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系列,讲述上世纪足坛的那些传奇球星,和发生在那个年代的轶事。今天是第4期,希望各位多多捧场,多多指教~
01前言:意大利已经连续两届无缘世界杯,作为勇夺四次桂冠的蓝衣军团来说,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回顾曾经辉煌的意大利足球历史,1934和1938年世界杯的两连贯无疑奠定了意大利足球的地位。而那段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正是亚平宁足坛教父式的人物 - 维多利奥-波佐。
维多利奥-波佐 (Vittorio Pozzo),1886年出生于皮埃蒙特首府都灵。家境殷实的他先后在法国、瑞士和英国求学,同时学习着国外先进的足球理念。归国后,波佐身兼数职,不仅是倍耐力公司的经理,还帮助前尤文主席蒂克成立了都灵足球俱乐部,自己还是球队的一名球员。1911年,他成为都灵队的技术总监,同时兼任都灵足协秘书长。在他的努力下,都灵队逐渐成为意大利足坛的一股新势力。
1912年6月,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期间,意大利足协一纸聘书,任命年仅26岁的波佐为国家队主教练,他成为意大利足球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队教练。由于战绩不佳,只在位了3场便辞职。1914年,一战爆发,波佐作为中尉参军入伍。战壕中的生活让他汲取了很多经验,尤其是在激发斗志和团队凝聚力方面。这在日后他的执教风格中,体现得淋漓精致。
在1924年奥运会上,波佐再次拿起国家队的教鞭。这一次意大利被瑞士队挡在了四强门外,他又一次黯然离职。在妻子离世之后,他离开了都灵搬到米兰,成为AC米兰的教练。
021929年,波佐第三次走马上任,他对国家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知人善用的他,洞悉每个队员的特点,将优势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极具战斗力的集体。他曾说:“意大利的足球的落后是因为意大利人只把足球当做一种游戏,而足球绝不应该只是一种游戏。”
同时,波佐结合意大利足球的特点,构成了双中卫的战术打法,一名球员位于防守队员中间的位置,两个内锋负责撕破对手的防线,这套阵型被看作是2-3-5和WM阵形的混合体,成为意大利混凝土式防守的开山始祖。
当时国内时局混乱,墨索里尼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巨大宣传效应,他的法西斯政府急于打造出一支成功的足球队。在这样的环境下,1934年在本土举行的世界杯,成为波佐的第一次“大考”。他们在通往冠军的道路上连克诸多世界强队,1/4决赛的重赛中意大利1-0小胜西班牙晋级。半决赛中击败了强大的奥地利,涉险进入决赛。决赛中意大利依靠加时赛的一粒进球,2-1击败捷克斯洛伐克夺得第二届世界杯的冠军。波佐尽情地享受着胜利的喜悦,他也被欢庆的球员扛在了肩膀上。他开始在意大利足球历史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在法西斯的黑暗笼罩下,波佐在管理上没有妥协,他不允许其他人干涉球队的事务。他打造的蓝衣军团又接连获得了中欧杯冠军和奥运会足球金牌。1938年法国世界杯,踌躇满志的意大利队远赴法兰西,踏上了卫冕之路。
但反法西斯的口号遍布球场,意大利球员一拿球就被嘘。加之墨索里尼的那封“要么赢,要么死!”(Vincere o morire!) 电报,球队压力倍增,波佐深知已没有退路,大家坚定信念,众志成城。
1/8决赛面对挪威队,意甲历史射手王皮奥拉在加时赛攻入制胜球,2-1艰难晋级。四强战面对法国,意大利人收缩防守,波佐的战术再次奏效,皮奥拉梅开二度将东道主淘汰出局。半决赛中意大利又以2-1击败了强敌巴西队。决赛面对匈牙利,波佐的指挥游刃有余。凭借梅阿查的两次助攻和皮奥拉的两粒进球,以4-2力克对手,卫冕成功。蓝衣军团再攀巅峰!波佐成为迄今唯一一位两夺世界杯的教练。
如果不是二战的爆发,无法想象波佐麾下的蓝衣军团还能继续创造怎样的辉煌。1948年,波佐从国家队卸任。他率领意大利队夺得两届世界杯冠军、一次奥运会冠军和两次中欧杯冠军。
1949年5月,苏佩加空难后,老帅赶到现场认尸。面对这样的场景,年逾六旬的波佐百感交集,曾经享誉足坛的“大都灵时代”落幕,而以都灵队为班底的蓝衣军团也从此走下神坛。1968年,恢复了近二十年元气的意大利队终于在本土夺得欧洲杯。老人心愿已了,在几个月后安祥辞世。
1986年,老人诞辰100周年之际,都灵体育场更名为维托里奥-波佐市政体育场(2006年更名为都灵奥林匹克体育场)。2016年,在他的家乡小镇蓬德拉诺,开设了一座纪念波佐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