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东京残奥会已经结束,中国代表团占据奖牌榜榜首。
相比起奥运会的热度,残奥会的关注度似乎没有那么高。
不过最近,有一部聚焦残疾运动员的电影在国内上映——
《妈妈的神奇小子》。
这部电影8月份已经登陆中国香港院线,凭借过硬的口碑一路逆袭,本土总票房反超《失控玩家》和《怒火·重案》。
它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一位残疾人是如何走上运动员这条路。
这位运动员,就是“苏神”苏炳添心中的“苏神”,苏桦伟。
01.1981年,一对夫妇在广州生下一个孩子,取名苏桦伟。
半年后,因为黄疸病,阿伟被家人送进医院,同时被查出患有肌肉痉挛症。
因为这些病的影响,导致阿伟患上弱听,以致说话发音不清。
四年后,为了生活阿伟一家搬到香港,母亲去哪里上班都带着阿伟。
一天,阿伟的助听器丢了,母亲发疯地找,打扰了工友们干活。
等母亲收拾好,干完活了,却发现阿伟被人搬走了。
本来就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母亲一下子爆发了,她抱着“和儿子一起死”的想法,把儿子放在传送带上。
传送带的后面,是一台碎布机。
阿伟跌进去必死无疑,可母亲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而阿伟脸上没有恐惧,也没有反抗,因为他根本站不起来……
母亲之所以把他放在传送带上,是希望可以刺激他站起来。
眼看传送带即将到头,阿伟还没有站起来的意思,母亲按下暂停键,趴在传送带上大哭。
不料此时,阿伟居然扶着栏杆,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哭到一半的母亲愣住了,甚至忘了继续哭。
她只有一个念头:我的儿子能站起来了!
阿伟慢慢长大,他不仅没有像医生说的那样瘫痪,而且还会走和跑。
被小混混抢钱欺负时,阿伟展现了超强的跑步能力。
几个小混混完全追不上他,母亲围观了全过程,若有所思……
于是她带阿伟去到残疾人田径队,想帮阿伟报名参加训练。
但是因为阿伟只有13岁,而田径队最低要求14岁,所以招生人员拒绝了阿伟母亲的请求。
母子俩离开的时候经过跑道,母亲和阿伟在旁边观看别人训练。
阿伟看得津津有味,母亲喊他回家:“走了走了,回家做饭。”
话音刚落,母亲一转身,阿伟却像箭一样飞奔出去。
他比所有运动员慢起步,但他越跑越快,慢慢超越了身边的运动员。
母亲大吃一惊,吃惊的还有旁边的教练。
教练当场就和母亲说:“我想邀请你儿子加入我们田径队。”
还跟母亲说下周一带阿伟过来,和大家一起集训。
就这样,阿伟找到自己的天职,开始参加训练。
“不就是跑步而已,能有多辛苦。”
但运动员的生活,比阿伟想象的要辛苦多了。
一练就是十圈起步,不跑完不能回家。
阿伟很快就感觉疲惫,教练和队友对他的状态都很着急。
而且阿伟还有一个很严重的毛病,他的平衡力很差。
一个走楼梯都会颤抖的人,却要练到在弯道跑步都不摔跤。
不仅不能摔,还要稳和快;不仅要快,还要比别人快,这可能吗?
在教练和母亲的帮助下,阿伟每天都进行枯燥且艰苦的训练。
重担压在他身上,使得他痛苦不堪。
半夜,他忍不住,在家里用胶袋蒙住头,小声地哭了起来。
“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不够快?”
时刻关注他的母亲,发现了他的异样,小声安慰他:
“用力哭不如用力跑。”
于是,妈妈开始和他一起跑步。
02.就这样,除了去田径队训练,阿伟和妈妈还去跑楼梯,去跑山路,去和火车竞速……
阿伟在队友的刺激下,已经跑进了15秒,但是为了确保胜利,他必须要更强。
终于,到了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
男子4×100米接力赛上,阿伟站在最后一棒的位置。
一开始,前面的队友被其他选手甩到后面。
到了最后一棒,阿伟听队友的指示,一边助跑一边接棒。
完全交棒后,他飞奔出去。
就在所有人以为没机会了,应该追不上的时候,奇迹出现了。
阿伟竟然在无比激烈的竞赛中,一连赶超好几个选手。
最后50米冲刺阶段,渐渐缩短到20米……
阿伟居然和跑在第一的运动员同时冲线!
所以到底是谁先落地?
经过回放,可以清晰看出,是阿伟!
屏息等待结果的运动员们,透过屏幕看到历史性的一幕:
香港队,首次夺得这项比赛的冠军!
这简直奇迹,也让所有人记住了这个“神奇小子”——苏桦伟。
其余三位香港运动员这么多年的付出,终于在这一刻达成目标,收获成果。
苏桦伟随大队回到香港后,面对记者一窝蜂的提问,他不知道说什么,下意识望向母亲。
母亲也有些不知所措,但她看到了教练,以及阿伟的队友们,她突然想起出发前大家聊到的话题:
为什么在奥运会得奖的运动员的奖金,和在残奥会得奖的运动员的奖金,差距那么大?
所以母亲当着记者的面,问出了大家想问的问题:
为什么普通运动员和残疾运动员不是同工同酬?
抛出这个问题后,并没有接着解答。
而是把镜头一转,回到阿伟和母亲的日常生活。
母亲在帮阿伟剪脚甲,阿伟突然抱住她,跟她说:
“妈,听外公说,你嫁给爸爸时,没有一件金器。”
“我以后要拿好多好多金牌送给你……”
这句话,不仅感动了母亲,也感动了看电影的观众。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演员确实演技了得,每个角色都塑造得令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扮演苏桦伟少年时期和成年时期的演员,不是残疾人却要演出残疾运动员的感觉。
更让人惊讶的是,一位是15岁的新人演员,另外一位是话剧演员,都是首次触电。
还有饰演苏桦伟儿童时期的小演员,那位小演员现实中也是一名残疾人。
说到这里,必然要提一下饰演苏桦伟母亲的吴君如。
可以说这是吴君如自《岁月神偷》后,最精彩、最细腻的表演。
尤其是她与儿子在操场决裂的戏份,那一句“你天生残疾没有人会怪你,大家只会怪我”简直是全剧泪点。
很难想象,这位伟大的母亲所经历的一切,在现实里发生过,甚至更辛酸。
03.苏桦伟,中国香港运动员,被称为“神奇小子”、“中国阿甘”。
这位伟大的传奇运动员,患有先天性痉挛,听觉和说话都有问题。
然而,他却参加了五届残奥会,共收获了6金1银2铜。
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残奥会上,他没有辜负队友们的期望,为香港残障运动员带来历史性的第一金。
接下来的2000年悉尼残奥会和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是他运动员生涯最辉煌的时刻。
2008年北京残奥会,他顶着主场压力,在前两场比赛失利的情况下,拿到了主场第一金。
至今为止,苏桦伟依然是男子100、200米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保持者。
他是“苏神”心中的“苏神”。
而成就这位苏神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母亲苏妈。
当小卖部老板可怜阿伟残障,请他喝汽水时,苏妈坚持给钱。
“你为什么只请我们,为什么不请他们?”
他们,是旁边几个普通小孩,老板一瞬间有些难堪,收下了苏妈给的钱。
活得有尊严,不因为是残障就认为自己天生低人一等,是苏妈一路灌输给阿伟的观念。
少年阿伟遭到同龄人歧视、欺凌,自己窝在家里委屈伤心时,苏妈会安慰他。
“既然他们觉得我们不是普通人,那我们就做一个不普通的人。”
“出生输不代表一生输。”
在阿伟为比赛烦恼,害怕最后一场会输时,苏妈一边帮他剪脚甲,一边笑着鼓励他。
“别怕,怕就输了。”
“都输了两场,还怕什么?”
“你走得比别人慢,但你跑得比别人快。”
苏妈从来不说场面话,她在阿伟面前无条件相信、支持儿子。
这个不懂跑步的妇人,会搬着小凳子,陪阿伟去千里练跑步,去追逐火车……
影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
“望着阿妈,set!go!”
其实这句话是:“on your mark!set!go!”
听错了的苏妈经常用这句话鼓励阿伟,却也成为了阿伟向前冲的定海神针。
因为,苏妈就在前方等他。
虽然影片用了很多篇幅刻画苏妈和阿伟的母子情,但它也没有忽视问题。
比如苏妈为了有人可以照顾阿伟,选择生二胎。
从弟弟的角度出发,苏妈绝对偏心阿伟。
吃汉堡,牛肉永远给阿伟;每天陪阿伟训练,却不知道小儿子是足球队还是篮球队。
当小儿子哭着吐槽时,何尝不是母亲对两个孩子的关心失衡,导致了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忽视和不公?
做母亲难,做残疾人的母亲更难。
苏妈担心阿伟将来找不到老婆,帮阿伟向教练的妹妹表白,结果却被妹妹当面拒绝。
这种“为了你好”的做法,不仅阿伟窒息,就连观众看了都身同感受。
同时也值得引起深思,母亲以爱之名的绑架,是否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正因为母亲的形象不是只有好的一面,才显得更加立体、更加真实。
更难能可贵的是,影片还将残疾运动员退的困境展现出来。
比如说同工同酬,比如说退役后的问题……
不过现实里的苏桦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刘德华。
苏桦伟备战北京残奥会期间,为了让他能安心训练,刘德华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公司工作,即便他去训练也不扣工资。
没有重大比赛的时候,苏桦伟就在刘德华的公司里上班,他的职务是文员,负责把图片上传到电脑中。
苏桦伟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男子100米T36级别冲线后,是刘德华第一个上前安慰失落的他。
他与刘德华,亦师亦友。
但不是所有残疾运动员都能遇到刘德华,所以影片中提出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去思考……
影片最后,首尾呼应,阿伟站在200米赛道上,他摘下耳机。
一瞬间,这些年母亲陪着他训练的画面,宛如走马灯一般在他脑海过了一遍。
他跑过很多跑道,可真正的跑道只有一条,就是人生。
他的人生,输在起跑线,无数次落后于别人。
但他和母亲没有放弃,硬生生“跑出”一条属于他们的路。
他带着助听器,起跑总是比别人慢一些,全靠后半程发力去追。
就像他的人生一样。
“我知道我起步慢,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继续去冲,继续去追的原因,跟我的命一样,我就是要从后面追上来!”
在这个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年代,又有多少人会告诉自己和孩子:“别怕,我们可以从后面追上来”?
最后,引用一句网友的评论:
“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残奥会选出的,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从后面追上来”的勇气,成为最坚毅不屈的自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