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过林区的架空输电线路,应加强巡视和维护,导、地线与树木间距离应符合《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距离不足者,应敦促有关林业部门按规定及时砍伐。在森林防火期内应适当增加特巡次数,严防由于树木与架空输电线路距离不够放电引起森林火灾。
新建(改建)线路通过林区应充分考虑森林火灾对线路造成的威胁,对运行中的线路通道内砍伐完的树木,应及时清理,以防发生火灾。
通过林区的架空输电线路的通道宽度应符合现行设计标准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验收送电。
进入林区工作的电业工作人员应熟悉《森林防火条例》及相关防火知识,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防火、灭火操作能力。
进入林区进行线路作业时,其车辆、作业用具的使用以及作业方法等均应符合《森林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
与林业部门建立互警机制,及时互通信息,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双方能够协同动作,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外力破坏认真贯彻执行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做好线路保护工作。发现有危害线路安全运行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递交《影响线路安全运行整改通知书》并敦促其整改。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及司法部门严厉打击破坏、盗窃、收购线路器材的犯罪活动。
积极取得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加强对线路保护区的整治工作,全面清查输电线路通道内的违章建筑、违章施工工地、超高树木、道路修建、尾矿堆积和挖沙取土情况,摸清底数建立档案。严禁在保护区内植树、采矿、建造构筑物等,保证线路通道满足安全运行要求。
依靠群众搞好护线工作,建立并完善群众护线制度,落实群众护线员的保线、护线责任。在线路保护区或附近的公路、铁路、水利、市政等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并做好保线、护线的宣传工作,防止吊车等施工机具刮碰导线引起的跳闸或断线事故。针对大型机械施工、偷盗塔材、垃圾飘浮物、放风筝等不同外力破坏易发地段,结合清查工作全面摸清各类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的缺失情况,并补充完善。
严禁在线路附近烧荒、烧秸秆等,在烧荒季节加强巡视和宣传,一旦发现立即制止。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地段、重点设施、特殊时段的巡视、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制止、早处理。进一步完善输配电线路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应急机制和预案,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制定具体的线路隐患定性分级、问题汇报和应对措施。
严禁在距线路周围 500 米范围内(指水平距离)进行爆破作业。因工作需要必须进行爆破作业时,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线路安全,并征得线路产权单位或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报经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另外在规定范围外进行的爆破作业也必须确保线路的安全。
强化输配电线路巡视制度和巡视质量管理,加强对现场巡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和监督考核,明确各级人员责任要求,严格抓好落实。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护线工作,在偏远地区和外力破坏隐患重点区设立群众护线员,增强电力设施保护的群众基础,提高工作时效。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力求做到输电线路外破隐患的“可控、能控、在控”,充分保证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通过使用智能化监测手段对杆塔被破坏现象进行提前预警和监控,及时发现违章施工作业中大型施工机械的外力破坏问题,大幅降低因外力破坏引起的停电事故,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与林业部门建立互警机制,及时互通信息,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双方能够协同动作,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污闪为降低线路的污闪跳闸率和事故率,避免重要线路发生污闪事故,杜绝电网大面积污闪事故,应严格执行GB/T 26218 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完善防污闪管理体系,明确各级防污闪管理人员的职责。对绝缘子实行全过程管理,加强零值、低值绝缘子的检出工作,保证绝缘子运行状态良好。
坚持定期进行线路绝缘子的盐密测量,及时了解污源变化和气候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污闪措施。及时修订污区分布图,做好防污闪的基础工作。
新建和扩建线路的外绝缘配置应以污区分布图为基础,结合运行经验并根据城市发展、线路的重要性等,合理选取绝缘子的种类、伞型和爬距并适当留有裕度,提高线路防污闪能力。
运行线路的外绝缘配置应不低于所处地区污秽等级所对应的爬电比距上限值,不满足要求的应予以调整。受条件限制短期内不能调整的,应采取有效的防污闪辅助措施。
坚持适时的、保证质量的清扫,落实“清扫责任制”和“质量检查制”。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以盐密指导清扫的工作。
复合绝缘子具有较强的抗污闪能力,可按 《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用绝缘子使用导则 第3部分:交流系统用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DL/T 1000.3-2015) 的要求选用,但在使用中须考虑防雷要求,同时应加强对其端部密封情况的检查。绝缘子表面涂“RTV”涂料是预防污闪的辅助措施,在污秽严重地段可个别采用,具体按 《 绝缘子用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DL/T 627-2012) 的要求执行。
在鸟害多发地段,新建线路设计时应考虑采取防鸟措施。对运行线路的直线杆塔悬垂串和耐张杆塔跳线串第一片绝缘子,宜采用大盘径空气动力型绝缘子或在绝缘子表面粘贴大直径增爬裙,也可在横担上方增设防鸟装置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范措施。
针对绝缘子的预防措施主要采用下列方法:
1)增加绝缘子数目或采用防污型绝缘子等来增加绝缘子表面的泄漏比距(绝缘子表面泄漏距离与最大工作线电压的比值),从而提高绝缘子串的污闪电压。
2)对污秽绝缘子定期进行清扫或采用带电水冲洗以保持绝缘子表面的清洁。
3)在绝缘子表面涂憎水性材料,如有机硅质、地蜡等,使绝缘子表面在潮湿天气下不易形成连续水膜,减小泄漏电流值,提高污闪电压。
4)采用半导体釉绝缘子。在运行中利用半导体釉层流过的泄漏电流加热表面,使绝缘子表面保持干燥,同时使绝缘子表面电压分布比较均匀,从而提高污闪电压。
4、雷害为预防和减少雷害事故,应认真执行《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 /T 50064-2014)和《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741-2010)以及其他相关规定。
各电压等级线路应具备相应的耐雷水平,尤其要保证发电厂、变电所(站)进线段具有足够的耐雷水平,不满足要求的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新建 110kV~750kV 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根架空地线。架空地线的保护角应符合规程要求,山区线路尽量采用小保护角,在坡度较大地区宜采用负保护角。
加强对绝缘架空地线放电间隙的检查与维护,确保动作可靠。
根据不同地区雷电活动的剧烈程度,在满足风偏和导线对地距离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绝缘子片数或加长复合绝缘子结构长度,对复合绝缘子可在其顶部(接地端)增加一片大盘径空气动力型绝缘子,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对瓷绝缘子,还应加强零值、低值绝缘子的检出工作。
积极开展雷电观测,掌握雷电活动规律,确定雷害多发区。对雷击跳闸较频繁的线路,找出易击点,采取综合防雷措施(包括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改善接地网的敷设方式、适当加强绝缘、增设耦合地线、使用线路型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等手段),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和事故率。
采取降阻措施须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段,可采用增加垂直接地体、加长接地带、改变接地形式、换土或采用接地新技术(如接地模块)等措施,慎用化学降阻剂。在盐碱腐蚀较严重的地段,接地装置应选用耐腐蚀性材料或采用导电防腐漆防腐。
重视接地引下线的运行维护工作,腐蚀严重地区适当增大接地引下线的截面,在雷雨季节加强接地引下线与(杆)塔连接情况的检查。
发电厂及变电所(站)进线段线路 1~2km 每 2 年进行一次接地电阻的检测工作,雷击多发区每 3 年一次,一般地段每 4 年一次。对接地装置除定期进行抽样开挖检查外,还应对历次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对变化较大者应及时开挖检查。
一般应使用接地摇表测量接地电阻值,测量结果应采用季节系数进行修正,季节系数的选取可参照《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741-2010)。
5、风偏输电线路发生风偏放电是在强风作用下导线与杆塔间或导线与导线间的空气间隙距离减小,一旦这种间隙距离的电气强度与系统运行电压不相符时,将导致放电事故的发生。为了更好防止风偏故障的发生,需在设计风速、设计裕度、施工安装工艺、杆塔塔头尺寸等多个方面进行加强,以有效预防输电线路风偏闪络的发生,降低跳闸事故机率。防止风偏故障发生的措施如下:
1) 采用V形串绝缘子组合。架空输电线路发生风偏故障的杆塔塔型以直线塔为主,将直线杆塔悬垂绝缘子串改造成V形串绝缘子串,可增加导线和绝缘子的横向约束,防止导线和绝缘子在强风作用下向杆塔倾斜,降低风偏故障发生的几率。V形串合成绝缘子在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防风偏效果良好。但采用V形串绝缘子也有其不足,由于局部地区大风、强对流极端天气频发,风力过大和风向的变换使V形串合成绝缘子受力不合理而损坏,导致V形串绝缘子发生掉串事故,因此对V形串绝缘子要加强巡视检查。
2) 加装重锤片。在悬垂绝缘子串的下方加装重锤,在抑制跳线风偏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此方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仅依靠加装重锤片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优化绝缘子型式,采用防风偏绝缘子。新一代防风偏绝缘子的优点是绝缘子风偏摆动幅度小,防止导线与杆塔的电气间隙不满足要求;此外防风偏绝缘子安装可靠,充分考虑了与杆塔连接的金具,有利于后续技改工程。在费用方面,防风偏绝缘子优于瓷质绝缘子和玻璃绝缘子;在防风性能方面,不加重锤、防风拉线等防风措施的情况下,中相及外角侧的普通合成绝缘子串不能满足安全空气间隙的要求,而采用防风偏绝缘子后,即使在40m/s风速情况下,安全空气间隙也能满足要求。
4) 设计时充分考虑当地风速影响。在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时对当地气候条件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气候特点,特别是要重视微气候气象资料的收集和区域划分,根据实际条件合理提高局部风偏设计标准,进行风偏校验,确定杆塔的型式及塔头的尺寸,可有效减少风偏故障的发生。但风偏设计裕度增加太多,会大大提高设备建设成本,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效能和成本等因素,达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最优化。
5) 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在架空输电线路大风多发区段安装风偏角在线监测系统,对重点线路进行全天候风偏角监测。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于复杂自然条件下,信号传输主要依赖无线通信,受信号质量影响较大,实际应用中发生的问题较多,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监测系统在风偏角实时监测的应用前景很广阔。
6) 设备运维管理单位加强管理。设备运维管理单位对发生过风偏故障的杆塔应采取加装重锤片、更换防风偏绝缘子、V形串改造等防风偏改造工作。同时应在大风天气情况下组织进行特殊巡视,查找风偏严重地区,做好大风微气象区的信息收集和划分,确定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速。组织人员进行绝缘子串极限摇摆间隙圆检验,计算出发生风偏故障的风力临界值。若实际出现的最大风速超过风偏故障的风力临界值,则对该区段采取防风偏综合改造措施,减少风偏故障的发生几率。
6、覆冰加强日常维护管理,搞好线路通道内障碍物的清理(树木、灌、乔木、配电线路等)。进入覆冰季节前,运行单位及时组织线路巡线员对所辖输电线路进行巡视,仔细检查架空输电线路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拉线的松紧,导线绝缘子的完好,线路通道内树木的生长高度、输电线与配电线的交叉距离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发生覆冰后导线与交叉跨越限距不足的跳闸故障、倒塔、倒杆及断线事故。
采取辅助可行的防导、地线覆冰措施有:
① 沿导、地线每隔一定间隔装设一个特制的隔冰塑料环,以阻止冰雪沿导线绞合方向逐渐发展成连续的圆筒状冰柱。当冰雪发展到环处被阻挡,使冰继续增厚,直至脱落;
② 沿导、地线每隔一定间隔加装带有力臂的防冰球。主要作用是限制导、地线发生继续扭转覆冰。当迎风面覆冰后,由于受到防冰球给导线一个反向扭力的作用,覆冰达到一定厚度时导、地线也不会很快发生扭转,由于受覆冰自身重量和风力的作用,将会发生覆冰自行脱落,避免发生导、地线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覆冰。
③ 采用具有防覆冰功能的新型的改性硅溶胶- 苯丙乳液为基料,吸光性能良好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为颜料的疏水防冰涂料,有一定的防覆冰效果,是输电线路防覆冰的一种简便易行的防范措施。
④ 导地线结冰后除冰采用机械除冰、自然除冰和热力融冰等除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