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生活已有多年,说起鼓浪屿,不觉心生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鼓浪屿,是厦门的旅游名片。记得初到厦门时,朋友领我坐公交车去轮渡码头,那时船票便宜,我们乘船到对岸的鼓浪屿,沿海边闲步,远望那伟岸的郑成功雕像,便折路而返,这是我对鼓浪屿的最初印象。
有人说,去鼓浪屿,不登日光岩,等于没去。第二次独自踏上鼓浪屿时,因对日光岩心生向往,便买了五大联票,即皓月园、日光岩、菽庄花园、国际刻字艺术馆和风琴博物馆。因每个景点相距甚远,走完一个景点后,便赶赴下一个景点,一天下来刚好走完,整个行程累并快乐着。那皓月园的青铜雕像与郑成功巨型石雕,日光岩的摩崖石刻与登顶后的一览众山小,菽庄花园的补山藏海与胡友义捐献的几十架钢琴,风琴博物馆藏的国内最大管风琴与宏伟壮观的八卦楼,足以令人流连忘返。
每当问起身边的朋友,去过鼓浪屿吗?等来的回答无非是没啥可看可逛的,若不是带人去鼓浪屿,是绝对不会再去的。难道鼓浪屿真如他们所说的这样吗?
鼓浪屿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也许是等有心人去发现。因工作机缘,又一次踏上鼓浪屿,这次是探索鼓浪屿的老别墅。鼓浪屿上有1000多幢的老别墅,每栋别墅都风格迥异,让人无限向往;每栋别墅背后的故事,使人浮想联翩。若想走完所有的老别墅,简直天方夜谭,所以我主要去访一些较特别的老别墅,从最初的别墅探寻,按图索骥,颇费时间,方能找到一幢别墅。当别墅赫然映入眼帘时,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获得满足感自不用说。老别墅有着高大的门楼,挺拔的廊柱,华美的窗棂,精致的山花、女儿墙等,让人看的应接不暇,这些装饰把别墅衬托的分外秀丽。
老别墅给人带来的美和心灵的冲击,是无与伦比的,也许懂得欣赏的人方知其中奥妙。老别墅的美,令匆匆的游人停下脚步,欣赏、拍照,稍有文化的人,便会驻足在别墅简介的石刻前,细细勾留一番,才肯离去。然而,一方石刻岂能说的清眼前的别墅?只是略知一二而已,别墅身后的故事,又有多少人去探索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别墅身后的故事错综复杂,百感交集。鼓浪屿的著名女诗人舒婷说过:“鼓浪屿上的每座幽深阴凉的老房子,既可以是一个家族盘根错节的宏大叙事,也可以缩写为攀援在雕花窗台上,那几茎破碎的缠枝蔷薇”。因此,我曾查询书籍,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有种摸着石头过河,一探深浅的感觉。随着多次探访老别墅,方知此水深不可测,一是,这需太多的知识沉淀,如历史学、建筑学、美学等;二是除了以商业推广的老别墅外,大多的别墅不对游人开放,我们只可看到别墅的外观,但对于内部细节及别墅主人的故事,或许还能通过网上宣传和别墅后人陈述,方可窥探一二。
寻找鼓浪屿的老别墅,需颇费一番精力。为了深入了解老别墅的故事,我曾多次上鼓浪屿亲身探访,依靠地图导航,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一幢幢老别墅,在此过程中,不免走了许多的冤枉路,终摸索出了一条最佳华侨老别墅的线路,线路是:三丘田码头-船屋-八卦楼-杨家园-番婆楼-亦足山庄-观彩楼-春草堂-殷承宗宅-西林别墅-瞰青别墅-黄赐敏别墅-大夫第-四落大厝-黄氏小宗-褚家园-菽庄花园-黄家花园-廖家别墅-怡园-海天堂构-黄荣远堂-许家园-林氏府-榕谷,走完需小半天的时间。
在谈这条线路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下鼓浪屿为什么兴建如此多的中西方风格的别墅?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并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那时起,厦门向世界打开了大门,西方列强的领事官员、传教士、商人,纷纷踏上鼓浪屿,抢占海边风景最美、环境最幽雅的地方造领事馆、公馆、教堂,西方风格的建筑从此出现在鼓浪屿上。
直到清末民初,军阀土匪横行,生活不宁。鼓浪屿在外国领事的控制下,变成不受中国政府管辖的公共租界,吸引了大批华侨到鼓浪屿建造别墅住宅。从此鼓浪屿这座小岛,随着西方文明和华侨文化的进入,成为东西方多元文化交融的全球化社区,更成就了一个举世瞩目的鼓浪屿,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上,众多欧陆式、中国式别墅林立,形成了一道绮丽而不可多见的风光。
对鼓浪屿老别墅的历史有个初步的认识后,再说说这条华侨老别墅的线路。
起点是三丘田码头,它是以游客通道为主,见证了鼓浪屿风云变幻的百年历史,而钢琴码头和内厝澳码头主要是市民往返的码头。
我们介绍的第一栋华侨老别墅是船屋,因篇幅过长,将分篇细说。
1. 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船屋
①别墅历史
船屋,位于鼓浪屿鼓新路48号,建于1920年,占地400多平方米,由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别墅原主人黄大辟。近年,家庭旅馆兴起,船屋顺应时代潮流,成了高品位的家庭旅馆,居者甚众
②别墅主人
别墅原主人黄大辟是郁约翰的学生,他的的儿子黄桢德也是医生,曾任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是个颇有名气的医生。他的孙儿黄孕西,也是第二医院(救世医院为其前身)胸外科主任医师。一家三代都是医生,可谓“医生世家”。
黄家都喜欢音乐,几乎都接受过音乐训练。他们家有一架高级的莫尔钢琴,每逢周末,主人就会邀请医生护士到家里弹琴唱歌,举行自由式的家庭音乐会,或音乐沙龙,气氛十分和谐。
③别墅风格
船屋别墅,因基地呈长三角形,设计师郁约翰认为按地形来设计是理想的方案,为了使别墅更像一艘海轮,并在上面开了两排通气窗,颇似海轮的驾驶台,人们远远地看到它就会想到那是一艘即将远航的海轮。船屋的设计使用中外传统建筑手法,以中轴线为基准,向两翼展开,严格对称,以清水红砖为基调,辅以百叶门窗,宽前廊,廊下的装饰和女墙均简练明快,朴实无华。
2.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八卦楼
①别墅历史
八卦楼,位于鼓浪屿鼓新路43号,建于1907年,到1920年基本完工,总建筑面积4623平方米,高26.6米,共3层,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别墅原主人林鹤寿。
1983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将其拨作博物馆,经彻底翻建,成为鼓浪屿老别墅修缮中的样板。2006年5月,鼓浪屿近代建筑八卦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往事如烟,如今八卦楼作为风琴博物馆,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慕名而来,一睹真容。
②别墅主人
八卦楼原主人林鹤寿,是台湾板桥林家三房。1895年随父亲从台湾过来厦门定居于鼓浪屿,由于开办钱庄,相当有经济的实力,林鹤寿立志要盖一栋站在楼顶,就能够纵览厦门,环视鼓浪屿的大别墅。
林鹤寿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这座融合各国建筑风格的别墅就在仓促间破土动工了,然而,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这座大别墅,将成为他后半生无法忘怀的耻辱,如此雄伟的建筑,势必需要浩大的开支,而工程很快就消耗掉林鹤寿多年累积的财力,于是,林鹤寿迅速*,避居海外,他终生再也没有踏进鼓浪屿一步。
③别墅风格
八卦楼是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其红色穹隆顶上有八道棱线,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并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故称为“八卦楼”。
当时西方设计师崇尚复古,美籍荷兰人郁约翰在别墅设计中使用巴勒斯坦、古希腊、意大利和中国古典建筑手法,融合成多种艺术相结合的独特的仿古欧式建筑。八卦楼的红色圆顶是直接模仿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房圆顶;四周82根大圆柱参照的是公元5世纪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但四面回廊的压条却使用了厦门本地产的花岗石,粗犷美观,而压条下的青斗石花瓶,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装饰。八卦楼,宏伟流畅、自然大方,使人心旷神怡。
3.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杨家园
①别墅历史
杨家园是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在20世纪鼓浪屿的建筑高潮中,约于1913年7月,福建龙溪县的旅菲华侨杨知母、杨知纲兄弟,在鼓浪屿笔架山麓,向英国长老会购得旧房一座,折旧建新,建造了四栋欧式别墅,统称“杨家园”。
杨家园共有四幢别墅,分别是安海路4号的杨家园度假酒店、鼓新路27号的忠权楼(如今是作为东方鱼骨艺术馆展馆)、鼓新路29号的阳山尊府酒店(与忠权楼相接壤)及鼓新路32号的杨家园。
②别墅主人
此处主要说的是忠权楼。忠权楼原主人杨忠权,生于1883年。1897年,杨忠权随伯父杨知母赴菲律宾学做生意,因经营才能出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婚后不久便迁居鼓浪屿杨家园。
1932年,杨忠权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仅49岁。杨家后人希望今后忠权楼能开辟成为华侨博物馆,一方面展示以杨忠权等鼓浪屿历史人物为代表的爱国爱乡情怀,同时也可作为海外华侨回到鼓浪屿寻根、聚会的精神家园。
③别墅风格
杨家园建筑均为外廊式建筑,都采用清水砖墙配水刷石仿石构件,追求红砖和白色仿石的色彩、质感对比,整组建筑结合地形、地块边界条件,收放围合,空间灵活。
杨家园别墅除主楼外,还有副楼,副楼的建筑形式与主楼的风格吻合,浑然一体,但用料较粗,以示主仆等级关系的森严。杨家园,还有相当宽敞的花园,园内果树、花卉甚多,点缀美化了别墅的环境。
4.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番婆楼
①别墅历史
番婆楼,位于鼓浪屿安海路36号,建于1924年,别墅原主人许经权。
随着时代变迁,番婆楼角色也不断转换:早先用做鼓浪屿医院、后来又当过鹭潮美术学校校舍;21世纪以来,因为《迷失鼓浪屿》一书作者Air夫妇在这里开过一家“花时间”咖啡馆,使得番婆楼在文艺青年当中名声大噪;现在番婆楼本是婚纱摄影基地,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不知番婆楼将花落谁家?
②别墅主人
番婆楼原主人许经权,生于1890年,福建晋江人。9岁时,许经权随父亲许志长到菲律宾马尼拉生活;13岁,在父亲开办的产业管理财务,18岁升任总经理,因经营有道,业绩不俗,很快富甲一方。
从1924年建成番婆楼,到1937年离开,许经权在鼓浪屿居住时间并不长。但他热心厦门公共事业,曾经担任鼓浪屿救世医院、鼓浪屿电灯公司的董事,还是厦门群惠小学的校董。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9月,许经权因救济抗日志士在菲律宾被日本人拘捕17日。
③别墅逸事
据说这栋楼是菲律宾华侨许经权为孝敬母亲蔡究而建,许母穿金戴银,养尊处优,俨然一个南洋富婆形象,被人戏称番婆,由此得名番婆楼。
但据许经权曾外孙吴米纳说,许母到了南洋后,水土不服,思乡心切,吵着要回国。许经权为表一片孝心,便选在治安比家乡好的鼓浪屿盖个楼安顿母亲,许母一直住在“钻石楼”,即使番婆楼盖好后,也因不爱折腾,没有搬。
④别墅风格
番婆楼有一座高大门楼,庄重的弧形顶冠,古朴的花岗岩门柱,精致的雕花铁艺,两扇铁门上的福字,寓意出入平安幸福。进门后,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见两侧假山漏窗、诗词照壁,移步换景,目不暇接,庭院深处,抬眼望去,老别墅始露全貌。
番婆楼装饰讲究,清水红砖、拱券长廊、方柱浮雕,山墙图案既有沉鱼落雁、金猴献桃的中式浮雕,也有张开翅膀的天使造型,中西合璧、富丽堂皇。
5.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亦足山庄
①别墅历史
亦足山庄,位于鼓浪屿笔山路9号,建于20世纪20年代,别墅原主人是许涧。
2003年,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办公室出巨资,按文物法“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亦足山庄,如今已是宝姿时装的设计中心。
②别墅主人
亦足山庄原主人是越南华侨许涧,同安人,早年在越南经商致富后加入法国籍,并携资回鼓浪屿兴建了这栋亦足山庄别墅。许涧在院内巨石上镌刻“亦足山庄”铭志,“亦足山庄”的寓意是有此别墅足矣。斯楼建成后,原主人不久因故离去,委托亲戚管理,但仍为主人的三个儿子所有。
③别墅风格
亦足山庄是一幢欧式建筑,山庄高大的门楼由大小盾形浮雕、繁枝花卉、希腊柱式组合而成。从门楼到精雕的石阶,抬头就能望见四根通天圆柱支撑正面,与突起的双拱窗套,转交的凹槽墙柱,组成富丽有韵律的外形美。
亦足山庄融合中欧建筑风格,主屋右侧有中国传统庭院,按地势落差,筑有小径,径端有八角凉亭,做休闲观景所用。
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说:“亦足山庄可能是鼓浪屿最豪华的一座别墅,这个山庄很具有欧洲风格,特别是法国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它的豪华是其他别墅很难比的,那些柱子都雕刻得非常漂亮,在鼓浪屿恐怕其他很多别墅那个门无法跟它相比,一种艺术精品。”
6.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观彩楼
①别墅历史
观彩楼,也叫书笔楼,位于鼓浪屿笔山路6号,建于1931年,是由荷兰工程师设计、许春草营造公司承建,别墅原主人是荷兰工程师。
观彩楼,是鼓浪屿上地势最高的别墅,在观彩楼里,你可以无遮无挡将鼓浪屿风光尽收眼底,看那满天彩霞。所以,鼓浪屿人称之为“观彩楼”。现如今陈氏后人已不居于此,这幢别墅就一直空置下来了。
②别墅主人
观彩楼原主人是荷兰工程师,在抗日战争爆发前,荷兰工程师回国,托人代管别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别墅卖给丁玉树。1944年,丁玉树又将别墅卖给上海固齿龄老板陈思民。
八十年代,陈氏后人将观彩楼改为鼓浪屿首家家庭旅馆。后来,因为地势太高,不方便客人,以及山顶供水不足等原因而停业。
③别墅风格
观彩楼的入口,是两根用整块泉州白花岗岩雕刻成绞绳状的门柱替代欧洲惯用的宽廊。窗套和窗棂亦是用泉州白花岗岩镌成,窗楣的图案也是用整块石材雕刻而成的,剑客帽和铺首环艺术手法简洁而高雅,相当之精美。
观彩楼上的蒙萨式屋顶,呈背弧形,由棱线分割,既是外墙又是女儿墙,六扇拱形的老虎窗从墙面突起,外表看是屋顶,实是第三层,挑檐大而夸张,立体感强烈。
7.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春草堂
①别墅历史
春草堂,位于鼓浪屿笔山路17号,建于1933年,由许春草亲自设计,别墅原主人是许春草。
1992年,许春草儿子许伍权将别墅命名为春草堂,以纪念许春草先生。2010年起,许春草之孙许多康花了两年时间修缮老宅,饱经风霜的春草堂又恢复容光。2016年,春草堂被厦门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②别墅主人
春草堂原主人许春草,1874年生于厦门。他6岁那年,父亲下南洋谋生,从此杳无音讯。9岁,许春草不得不去一家鞋铺当学徒,赚钱贴补家用。为多赚几个钱,12岁又改行当建筑工人。从小工,变成小师傅,小师傅又变成大师傅。其一生参加过众多事迹,如成立厦门建筑公会、福建讨贼军总指挥、创办中国婢女救拔团等。1960年,许春草在春草堂去世,享年86岁。
许春草有九个子女,个个培养上了大学,并学有所成。如今许家后代兴旺,170多人分布在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③别墅逸事
许春草本是穷苦人出身,对婢女的悲惨命运富有同情心。但他发起创办“中国婢女救拔团”,并在鼓浪屿设立婢女收容院,就意味着要跟有钱有势的人家对着干。为表示决心,许春草亲笔写下婢女救拔团的声明:“为救最小的一个婢女,我们愿牺牲最高的代价”。
在《许春草传记》中,记录了这么一个案例:
救拔团宣告成立后第三个星期,便有时任厦门海军警备司令部副官王经的婢女,前来请求庇护。许春草照例予以收容。未曾想到由此引发一场风波。一个副官本来算不了什么,但这副官是当时警备司令林国庚的外甥,气势就比一般的豪绅高得多。
王经归还婢女的要求被拒绝后,一气之下便申报他的司令舅舅,要派警官战斗队武装夺人。但许春草早有准备,召集会员数百人(那时报志愿参加中国婢女救拔团的群众已逾四千余人,其中少壮的建筑工人就有二千左右),各执棍棒,严阵以待。
由于当时婢女收容院所在地鼓浪屿还是万国租界,海军陆战队未经洋人的许可,不许进入。只好通过会审公堂照会工部局,控告许春草拐诱王家婢女,囚禁于收容院,要求派巡捕起赃。
许春草在鼓浪屿有很高的声誉,洋人也慑于他的威力,所以工部局对会审公堂说:“这个问题由你们中国人自己去调解”,等于拒绝会审公堂要求。
会审公堂出面要求和许春草对话。许春草派了一位团员前去应付。会审公堂见劝说无效,威吓救拔团代表,如不把婢女从速送还王付官,许春草就别想再过厦门,一到码头,警备司令部就要逮捕。许春草听后,一笑置之,既不放还婢女,也未曾“不去厦门”。
许多康说:“当时救拔团解救婢女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赎买,一个是武装解救。因为有些人家不差钱,他们觉得说婢女是我的人,我爱怎样就怎样,你管不着!那我爷爷手下有一帮建筑工人兄弟嘛,只能硬抢了!婢女避难所设在现在的琴园,就是旗尾山,当时租用的是德国领事馆的旧址,后来被日本炸没了。包括当年我几个姑姑寒暑假回来,全都到那边当老师。教她们文化识字,教她们生存的手艺。比如学缝纫、烹饪。我爷爷事业最辉煌的十年时间,养了婢女救拔团,前后养了250几个,培养她们读书,还教她们一门手艺。到了适婚年纪的,再帮她们再找一个好人家嫁出去。”
④别墅风格
春草堂的设计因地制宜,底层为半地下室,主体两层,由就地取材的花岗岩造就。一眼望去春草堂,最惹眼的是正中凸出的半圆形柱廊,与两侧直梁式柱廊相连,立面中轴对称,显得既庄重又美观。
春草堂外观装饰简洁,花岗岩廊柱和扶壁柱控制整个墙面,尤其是采用琉璃宝瓶透空栏杆,颇为美观,给人以精工雕琢的印象,透出简繁适当、端庄朴实之美。
许多康(许春草孙子):“虽然这个建筑形式是洋式的,但是骨子里还是中国元素。我也是搞建筑设计的,从这个平面布局可以看出来:中间是前后厅,两边安排起居室……就像中国传统民居的结构:院落式的、前后进、东西耳房。第二个,这栋老宅原先没有设计卫生间。我爷爷给别人盖的房子,里面都盖了厕所,为什么自己住的不要厕所?我觉得爷爷可能保有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觉得脏的东西,不能藏在屋里,要搬出建筑主体之外。所以在主体建筑之外的宅基地里,已经规划好建厨房厕所,并埋下基础,后因躲避战乱而停建。”
8.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殷承宗宅
①别墅历史
殷承宗宅,位于鼓浪屿鸡山路16号,建于1924年,由殷家大儿子殷祖泽设计,别墅原主人是殷承宗。1924年,殷氏购得此地,他的大儿子殷祖泽留学美国费城,毕业后回国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1925年,旧房拆除,由殷祖泽设计建成新楼,依地形设计成西欧风格的花园住宅。
90多年过去了,别墅显得老旧。近年,殷家兄弟姐妹对别墅作了修缮,花园也作了整理,基本恢复了原貌。殷宅现由殷承宗的二哥、原厦门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家殷承典居住。
②别墅主人
殷宅原主人殷承宗,生于1942年,9岁时,他举办幼童独奏音乐会,凭借天生艺术感悟能力,殷承宗竟然获得听众的一致认可,在众人面前初次显露了音乐神童的天赋。
12岁,殷承宗考取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离开故居。后来留学苏联,归国后在北京工作。赴美定居后,仍眷念大哥设计的住宅,每隔几年都要返乡叙旧。
③别墅逸事
殷承宗,他是谁,很少有人知道,但提起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几乎无人不知,而它的作者就是殷承宗。
殷承宗生长在钢琴之乡鼓浪屿,解放初父亲带着大太太移居香港,扔下他妈妈和九个子女,一家生活十分拮据。当他接到上海音乐学院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家里已经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他的旅费,这个消息让年仅12岁的殷承宗感到无比的痛苦。殷承宗的老师厦门音协主席杨炳魁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决定帮助这个爱徒,于是,他亲手交给殷承宗25块钱旅费,这笔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钱,却日后成就了一名世界级的著名钢琴家。
1954年,年仅12岁的殷承宗怀揣25块钱,独自一人提着一只旧皮箱,告别了鼓浪屿,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钢琴之旅。
④别墅风格
殷祖泽在设计殷宅时,就地取材。它的墙体是以花岗岩为材料,立面参差错落,屋顶坡平相间,线条简洁流畅,窗式各异,颇具法国韵味。
殷承宗宅种有各类花卉树木,把住宅点缀得分外秀美,徜徉其间,宛若身处西欧。殷宅看上去粗犷稳重,又具有闽南石乡的特色,冬暖夏凉。
9.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西林别墅
①别墅历史
西林别墅,位于鼓浪屿永春路73号,建于1927年,面积达1360平方米,历时五年完工,别墅原主人是黄仲训。
在抗战时期,日本占领曾用此楼做过“鼠疫医院”。建国前为国民党军队的伤兵营,建国后为海疆学术资料及驻军的托儿所。19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时,经整修为“郑成功纪念馆”,至今保存完好。
(注:郑成功纪念馆因周一闭馆,其它时间从西林大门左侧直走参观)
②别墅主人
别墅主人黄仲训,生于1887年,是清末秀才、法籍越南华侨,父亲黄文华早年移居越南,因开发“厚芳兰”荒地致富。黄仲训是黄文华次子,1901年,其父去世,黄仲训远赴越南继承并经营父亲留下的庞大生意,期间加入了法国国籍。
1913年,黄仲训携资回国,他在鼓浪屿做房地产。抗战爆发后,黄仲训回到越南躲避战祸,不料越南也被日军占领。日本人动员他出任伪职,因坚辞不就而被关押,直到抗战胜利后,重获自由的他身心交瘁,于1956年在越南病逝。
③别墅风格
从西林门的左侧,沿着小径走百余米路,便是西林别墅。
西林别墅是一座中西合璧、西洋风格为主的别墅。西林别墅的建筑立面设计严谨和谐,沉稳端庄,半圆拱廊的廊柱采用爱奥尼和科林斯复合柱式,门窗和百叶等都是西欧式样,由红木制成;而飞檐下的挑脚、勾栏的纹饰、地面的花砖、墙面的红砖以及当门的楼梯等,都具有浓郁的中国闽南建筑传统。
西林别墅的清水红砖墙与白色洗石子装饰的壁柱、廊柱、横梁、门窗形成色彩对比,呈现出典型的二十世纪初鼓浪屿华侨建筑常见的立面设计风格。
10.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瞰青别墅
①别墅历史
瞰青别墅,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建筑面积达459平方米,别墅原主人黄仲训。
1949年,蒋介石曾选瞰青别墅作为临时“行辕”。1962年,郭沫若先生曾在此撰写《郑成功》剧本。此楼现为郑成功纪念馆的藏书资料室。
②别墅主人
别墅主人黄仲训,生于1887年,是清末秀才、法籍越南华侨,父亲黄文华早年移居越南,开发“厚芳兰”荒地致富。黄仲训是黄文华次子,1901年,其父去世,黄仲训远赴越南继承并经营父亲留下的庞大生意,期间加入了法国国籍。
1913年,黄仲训携资回国,他在鼓浪屿做房地产。抗战爆发后,黄仲训回到越南躲避战祸,不料越南也被日军占领。日本人动员他出任伪职,因坚辞不就而被关押,直到抗战胜利后,重获自由的他身心交瘁,于1956年在越南病逝。
③别墅逸事
黄仲训是秀才,颇通文墨;又是富二代,身上不免沾染了霸道、好玩的习性。
黄仲训颇通文墨的具体表现,就是他在鼓浪屿留下了非常多题字并崖刻留存至今,他回国之后,先是在日光岩下建了一幢“瞰青别墅”。在“瞰青别墅”的大理石门柱上,黄仲训题写了“出没波涛三万里,笑谈今古几千年”,一语便可知晓他的文人秉性。
也不知是作为商人的贪婪,还是作为文人的豪放使然,黄仲训竟然把几乎大半个日光岩圈进自己的别墅成为私家花园,这自然引起人们的不满。
事情在黄仲训在被他圈成私家花园的其中一块巨石上被黄仲训刻上“郑延平水操台遗址”。这还得了,一下子激起公愤,人们的愤慨在于:你黄仲训算什么东西?堂堂民族英雄训练水师的地方,居然成了你的私家花园。为了讨回本该属于公共财产的日光岩土地,也为了治一治黄仲训总是以法国公民的身份自居的狂妄(黄仲训加入法国籍),在“鼓浪屿华人议事会”成员张振汉、孙印川、林幸福、李家麒等人牵头下,成立了一个“鼓浪屿延平公园筹备委员会”,专门负责和黄仲训交涉日光岩土地事宜。
起初黄仲训不为所动,仗着法国公民身份,他不断通过法国领事馆发出各种照会,试图以这种方式强行维护自己占有日光岩土地的正当性,但他失策了,因为民愤太大,法国领事馆最后不敢再出面,而是让黄仲训自己妥善处理此事。黄仲训一看不妙,只好出面请各界名流居中调停,名流们自然也知道黄仲训的为人,所以并没有站在他这边。
一番拉据之后,黄仲训认输,让出了大部分先前占用的土地。
这起事件不但引起了当时厦门各种报纸的纷纷报道,连在厦门大学任教,一直没有登上鼓浪屿的鲁迅也注意到了,他在一篇文章中特别提到了这事:例如这里的报纸上,先前连日闹着“黄仲训霸占公地”的笔墨官司,我至今终于不知道黄仲训何人,曲折怎样,如果竟来批评,岂不要笑断真的批评家的肚肠。但别人批评,我是不妨害的。可见这起事件当时闹得有多大。
霸占公地一事告一段落之后,据说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之气,黄仲训故意在瞰青别墅不远,更靠近日光岩的一处地面上又建起一幢规模比瞰青别墅更大的房子,并取名为“西林别墅”。
但西林别墅建好之后,黄仲训一天也没住过。他肯定没有想到,因为输掉侵占郑成功操练水师的地盘起的纷争而建的豪华别墅,几十年之后会成为郑成功纪念馆的场所。历史总是在行进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轮回和巧合。
④别墅风格
瞰青别墅是一座中西合璧、中式风格为主的别墅。瞰青别墅,别墅主入口向外凸,称为出龟。楼高两层,一楼平檐,二楼圆拱和花叶拱相间,陶立克柱式,走廊宽敞并辅以十字勾栏,独具韵味。
瞰青别墅,外墙上精美的纹饰,与紧紧相依的巨大的摩崖石刻,恍若与自然和谐相融,构成美丽画卷。
11.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黄赐敏别墅
①别墅历史
黄赐民别墅,俗称金瓜楼,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位于鼓浪屿泉州路99号,建于1922年,由金奎设计,菲律宾华侨黄世都建成。
金瓜楼1949年至1984年一直是由黄赐敏的长女代理。1980年,黄赐敏的三儿必勇从菲律宾回来小住,其他众多孙辈也陆续回来鼓浪屿观望祖业。如今,金瓜楼也称“黄赐敏别墅”,保护得比较好。
②别墅主人
别墅主人原主人黄世都,1924年,黄赐敏花4000银元从黄世都手中买下金瓜楼。
黄赐敏,龙海石美东门人,少时赴菲律宾经商致富,1924年携资返乡,到鼓浪屿相中了金瓜楼,全家搬来金瓜楼定居。
黄赐敏有8个儿子、2个女儿。1947年,部分眷属赴菲律宾定居。黄赐敏的儿孙遍布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分兴旺,真可谓“瓜络绵延”,印证了当初主人对此楼取名为金瓜楼的寓意。
③别墅风格
金瓜楼是一座中西合璧、独树一帜的别墅。它的门楼颇有特色,分两层,运用中国歇山式古建筑手法,重檐翘脚,翘脚飞卷春草与“金瓜”的棱角遥相呼应,装饰得犹如古城门一般。
金瓜楼一共分为三层,每一层之间的连接处以及窗户下延部分,都绘有中国传统文化意涵的图案,寄托主人的生活爱好和情趣。
鼓浪屿文化学者吴永奇说:“一层用了鱼篓的图案,牧牛童图案,还有闽南喝功夫茶的图案,这个说明他的出身,又能捕鱼又能种田,闲下心来还能喝茶。在二层的画面就是品味,不是生活状态,四个柱子上面是博古图,有瓷瓶如意青铜器,这些是文人雅士玩的,表现自己的悠然自得心态。三层窗户下面有两匹马,马的嘴里有北伐军的旗帜,20年代刚好北伐,一马当先报捷的形式,他把这样的图案放上面,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金瓜楼是一座用中国传统装饰工艺建成的别墅洋楼,全部梁、柱、楣、檐、板、角都饰有花卉、禽鸟、植物浮雕,颇有乡土气息。
12.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大夫第
①别墅历史
大夫第,位于鼓浪屿海坛路58号,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是黄氏家族黄旭斋及族人的宅院。
大夫第,从大清嘉庆保留到现在,见证了鼓浪屿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黄氏家族的繁衍和发展,可以说阅尽沧桑,记载往日的辉煌家世。如今在大夫第屋里居住的是黄氏后人住了共七户人。
②别墅主人
大夫第原主人黄旭斋,同安石浔人。黄勗斋共生三子,长子黄琨石官至户部监印、即选知府、盐运使、中宪大夫,故黄氏在二落大厝悬挂“大夫第”匾额,显赫一时,因此这座宅院又被称为“大夫第”。
厦门文博研究员何丙仲说:“大夫第是勗斋公建的,勗斋公的祖上他们是海上赚的钱,海商做生意。厦门港的商业活跃期是清朝的嘉庆年间,就是他的祖上做生意。航海贸易赚的钱一个是建房子建黄氏聚落,一个是捐官。在大夫第有块墓志铭,说到琨石公,这个黄琨石很了不起,这个人是中宪大夫,是勗斋公的长子,中宪大夫住的地方叫大夫第。厦门近代史文化最有名推动者,兴泉永道周凯,厦门的仰慕者里,黄琨石排在最前面。黄琨石本人走文化道路,是文化很活跃分子,文化热衷者。”
③别墅逸事
据文史资料载,黄旭斋曾在水仙路小吃店吃蚝仔粥时,巧遇海上武装集团首领蔡牵,蔡牵吃了点心后才发现没有带钱,便恳请店主允许他下次来时一并付清,但店主不肯善罢甘休,两人最终争吵起来。黄旭斋与蔡牵素不相识,却慷慨为其付款,并拿些银两给他作路费,使蔡牵感铭肺腑。
后来黄旭斋行驶南北的货船被海匪抢劫并押至某一小岛上,驻岛首领蔡牵认出黄旭斋,连忙为他松绑,还设筵为他压惊,同时赠送一面黄色令旗,嘱其插在船上便可免受干扰。从此,黄旭斋的船只畅通无阻,因此发了大财。
④别墅风格
大夫第是鼓浪屿现存最古老的红砖厝民居之一,在鼓浪屿众多西洋建筑楼群里,显得十分突出,不失为鼓浪屿建筑的瑰宝。
大夫第背山面海,历史上在门口可以远眺鹭江景色。主体建筑由一座二落五开间大厝和两排护厝组成,大厝屋顶采用燕尾脊,护厝为马鞍脊。大厝前有较大厝埕。建筑墙身以红砖和石材为主要材料,外立面用红砖空斗砌成多种图案,形象生动,独具地方风格。
厦门文博研究员何丙仲告诉记者:“大夫第它的天井下面就有水波纹做的砖头,大海波涛装饰这个就是海洋文化。从这个大夫第进去看,它有它的布局,边门进去一片很大,整个大夫第阅尽沧桑,从大清嘉庆保留到现在,里面灌输着儒家思想,从渔农经济到海商再到以后黄琨石成为文化热衷者和文化推崇者。”
13.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四落大厝
①别墅历史
四落大厝,位于鼓浪屿中华路23和25号,建于19世纪20至40年代,即清嘉庆、道光年间,由黄有山、黄勗斋、黄崑石祖孙三代及族人建设。
1841年,英军占领了鼓浪屿,随后便看中了地理位置极佳、房屋众多的四落大厝,占据为指挥兵营。最终,黄氏族人被赶至内厝澳,便从嵩屿离开了鼓浪屿,从那以后,黄氏子孙后代有的远涉重洋去了南洋或香港,前香港特首董建华的夫人,就是四落大厝黄家二房的后人。但英国人并没有在四落大厝久留,之后,也有黄氏族人陆续迁回。
2006年,鼓浪屿—万石山管委会推出“老别墅认养”新政,鼓励企业或个人出资维护老房子,从而获得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新四海公司立刻与黄氏后人洽谈并达成协议——由该公司出资百万维修大夫第之四落大厝,换取在此经营旅游文化项目的权益,圆洲茶庄便应运而生。
②别墅主人
四落大厝原主人黄氏一族。嘉庆至道观年间,来自厦门同安县的黄旭斋,依靠海上贸易很快就积累了偌大的家业,成为当时厦门最富裕的家族之一。
福建人有衣锦还乡,置办房产的传统习惯,家产日渐丰厚的黄旭斋,决定在今海坛路58号处建造了一座二落五开间双护厝的古屋,即大夫第。后因人丁繁多不够居住,又斥资在二落的南面建造一座四落大厝和一座燕尾双翘角的住宅(现编中华路25号、23号),据说当时二落的厝前全是田园,站在门口可以远眺鹭江景色。
③别墅逸事
鼓浪屿著名女诗人舒婷曾对她每天都要路过的这两幢老宅有非常生动传神的描摹:有庭院深深的大夫第和四落大厝。铜门环凹凸剥蚀,击一声绵长再击一声悠远,声声清亮如磬。红砖铺砌的天井里,桂香一树,兰花数盆,月季两三朵。檐前滴水青石,长年累月,几被岁月滴穿。中堂的长轴山水,檀香案上的青瓷描金古瓶,甚至洒扫庭院的布衣老人的肩头,似蒙着薄薄一层百年浮尘。
④别墅风格
四落大厝,是鼓浪屿现在保存下来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闽南红砖厝建筑群。在这片充满着闽南风情的古民居里,看红砖雕花,短屋矮墙,无处不透着古朴精致,绝美奢华。
鼓浪屿文化学者吴永奇指出:四落大厝,有四个马鞍形的屋顶,北方称“四进”。在明国时在里头还加装了一种叫“叠楼”,即简易的二层楼,这中式里有西式,西式里有中式,形成了一种中西交融的状态。其中,四落大厝中的25号院落,保存的比较细致,墙上头有一些纯的闽南式花纹和花卉,包括房子的一种红砖制式,我们现在会把这种房子称作闽南的传统红砖建筑,实际上在明代中期,闽南并不是红砖建筑,包括地板。红砖的红颜色据专家考证是源于早期从闽南出去的一些菲律宾华侨,在菲律宾看见西班牙式的建筑(菲律宾当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很喜欢用这种红颜色的砖盖房子,后来把这种砖引进回闽南地区。
14.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黄氏小宗
①别墅历史
黄氏小宗,位于鼓浪屿市场路66号,建于19世纪上半叶,是同安石浔黄氏迁居鼓浪屿上的一个支系祠堂。
1841年,英军占领了鼓浪屿,随后便看中富庶黄氏的一片房屋。最终,黄氏被赶至内厝澳,之后,便离开了鼓浪屿,而黄氏的大片祖屋,则被英军占据作兵营所用,当时的黄氏小宗同样逃不了被占用的命运。
如今,作为一座百年祠堂的黄氏小宗,像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常年静静地凝视周围的一切,仿佛已被世人遗忘。
②别墅逸事
在厦门作为五口通商城市对外开放前一年的1842年,雅裨理来到了厦门,而当时他住的地方,就在英军占领的,黄氏小宗祠堂后面的五间护厝里。后来,另一位美国牧师甘明也来到了这里。两位牧师当时便把黄氏小宗的房间当做一个简易的诊所来用。可以说,这是鼓浪屿上最早的西式诊所,也是美国人在中国开设的最早的医院。
在雅裨理来厦一年之后的1843年11月,徐继畲被清政府任命为福建布政使、福建通商事务督办,来到厦门。作为一个与同时代很多官宦不同的朝廷大员,徐继畲有着对先进知识和文化渴求的心态。而雅裨理这样一个既擅长中西语言,又有丰富的地理、历史以及科学知识的传教士,尤为吸引徐继畲的关注。徐继畲第一次见到雅裨理,就问了多个地理问题,雅裨理极尽可能去回答他,并拿出一幅地图详细为他解说。这位清朝大员对西方的自然科学、人文历史以及政治经济等兴趣盎然。这是双方的第一次会晤,却开启了一个中国官员重新认识世界的大门。后来,雅裨理与徐继畲多次会面,雅裨理传递西方文明的先进知识,为后来徐继畲写《瀛寰志略》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素材。而这本《瀛寰志略》尽管最开始被保守的封建权贵所排斥,最终却证明了其“先进思想的先驱之作”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也正是因为雅裨理的关系,徐继畲对于美国的政治历史也有所涉猎。他在《瀛寰志略》中还评价过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他是这么写的:“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段话甚至被刻在一块花岗岩石碑上,在1853年被赠送给美国政府。如今这块石碑,依旧安放在华盛顿的纪念碑旁。1998年6月29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北大发表演讲,他甚至特别指出,这块汉字石碑是“150年前美中两国关系沟通交往的开始”。
③别墅风格
黄氏小宗是鼓浪屿现存最早的闽南传统木构院落式民居之一。建筑为一进院落,原建筑南侧建有护厝,目前只剩下院门和正房。院门为砖木结构,条 石门框上方镶嵌“黄氏小宗”石匾。正房三开间,闽南传统红砖厝式样,屋顶为高起翘的燕尾脊屋顶,铺红色板瓦。
走进这座石浔黄氏的祖祠,一块鎏金大字的木匾悬挂于祠堂之上,书写着“松筠励节”四个大字。这是当年的大总统黎元洪为黄氏的一位寡母所题,赞扬她的高节大义。据说,这位黄氏寡母,持家有道,且深明爱国大义,慷慨捐资赈济难民。黎元洪得知黄氏祖上曾是清朝二品大员的背景,又听说了这位寡母的传奇故事后,欣然题字以示颂扬表彰。后来这块匾成为黄氏的骄傲,也就挂在了宗祠之上。
15.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褚家园
①别墅历史
褚家园,位于鼓浪屿中华路15号,建于1932年,别墅原主人菲律宾华侨褚嵩田,现由男主人谢绵聪和儿子谢立达管理。
褚家园曾经遭到湿气、海风和白蚁的侵蚀,谢立达花费巨资重新修缮褚家园。如今,褚家园已作为一家咖啡馆,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
②别墅主人
褚家园原主人褚嵩田,褚嵩田是一位中医师,在马尼拉开了一家药房,靠着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赢得信誉,逐渐积累财富,回国后在鼓浪屿从五龙房地产买下这幢别墅,此后就世居于此,并陆续购置了旁边的院落。
谢立达从小就在这座宅子里成长,父母两族当年都是鼓浪屿上的名门。褚氏是谢立达母亲的娘家,他的外曾祖父就是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任管弦乐系主任褚耀武。
③别墅逸事
80余年过去,这幢建筑小修小补无数,但在湿气、海风和白蚁的侵蚀下,眼见又是摇摇欲坠了。目睹这座承载了无数辉煌的祖宅在自己弱冠之年日渐凋败,谢立达花费巨资重新修缮褚家园。
目睹这座承载了无数辉煌的祖宅在自己弱冠之年日渐凋败,谢立达坐立难安。从父母的口中,他得知这座房子在上世纪70年代的小规模修缮就耗资甚巨,足可在厦门买一套新房;而他自己才刚刚毕业几年,想独力修复这座建筑更是天方夜谭。跟女友商量后,他决定以结婚的名义请求父母出资,协助自己彻底修复这座建筑,作为两人未来的住宅和园艺场。
褚家园的建筑结构虽然保存完整,但一些细节装饰曾遭到破坏,更为棘手的是,随着社会的沧桑变革,当年的雕花等手艺早已失传。好在褚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建筑照片等资料,谢立达从惠安请了一批手艺较好的工人,让他们照葫芦画瓢,摸索尝试进行修复,不行就推倒重来。
2008年,褚家园终于宣告修复完成,经结算,这个耗时两年的工程的投入超过了300万元,在当年足可在厦门购买3套房产。谢立达的心血没有白费,修缮完成后,每个细节几乎都不着痕迹地恢复了往昔的容貌。
④别墅风格
褚家园,是一座南洋和闽南风格相结合的老别墅。
褚家园,院内别有洞天,桌椅都被精心布置过,不是依在亭亭如盖的古树下,就是藏在错落有致的花草间,院子的尽头有一栋三层建筑,是褚家园的主楼,红砖、石雕、木门与园艺植物浑然一体,散发着鼓浪屿建筑独有的端庄、优雅的气息。
徜徉在褚家园里,满院芬芳扑鼻,驻足品味那厚重文化底蕴的清水红砖的老别墅。
16.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菽庄花园
①别墅历史
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港后路7号,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原主人林尔嘉。菽庄花园取名的由来是因林尔嘉字“叔藏”的谐音。
1956年,林尔嘉的亲人把花园献给国家,成为公园。鼓浪屿区政府对菽庄花园进行修缮,建听涛轩,现为钢琴博物馆,使古老的公园保持青春与朝气。
②别墅主人
别墅原主人林尔嘉,生于1874年,原是厦门抗英名将陈圣元的嫡孙,孩童时以内侄过继给台湾首富林维源为子。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失利后,一纸《马关条约》点燃了林氏家族血脉里、传统文人士大夫的爱国引线。于是,不愿当亡国奴的林尔嘉随着父亲林维源,渡海迁至鼓浪屿鹿耳礁居住。故园被占,常常站在海滨眺望远处的林尔嘉,离乡忧思倍增,建一座类似台北板桥别墅的念想由此而生,这也便是菽庄花园建造之背景。
在厦门,林尔嘉开始了他实业救国兼济天下的努力。1904年,林尔嘉担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兼厦门商务总会总理。1907年兴办电器通用公司及筹建福建铁路…1945年抗战胜利,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返回台湾,1951年在台湾逝世。
③别墅逸事
文人雅士齐聚一园,共话家国忧思。1914年7月,菽庄吟社结社,这座园子便成了林尔嘉和诗友们吟诗聊发慷与慨的地方,来自各地的文人诗友齐聚菽庄花园,串起了闽台两岸诗学的联系,也成为两岸同胞思想文化交流的纽带。随后三十多年间,湘、苏、浙、京、粤等地文人墨客闻名而至,更有日本、新加坡、印尼华侨躬逢其盛,鼎盛期参与人数达到1978人,这也让菽庄花园成了有名的“诗人园”。“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诗酒人生中,林尔嘉和当时的文人雅士在这座园子中,思考家国命运,共计东山再起,盼望着驱尽外敌以及台湾的回归。这一盼直至他70岁那年如愿,所幸有这个园子陪伴了他三十几年。
在厦门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甲午海战之后林尔嘉曾捐白银二百万两支持清政府重建海军,但这笔巨款被慈禧太后拿去建颐和园了,林尔嘉夫人侄孙龚万钟说:我听颐和园的文史专家说起了当年颐和园建造的时候,总耗资是四百万两银子,那么由于当时清政府国库已经比较空虚了,能够支付的只二百万两银子,那么又从海军部调拨了二百万两银子,那么这二百万两银子也就是跟林尔嘉为了抵抗日寇捐给清政府购买军舰,强大我海军这种说法是一致的。
④别墅风格
菽庄花园,构思巧妙,用心炽浓,无不体现园主林尔嘉的品位之高。花园临海而建,游客进入伊始,却并不能见海之开阔,一堵高墙如景之幕布,硬是结结实实将一片海景隔在墙外,待绕过墙幕,阵阵海风扑面而来,清新的湿气和开阔的海景,让人顿觉惊喜。这便是园子设计精巧之一:藏。另一巧妙之处便是:补。补即补山,由于所建之地并无山之崇峻,林尔嘉便通过人工建筑来补缀天然山景不足的缺憾,于是顽石山房、十二洞天、真率亭等建筑便成为补山之景。事实上,不管是补山之胜也好,或是藏海之阔也罢,林尔嘉亦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表达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也表达了期待将山河揽入祖国怀抱,不愿再受他人宰割之愿。这正是林尔嘉家国情操的体现。
菽庄花园,亭台阁榭、包容山海,极富中国传统园林之风*,十足创意;林尔嘉像导演般巧妙安排山与海的角色,演活了整个园林家国情怀最动人的一幕。
华南农业大学主任李敏说:可以说中国近代,私家园林的营造方面,菽庄花园,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堪称第一,藏海补山,巧于借景,你看这个藏海园、补山园,这些都是很巧妙的利用了地形和大海的这样的条件,把本来范围不大的一块园地,塑造的感觉到空间上是非常的广阔。
17.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黄家花园
①别墅历史
黄家花园,是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位于鼓浪屿晃岩路29号。黄家花园建于1919年,原为印尼华侨黄奕住回国定居时兴建的别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凡到厦门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如汪精卫、蔡廷锴等,都希望能作为黄奕住的客人,参观黄家花园。自20世纪50年代起,黄家子孙将其交给政府管理。这里成了国家宾馆,曾住过中外许多政要。1950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借用黄家花园和观海别墅,辟为福建省鼓浪屿干部休养所、厦门市高干招待所、厦门市第三招待所。1979年,黄家花园改称鼓浪屿宾馆。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凡到厦门的党政军官员,包括中国共产党原最高**、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和十大元帅,都在黄家花园住过。国外来华的访问者,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或在此小住,或参观游览。直到2007年,黄家花园归还黄家后人,便对别墅开始维修,因经费不足,所以出租来养护别墅。如今,黄家花园依然作为度假旅馆使用。
②别墅主人
黄家花园原主人黄奕住,1868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南安金淘人,他从12岁开始学习理发,20岁出头的他,身藏父母变卖祖产得来的36个银元,带着理发工具,到南洋谋生,成为当地人熟知的“剃头住”。
黄奕住从新加坡的雪兰莪辗转到印尼的棉兰、爪哇,后改行成商贩,贩卖土产杂货、从事糖栈生意,成为印尼四大糖王之一。1919年,回国定居鼓浪屿,买下原英商德记洋行,即中德记,后改建为黄家花园。1945年,在上海逝世,终年78岁。
③别墅逸事
(一)
昔日的理发匠黄奕住经过30年的创业,已经成为印尼四大糖王之一。1914年,黄奕住入选《世界商业名人录》,这是当时唯一入选的中国人,黄奕住这个名字,从此在整个华人世界无人不知。厦门文史专家说:“到了1918年的时候他已经赚了多少呢?大概三千七百五十万盾的财富,那么这个数字我查过好多当年的比较,大致上是接近一亿美元,当年大概是这样的财富,1918年荷英政府要他交税收,他说你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交税收必须补交,要补交多少呢,补交财产的百分之四十二。”同时,荷兰和日本都在逼迫他加入他们的国籍,是选择当一个外国人,还是坚守尊严,回归祖国,黄奕住面临着一次重大的人生抉择。
此时的中国正在酝酿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传来消息,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要将山东割让给日本,1919年4月5日黄奕住决然离开印尼三宝垄市,踏上回乡之路,4月29日抵达厦门,定居鼓浪屿,五天之后,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黄奕住送给祖国的第一份厚礼,是把他在国外的大部分资产转移到国内,黄奕住带回的资金究竟有多少,没人能说清楚,后人的记载也不一致,最低的数字是二千三百万美元,折合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最高的数字是三千万印尼盾,折合银币六千多万大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黄奕住带回国的款额之巨大,为华侨中所未有。黄奕住是近代华侨投资国内最大的实业家,这在华侨中是公认的。
“想要富,就学黄奕住”,是当时闽南流行的一句话。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厦门,拥有房产最多的就是黄奕住,半个厦门都是他的,从1919年到1935年黄奕住的黄聚德堂房地产公司,在厦门和鼓浪屿建造楼房160多座,直接改变了厦门的市容面貌。今天鹭江两岸的这些老式建筑中,还有很多是黄奕住建造的,除了这样的商业房产开发,厦门大学群贤楼、同文书院、慈勤女子中学校舍等文教设施都留下了黄奕住捐资兴学的芳名,他还为厦门的城市建设、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
黄奕住的女儿黄萱,童年是在泉州南安度过的,9岁随母亲来到鼓浪屿,由于家境优越,黄奕住想让女儿成为真正的名门闺秀,便延请家教,在名儒硕彦五年的熏陶下,为黄萱的古典文学打下深厚基础。
1951年,黄萱经人引荐,成为一代大儒陈寅恪的得力助手。黄萱为陈寅恪工作13年,期间帮助陈先生完成了《论再生缘》、《柳如是别转》等重要著作。陈先生曾对黄萱说:“我治学之方法与经历,汝熟之最稔,我死之后,望能为文,以告示人。”1980年,黄萱迁回鼓浪屿,直到2001年,91岁的黄萱与世长眠。
④别墅风格
黄奕住所购置建造的房屋以耗资百万元重建的“黄家花园”为最,规模之宏大,建筑之优美,超过当时鼓浪屿所有的别墅,号称“中国第一别墅”。
黄家花园的前身是原英商德记洋行“二写”(副经理)的住宅,名为“中德记”,先是由林菽庄买下,后来又转卖给黄奕住做住所。黄奕住1919年回国后决定居住厦门,便买下“中德记”。1919年8月,黄奕住在“二写”住宅两侧建造对称的两幢别墅,称“南北楼”,安置家小。1923年,黄奕住拆去“二写”的住宅,兴建“中楼”。因此,黄家花园由中楼、南楼与北楼组成。
1921年,黄奕住将“二写”别墅拆胤除,兴建了现在人们看到的“中楼”。“中楼”由上海裕泰公司承建,请中外设计师精心设计,既具欧式别墅风采,又有贵族的华贵装饰,还有中国传统特色,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高级别墅。中楼为四面回廊,前为双向步阶,后为弧形宽廊,可以远眺日光岩,还可在此宴请宾客。廊柱为剁斧凹槽,纤细高雅,挑檐水平划分,造型简洁华贵,气度非凡。回廊幔挂丝绒长帘,帘外看不到帘内活动,帘内却可透视帘外景物。别墅的双向台阶、廊面铺装、楼梯及扶栏,均用意大利大理石,工艺精湛,至今光可鉴人,据说仅大理石一项就花去白银20万。所有房间悬挂明镜,框上雕有三件理发工具:剃刀、须刷、掏耳筒,示意子孙毋忘先辈创业之艰辛。中楼二楼中厅还布置“家史馆”,作为教育子孙的拜堂。天台的铁栏杆,造型别致,可区别于鼓浪屿所有的别墅。前后有两个天台,漫步其上,“金带水”海域、日光岩、升旗山等,尽在眼中,宛如站在鼓浪屿的中心点上,使人心旷神怡。
中楼新颖华贵,稳重大方,加上花木配衬的花园庭院,十分秀美。
18.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廖家别墅
①别墅历史
廖家别墅,位于漳州路44和48号,建于19世纪80年代,后被林语堂的岳父廖悦发所购,当时,这两座花园洋房在鼓岛之上自是风光不输其他。
廖家别墅44号
廖家别墅如今令人遗憾的是,廖家别墅现已日渐聊落成为了危房。鼓浪屿申遗时,厦门市有关部门着手进行维护,别墅产权也已经易主,此情此景倒是很像林语堂笔下《京华烟云》的大结局一样折射出一个家族、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廖家别墅48号
②别墅主人
廖家别墅主人廖悦发,福建龙溪县人,最初跟着父亲廖宗文在竹树脚礼拜堂附近开了一家竹器店。后来,大哥廖清霞迈出了下南洋的脚步,这也为后来廖悦发向南洋寻求发财致富之路奠定了关键一步。廖清霞到了印尼,通过打拼开了修造船厂以及土产公司。随后,廖悦发也到印尼,兄弟齐心,在异域他乡赚得盆满钵满。得到财富原始积累的廖悦发,最终回到了厦门。
回厦后,他开始涉足多领域,1910年代,廖悦发开钱庄,同时,早期厦门的第一码头、大同酱油厂等,廖悦发均有投资。而地产自是不用提,位于鼓浪屿漳州路44号和48号的廖家别墅,便是廖家兴盛之时所购。
然而,上世纪30年代,廖家在印尼的公司遇火灾,加之内地与海外往来生意被拖欠巨款,资金链断裂,廖家也由此家道中落。好在廖家致富后,非常重视教育子女,同时廖家和鼓浪屿很多世家都有姻亲关系,子孙后辈尽出人才。如,廖清霞大女儿廖翠娥嫁给鼓浪屿的殷雪圃,而殷雪圃有一子便是闻名于世的钢琴家殷承宗;廖清霞二女儿廖翠畴嫁给牧师林温人的儿子林谨生后,生出了著名的“林氏咽音练声体系”创始人林俊卿。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廖悦发的二女儿廖翠凤与林语堂的传奇婚姻,这也让廖家别墅沾染了更加浪漫的传奇色彩。
③别墅逸事
廖家别墅常常被人们称为“林语堂故居”,道出了林语堂与廖家深厚的渊源。
深藏于小巷深处的廖家别墅,最被津津乐道的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大师林语堂与廖家千金廖翠凤结婚的婚房就在这里。1915年,林语堂和廖翠凤订婚,这是曾“棒打鸳鸯”的陈天恩(廖家邻居陈天恩否定了女儿陈锦端和林语堂的姻缘),为补偿对林语堂的亏欠而促成的一桩美事。廖翠凤芳心早已暗许,但廖家人有着陈家同样的疑虑:出生大富之家的小姐跟着一个穷牧师的儿子(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是漳州平和县坂仔礼拜堂的首任牧师),以后能幸福吗?而廖翠凤一句“没钱有什么关系”足以让任何一个男人感动。反观与林语堂相濡以沫的一生,这句话也看出了廖翠凤眼光的独到以及林语堂确实值得托付。
1919年8月9号,林语堂与廖翠凤举行婚礼,新娘房就设在廖家别墅前厅右侧的厢房里,婚后三天,林语堂怀揣1千大洋携夫人赴美国留学。,尽管留学前期两人在国外受了些苦头,但让两人感情更加深厚。观其一生,林语堂无论风光或落寞,都与廖翠凤携手同行;而廖翠凤对林语堂像孩子一样纵容,细心照料生活。对于二人美满婚姻的总结,林语堂说,只有两个字,“给”和“受”,只是给予,不在乎得到。
④别墅风格
廖家别墅,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廖家别墅,颇为隐秘,很多人稍不留神,便与其擦肩而过,只有少数有心人才可寻觅此地。从李家庄右侧的小巷走到尽头,便是廖家别墅。
走进廖家别墅,别墅前是一个长方形的院落,院子里古老而高大的树木,高大的玉兰花树和龙眼树,以及院落中的一口古井,都显现出岁月的长久,院落东面坐落着一座正面,有七个拱劵柱廊的欧式别墅,这就是漳州路44号廖家别墅的主楼。
老鼓浪屿人原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林聪明说:“这个建筑我觉得是比较典型的欧式建筑,它有地下防潮层,它的正面是连续的原来是七个拱劵柱廊,而且从地面我数过这个台阶、一共是21级的台阶,跟二楼的主要的大厅相对接,当时看起来还是很气派的。”
漳州路44号现在看到的只剩地下防潮层和一层的建筑,实际上原为两层建筑,上世纪七十年代,主楼二层的前半部分被拆掉了。别墅因地势而修建,坐东朝西,只有前半部有地下防潮层。
西立面中间的拱廊通过长长的21级花岗岩台阶连接路面。拱券柱廊左右两侧六个拱劵原来都砌上砖墙,装上窗户成为房间,鼓浪屿申遗时才恢复了原有的拱廊结构。
漳州路44号的建筑设计非常合理,主楼中间由一条过道分割成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割成三个空间,中间是大厅,两侧是厢房。后半部的中间是楼梯与过道,两侧同样是房间。
庭院的北面坐落着廖家别墅的另外一栋建筑漳州路48号。这是一座两层的五个连续拱劵柱廊的建筑,建筑入口在首层中间券洞内,入口上部横嵌书写“立人斋”的牌匾,据说是当年廖家和鼓浪屿其他世家弟子读书、聚会的场所。
林聪明说:“‘立人斋’的规模比44号要小一点,主要是读书的地方。‘立人’就是‘树人’的意思,‘立人斋’反映了来到鼓浪屿的华侨的共同的特点:都非常重视读书、非常注意人才的培养,从廖家人才的成长过程中也能看到这个特点。”
19.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怡园
①别墅历史
怡园,位于鼓浪屿福建路24号,建于19世纪末,别墅原主人林鹤年。
如果说,在鼓浪屿的建筑中比庞大、比华美,这座三层小楼和她所坐落的庭院,似乎并不能占一席之地。但这座庭院所承载的历史,以及它的建造者传奇的往事,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2018年9月,鼓浪屿怡园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②别墅主人
怡园的主人林鹤年,是晚清福建八大诗人之一。林鹤年36岁中举,入仕后近十年担任过不同官职,直到46岁被调往台湾,传奇人生由此开启。
林鹤年以一种“先锋”的姿态,致力于台湾的开发,除了建铁路,他更是从欧美购买先进的机器,帮台湾兴修水利,并且开发金矿。
然而,大施拳脚却因一场战争而终止,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林鹤年积极投入抗敌斗争中,但形势已成定局,于是林鹤年全家从台湾撤回福建,定居在鼓浪屿,这是一座和家国情怀紧紧相连的私人建筑。
林鹤年在厦期间,倡导创办东亚书院,地方上发展轮船、矿务、报馆等事务,也大都因其倡导和促使而办成。当时鼓浪屿刚刚作为公共地界,作为鼓浪屿权力机构的会审公堂中,华人代表只占一位,林鹤年力争主权,将华人代表争取为三人。
1901年,林鹤年去世。现在的怡园,由林家后人居住。他们家人最多时,有五代人住在这里,现在的怡园已成为林家子孙另一种意义上的桃花源了。
③别墅逸事
来过怡园的都知道,怡园有“三宝”。
“一宝”:“国姓井”。传说当年官兵奉命挖井,掘地皆见顽石;郑成功巡营在此,挥剑泉出,因称“剑泉”。又称“国姓井”。
“二宝”:太湖石桌椅。怡园后院的石桌椅曾经是林鹤年接待好友吟诗作赋的地方,也是与自己子女嬉戏庭训的地方。
“三宝”:小桃源石刻。在修建怡园过程中,林鹤年偶得道光年间厦门书法家吕世宜“小桃源”石刻一块,暗自欢喜与怡园之意相吻合,于是便作诗:“心清何地不桃源,鸡犬桑麻任笑喧”。林鹤年晚年与朋友经常在“小桃源”吟诗唱和。
④别墅风格
怡园,是一幢错落有致的三层楼中西合璧别墅,它保存完好,怡园的外墙是清水红砖,前房呈三面突起,圆形拱门、方形立柱,充满古老的西洋风格。
林家后人林少彬告诉记者,取名为怡园,有 “怡然自得”之意,同时也暗示“心怀台湾”之意。林鹤年那时候在台湾,日寇侵占了台湾,台湾有个黑旗军,他就支持黑旗军打日寇,结果败了。他对台湾失去信心,就东渡厦门,在这个地方就建了怡园,怡园的目的就是心怀台湾。
20.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海天堂构
①别墅历史
海天堂构,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4号、36号、38号、40号、42号,占地面积约6500平方米,海天堂构是由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黄念忆在1920年到1930年间建成的。
海天堂构的前身是鼓浪屿的“万国俱乐部”,因为是洋人出没的娱乐场所,所以当时也被称为“洋人俱乐部”。俱乐部于1873年开始兴建,1876年建成。当时这座建筑可谓是气魄恢弘,因为在它的周围还没有其他建筑出现,整座建筑宫殿式的格局设计,在当时的鼓浪屿乃至中国都是首屈一指。
上世纪二十年代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在买下这里后,按照英国人提供的俱乐部的图纸,在原建筑的右边又重新建了一座,这完全是按照中国建筑讲究对称的原理来设计的。再后来,黄秀烺又以两座建筑的中间位置为中轴线,分别在两端和中间位置建了三栋别墅,海天堂构也就成为了今天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建造的别墅建筑群。
如今作为鼓浪屿民国时期代表性别墅建筑群——海天堂构中的福建路34、38、40号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成为了展示鼓浪屿历史文化和闽南传统文化的场所,其中福建路福建路38号的中楼被开辟为鼓浪屿万国建筑博览馆,34号和42号楼主要作为闽南掌上木偶、南音的表演场所和书店,继续诉说着鼓浪屿的百年传奇故事。
②别墅主人
海天堂构38号别墅原主人黄秀烺,生于1859年,福建晋江东石人,曾前往菲律宾,初在同乡的店中当记账员,因勤勉敦厚,为林姓华侨巨商所器重,提供资金支持它的商贸活动,历20多年的艰辛奋斗,终于成为富商。1899年回国,定居鼓浪屿,在厦门开设炳记商行,获利颇丰。20世纪20年代初,黄秀烺与同乡黄念忆合建起五幢对称的中西合璧的楼群——海天堂构,1925年病逝于鼓浪屿。
海天堂构的另一位主人黄念忆,生于1877年,晋江永宁人,在菲律宾经营黄联兴铁业有限公司,至20世纪初叶成为马尼拉铁业巨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移居香港九龙,创办矿厂等。1970年,逝世于香港。
③别墅逸事
(一)
鼓浪屿文化学者吴永奇说:“海天堂构名称的来历主要是他们楼上边有一个横匾式的上下联,上联挂在里边叫‘鹿礁千顷’、下联挂在外边叫‘海天堂构’。路过的一些人经常看见下联,所以就会把这个房子念成了‘海天堂构’。‘鹿礁千顷’指的就是当时鹿礁路种的水稻田,海和天之间只有我这么一栋建筑啊,气魄很大。”
(二)
海天堂构的中楼原是一家外国人的俱乐部,黄秀烺购得后,将其建成一幢仿古大屋顶宫殿式建筑,由莆田工匠建造。它采用重檐歇山顶,四角缠枝高高扬起,楼顶前部别具匠心,设计了一个外表看似重檐钻尖的“亭子”,亭尖还安了一个宝葫芦,从内部看确实个条木拼成的八边形藻井,从二楼直达井顶,井壁上画有中国花鸟画,这“亭子”纯属装饰,特别与众不同的是在主脊下又设计了一个大藻井,井中立一观音像,好似成了佛堂。
海天堂构的中楼的门、窗、廊、厅的楣上均饰挂水泥透雕挂落飞罩,所有檐角均装饰缠枝花卉或展翅雄鹰,挑梁雀替均塑龙凤挂落,把别墅点缀的十分民族化。廊柱为方形,红砖砌成,色调自然和谐。正厅四个垂柱花篮与栏杆上的花盆上下对应,特别是以斗拱装饰走廊外沿,显得格外稳重。长期居住在鼓浪屿的美国归正教牧师毕腓力,在他的著作《In and about Amoy》一书中,形容这种中国屋顶压住西洋主体的建筑,是中国人对外国人的一种发泄。他说:“(华侨)在海外遭受欺凌,因而在建造房屋时产生了一种极为奇怪的念头,将中国式屋顶盖在西洋式建筑上,以此来舒畅他们饱受压抑的心情。”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在陈嘉庚先生建造的许多房屋上都能看到,多年来再国内许多地方独领风*。
④别墅风格
海天堂构在鼓浪屿是非常有名的一座建筑,堪称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我们常用一句简单的话来介绍这座建筑:这里是鼓浪屿上的‘乔家大院。
海天堂构由门楼与五座建筑组成,建筑群呈近似“回”字型,主体建筑入口采用,从左右两侧台阶而上的西式建筑做法。
海天堂构的仿古式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翘角春草飞檐装饰,主脊两头装饰龙形大吻,并在屋顶四个角落装饰四只丹顶鹤,重檐之间斗拱和波浪状的春草相连接,门楼正面四个垂柱花篮,水泥制作的香炉祥云和花瓶菊花以及门楼两侧的镂空花窗,使整座门楼透出灵气、美感和文韵。
整栋建筑四面由宽大的回廊环绕,歇山式屋顶,主脊两头装饰着龙形大吻,屋顶的四角用上翘卷起的春草缠枝装饰,整座楼房构成了中国式屋顶,压住西洋主体建筑的、独特的中西混搭建筑风格。五幢别墅中尤以中楼最有个性,其廊柱为方形,红砖砌成,色调自然和谐;而正厅则由四个垂柱花篮与栏杆上的花盆上下对应,特别是以斗拱装饰走廊外沿,显得格外稳重。
“是宫非宫胜似宫,亦殿非殿赛过殿;不中不洋不寻常,中西结合更耐看。”前人的描述足以见得这座建筑在鼓浪屿是独一无二的。
21.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黄荣远堂
①别墅历史
黄荣远堂,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2号,是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它建于1920年,早先是菲律宾华侨施光从的别墅,1931年被越南华侨黄仲训买下。
黄荣远堂现为中国唱片博物馆的馆址,馆内的装修风格古老而精致,和这幢具有多国风格的浪漫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这里可以读到百年的唱片史,以独特的音乐载体被保留下来了。
②别墅主人
别墅原主人施光从,原籍晋江,早年到菲律宾经商致富。他与林尔嘉是亲家,施的侄儿娶了林尔嘉的大女儿为妻。别墅建成后,住了不久,因国内局势动荡,约于1937年左右,施率全家又迁往菲律宾,别墅从此转入黄仲训名下。后来黄仲训又将别墅转给最小的弟弟黄仲平。从此,这幢别墅就称“黄荣远堂”了。
黄荣远堂,是越南华侨黄文华父子创办的房地产公司。黄文华,南安人,生于1955年,早年移居越南,因开发荒地“厚芳兰”致富,至今在越南还留有他的许多产业。
③别墅逸事
黄荣远堂有一段“赌博易主”的故事,据说“施光从和黄仲训一同从厦门乘轮出洋,二人闲着无聊便赌博,筹码对施来说是别墅,对黄来说是船队。赌到轮船靠岸,胜负已分,施光从输了。施从菲律宾办完事回来后即把家眷搬至菲律宾,如约将之交给黄仲训,从此别墅易主。
故事终究是故事,其真实性也许难以佐证,但过去商人巨贾之间玩些豪赌也属常事。据说当时黄再三推辞道“消遣之事,怎一当真”,但施还是毅然决然搬出,而黄也未自己住进,而是转赠给弟弟黄仲平,后成为他们房地产公司“黄荣远堂”的办公地。
④别墅风格
在千余幢鼓浪屿老别墅中,黄荣远堂算得上阳春白雪的经典之作。黄荣远堂是一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花园别墅。建筑为西洋风格,采用了西班牙和法国建筑风格,同时又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造型大气美观。
黄荣远堂,通体设有多处廊柱,用整条花岗岩雕石,具有古罗马风韵,柱头多为古希腊陶立克柱式,间有少量爱奥尼克式;通高罗马大圆柱和拱券在正面烘托,显出宏伟感;周边由小圆柱支撑,颇具装饰美;还有不规则且错落有序的墙面变异;窗楼设计也各不相同,有半月形、平直形、弯弧形相间配置;平台勾栏既有水泥透雕,又有钢花纹饰,甚至把葡萄架也搬上了阳台;三楼以及镂空女墙又有着较浓的中国近代建筑风格。宽敞的庭园中央设有水池假山,右前方修有休憩观景的两亭一榭,曲径相通;亭榭外沿用人工堆成云墙假山与邻相隔,高低错落,幽雅得体,是鼓浪屿众多别墅中的精品。
22.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许家园
①别墅历史
许家园,位于鼓浪屿鹿礁路38号,它建于1931年,别墅原主人许椿生。
2006年,老鼓浪屿人吴国荣向许椿生的后人购买了许家园,由妹妹吴丽卿负责老建筑的规划修缮。如今,许家园已改造成供游人住宿的旅馆。
②别墅主人
许家园原主人许椿生,早年是惠安木匠,二十世纪初来到厦门寻找生计。他从厦鼓两岸大兴土木、造房建屋的热潮中发现商机,做起进口木材生意,结识了许多外国老板。
那个年代,许多华侨富商回国在鼓浪屿购置地产,大造别墅洋楼,对建材的需求量大而迫切。许椿生乘势而起,成为进口木材的总代理,而后干脆当起了买办,掌揽木材进口。
许椿生在木材营销中积聚了不小的财富,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他在鹿礁路林氏府右侧向工部局购得一块基地,设计建造了这幢四层大别墅。后来,许椿生在时局动荡中移居菲律宾,逝于寓所。他的子女均在国外发展。
③别墅逸事
许家园新主人吴国荣买下老别墅的初衷,是想几个兄妹抱团养老。房子买下后一直没有入住,只是陆续买了一些红砖、花玻璃等,做了局部的修整。
早在2007年,吴国荣妹妹吴丽卿就请了本地一位七十几岁的老木工,住在老别墅里面,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把所有的窗户都修缮完成。整栋房子的窗户多到连主人也数不清楚,吴丽卿只好采取将所需木材零部件各买500套的办法。她专门到漳浦购买老杉木,且全部保留原来的卯榫结构,现在完全看不出哪里的窗户修过,哪里没有修过,和原来一模一样。但这也仅仅是木作方面的修葺。
2016年5月底,新主人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请厦门大学的专家提供设计方案,对整座别墅进行修旧如旧。以前这里住了几十户渔民,室内结构被随意改变,现在已全部拆除恢复。外墙和地面的红砖大面积破损残缺,师傅将破损的红砖一块一块拿下来,修补好之后再装回去,包括长度、宽度都与原来保持一致。老家具也没有油漆,只是用植物油刷一遍透明的颜色。还有整栋楼的花玻璃,也是四处寻找,一块一块买回来的。吴丽卿非常细心,凡事亲力亲为,经常为了一个小物件,专门开车到外地购买。
吴丽卿说:“我非常喜欢这栋楼,完全是从保护的角度,都是找最棒的师傅,不计成本,没有讲价格,先修好再说。我们花了很多心血,效果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④别墅风格
许家园,占地约600平方米,4层,砖混结构,平面布局为廊柱式,平顶,三面回廊。别墅讲究中轴对称,两厢夹一厅,立体感强烈,层次分明,二层以上逐层后退,呈阶梯式,有宽大阳台,活动空间宽敞,视野开阔。特别是在四楼阳台,环顾四周,鹭江、九龙江出海口、升旗山、日光岩、筼筜港、厦门城区,尽入眼底,这是其所处地理位置形成的特有海天景观。
作为鼓浪屿建筑中厦门风格的范例,许家园以清水红砖为主色调,回廊均使用花岗石压条。所有廊沿上均绘塑花鸟、兰草、缠枝,间以欧式胸穗,中西装饰文化跃然斯楼。
23.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林氏府
①别墅历史
林氏府大楼,位于鼓浪屿鹿礁路38号,在1895年以前是英国船长的别墅,具有维多利亚时代风格,1895年林维源(林尔嘉的父亲)空居鼓浪屿时购买;林氏府小楼,始建于1897年,是林维源居住鼓浪屿后所建,西班牙式建筑。
林尔嘉住在八角楼20多年(1915-1938),加上以前住老楼的20年(1895-1915),前后40多年,他在这里留下许多值得后人敬仰的事迹。从林尔嘉离开鼓浪屿起,八角楼一直由他的三姨太和亲戚居住。1972年,三姨太去世前,林尔嘉夫人的亲侄龚鼎铭先生搬入居住。上世纪80年代初,林尔嘉的嫡孙林维桢和龚鼎铭对八角楼重新装修。
林尔嘉的子孙后代多在海外,他们对这些家产用不了,也没法很好保护。因长期无人居住,2006年5月30日下午,林氏府“大楼”在台风“珍珠”所带来的连日风雨侵袭中悄然倒塌,而另两座别墅已成为危房。
“大楼”倒塌之后,有关方面调查发现,这套别墅一共有125个关联人,散落在世界各地,无法确定产权所有人。而老宅的修缮已刻不容缓,经过鼓浪屿管委会的协调,前后历时四个月,最终促成了老宅的产权易主。
产权理清之后,林氏府现在的业主向规划部门申请按原貌重修,将林氏府开发为一座精品公馆酒店。由于建筑保护的需要,八角楼被禁止开发成客房,现已改造成为林氏府公馆酒店的大堂及林氏府家族博览馆。整家酒店由五栋独立别墅组成,除八角楼外的其余四栋别墅均为酒店客房。在改造完成的“林氏家族博物馆”内,不仅保持了林氏府内部原有的风貌,还尽量还原了当年的场景摆设,目光所及处,皆是从各地搜罗来的林氏家族老照片,以及留声机、手摇电话等古董。
②别墅主人
别墅主人林尔嘉,字菽庄,漳州人,原是台湾富商,对建设台湾、建设厦门、助饷抗敌、赈济灾荒多有贡献,是民国年间在闽台两地负有声望的人物之一。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林尔嘉不愿做顺民,而毅然内渡,携家眷避居鼓浪屿。1924年,林尔嘉出国游历医疗长达7年时间,去了30多个国家。1948年,林尔嘉携四、五、六姨太去了台湾,1951年因感风寒哮喘突发而逝世。
③别墅逸事
八角楼,原为小楼的一部分,1914年林尔嘉之子在楼内做化学实验时,不慎爆炸,几乎把小楼炸毁。1915年,林尔嘉重建小楼,并在大楼与小楼之间建一座巴洛克式五层塔式别墅,因外墙立面呈八边形而取名“八角楼”。
④别墅风格
林氏府内建筑群主要由“大楼”和“小楼”及稍后兴建的、连接此二楼的“八角楼”组成。
八角楼共5层,砖木结构,据说是由一名法国传教士所设计,它既有南欧风格,又有巴洛克元素。
设计师根据地块的实际,正门前用彩色卵石小径迂回,双旋台阶,方柱拱券,走进券内就是一方小型的内阳台连着中厅,颇为实用,可以说是利用好这块小台地的最佳方案,安静而温馨。别墅的外形呈不规则角面,形成许多个八边形,每个面上开拱券欧式窗,窗楣塑白鸽和缠枝花卉,洁白高雅,具有巴洛克气韵,古朴严谨。柱上层间的线脚,重叠而不乱,简约而大方,与整个立面的雕塑协调融合。二楼中厅少许后退,形成一方小阳台,阳台下面就是一楼的内阳台,设计颇为合理。
八角楼的形体和立面处理,独到而华贵,宛如舞中盛装的贵夫人,光彩照人,气度不凡,它也确实是深藏在鼓浪屿1000多幢别墅群里的最为稳重雍容的一幢。
24.鼓浪屿华侨老别墅之容谷
①别墅历史
容谷,位于鼓浪屿旗山路5-7号,始建于1926年,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花园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总高3层。别墅原主人是著名的爱国华侨李清泉,因此人们更经常把容谷别墅称为“李清泉别墅”。
李清泉在厦门有多处别墅,容谷别墅是其众多别墅中最漂亮豪华的一座,高大的铁门上写着“容谷”二字,据说取意于“有容乃大”,是李清泉心迹的体现。其实,容谷,本来应该是“榕谷”,“榕”字源于门口的一棵百年古榕,“谷”字源于别墅由山石全由打造出来的,宛如山谷,而大铁门上的“容谷”二字却是由于误写罢了。
抗战爆发之后,容谷一度住进日本司令部的官员,解放战争中又成了国民党军队的某司令部,小楼也成了某机要部门办公室,厦门解放那天,解放军一发炮弹过来,正中小假山,后来,解放军进驻了大楼。解放军搬走后,大楼便空了,后来又住进了很多人,而小楼则一直由颜漱姐姐后代住着。
2011年,容谷在上海公开拍卖,别墅悄悄易主,新主人身份神秘。
②别墅主人
容谷别墅原主人李清泉(1888年—1940年),原籍晋江,是当时名动一时的木材大王,也是一位爱国华侨。1901年,13岁的李清泉随父李昭以到菲律宾经商,在其父的“成美木厂”学会了经营木材生意,18岁就主持成美木厂。数年之间,李清泉就成为控制全菲木业的巨商,“全菲木业无出其右”。他又把菲律宾木材制品推向国际市场,大批出口,成为菲律宾最大的木材出口商,因此被誉为“木材大王”。成为木材大王后,李清泉在菲律宾颇有影响,其财力当年可影响菲律宾的经济和政治。李清泉是二十世纪初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活跃在菲律宾政治、经济舞台的杰出人物,被称为“菲律宾经济发展史上占有永久地位的人。”又是菲律宾华侨史上最有建树、声誉卓著的爱国华侨领袖。
在菲律宾成功创业后,李清泉随父从菲律宾回厦,投资开创了“李民兴置业公司”,大兴市政工程和房地产开发。他先后在国内成立了中兴银行和福建造纸厂,后者成为当时国内十大化学工厂之一。之后他又出资为厦门修建海堤和码头,投资兴建十余座商业大厦。1926年李清泉在鼓浪屿升旗山麓购地皮建容谷别墅,在这座别墅的房契上李清泉将妻子颜敕注册为户主,体现了这位豪杰柔情的一面。1940年,李清泉逝世。
③别墅逸事
颜敕是李清泉同乡,两人在晋江金井乡下成婚前,彼此并不认识,一切都是李清泉的母亲代为操办。当时,李家做着小本买卖,颜敕亦过得清贫。据说颜敕出生时,产盆金光闪闪,人们都说她是带着财库来投胎的。她长得又美,所以虽然幼年就父母双亡,跟着姐姐,李清泉的母亲还是看中了她,三番四次求亲,最后喜得良缘,婚后颜敕和李清泉去菲律宾“闯天下”。驰骋商海的成功,丝毫不影响李清泉对妻子颜敕的百般呵护和爱意绵绵,发达之后在厦门置业,李清泉造了多处房子,而容谷最得颜敕欢心,李清泉看到夫人颜敕舒心的笑容,并从言谈中感知她的喜悦,便把它送给了她。
④别墅风格
容谷别墅是由旅美中国工程师模仿电影“飘”中内战前高楼而设计,耗时三年竣工,设计精巧、用料上乘,虽历经风雨,至今仍然坚固如昔。因为李清泉先生是著名的木材大王,所以别墅采用名贵木材进行装饰,门窗、楼梯等均使用高级赤楠,榕谷大楼的装修材料均选用南洋杉等名贵木材。其大片楠木地板,至今仍十分平整,完好如初。如今别墅内进口名贵家具、楼梯、门窗等设施依然保存完好。甚至李清泉在漳州路两幢别墅里面的楠木地板、家具至今仍光可鉴人。
这幢三层中西合壁的现代化别墅,正面颇为壮美的罗马式大圆柱,剁斧凹槽柱面,爱奥尼式柱头,通高巨柱魁梧挺拔,庄严稳重。外墙系密缝清水红砖,门窗装百叶,双层玻璃,每层建筑均有套间,大厅宽敞,厅外设宽廊,可纳凉观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