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和小岳岳同学讨论了这个问题,傍晚有一位学员在学员群发了和这个话题一样的链接,然后接着又有一位跑友以同样的问题来咨询我,于是有感而发,今天就和大家继续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小岳岳的想法是准备在下周末的北马,尝试以440-450配速去跑前半程或保持到35公里左右,后面再根据身体感觉调整配速。而我的建议是保持450配速即可,不用过于在意北马的成绩。我的判断依据是小岳岳本人最近一年来的训练状况,包括今年初的冬训效果和今年他经常出差的工作状态,感觉他能保持在325-328这样的成绩就能对应他目前的水平了。或许我的建议略显保守,但我认为这是对他身体状态最好的安排。当然,我也接受他尝试去挑战一下的建议,在赛道上感觉可以的话,可以狂野一把。
晚上的跑友跟我反馈的问题是,他刚跑完人生第一次全程马拉松,成绩是438,过程很悲催,身体感觉非常不好,后程基本上是苦苦支撑才完成比赛的。他非常郁闷,因为他的半马成绩可以达到145,他想不通的是半马145的成绩,怎么全马会跑不进400呢?接着我问了他的日常训练状态,他告诉我说,他现在基本上每周跑三次,周跑量都是维持在40-45公里左右。这也是他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每次跑步都是挤出时间来完成。
至于某学员所发的链接,我点开一看是某平台推送的,我就没继续看下去,一直到今天早上为了配合这个文章,我才仔细看完,果然和我预料的一样,大概就是一些理论性的结果描述文章。而我最强调的是,我们作为业余爱好者,绝对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所谓的结果上面,而要重视整个过程。只要按自然科学的原理去落实每一步,把过程做好了,结果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换句话说,没有系统的过程,讨论再多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以昨晚咨询的跑友为例讨论一下,按他的半马145的成绩,半马配速可以达到500,这是一个可以达标业余精英跑者的水平。如果按一般的理论,会有很多人在给他制定全马比赛策略的时候,肯定会按345左右成绩的全马配速去执行。不管是匀速还是前快后慢,或是前慢后快,都会认为他跑全马能在400以内。但如果你去了解他的备战过程就会发现,他的准备工作还远远达不到去跑一个全马的要求。因为,他现在是体能只有燃糖系统在运作,而燃脂系统几乎没有,当他的体能消耗到糖原耗尽,而脂肪供能没有发挥作用,他的后程当然会感觉生不如死了。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大量的慢跑呢?根本原因就是只有通过大量的慢跑,低配速和低心率的慢跑来积累体能,表现在增加毛细血管延伸,积累线粒体和血红蛋白,也是对肌肉耐力的有效刺激锻炼。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我们身体脂肪燃烧供能的能力。半马的体能分配,可以利用身体糖原占比例较大的供能来跑到终点,而全马则必须以脂肪占比例较大的供能方式来完成,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供能体系,这也是半马和全马训练方式的最大区别。
而这个跑友恰恰是缺乏了这样的一个锻炼过程。每周40-45公里的跑量,累计下来每个月跑量不足180公里,而这其中,肯定是缺乏必须的长距离慢跑的。这样的一个训练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绝对是满足不了一个全马比赛的需求。别说是追求成绩,哪怕是全程跑下来都是很困难的事情。除非他的积累时间超过5年甚至更久。
他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在安排好工作和家庭的情况下,循序渐进的适当提高跑量,按全马比赛的需求来落实训练计划,保证有足够的积累,当能力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再去考虑参加全程马拉松。昨天晚上我也是表达了这个意思。
其实吧,对所有的业余爱好者而言,比赛策略都是因人而异的,没有所谓的标准所在。因为在准备过程中,受限的因素太多太多。所以呢,没有策略的比赛就是最好策略的比赛。
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事情,很多次,包括在这次的荆州马拉松,经常都会有一些相熟的跑友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顺带还很温馨地问候一句:小聂老师加油哦。然后就有人在赛后调侃式问我,在那个被人家超过的时候会不会感觉很尴尬呢?我乐死,笑着回答:为什么会感觉尴尬呢?是我的身体感觉重要还是我的面子重要呀?我的表现就是如此,被超过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我想说的是,业余跑者比赛中的策略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去维持。在现实中往往有很大的一部分人为了这个面子的问题去维系所谓的比赛策略。心浮气躁地去跑比赛,这是非常危险,也是和我们追求健康快乐的跑步初衷相违背的。记住一个重点:当你把所有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都做好了,策略自然在你脑海里产生,因为,能力越强大,策略会越多,你想怎么跑都可以。弱弱地说一句:你见过达到精英跑者级别的人会到处询问所谓的比赛策略的吗?通常到处咨询比赛策略的人,都是那些平常不认真备战,试图在比赛中超常发挥的人,对不对?
好了,放松心态,老老实实地积累吧,享受努力的过程,自然就能让你在比赛中达成最佳的表现,万试万灵。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