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问我有没有英文名,我说‘你帮我取一个吧’”

“人事问我有没有英文名,我说‘你帮我取一个吧’”

首页枪战射击火力苏打美服更新时间:2024-09-08

“写写上海外企的二十年吧。”有读者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说。

我们用小本子记下了,结果一查才发现:何止二十年,早在1981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外商就入驻上海了。

用第一代外企白领的话来说:“埃个辰光,侬大概还没养出来唻。”

1994年,熊海锟收到了3M公司寄来的全英文“Offer Letter”(录用通知书)。

■1994年,3M公司在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熊海锟的家人看到后让他去试试看。

那一年,外商在上海设立的办公机构已达2500家。其中有130多家为世界知名公司。

而在1984年注册成立的3M中国有限公司,作为上海成立的第一家由外商独资经营的企业,当时已经10岁了。

1993年上海劳动制度改革的完成,意味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资企业可以委托中介机构代理,也可以自行管理人事。

3M、通用、松下等跨国企业,开始自己招人自己用。

与80年代的白领将“懂外语”作为敲门砖不同,随着外企在中国业务的发展,开始需要懂技术的人才。

熊海锟1992年从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毕业后,在上海日化公司下属的日化研究所工作了两年,恰恰是3M这样以技术创新驱动的外企所需要的。

当时,正是日用化学行业红火的时候。“我们第一代民族品牌露美系列、凤凰系列、中华牙膏、美加净、白猫……都来自上海日化公司。”

熊海锟在日化所的工资一个月有1600元左右,已经算是高薪了。但是看到录用通知书上给出的月薪有2000多元,他决定去试一试。

■1994年,熊海锟(前排左二)加入3M技术部,担任技术服务工程师。

多年以后回顾这个选择,他感到很庆幸:“国企当年是铁饭碗的感觉,但日化公司后来就改制了,下属的企业自谋出路。”

办入职手续的时候,人事问他有没有准备英文名。

“我说:没有啊,你帮我取一个吧。人事就给了我‘Jack’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后来我发现,这个名字挺常见。”熊海锟笑着说。

来到办公区,他发现了外企更多“洋气”的地方。

“以前在国企,想用电脑的话要去机房。而在3M,技术部门两个人合用一台电脑。”他说。

那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但他们已经开始用电子邮件与国外联络了。

■2000年,熊海锟获得“3M全球技术卓越与创新奖”。作为奖励,次年携家属前往公司位于美国明尼苏达的度假村度假。

90年代,上海不遗余力地发展跨国公司“总部经济”,快速涌入的外资直接引爆了上海经济的腾飞。

许多上海人都记得那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截至2002年,累计有78家跨国公司在沪投资设立了地区总部或中国总部。

1998年,曾锡文从北京来到上海的联合利华中国总部工作。

在此之前,他是政府官员。曾作为中方代表,推动轻工部与联合利华旗下的和路雪合资。

■和路雪在曾锡文的推动下进入中国,1995年,联合利华双主席和北京孩子一起吃冰淇淋。

合资项目的任期结束之时,正值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取消轻工业部等八大部门。考虑再三,曾锡文决定离开体制“下海”。

对比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外企,曾锡文说:“需要找政府批项目的,基本在北京,比如通讯、钢铁、大型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外企。我们行话叫‘跑部钱进’。”

“需要靠市场的,比如快消品、轻纺产品、电子产品,基本在上海,重视的是商业规则。”

“广州则更讲创新,现在很多高科技企业开始往那边跑。三个城市的基因不太一样。”

■1997年,曾锡文(右)与当时的两位上司合影。

二十多年来,跟随着公司的轨迹,曾锡文看到上海在一步步发展。

“最初我们的牙膏厂、旁氏的工厂都在静安区。”

“我们的办公室起先在国际贸易中心,后来随着扩展需要,相继搬到徐家汇美罗城、虹桥上海城、临空开发区,看着这些地方一点点热闹起来。”

2002年,联合利华启动梯度转移,将生产基地从上海迁往合肥。2009年,联合利华全球研发中心在上海落成。

■2001年,曾锡文在联合利华总部。

“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到建立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再到设立地区总部、全球研发中心,外企在中国的发展是从低链到高链一路走上来的。”曾锡文说。

对此,朱铭岳评价说:“外企最初到中国来,是希望为国外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而现在,外资看重的是中国的市场。”

而推动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这些中国员工,也在企业内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根据朱铭岳掌握的数据:“上海现在近6万家外企里面,我们中国员工做一把手的,有三分之二左右。”

“现在很多年轻老外来我们这里,是来中国学习的。”曾锡文说。

2012年,熊海锟作为3M第一个被派往台湾地区的大陆员工,担任当地研发团队的总负责人。

■2014年,熊海锟(二排右三)担任3M台湾地区研发团队总负责人时,参加公司举办的学生夏令营活动。

无独有偶,他在那里碰到了大学同学,是巴斯夫派往高雄负责台湾供应链管理的高管。

“回想18年前,刚进3M的时候,我的面试官、直接主管来自台湾。时过境迁,我们大陆人到台湾地区去担任领导工作了,感到蛮自豪的。”熊海锟说。

参考资料:

1.《上海外服公司志》编委会编,《上海外服公司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7月。

2. 蒋心和,《展现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上海第一幢涉外商务楼联谊大厦的故事》,解放日报,2008年12月01日。

3. 龚丹韵、杨妙丹,《上海第一代白领,从联谊大厦走出》,解放日报,2013年11月04日。

4. 王雪,《第二代白领(1990年前后-1993年):懂外语、专业精的复合型人才登台》,人才市场报,2002年05月21日。

5. 秦武平,《“总部经济”正当红》,新民晚报,2002年11月15日。

6. 吟之,《筑“桥”礼赞——写在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十三周年之时》,解放日报,1997年08月08日。

7. 肥肥猫,《上海是怎么错失这些年的互联网机遇的?》,微信公众号“肥肥猫的小酒馆”,2018年1月23日。

- END -

写稿子:韩小妮/ 编稿子: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