且感悟也很深。大刘说:“弱小和无知不是文明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书中描绘了,人类因为傲慢轻视了三体人的探测器“水滴”,使得人类耗费数百年,建造的数千艘星际战舰被“水滴”在几分钟里就全部摧毁。人类顿时成为了三体人的奴隶,人类文明几乎被摧损殆尽。

多么宏大的想象,多么深刻的主题,多么明显的讽刺,让人不得不躬身拜服,不得不感叹唏嘘,不得不引人深思。结合笔者生活的环境,以及对周遭事物的观察理解,笔者对“傲慢和偏见”这个主题,也有一些感悟。在这里,九宫闲云信笔涂鸦,班门弄斧,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满纸荒唐言,通篇无聊句,供各位看官饭后一笑。

好“模范”与差学生

笔者上小学时,由于学校所在的片区,属于城乡结合部,经济差,环境差,留守学生居多。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小混混、“二流子”比较多,寻衅打架,向学生“擂肥”要钱的情况比较常见。

大概是四五年级,当时学校里搞闭路电视,搞校园电视台,搞校园宣传。有一期宣传主题,就是推介一个孝顺上进的好学生典型。笔者清晰地记得,学校推了一个好学生典型,此人家庭贫困,爸妈出去打工,只剩他和爷爷相依为命。镜头里,这位懂事孝顺的好学生,为行动不便的爷爷擦脸擦身子,情到深处,还为爷爷的不幸偷偷抹眼泪。校园电视新闻一经播出,这位好学生彻底出了名,走在路上,单纯的学生们都会指指点点,投以敬佩的目光。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反转来得相当快。此学生竟和校外“二流子”结群为伍,混迹于游戏厅和校外街道,抽烟浪荡,找学生拦路擂肥,挑事要钱。甚至把看不顺眼的学生拉到小树林,拳打脚踢,甚至还学着港片黑帮的动作,用点燃的烟头烧学生的胳膊,可谓劣迹斑斑。

后来,有学生家长将此人作恶的事情,上报给了校领导,被“打了脸”的校领导,便通知了此人在外打工的家长。再后来,听说家长回来后,把这个“道德模范”,狠狠揍了一顿。之后,便匆匆为这“道德模范”办理了退学,带到外地一起打工。

留守儿童现象,到现在一直都还存在。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小城镇,小乡村,留守儿童引发的社会问题、家庭悲剧,都还时不时见于网络和新闻报端,让广大网友感叹唏嘘。如何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社风纯良、自立自强的学习生活环境,仍然是各级管理部门需要长期关注,并孜孜不倦为之努力的课题。

作为曾也是城镇留守儿童的一员,笔者真诚希望,同班同窗不要做对留守儿童霸凌、欺辱的事情,学校老师不要做歧视、看低留守学生的事情,社会舆论不要做盲目捧*、以留守儿童为噱头做哗众取宠的事情,还留守儿童一片干净、纯洁、友爱的天空。

长路漫漫,矢志不渝就好;荒野遍地,善心播种就好!

集体荣誉与摸鱼躺平

关于职场工作状态,有两则故事,耐人寻味。故事一,某地新招录的乡镇公务员,热衷到点下班,而且下班之后,只要涉及到工作上的事,除了“一把手”,谁的电话也不接,不乐意不主动不接受额外加班。这让他们单位的有些副职领导和工作勤奋的老员工,感到不解和无奈。

故事二,某地某单位,在上年度的业务综合考核中,多个指标位居同行末位。这让该单位的“一把手”脸上无光,神情落寞。但与“一把手”的难堪羞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业务科室的科长们,倒没有多少愧疚自责情绪,大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之感。这种落差感,道是无奇也有奇,耐人寻味。

上述两种行为,在体制内单位里,或许不是普遍的共性常态,但也绝非空穴来风、纯属空中楼阁。难怪有人会说,现在某些单位存在着主要矛盾,即领导的高标准高要求,与职工的低能力低精神之间的矛盾。这种“大官勤政,小鬼摸鱼”的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却直接反映了一个地方一个系统的行政环境和工作效率。

笔者认为,人在职场工作中,是要体现一点工作价值。这种价值,在业务上,有几种直接的体现方式。比如具体业务工作,在年终评比中位居同行前列;比如机关文职工作,能够让单位整体形象锦上添花;比如改革创新工作,能啃硬骨头开创先河形成典型等等。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与低,或许可以这样直观地评判,那就是在领导心目中,觉得某个人是该项工作的不可替代的人选,是在用人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选择。

笔者还认为,一个单位好比是一个大家庭,每个职工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工作开展得优与劣,荣誉取得多与少,对外形象好与坏,同行排名高与低,关系到每个人,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集体荣誉感。如果一个单位的整体工作状态,是“躺平”为主、“摸鱼”为主、“和尚撞钟”为主,那这个单位在群众的评价中,多半是负面为主的。而可悲的是,往往努力上进,拒绝躺平摆烂的人,在某些单位环境里,却讨不到很多好,反而被视为“异类”。这个奇怪现象,懂的人自然懂。

众人皆醉,我须独醒;举世皆浊,我须独清。

莫跟他人摸鱼风,我且一心走正道;

莫顾周遭躺平论,我自埋头舞笔刀。

圈子内和圈子外

笔者有个朋友,就叫他小史吧。此君酷爱打羽毛球,但由于是半路出家,属于初级爱好者,水平并不高。这两年,凭着一腔热情,此君倒也勤学苦练,慢慢也有了一些进步,脱离了初级水准。但相较于那些打球时间长、技术水平高的球友,小史的水平还是低下。

刚开始,小史“初生牛犊不怕虎”,孜孜不倦地找高段位球友讨教学习。起初,高手们还乐意陪小史切磋切磋,并传授一些基本技术要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不怎么乐意陪这位后辈打球。后来,小史才弄明白,一来高手前辈们见小史资质平庸,进步不大;二来觉得小史表面虚心,并没有在私下跟前辈们培养感情,虚心讨教。所以时间一长,高手们便对小史产生了固定印象,认为小史孺子不可教,便不再跟他空耗时间。

其实小史也明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道理,毕竟体育竞技这种东西,从始至终要看实力说话,专业竞技比赛,是如此,业余体育活动,更是如此。只有赢球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都是虚的。所以小史更加勤学苦练,但令他始终困惑的是,无论他再怎么苦练,无论他水平有了一定进步,高手前辈们仍旧以他“情商”不高为由,仍旧不愿陪他练习。没办法,小史只能找同级水准或初级爱好者打球,尽管他知道,在没有专业教练带的情况下,只有跟高手练习切磋,水平才能提高。

笔者对小史的这种困惑看得倒是很透。在经济落后,人流偏少的小城镇,阶级固化现象严重,“小圈子”文化盛行,“圈子”内外的壁垒非常深厚,并且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固有认识或印象。圈子里的人对圈子外的人,或想进入圈子的人,在思想深处是排斥的。比如说,有政治家族圈、宗亲家族圈、商业核心利益圈、业余文化体育交流圈等等。

小史的困惑,其实就属于进不去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成员都是水平相近的球友,或者说水平不高但是热衷这项运动(崇拜强者),舍得用金钱维系关系的球友。像小史这样水平不高不低,段位不上不下的爱好者,如果不努力跟圈内人搞关系交朋友,那就只能自顾神伤,顾影自怜。

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小史打球的环境中,有相当一部分跟他一样水平的球友,可以互相切磋互相提高,然后慢慢缩小与圈子里的高手之间的差距,相信这种深具封闭性、排他性的圈子文化,会相对弱一些,少一些。

这真是,

一花一草一世界,一树一叶一菩提。

花草只种大夫家,菩提不度圈外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