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风鹏正举”的潘世忠基于法国Caudron(高德隆)和Farman(法曼)两种机型,在南苑航校附属修理厂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架双翼军用飞机以后,民国就开始了一场仿制国外军用飞机的热潮(军用,非民用)。
民国时期自研战斗机虽然当时的民国正处于割据混战时期,军阀手中的飞机基本上都是从外国买回来的,但部分飞机制造/修理厂仍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尝试仿制军用飞机。比如1919年王助和巴玉藻在马尾海军船政局海军飞机工程处研制的甲一型双座教练机、海鹰1号巡逻机,1928年上海虹桥航空制造厂仿高德隆C59而研制的成功1号教练机,1929年张作霖建立的东北航空工厂生产的辽F1式战斗机等等。不过这些被仿制机型多以双翼型飞机为主,随着飞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30年代后期已属于落后于时代的产品。在欧美国家开始大规模装备单翼型飞机时,国内几大空军还是以双翼战斗机为主。
甲型一号教练机
民国空军在抗战之前,民国政府曾尝试对自己的空军进行装备升级和数量扩编。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战机质量的提升,因为单就数量而言,当时空军的实力真的是有点拿不出手,偌大一个国家的空军在巅峰时期仅仅装备有300余架的飞机,不仅如此,这些飞机的型号还非常杂乱,几乎毫无制式装备这一说。对比日本来说,同时期拥有近1500架以上的各型飞机,这差距明眼人一看就了然了。
国民党空军装备的O2U-1D“ 可塞”式飞机
为了尽快弥补这一差距,民国政府在名义上宣称要扩建自己的空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国外许多飞机制造商嗅到了赚钱的机会,像美国的比奇公司、联合航空、福特、柯蒂斯·莱特公司等纷纷派出销售人员和展示飞机。
1937年6月8日,柯蒂斯公司携带鹰-75前往南京进行飞行展示。民国空军官员在观看完飞行演示之后对这款鹰-75的印象十分深刻,并当场买下了演示飞机。柯蒂斯公司看准时机,在此之后多次向政府高官展示它们这款飞机的能力。鉴于该机出色的表现,民国政府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鹰-75战斗机。因此,在1937年8月底,双方签订合同采购30架带有不可伸缩起落架的鹰-75M(鹰-75的量产型)战斗机。不过由于此时中日战争已经爆发,这批飞机在1937年12月辗转由仰光运至广州进行组装。
柯蒂斯鹰-75(H-75)战斗机
柯蒂斯鹰-75也称为P-36,是美国柯蒂斯·莱特公司在30年代中期设计的一款单翼战斗机。该机采用全金属半硬壳设计,单翼布局。鹰-75机身长度8.7米,翼展11.4米,最大起飞重量2.7吨。动力采用普惠R-1830-13气冷式发动机,功率1050马力,最大飞行速度500公里/时,航程1300公里。在武器配备方面装备有12.7毫米与7.62毫米机枪各一挺。该机曾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出口到多个国家。
1937年7月7日中日开战,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得民国政府对于战斗机的需求明显增加。但美国却为了维护与日本之间的关系,不再向民国出售鹰-75战斗机。因为他们怕得罪了日本人,此后拒绝签订新的飞机采购合同。所以民国政府也仅仅获得了先前订购的三十架飞机而已。
民国空军飞行员
自研战斗机关键时刻卡脖子是欧美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事,这次也不例外。可是战争已然开始,虽然民国空军实力不济,相较于日本的空中力量差距很大。即便这样,民国空军并未“认怂”,充分利用现有装备和日本人周旋,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但是没有飞机来源,空军的装备是打一架少一架,这样迟早要消耗光的。为此民国政府放弃了国外采购军机的念头,准备自研一款属于自己的战斗机。
而提到抗战时期的自研战斗机,朱家仁这个名字不能不提及,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民国首款单翼战斗机才得以顺利完成。朱家仁精通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过硬,在航空器设计方面也有着很高的天赋,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优秀飞机设计人才。
朱家仁
朱家仁,字君一,1900年出生于湖南汉寿县。早年就对航空设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926年从美国麻省理工航空系毕业后,他先后在沃阿格西、休斯飞机制造厂实习,并参加了美鹰飞机制造厂的新型飞机研制工作。在此期间通过实际操作系统的学习了飞机设计、制造的整个流程。1927年回国,进入上海虹桥航空工厂工作,曾经参与了“成功1号”教练机的研制工作。
1932年,调任洛阳第三飞机修理厂厂长,1939年升任机械处处长,1940年成为昆明第一飞机制造厂厂长,在此期间该厂仿制了苏制I-15式战斗机,命名为忠28乙式飞机。同年开始主持设计国产第一款单翼研驱零号战斗机。
1940年在民国政府的授意下,朱家仁开始着手设计制造一款单翼战斗机,该机就是研驱零号战斗机。当然了,那个时代民国政府被日本搞的“焦头烂额”,虽然有心开发战斗机,奈何财力拮据。下达了飞机研制的命令,但是给的钱却少的可怜,而朱家仁面对这种情况更是自掏腰包,变卖家产来研制这架国产首款单翼军用战斗机。
H-75
朱家仁通过对当时空军装备的寇蒂斯鹰-75战斗机仔细研究后,提出了基于该型战斗机设计一款国产飞机的想法,并得到了政府的许可。在当时国内条件和技术都非常落后的年代,即使想要仿造一款全新的战斗机也并非一件易事,经过了漫长的分析、设计和修改,1942年朱家仁终于完成了研驱零号飞机的设计工作。
研驱零战斗机研驱零的设计是以美国柯蒂斯莱特鹰-75战斗机为基础(或者说仿制更确切一些),采用了下单翼式布局,前掠式机翼,内翼呈大反角。机身及机翼采用金属结构,垂尾、方向舵等控制部分则使用了木质结构。机身长8.8米,机翼11.4米,空重约为3吨左右。动力使用一台鹰-75战斗机拆下来的R-1830-13“双黄蜂”发动机作为动力,输出功率1200马力。最大飞行速度500公里/时,升限9800米左右。武器配备方面,该机装备有一支12.7毫米M2机枪和7.62毫米M1919机枪,据说还能够携带两枚炸弹或者是鱼雷(不过这种配置从来就没有使用过)。
研驱零设计图
同年第一架原型机被生产出来,并进行了相关试飞测试。在整个试飞过程中,朱家仁对于飞机的性能还是比较满意的,从相关数据上来分析,基本达到了当初制定的设计要求,虽然这架原型机最后由于驾驶员的操作失误而坠毁。但是飞机的速度在试飞中飞行速度要略快于鹰-75,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其他数据与鹰-75基本保持一致。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针对性的完善飞行员在试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研驱零
1945年又有两架该型飞机被制造出来,同时接受了更多的飞行测试,但是在此后的进展不大,并未发现更多的问题。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款飞机不再是国民政府优先发展的项目,在生产了9架之后,这款飞机的的生产工作也宣告结束。
未参与实战本来研驱零应该有登场的机会,但是在1941年美国参战,并在我国境内部署战机联队,对于空中作战方面,美国飞机开始成为主力,国民空军变成了辅助。这样的话,对于新型战机的需求也就不是那么迫切了。加之,美国和日本撕破了脸,也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战斗机这种装备国民政府只要有钱就能够买到更加先进的,这对于在研的研驱零又是一层打击。所以这款国产自研单翼军用战斗机并未装备空军和参与实战。
研驱一号战斗机
但不得不说研驱零号战斗机应该是当时国内飞机研制的最高水平了,此后第一飞机制造厂还陆续研制了研驱一号和研驱二号以及蜂鸟式直升机等多款机型,不过这些成果也都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