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含有贬义的成语。比喻品德极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而在明朝时期,衣冠禽兽非但不是骂人的成语,反而是对人的一种极高的称赞,这其中有何缘由导致此词意义颠倒?
衣冠禽兽的来源
新朝建立,万象更新。明太祖朱元璋在制定百官制度时,采用了一种新官服款式,就是将官员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的图案,叫补子。
所谓补子,即补缀于官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是明代品官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用来区分官爵大小。这种区分官员的等级方法是延续曹丕当政时由于政治需要所制定的“九品中正制”。
将官员们分为九个等级,以一品为最高,九品为最低。每个等级对应着一种鸟或者兽。文官的补子通常是禽,武官则用兽。
文官绣禽,以示文雅:
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
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
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到了清朝,官服补子进行过一次调整,把八品的黄鹂去掉,将未入流的练雀补入九品,原因未知。
圣旨博物馆馆藏文物
清代 三品文官孔雀补子 丝织品 40✕40cm
圣旨博物馆馆藏文物
清代 四品文官云燕补子 丝织品 40✕40cm
圣旨博物馆馆藏文物
清代 五品文官白鹇补子 丝织品 40✕40cm
武官绣兽,以示英武:
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
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
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除此之外,蟒服、飞鱼服、斗牛服,这三种服装的纹饰,都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属于明朝特赏的赐服。
蟒服中的“蟒”与龙很相似,但是为了区别皇帝和其亲属服装上的五爪龙纹,就称之为“蟒龙”。因为蟒服和皇帝的龙袍很像,所以只有重臣与权贵蒙赐才可以穿用。
圣旨博物馆馆藏文物
清代 一品武官麒麟补子 丝织品 40✕40cm
明朝补子多采用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补子则多为单兽,或立或蹲。尺寸一般较大,以素色为多。而清朝的补子上只有单鸟,前后成对。尺寸较小,但图案精美华丽。
明代补子是织在大襟袍上,因此明朝补子前后都是整块。而清朝补子由于是缝在对襟褂子上,前片都在中间剖开,分成两个半块。
受过诰封的命妇(一般为官吏的母亲及妻子)也备有补服。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凡武职官员的妻、母,也不用兽纹补,和文官家属一样,用禽纹补,意思是女子以闲雅为美,不必尚武。女补的尺寸比男补要小。
明代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霞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现代的披肩。
这种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宋代以后都作为贵妇的命服,式样纹饰随品级高低而有区别,类似百官的补服。
《格致镜原》引《名义考》中称:“今命妇衣外以织文一幅,前后如其衣长,中分而前两开之,在肩背之间,谓之霞帔”。其中所描述的形式是明代霞帔,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穿戴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由于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因此越发显得挺拔高贵。
清代开始,胸前、背后缀以补子,下摆缀以五彩垂缘。补子纹样只织绣禽鸟,而不用兽纹。
圣旨博物馆馆藏文物
清代 龙凤霞帔 丝织品 110✕50cm
此款霞帔肩领处饰以如意纹,边缘施金绣,当胸处施以补纹,腰胯处有行龙、仙鹤、祥云,下饰海水江崖,前后两片富有动感,整幅图案热烈而奔放,造型优美而规整,纹饰精致而典雅。
现在许多庆典场合礼仪小姐们身上所佩戴的绶带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所以成语“衣冠禽兽”一语最初是赞语,且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然而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昏庸无能,官场腐败,政治混乱。文官贪钱,武官怕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老百姓遂把这些身着“衣冠禽兽”的人都视为强盗悍匪。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这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的《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
到了清代以后,“衣冠禽兽”开始彻底沦为贬义词,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人不如其表,道德败坏。含义和现代相同。
衣冠禽兽的传说
关于衣冠禽兽这一成语作为贬义的由来,还有一说是出自明代宋濂《燕书》中的故事“彼兽而人,汝则人而兽也!”
《燕书》中衣冠禽兽的故事说的是齐国有个名叫西王须的人,原做海运生意。有一天遭遇海难,所幸上了岸后在杳无人迹的神山里遇到了一只好心的猩猩。猩猩看其可怜,把自己的食物拿给他吃,把自己的床铺让给他睡,自己则在洞外守卫。虽不能人语,却每天用自己的方式照顾劝慰西王须。
一年后,有一艘船在此停靠,猩猩赶紧把西王须护送到了船上。西王须登船一望,来人正是自己友人。岸上的猩猩看到船要起航,仍伫立在远处望着大船,不忍离去。
西王须转身对朋友说:“我听说猩猩的血可染毡布,过百年也不褪色。这只猩猩很肥大,刺死它可以得到一斗多血,为何不登岸将其捕*?”西王须的友人闻听此言大惊,气愤不已:“彼兽而人,汝则人而兽也!”意为,猩猩是一只兽却十分像人,你虽然是个人却十分像只野兽呀!你如此忘恩负义,留你在世何用?遂命人张开口袋装上石头“加颈,沉之江”。
于是就留下了衣冠禽兽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穿着人的衣服却不干人事儿的人。
明代 衍圣公一品仙鹤补服 孔府收藏
然而,明清官僚即使被人叫做衣冠禽兽,被万人唾骂。但当时还是有很多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即使是个九品芝麻官,依旧会有很多人为了荣华富贵掏钱去买,最终,他们也都变成人人诟骂的衣冠禽兽,这实在可悲可叹。由骂贪官污吏的话延续到指衣冠楚楚的恶人,这便是它的由来。
文章来源:圣旨博物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文推荐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