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玩“打打杀杀”的游戏,都是动画片惹的祸?

孩子爱玩“打打杀杀”的游戏,都是动画片惹的祸?

首页休闲益智宝宝打怪兽更新时间:2024-04-11
一、奥特曼打小怪兽

小宇喜欢玩‘奥特曼打怪兽’的游戏,经常见到小朋友就动手,问他为什么打小朋友,要么回答“他是怪兽,我在打怪兽”,要么回答“因为我在和他玩奥特曼打怪兽的游戏呀”。

平时对弟弟也是动手动脚,只要他觉得弟弟让他不开心了,就会说弟弟是坏人,去推搡弟弟。

这些情况让妈妈很是头疼,开始不让小宇看奥特曼动画片,觉得看多了小宇会不会有暴力倾向?

二、摔玩具

毛毛妈妈反馈,毛毛以前很喜欢把自己的玩具乱拆一通,拆得七零八碎了就不玩了,现在好一点了,喜欢把玩具放到高处,然后推下去,看着玩具摔在地上,就会笑的很开心。

为此妈妈也是很无奈,觉得孩子是不是就是喜欢看玩具被摔倒地上的画面。爸爸觉得孩子经常手摸来摸去,动来动去的很烦,经常在外都是拽着孩子。

三、‘火山’爆发

火山最近总喜欢“招惹”其他人,看到小朋友就过去拍一巴掌、踩一脚,看到老师就过来打老师屁股,打完会很开心的说“是谁打xx老师”、“你怎么能打人”。

当看到孩子的游戏中带有打闹、攻击情节,或者拆毁玩具、喜欢说脏话,家长就容易担心——这样是不是太暴力?孩子为什么要这么玩呢?

敏感期的“错”

“暴力”这个词,传递给大家的通常是不好的感受。但是,绝大多数儿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表现,都称不上“暴力”,更合适的词是“攻击性”,或者是“偶像崇拜”、“手部敏感期”、“人际交往敏感期”。

就比如“奥特曼打小怪兽”,其实,我们小时候,这种假想的攻击游戏,很多人(尤其男孩子)也都玩过。

儿童会假装自己是“美少女战士”、“超人”、“恐龙”等等,儿童开始崇拜某一偶像,可能有公主的高贵,龙的力量、超人的神奇等等,儿童在角色扮演时也在内化这些人物背后的人格特征,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质。

在这个时期,如果儿童的手部敏感期没有过度好,大人就会发现孩子特别爱“动手”(有攻击性)。除了喜欢玩“打人”游戏,仔细去观察会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还会喜欢抓、扔、扯、撕、戳、倒、捏、敲、挤、掐、揉、抠、绕等各种手部动作。这些都是孩子在手部弥补的,那在这个过程中,最忌讳家长:因为看不懂孩子,而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打、骂孩子(孩子反而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在与人发生冲突时,也用相同的方式去对待小朋友)、一味阻止孩子、恐吓孩子、或者不停地说教。

而处于人际交往敏感期的小朋友自然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逗弄身边的人,喜欢找机会和同伴追打,喜欢和不同的人互动。如果孩子的互动方式不正确,那家人们必须正确理解并且温柔包容、专注地帮助个案提升感统能力,让个案有正确交朋友的观念和方式方法,不再遭人误解。

怎么做?

我们可以通过感统训练、游戏来满足孩子的生命成长需求,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成长,不再被贴标签。

在家简单容易操作的游戏(具体玩法、规则,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补充):

1.“奥特曼打小怪兽”

根据家里的空间、物件摆放,设置合适的路径,让孩子完成“跑”、“跳”、“滚”、“爬”四个关卡后,去打败一只小怪兽(捏气球、捶打枕头获得一片拼图,最后集齐拼图等等)。

2.“角斗士”

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头顶着头、十指相握互相推挤,赢得可以用手蘸颜料在对方脸上画一笔。

3.“你攻我守”

在规定时间内,家长和孩子各将20块积木垒高,作为自己的城堡,搭完城堡后,用手膝爬的姿势去推倒对方的城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