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电影,抄袭了吗?

大热电影,抄袭了吗?

首页枪战射击尸城求生更新时间:2024-05-03

文丨Landy

香港导演黄精甫执导,阮经天、王净、袁富华、陈以文主演的台湾犯罪片《周处除三害》(下称《周处》)已在台湾和香港上映,因为畅快淋漓的暴力美学,以及探讨人性善恶、在地邪教等影片主题,旋即引起广大回响。

电影早前更入围第60届金马奖七项提名,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大奖,风头一时无两。

《周处除三害》

可就在最近,另一位台湾导演钱人豪(《混混天团》《尸城》)却指控《周处除三害》涉嫌抄袭。

钱人豪10月13日在脸书发文不点名指责电影与他筹备多年的「无法无天」故事大纲「几乎一模一样」,包括角色金句、故事情节、主角名字都类似,当时他表示会先发函询问对方再决定后续行动。

钱人豪

黄精甫10月15日写下千字文反击,分享创作《周处》的心路历程。他表示从《复仇者之死》以来便有拍摄三部曲的想法,希望深入探讨「善恶」「人性」及「宗教」等主题。

《周处》的原初概念始于2011年,黄在与多位电影同业面前提到故事蓝本。2012年在内地拍摄《恶战》,回香港进行后期制作时与一位监制朋友再次提及《周处》的故事。

黄精甫

2019年,黄经林育贤导演介绍,认识了李烈及黄江丰两位监制,于交谈间认为故事可有发展空间。黄精甫随后表示在2020年8月完成《周处》的故事大纲,全篇12页纸,当时的片名沿用了个人喜好的《罪与罚》(《复仇者之死》原名也是「罪与罚」),及后开始筹备的时候改名为《周处除三害》。

《周处除三害》

黄精甫更强调《周处》的剧情结构、人物、主题风格及宗教命题,与《复仇者之死》一脉相承,《复仇者之死》已经奠定「善、恶」三部曲的基调。

《复仇者之死》

而对于沸沸扬扬的抄袭传闻,黄在文中表示无奈,「这种故事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聊到,满街都是,只是『谁先爱上谁』,谁都说不准。」

钱人豪显然并不满意黄精甫的声明,同日稍晚在脸书质疑对方:「请你们只要敢简单说1句『我们保证《周处》是原创。』就好。」更于10月16日在社交媒体分享他与黄精甫的相识过程,并表示黄早在2006年就听他说过「无法无天」的故事构想。

《周处除三害》

在收到《周处》一方要求三天内道歉,否则要提告的律师函后,钱人豪日前也正式提告对方,双方将对簿公堂。他在10月18日发文并提供19张截图证据,强调创作时间绝对早于《周处》。

如 1.角色姓名:陈广州(对应男主角「陈桂林」)、陈火(对应警察「陈灰」)、被当成禁脔的按摩店女孩(对应片中王净饰演的在发廊洗头妹「小美」)。

2.一些关键情节雷同:陈广州原打算去警局自首,却发现不但要排队,而且他在通缉犯名单上只排行第二,乏人问津,乃决心死前留名,干掉排行第一的罪犯(片中陈桂林排行第三,要干掉前两位)。

《周处除三害》

而在「无法无天」另一个版本里,被诊断出脑癌的陈广州要干一票大的,打算趁公祭混乱干掉势力庞大的仇家扬名立万。影片里「公祭」击*仇家一段被置于开头,彼时陈桂林未知自己身患绝症,只是作为*手执行老大吩咐的任务。

陈广州趁乱逃离公祭现场,顺手拿起一旁土地公庙的铁制香炉砸向阻拦的年轻警员,由于混有竹刺,警员的右眼被戳瞎,在《周处》开头也同样有类似情节,不过是陈桂林和刑警陈灰的追逐打斗,陈灰的一只眼睛也是被香炉戳盲。

陈广州在寻找排名第一的「毒蛇」期间,在一间按摩院恰好遇见被毒蛇挟持作为「禁脔」(仅独自享有,不容别人染指的东西)按摩店女孩,于是他决定出手相救。

《周处》里的「毒蛇」即由袁富华饰演的排行第二的通缉犯「香港仔」,英文片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既有致敬《黄昏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之意,同时亦借鉴了佛教观念中的「贪嗔痴」三毒,其中与「嗔」相对应的动物形象就是毒蛇。香港仔是小美的继父,小美亲生母亲多年前因替丈夫顶罪而身陷囹圄,香港仔以照顾继女的名义,实际上将其视为自己的玩物。

《周处除三害》海报

3.台词和对白:影片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陈桂林的「我不是怕死啊,我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而在「无法无天」的故事大纲里也有类似对白:「我不怕死,我怕死了都没人知道!」

又如「公祭」一段,「无法无天」是平头男子(即陈广州)与另一名黑帮分子阿明闲聊,阿明讲到一个作恶多端的罪犯时直言「根本就是个肖欸(疯子)」平头男子则笑了笑回道,「有那么嚣张啊,听起来挺猛的!」;在《周处》是陈桂林和金毛(刘子铨 饰)交谈,并由金毛说出意思相近的台词:「虽然他是个疯子,但我觉得他挺猛的」。

《周处除三害》

此外,根据《周处》一方接受访问时的说法,台湾用以保护知识产权的《著作权法》上并无抄袭说法,只有「重制权」或「改作权」的侵害,当内容「有实质相似」或证明创作时彼此「高度接触」,才能认定抄袭。

《著作权法》仅保护「表达」,而不保护「思想」等抽象事物的相似,要认定抄袭的难度颇高,钱人豪必须提出具体证据,包括他曾对外发表过的文字内容或影像纪录等等。不然两个类似的作品就有可能是独立创作(各自拥有著作权),不会构成侵权。

客观地讲,如果从钱人豪导演在脸书提供的图片证据来看,《周处》与「无法无天」在内容上确实有高度雷同之处,但单凭这些是否就能构成电影抄袭的实质证据,仍存不少困难,其中某些情节或台词并不罕见,对方完全可以高度类似但不构成剽窃为理由开脱。能否在法庭之上提供更多更有力的证据,是处于弱势的钱导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周处除三害》

《周处》也有其建基于「经典新诠」之上的一套文本系统,影片后半部着力刻画邪教对信众的身心控制,以及幡然醒悟后的陈桂州以一场恶趣味式屠*「弑(伪)神」的疯狂行径。考虑到「无法无天」的创作时间约在2006-2018年期间,而台湾邪教是近几年才成为引发社会关注的公共性事件,这部分电影剽窃的可能性不大。

钱人豪在社交媒体坦言,「无法无天」的故事有部分源于1997—2002年当导演前在林森北路街头讨生活的阅历,融入当地有名的黑帮大佬们分享的人生经历,真实的台湾社会秘辛,再加上他自己的想象而写成。

可以肯定的是,「无法无天」和《周处》的主人公都多少参考了台湾犯罪史上知名的重刑犯刘焕荣(陈广州也有台湾另一凶残罪犯,绰号「鬼见愁」林来福的影子),前「十大枪击要犯」。手法冷血残暴,犯下多宗枪击*人案,由于只针对黑道中人,故被称为「黑帮*手」。

刘焕荣

刘焕荣满手鲜血,但在被捕之后却重改前非,不仅著书作画,还参与「拯救雏妓运动」,向慈善团体捐款助人,而在执行枪决时,更昂首阔步慷慨赴死,这一幕又与戏中陈桂州坦然接受死刑何其相似。

目前,钱人豪对《周处》的抄袭指控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无论结果如何,相信都会引起普通观众/读者、学者与评论家们对「何谓原创」「如何定义剽窃」「保护创作者权益」等问题的关注,延伸至台湾相关法律制定的漏洞,并藉此展开新一轮思考和讨论。

撇开这次抄袭风波,《周处除三害》到底表现如何?不妨先从动作戏论之。过去以「警匪」「犯罪」包装的主流动作片在台湾不怎么受欢迎,单一类型很难吸引观众进场,因此台湾的电影人们通常在一部作品中糅合多类型和主题,提供观众除动作之外的其他感官刺激。

内地观众较为熟悉的程伟豪导演在其新作《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中便将同性冥婚、灵异温情与动作元素共冶一炉,加上台湾电影特有的社会关怀,票房成绩自然不俗。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同样地,《周处》不是一部纯以动作场面为主导的作品,合计仅有三场值得留意的动作戏,分别是开场陈桂林与陈灰(李李仁 饰)的追逐打斗、陈桂林追*香港仔和结尾处血腥骇人的屠*戏(也包括无武器时被多名教徒压制)。尽管如此,浸淫港产片多年的黄精甫,联手动作指导洪昰颢,利用有限时间和资源,炮制出极具观赏性的动作场面。

像是陈桂林与陈灰的警匪追逐,除了以特写捕捉激烈追逐和打斗时的姿势和动作,还时不时透过高空俯瞰等中远镜头,展示人物所处的具体方位与距离,能让观众对空间产生清楚认知,而不是蒙太奇剪辑的「缺斤少两」,最大限度保证追逐缠斗所产生的感官刺激的连贯性。

《周处除三害》

另外,无论是陈桂林与陈灰,还是加入了香港仔的三人追逐戏,从中皆可透过动作看出不同人物的形象、行事风格。譬如陈桂林与陈灰的第一场追逐戏,刑警陈灰所展现的搏斗技巧说明他受过专业训练,会用擒拿技、关节技对敌,相较于草莽作风的陈桂林拥有技术层面的优势。

但是,陈桂林既为亡命之徒,陷于困兽之斗时会赌尽身边一切生存机会,善用周围触手可及的物件——陈桂林能成功逃脱,绝非实力高过刑警,而是依靠狭窄空间、带刺香炉刚好在手边等一连串「巧合」。

第二场战斗,前半段延续了首场「专家对莽汉」的差异化风格,后面陈桂林与香港仔两个江湖中人之间的对决,打斗毫无章法,也都有一种拿命去拼的悍劲。

纵观这两场动作戏,不见花哨复杂的武术及格斗设计,而更标榜死缠烂打,以性命为赌注,极其肮脏和无赖的死斗,令人想起郑保瑞的《狗咬狗》。

《狗咬狗》

而且搏斗过程对人物被利物刺伤,或摩擦撕裂时的「痛感」的强调和操纵亦让《周处》的动作场面更具真实感,可见现今的台湾动作电影发展已不单纯向港产警匪片取经,而是扩大到近十年发扬光大的东南亚动作电影(托尼·贾、伊科·乌艾斯等武打明星的加入也对港产片影响甚深)。

陈桂林面对邪教教徒的动作戏,虽然没有前两场那么惊心动魄,但也讲究合理性。一开始陈桂林在多名教徒的压制下无法动弹,教会是一片空旷的场地,身边没有任何物品供其利用,又是以寡敌众,落败是必然之事。及后陈桂林持枪大开*戒,亦没有忘记枪支的物理性质。卡膛(兼具叙事功能)和装弹的动作中断了*戮过程的流畅性,反而催生出另类的「笨拙」趣味。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彭丽君曾在著作《黄昏未晚 后九七香港电影》以《江湖》和《阿嫂》为例,从「视觉-叙事」出发,对初出茅庐的黄精甫的创作风格进行详细分析。其中,她认为,黄大部分的密集视觉操控,很多都「纯粹是美学性的,没有什么叙事动机,电影中所显示的强烈的作者在场,跟任何类型片标准或观众的*都不会妥协。」(<第五章 香港黑帮的边缘:黄精甫及其视觉过剩>,P128)

《阿嫂》

换言之,在黄精甫的作品里始终存在着一种视觉与叙事的断裂状态,主要体现在人物、叙事内容往往成为视觉形式的附庸。这种视觉上的「过剩」更会反过来破坏故事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周处除三害》也呈现出类似倾向,尽管对古文经典的现代新解、引入佛教观念、社会议题,以及导演最喜欢的对人性善恶、罪与罚的探讨,让电影文本看似丰富起来。然而,当中大部分内容均被导演转化成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符号,由始至终观看到的只是它们的华丽「表面」,内在肌理不是陷入混乱,就是空空如也,什么也「读」不到。

《周处除三害》

例如,影片以三大通缉犯——尊者、香港仔、陈桂林——分别指代「贪嗔痴」及其动物形象:鸽子、蛇、猪,通过推进三人(追逐绞*、欺骗与救赎)关系,呈现各自面对的命运。

纵然阮经天、袁富华和陈以文这三位好演员力求以动作及表情细节丰富人物厚度,但过分依赖视觉而忽略文本的精雕细琢,结果就是人物与背后的象征意义皆流于表面。不仅缺乏人物心理更深入的探索,而且导演刻意外显的其实是一种单调、猎奇的「癫狂」,如同那些只营造视觉冲击,却毫无意义的*人场面。

至于陈桂林枪*教徒的骇人高潮,我们都知道影片的主题是「透过*戮之旅,替虚无人生寻找意义」,即「周处除三害」的精神内核——主角怀着向善的心除恶(包括身为祸害的自己)。故此,陈桂林干掉死性不改、偷呃拐骗的尊者,既为实现死前留名的愿望,也以幡然顿悟的「反英雄」之姿为社会锄奸。

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大屠*」与「救赎」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两者又是如何形成联系的,换句话说,这就是一场纯由视觉(无意义)氛围所推动的戏码。或许不少观众会欣赏暴力画面带来的激爽,可在连最基本的人物动机和叙事逻辑都缺失的情况下,黄精甫又该如何兑现早于创作之初定下的目标和野心呢?

如果说《江湖》和《阿嫂》尚且体现了年轻气盛的黄精甫努力地以视觉过度的美学挑战香港黑帮类型传统的陈旧规条,那么如今的《周处》更像是处于中年阶段的他选择向商业妥协却不得要领的悲凉写照。

电影本身等同于片中的邪教骗局,「生命最大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曾几何时,这恰恰是黄精甫秉持的美学核心,而现在却藉必遭消灭的反派之口说出,可见他急切地想要替主人公(作品)确立意义,也不慎沾染上了尊者的伪善,沉溺于自己捏造的影像谎言之中。

或者,如影评人汤祯兆指出的,黄精甫的创作「无力平衡叙事性及视觉风格的失衡」,所谓「视觉过剩」只是叙事元素掌控上的「力有不逮」,而非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如何理解「视觉过剩」?以黄精甫为案例分析>, 2011)

事实上,彭丽君当初也在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自己的质疑,「这种感官的重新配置,除了彰显『自由』外,有否同时制造『多元』,让我们看到一个新世界的可能?黄精甫的作品,似乎就是缺乏了这方面由美学转换为政治的有意识空间,令电影的层次无法提升。它们拒绝被阅读,也实在没有什么可阅读。」(P129)

成为「新造的人」,是恶人陈桂林的愿望,亦是自《复仇者之死》开始极力平衡视觉与叙事,却屡屡铩羽而归的黄精甫的愿望。

陈桂林声称他做到了,死刑即是救赎;而《周处》非但未能实现此一愿望,甚至还强行披上「意义深刻」的伪装。

换个角度看,唯有在那场将生死交予天意的屠*戏里,黄精甫才得以暂时卸下沉重的伪装,尽情挥洒拒绝意义的恶趣味,将所剩无几的子弹通通射向自己一手制造的「伪神/怪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