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里藏着个颜如玉?

数学里藏着个颜如玉?

首页休闲益智成语颜如玉更新时间:2024-06-16

传说,在一个小城市里,有一对父子:老宋和小宋。有一天中年老宋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十岁的儿子小宋:以后娶媳妇千万不要娶语文老师;如果定要娶一个当老师的,那就娶个数学老师……

对于这个故事,我一直纳闷:老宋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他会如此狭隘又坚定的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以这样片面且又不合理的建议。他是被语文老师伤害了?还是被数学老师蛊惑了……

这段封控抗疫的日子,我貌似找到了后半句的理由。

疫情居家,云端学习。陪儿子上网课,一节不敢落下,尤其是数学课。孩子偶尔会姗姗来迟,但孩子的数学老师珊珊从未迟来。因此我也每天准时准点,正襟危坐电脑前。自己是一个语文老师,自认为五行缺脑子,命里无数学,所以学习时态度虔诚、神情庄重,甚至连桌子都要收拾得干净整洁,连要用的草稿纸都必须是暂新的A4纸。这种时候我就特别为自己上课时那种隆重的仪式感所感动,心想,要是当年上学的时候学数学有这样的诚意,我还……唉,休对往事空抒怀。

言归正传吧。

话说某节课讲的内容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课伊始,珊珊老师提问:我们该如何给熊大算一算他这块平行四边形地的面积呢?这个问题激起了我极大的听课兴趣,倒不是说我不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是想知道如此逻辑严密的数学问题,老师将会用什么方法启迪和引导,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只见珊珊老师带着孩子们先回忆长方形的面积求法,又用割补法,再运用平移的知识,然后轻而易举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变成求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孩子们几乎是自己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老师总结的时候说,解决一个陌生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将其转化,转化成已知的经验和知识……

转化?!多生动的一个词语呀!多深刻的一种思维方式呀!听到珊珊老师这么讲,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彻悟:怪不得那些教数学的女老师们都给人雷厉风行、果敢干练的印象呢,因为她们不会纠结,遇到问题懂得立即转化。尽管她们亦是普通人,是妈妈、是妻子,是女儿,相信她们的生活里也有很多课题,但是应该没有难题。不会求梯形的面积,我就转化成求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会包包子,就做成馒头和肉丸子;生一个孩子觉得不完满,那我就再生一个;嫁不进豪门我就自己成为豪门……反正她们的字典里没有优柔寡断、踌躇不前这样的内容,甚至也不理解文人们所谓的多愁善感、缠绵悱恻的情绪。时时处处懂得转化的数学女生们,灵魂里不一定散发着香气,但一定冒着热气。这股热气是匍匐生活、脚踏实地的人间烟火气。她们是那种会把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甚至居家隔离都用加减乘除法转化成她们满意的形式的人。她们也许不会表达,但却是在用行动诠释对红尘的爱恋与深情!哎呀,就这一点看,老宋先生对他儿子的告诫还是有些道理的。

又说某天珊珊老师讲的是解方程。小学五年级,刚开始接触方程,都是简易的一元一次方程。在给方程求解的过程中,珊珊老师反复强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方程左右两边的平衡,一旦失衡,方程的解就会出错。坐在电脑跟前听课的我马上就思绪万千,我想那些数学老师们方程解得多了,是不是就特别擅长找平衡了?而能够时刻保持平衡,这得是多么大的修为啊。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在这残酷的内卷中守护好自己心灵的天平呢?看看周围,我们烦恼、抱怨、焦虑甚至痛苦,其实并不是自己多么不幸,而仅仅是因为在和周围的世界比较时,心灵的天平不稳定了,甚至是严重的倾斜了,最后可能导致精神世界完全垮塌,生命也许就会随之掉进绝望的牢笼。而学数学的女生们不会,因为她们每天都在解方程,时刻都在领略数学特有的平衡美!这样一看,我真为老宋先生没能娶到数学老师遗憾。稍微有点同情他了!

听数学课,就得做数学题。我发现不论是老师提示还是练习册上的要求,都是能用简便方法尽量用简便方法。曾经我把那些总是想找简便方法的行为称作投机取巧,甚至发自内心地鄙视,生活怎么能老想着走捷径呢,任何时候不都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吗?但是当我循规蹈矩一步一步最终还是将一道题算错了的时候,我就偷偷看了一眼儿子算的,他已经用简便方法算完五道题,而且不错。这不得不让我灰心丧气又深刻反思:我活得是不是太过严肃和刻板了?简便方法和投机取巧是一个概念吗?简便方法那是方法,有科学性的,投机取巧那是心理,没有道理。难过的是,我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半辈子。值得欣慰的事,听了数学课,我闹机迷了。回头再看看那些数学女生们,遇到问题总是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那只有动脑筋时才能表现出的古灵精怪着实可爱。我想这大概就是长期探索简便方法后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

这么一看,老宋对他儿子小宋的告诫还真没错,娶个数学老师,生活时时处处散发着一种理性美,总是能轻轻松松不纠结、不失衡,多好!

不过,我依然搞不懂老宋先生对他儿子的前半句告诫。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