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神教开山鼻祖,与RPG-7同样属“牛”的RPG-2,已列装70周年了

RPG神教开山鼻祖,与RPG-7同样属“牛”的RPG-2,已列装70周年了

首页枪战射击自上而下的求生射手更新时间:2024-09-12

1949年,二战结束后的第4年,这一节点是世界上很多重要问题的分水岭,即使在反坦克武器发展史上也是如此。因为在这一年,在当时世界的重要一极——苏联的军队中,开始正式列装一种全新的称为RPG-2(РПГ-2)的武器,并自此形成了步兵反坦克手段中一个重要门类,并一直延续和发展至今。

阿尔巴尼亚军队至今仍在装备RPG-2

今天,我们习惯把RPG-2称之为火箭筒,其实这只是国内传统称谓的惯性,因为中国根据RPG-2仿制的56式,是用于取代此前模仿美国“超级巴祖卡”的51式火箭筒,故而延续了这一称呼。而后来西方使用更广泛的RPG则是“火箭助推榴弹”的英文缩写,对应的则是1961年定型的RPG-2(РПГ-2)后续型号RPG-7(РПГ-7)的火箭助推原理。“РПГ”本身是“手持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的俄文缩写,与火箭原理没什么直接关系,但RPG-2阴差阳错最终被冠以了火箭筒的名义。

1930年代苏联设计的65毫米火箭筒

对RPG-2这类武器的最初尝试,早在卫国战争开始之前的1930年代,就已经广泛开展,而且取得了一些成果,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半途而废。其中之一,是由设计师谢尔盖•鲍里索维奇开发的65毫米火箭筒,这种武器倒是正宗的采用火箭发射原理的火箭筒。1931年设计的这种武器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很有特点,甚至包含了一些当时还比较超前的设计元素,比如肩扛发射方式,电击发和固体燃料发动机技术,轻合金在身管上的应用,以及可以保护射手免受后喷气体影响的护板设计等等,除了战斗部之外,已和德国在二战期间设计的RPzB.54 火箭筒很有些相似。不幸的是,这一本来很有希望的项目,却因为1933年设计师得了急性肺结核去世所中止了。

曾经部分列装的库尔切夫斯基37毫米无后座力炮

苏联当时开发的另一种反坦克武器,而且一度短时间列装过的,是一种37毫米无后座力炮,1932年由瓦西里耶维奇•库尔切夫斯基设计,1934年在列宁格勒第7工厂投入批量生产。这种武器可以扛在肩膀上射击,不过在正常情况下还是安设在三脚架上更稳当,后来虽然用相对方便的轮架取代了三脚架,但这种小炮表现仍不够可靠,关键是有一些技术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加之1937年库尔切夫斯基在肃反中被*,这一武器的后续工作被迫终止,已列装的也在1930年代末撤装。因此,当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步兵手中常见的反坦克武器只剩下了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虽然后来推出了14.5毫米反坦克步枪,但穿甲能力不强,对付后期坦克力不从心。可以说,苏军是在严重缺乏步兵反坦克手段的情况下,赢得这场战争的。

二战期间德国装备的两种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对苏联人影响也很大。

不过战争同时也让人眼界大开,苏军缴获了德国的各种型号的“铁拳”以及RPzB.43、RPzB.54等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并在实际战斗中用它们“还治其人之身”,此外还见识到了美国、英国生产的各种反坦克武器,从而了解此类武器的设计特点和战术使用经验。这样在战争接近结束时,苏联着手发展自己的新式步兵反坦克武器时,就有了很好的设计基础。

RPG-2的直系原型——德国“铁拳”-150

根据“铁拳”-150研制的RPG-1发射筒全貌

第一种设计是借鉴德国“铁拳”-150总体方案的RPG-1,在1944-1945年进行了测试,但未能列装。1947年,由斯莫利亚科夫领导的农业工程部GSKB-30设计局专家组设计的性能更好的RPG-2出现了,他们充分发挥了战时设计手榴弹等武器的经验,设计了相对比较完善的80毫米超口径空心装药破甲弹。随后的测试证明,这一新组合在100米内对付固定或移动的装甲目标时非常有效。在1949年,这种武器正式列入苏军现役,并获得了RPG-2的编号,配套的破甲弹被命名为PG-2。

装有破甲弹的RPG-2发射器,右下角为可装3发弹的弹药携行具。

RPG-2集成了“铁拳”-150和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的优点,其基本结构与“铁拳”类似,采用平衡抛射的无后座力炮原理,发射超口径破甲弹头,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但它又和火箭筒一样是可重复使用的,士兵只需携带发射器,弹药可随时更换,这样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战斗射速。

早期生产的PG-2破甲弹,主要采用钢板冲压件。

RPG-2发射器的滑膛身管采用合金薄壁钢管制造,带有手枪式握把和回转击锤式击发机,方便通过肩扛姿势,在稳妥瞄准的同时进行发射,为避免连续发射时身管发烫,身管表面带有木头或玻璃钢材质的热护套。配套的PG-2破甲弹与“铁拳”相比有较大改进,单锥形弹体、风帽等均为薄钢板冲压而成,内部有420克混合高能炸药,等厚铜质药型罩后方设有DK-2型弹底碰炸引信,尾管后端带有有6片弹性钢片尾翼,平时卷绕在尾管上,击发后弹体飞离筒口瞬间尾翼自动弹开,保证飞行稳定。RPG-2的操作十分简便,从口部装入破甲弹,打开扳机保险,压下击锤,即成待发状态,扣压扳机释放击锤,推动击针打击弹体上的火帽,点燃基本药管内的发射药,把破甲弹抛射出去,而向后喷出的火药气体则平衡后座力,膛内没有任何残留。

RPG-2使用方便,图为常用的三种发射姿势。

RPG-2采用机械瞄准装置,由冲压成的折叠式框形表尺与准星组成。表尺上有三个缺口,自下而上分别对应50米、100米和150米的瞄准距离。1957年,又设计了新的NSP-2夜视瞄准装置,大大提高了这一武器的夜间作战能力,装有夜视瞄准装置的型号称之为RPG-2N。

在RPG-2列装的年代,它确实是一种强大而足够先进的反坦克武器,有力地提高了普通步兵对抗敌人装甲车辆的能力。苏军的每个步兵师中都装备了这种RPG-2,步兵班组里也专门按排有两个位置,即RPG-2射手和弹药手,射手负责携带发射器本身以及装有3发破甲弹的弹药携行具,弹药手也随身携带3发破甲弹,并装备有自动步枪,负责补充弹药并以火力掩护射手。

越南战争中使用RPG-2的越南人民军战士

RPG-2的破甲威力超过150毫米,最大可达200毫米,可有效穿透当时美国装备最多的M26“潘兴”坦克,既使是M46“巴顿”和M47“巴顿II”坦克也难挡它的致命一击。在RPG-2的帮助下,步兵不仅可以和敌人的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作战,而且同样能够有效对付带有装甲的掩体和*工事之类的坚固目标。所以,直到1960年代初期以前,RPG-2一直是苏联军队中使用最广泛的反坦克武器。而且由于它的简单、廉价和有效,这种武器广泛出口到各个社会国家,参与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各场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特别是在越南战争期间,越队广泛使用这种发射器对付美国人及其仆从军的坦克和工事。

2008年柬泰边境冲突中柬埔寨军人仍在使用RPG-2

RPG-2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其弹体仅以黑火药作为抛射动力,初速只有84米/秒,因此弹道弯曲、有效射程近,射击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因素特别是风速,在100米距离之外有效打击移动装甲目标十分困难,不得不靠多发覆盖来提高命中率,而且其引信虽具有一定的膛口保险功能,但安全性不足,同时黑火药导致发射时烟雾明显,容易暴露射手位置。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1961年苏联又定型了RPG-7。它是在RPG-2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发射原理、口径、发射和击发机构等都与RPG-2基本相同,但破甲弹经过了重新设计,增加了火箭增程发动机,同时增加光学瞄准镜并改进了筒身结构,作战能力特别是射程、精度和破甲威力都有显著提升,因此到1966年就全面取代了RPG-2,更广泛装备华约各国以及中东、非洲、亚洲、欧洲等多国军队。

RPG-7的出现,为RPG这种反坦克武器赢得了更大名声。

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反坦克武器,RPG-7通过新闻报道、电影和游戏的宣传,广为世人所熟知。今天一提到反坦克火箭筒这个词,大家脑海里第一浮现的往往就是RPG-7的形象,“没有什么是一发RPG解决不了,如果有,那就来两发”的段子更加深入人心。但无论如何,RPG-7都不是RPG这一神教的开山鼻祖,因为早在它之前12年,RPG-2就已经成为了苏联人的制式装备。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按照中国人的算法,RPG-2、RPG-7应该还是一个属相呢,都是大写的“牛”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