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二 四年级)
【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二
《小足球:脚内侧踢球——勇士与海盗》(四年级) 单元教学计划
学 习 目 标 |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对球的感觉。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的动作要领。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上体育课的兴趣。 |
可 次 | 教学内容 | 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 | 教与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
1 | 足球脚内侧踢球:助跑与支撑脚站位 | 1、使学生基本知道脚内侧踢球的五个技术环节,了解正确的助跑方法和支撑脚站位的方法,建立起动作的概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持球方法与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 3、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 重点:支撑脚的站位。 难点:助跑与支撑脚站位的衔接。 | 教法: - 讲解与示范
- 相互纠正
学法: - 模仿法
- 分组自主练习。
要求: 掌握动作要领 |
2 | 足球脚内侧踢球:支撑脚站位与踢球腿摆动。 | 1、使学生明白到脚内侧踢球中的踢球腿摆动和脚击球这两个技术环节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足球脚内侧踢球中的踢球腿摆动与脚击球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足球的热爱程度。 3、通过练习和游戏,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 重点:支撑脚站位的位 置、落位方法、脚的指向与关节支撑。 难点:支撑脚站位的四个环节动作的连贯协调。 | 教法: 1.讲解与示范 2.相互纠正 学法: - 组自主练习
- 身体协调以及连贯性一致
要求:掌握脚内侧踢球配合动作技巧 |
★ 3 | 足球脚内侧踢球:踢球腿摆动与脚击球 | - 学生基本知道足球脚内侧击球的脚击球的动作要领,建立起动作概念
- 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做出脚内侧击球的击球技术动作
- 通过练习和游戏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水平,自身评价能力和增强团队意识
| 重点:脚击球的位置以击球部位 难点:击球时的身体协调用力 | 教法: 1.讲解与示范 2.合作练习 学法: 1.学生认真练习 2.分组学习 要求:掌握踢球腿摆动与脚击球准确位子 |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探究有效的足球教学,结合素质综合练习,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在教育“双减”背景下,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身心以及认知规律等特点,以游戏体验为主线,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学习,充分展示学生个性,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程学习,让学生在“乐中练、玩中学”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脚内侧踢球是足球技术中最为基础的技术之一,是传接球和射门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动作,对于学生了解足球,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是四年级第五单元小足球与游戏单元第3课时,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脚内侧踢球的基本技术动作,通过练习脚内侧踢球技术全面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助互学的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技术动作特点是脚与球的接触面积大,出球平稳,精确度高,缺点在于正确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对于初学者的肢体协调性和动作连贯性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通过多样性的练习手段,循序渐进的练习和提高。
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期。这时的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模仿力、竞争力、合作意识与分组竞赛活动能力,但是稳定性稍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引导,创设适合这一时期学生性格特点的内容进行教学。该学段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踢球的相关技术动作,但是多是初步体验,没有更高的技术动作要求下的既定动作,脚内侧踢球又是足球教学中相对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分解要求较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才能熟练的掌握该项技术动作,所以结合本学段的教材,作为第3课时本节课将根据教材的内容抓住重难点部分,支撑脚的站位,踢球触球部位和脚内侧踢球的准确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学,为学生今后掌握熟练该项技能和拓展延伸至脚内侧传接球与射门做好基础铺垫。
本节课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 投入学习,激发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采用讲解示范、启发引导,游戏与竞赛等方法,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优生更多进行自主练习后完成对其他基础薄弱生的帮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引导和帮扶练习,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和作用,让学生以练代学,以教代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的促进所有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从听指令做动作热身-学习开炮射击-射击固定靶位-射击移动靶-军事演习—击退海盗船-小勇士表彰,以勇士与海盗情境贯穿整节课教学,利用情境、游戏和比赛将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趣味化,充分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