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朱华贤老师是我尊敬的语文前辈,他在2月10日《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版刊发的《作文的套路是怎么来的》一文中,提出“套路就是死路”的观点,我十分赞同。该如何在写作上闯出自己的路?他认为,一是继续阅读,看别人走的是什么路。凡是别人走过的路,我一概拒绝。二是向生活学习,在现实中寻找新路。对此,是很有见地的。
然而,学生阅历的制约、学业的压力,让他们闯出自己的作文之路注定是艰难的。那如何让学生的写作在中学阶段有所提升,而不是在套路上搞文字游戏呢?我认为,需要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做好合格的引路人。
这些年来,我每教一届新生,总要反复问一个问题:以前,你们老师是怎样教你们作文的呢?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教我们背诵范文,以便考试时套进去;摘录一些优美的文字,以便考试时塞进去。至于平时的独立写作,学生很少写,老师也很少指导。我追问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回答是写与不写一个样,每次满分60分的作文,大多数同学得分反正是在42分的基准分上下浮动。很少有高分,也很少有特别低的得分。
事实上,许多家长与学生,甚至教师,对中高考作文阅卷规则的变化知之甚少。以浙江高考阅卷为例,对套话明显的作文,一律封*,杜绝投机行为,引导学生真实写作。尽管事后大家统计了当年作文的平均分,但在真实阅卷过程中,早已采取措施,取消基准分,减少大肚腩,尽量做到差的往下拉,好的往上靠,拉开端差。正因为这样,近年高考中,不断有语文总分140分以上的成绩出现,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语文分数距离在拉大。
同时,我也很无奈。教师将写作训练完全指向于应试,写作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分数,这是目光短浅之举,也是对学生不够负责的表现。殊不知训练与不训练,真的还是不一样的。有句话说得很精当:体操强身,作文健脑。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而作文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写作的过程,是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使得大脑更灵活、思维更敏捷、思考更周密。
许多时候,表象在学生身上,但根子在老师身上,套话作文的存在亦如此。不少语文老师强调学生要多读多写,但自己从来不身体力行。巴金有句名言,你只有写,才会写。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对作文教学常常束手无策,就不大敢下手教学生写作,最后只能教学生去套作文。
我一直主张阅读与写作应是语文老师的一项基本功。因为坚持阅读与写作,你就会懂得每个人有外在的表现和内心世界。写作不是照搬和复制外在的世界,而是经过想象的扩张、凝聚和提炼,将其升华为个性化的文采、情采和智采,使得文字见性见灵,具有生命力。
有些人担心,不搞套话式、模式化作文训练,学生能适应考场的作文吗?或者说,你不断坚持教学生写作,考场上是不是一定有优势?并常常举出一些极端的例子,例如,某某曾在大赛中获奖,某某曾发表过不少文章,考场作文却经常拿不到好分数。
其实这种担忧或质疑是多余的。作文就是让学生通过思考的头脑、发现的眼睛,发现自己内在的情感、内在的思想。不仅于此,以此为起点,思考他人,思考社会,思考自然。看多了无病*的文章,鲜活的作文在阅卷场上一出现,阅卷的老师顿时神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你说会是一个低分数吗?
那为什么会出现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很不错,却拿到一个致命的分数呢?有时是写作水平外的原因,或是审题有误,离题而去;或是卷面不洁,不忍卒读。教师加强应试指导,要让学生懂得考场作文是特定情景下的写作,同作家的创作不一样,同参加竞赛的作文也不一样。考场作文完全不同于后二者的写作要求和评价标准,而是它要依据考题要求来完成写作任务;依据考场的评分标准来判定其优劣,学生下笔时优先考虑完成规定动作,才考虑自选动作。
对于有写作灵性的学生,千万不要以应试的名义扼*,而要加强个性化指导。一方面鼓励他们坚持有创意的写作,另一面引导他们将平时的写作素养转化为考场上的应试能力。事实上,这类学生转化能力很强的,一旦懂得写作转换,这些考场作文对他们来说是游刃有余,小菜一碟。从我所教的学生来看,获得高考满分作文或总分高分的,大多是这类学生。这类学生进入高校和走入社会后依旧发展得挺好。
因此,套路作文,似乎牵涉作文教学的问题,但实际上事关师生的共同成长。需要老师和学生真正转变观念,特别是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研究写作规律,重视写作实践。
(作者为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教师)
张秋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2月24日 08 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