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一首词,充满禅意,令人置身于澄静淡远的境界

黄庭坚的一首词,充满禅意,令人置身于澄静淡远的境界

首页休闲益智禅意鱼群更新时间:2024-05-11

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与亲朋间也经常聚少离多,所以独处时就会感到孤寂,而打发寂寞的最好方法就是多一些业余爱好。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钓鱼,比如柳宗元被贬他乡时,就创作了流传千古的《江雪》,展现了一幅凝练恬静的垂钓图,却尽显诗人的超脱和孤傲;张志和也有《渔歌子》,桃花娇妍、鳜鱼味美,作者即兴唱和,也遣愁开怀。

黄庭坚才华横溢,结交广泛,其中也包括很多僧道人士。有一次诗人在戎州登临胜景,看见江面上水波粼粼、渔舟唱晚,更有悠闲的老翁在夕照晚霞中独自垂钓,于是联想到张志和的名篇,即兴填词,表达心中的感慨。下面分享黄庭坚的一首词,充满禅意,令人置身于澄静淡远的境界。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北宋:黄庭坚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黄庭坚是北宋杰出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也是苏门四杰之一。他22岁进士及第,曾担任国子监教授,后因事被贬戎州。戎州在今天的四川宜宾,苏辙曾赞美此处江水通三峡,州城控百蛮,乃是一个人杰地灵、交通发达的地方。

黄山谷的祖籍在江西,被贬此处虽然并非一点不适应,只是人地两疏,心情郁闷,纵然有迷人风景,也无心观赏。不过词人很快就调整情绪,有一次利用闲暇时间,就与小僮一起来到江边散步。

岸边江风徐徐、浪涛阵阵,不仅人来客往、车水马龙,更有很多人在此钓鱼。诗人注意到一位老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黝黑的脸庞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身体却笔直地坐在一块石头上,眼睛半开半闭,似乎不是在钓鱼,而是在修身养性。

山谷看得发呆,半天才回过神来,于是便记录下眼前的生动画面。开篇描绘了一幅寒江独钓图,“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虽然没有一字描写渔翁,但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的场景,碧波万顷、蓑笠钩丝,天地之间、洒脱超逸。

青山秀妩媚、水清泛波澜,蓝天浮白云,山林入倒影。词人醉心于眼前的美景,更被渔者的行为深深吸引。

周围白鹭盘旋、波涛起伏,水下暗流涌动、群鱼穿梭,“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这两句正表现出老者与鱼儿斗智斗勇的决心和信心,也充满了生活趣味。

下阕首先承接前文,具体展现了这种有趣的情态,“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 鱼儿在吞吐之间、又于信疑之时,似乎很是得意,但最终还是摆脱不了“也须垂”的结局。

渔父则一边享受垂钓之乐,一边也感悟到其中的深意。他举目看看远方的江天和山水,又低头凝视水下的鱼群和杂草,似乎若有所思,又好像得道忘鱼。

正如庄子所言,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有时心有所期,则患得患失;有时毫无牵挂,却逍遥快乐。词人最后也不禁感慨,“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这几句既是写景,也表达了作者的深沉感悟。

黄山谷忽然间有点彻悟,春水寒凉、江岸宁静,云在青山、天心明月,这是他之前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原来摆脱凡尘、顿悟入禅,也并非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黄庭坚这首词生动细腻地描写了江上渔者垂钓之乐,通篇虽然没有一句议论,但读者在字里行间却能感受到一种释然和超脱。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心中对禅境的向往,也从渔夫的表情中,领悟到佛性真如,顿时感到轻松畅快。

再细味最后几句,作者叠加了“碧水、青山、明月”等意象,抒写了对禅的理解,虽然不着一个禅字,却充满禅意。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月亮是禅意的代名词,修行者以宁静明澈的月亮,表达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禅悦的感受,从未达到一种明心见性的境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