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球即将毁灭,人类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东方人和西方人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在中国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人们选择带着地球在太空流浪;而在美国拍摄的《星际穿越》中,人们选择逃离地球,在茫茫宇宙里寻找新的家园。
从这两部经典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意识的差异。
在《流浪地球》的剧情中,科学家发现太阳内核在急剧老化,并且持续膨胀,在短暂的时间内会吞噬掉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
为此世界各国团结在一起,建立了联合政府,并展开了“流浪地球”计划,这计划颇为大胆。
人们在地球上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的引力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飞向4.2光年外的新恒星,进行为期2500年的星际流浪,继而寻找到新的栖息地。
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带着地球去寻找新的家园不是很麻烦吗,为什么不轻装上阵,那样岂不是更简单,何必大费周折?但这正体现了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家园意识。
这种家园意识当然不是凭空出现的,拿典型的东方古国中国来说,中国三面连陆,一面靠海,基本上和世界其他地区隔绝,而且多陆地的地理条件适合种植庄稼,这又使得中国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
这同时也意味着东方国家不必过多与外界接触交流,也不用像西方国家一样需要冒险远洋出海做生意。
国家封闭难免会导致群众形成保守的心态,他们安土重迁,只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收获生活所需之物,这就致使他们不可抑制地对家乡产生依恋心理,他们从心底热爱自己脚下的土地,说什么也不愿轻易离开家乡。
同时,他们胆小又带点惰性,没有经历过太多海上的风浪,他们不想冒险寻找新的星球;没有那么迫切想要探索的精神,他们不愿在宇宙里重新认识一颗全新的陌生的星球。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心中的家园意识让他们难以割舍生活了几千几万年之久的地球。
剧中刘启的姥爷老韩在时隔多年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乡上海时,他回忆起了种种往事,想起当初自己的老伴儿做的饭有多么难以下咽,但他还是要强忍着吃下去,还要夸她做得好吃。
现在却物不是人也非了,上海的著名地标东方明珠被冰雪冻结,从前的繁华落尽,剩下的只有无尽的荒凉。但尽管如此,老韩还是热爱着自己的家园,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摘下了头盔,想感受家乡最后的气息。
想来他大概宁愿和地球共同毁灭,也不想在冰冷冷的太空里流浪。
西方的地理环境则和东方相差甚远,和东方的“黄色文明”不同,他们属于“蓝色文明”。
环海的西方多是曲折的海岸线,人们没有广袤的陆地平原来进行农业生产,也就没有充足的生活资源,土地没有了指望,西方人就把视线投向了大海,决定在海洋里探索自然。
他们出洋远航,到世界各国进行贸易交流,他们在这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意识,要征服自然才能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他们将自己和自然放在了对立面。
也许是因为经常离家远走,所以西方人对家园没有那么强烈的依恋感,作为商人,他们更注重的是利益,家园是哪一个显得无关紧要,只要能够活下去,家园就无处不在。
就如美国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人类因地球环境恶化无法生存而想寻找新的居住地,秘密保留下来的NASA派了数名宇航员穿越星系银河,去考察人类最有希望居住的三个星球,从而进行人类移民计划。
当然他们也并不是对地球毫无留恋,只不过在人类生命的传承面前,家园意识不得不被割舍,他们似乎显得更加理性,甚至理性得有些许残酷,既然地球已经不能被拯救,那就逃离它,寻找下一个“地球”。
在《流浪地球》的预告片中,刘启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原来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在东方人的潜意识里,家园是我们的避风港,每每遇挫失望之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家,因为它给予我们慰藉,给灵魂以栖息之地。家园仿佛是个坚不可摧的圣地。
但人们往往会忽略,家园,其实是需要保护的,遇到危难时,它首当其冲,守卫在我们身前,就像《流浪地球》里所展现的,当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先受到威胁,然后才是在地球上居住的人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地球与人类是共存亡的。
但这样的家园意识西方人却难以理解,他们产生了上面大多数人都会有的疑问,导演郭帆表示在拍摄这部影片时就受到过西方观众的质疑,既然地球已无法居住,为何不直接逃离地球,而是“自找麻烦”地带着地球去逃亡?
郭帆对此则说过这样一句话,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面对着地球,身后是天空。他们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寸也放不下。
他们为这片土地而战。以前一直是地球站在人类前面保卫人类,现在它遇到了危险,是时候让我们站到家的前面了。
就只这一点,就使得《流浪地球》在众多地球毁灭系列科幻片中脱颖而出,人类没有像西方影片中那样放弃地球,即使希望渺茫,他们也想站到地球前面,守卫人类自己的家园。
过程当然崎岖坎坷,联合政府其实已经打算放弃地球和上面的人类,他们秘密谋划着火种计划,打算让空间站离开地球,带着三十万人类的受精卵和一亿颗基础农作物种子,以及全球已知的动植物DNA图谱和人类文明数字资料库。
他们可以在新的星球上创造新的人类文明。结果刘启等人找到了替代办法,他们利用功率极大的苏拉威西转向发动机,点燃木星大气与地球大气的混合物,人类成功地拯救了地球。
《星际穿越》中也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救不了地球,我们应该离开它。在这部影片里,人类本来打算拯救地球,但漫天弥漫的狂沙不给人们这个机会,渐渐地人们的目标也因此改变,从“拯救地球”变为“拯救人类”,为了人类的延续,他们不得不离开家园,在其他地方寻找适宜人类居住之地。
最终,他们也实现了这一愿望。男主库珀跌入五维空间后通过书柜和手表给在地球的女儿传递信息,女儿解读信息后成功拯救了人类。当男主醒来时,人们已经迁移到了空间站。他们又有了新的家园。
在东方电影中,家园并不只是物质层面的意思,它还包括精神层面。在《流浪地球》中,韩朵朵说过这样一句话,爷爷都不在了,家在哪儿呢?我们之所以留恋家园,是因为家园里有让我们依赖的人和物。
而在西方电影中,家园更多的只是物质层面,它是让人身体栖息之地。
不同的守卫家园意识西方电影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较重,《星际穿越》也概莫能外,家园的守卫需要个别英雄,最终拯救人类的也毫无意外是男主库珀和他的女儿。
而在《流浪地球》中,地球的拯救需要众多人类的齐心协力,人们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守卫家园,这正体现了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东西方家园意识差异显著,从这两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略窥一二。但这两种不同的家园意识不分高低上下,我们也无需争论哪一种意识更加高尚,无论是离开地球还是带着地球流浪,重要的是二者都有家园意识,都在乎家园里的人类,这点就是殊途同归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