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暑期“玩”出新花样

数字赋能 暑期“玩”出新花样

首页休闲益智猜字达人更新时间:2024-08-01

■本期关注:数字赋能学生暑期生活(下)

编者按

在假期中,许多地方和学校纷纷创新推出形式多样的暑期服务,丰富学生假期生活。在我国坚定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各地各校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探索数字化助力暑期协同育人新样态?本期专刊刊发吉林长春、江西婺源和安阳师范学院的有益尝试,敬请关注。

“名师云课”促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元更精准

李亚君

吉林省长春市初三学生通过“名师云课”暑期“名师直播课堂”开展自主复习。 长春市教育局供图

吉林省长春市

2023年暑期,春城学子们可通过“名师云课”“名师直播课堂”,系统学习暑假专题复习课程、素养进阶提升课程,及时培优补薄,精准提升。

信息化引领,汇聚名师,建精彩课程

2017年,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汇集东北师大信息化专家、全市学科教研员、省市骨干名师,开发“名师云课”课程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录制的每节“云课”包括1套知识精讲视频、1套典型精练试题、1个主题精研论坛,形成课程服务“1 1 1”模式。

今年暑假,长春“名师云课”为小学学生提供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5门学科共100节专题课程,夯实知识基础;为初中学生提供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8门学科共124节提升课程,培养学科思维;为高中学生提供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地理等9门学科共计537节培尖培优课程、同步复习课程、高考一轮复习课程,构建素养培育体系。

“名师云课”还开设暑期“名师直播课堂”,为小升初、初升高学生提供小初、初高衔接课程,主讲初高中课程特点、教材主旨、学习方法指导,旨在帮助小升初、初升高学生能尽快适应初高中学习;为即将进入初三、高三毕业年级的学生提供学习策略与方法等方面指导,开设心理课堂,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困扰。

现代化支撑,推进均衡,促质量提升

今年暑期的“名师云课”24小时对学生开放。“名师直播课堂”开课时间是每天上下午各两个小时,连续两周,所有课程公益免费,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解决了假期补习班给家长和学生带来的压力,进一步提升学生与家长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除此,“名师云课”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跨时空的优势,打通了名校与普通校、城市与农村、优等生与薄弱生的界限,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云课与名师“零距离”接触,保证了优质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暑期学生学习时间更为自由,“名师云课”实现了课堂教学由学校向家庭、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听名师优课的机会、重复播放复习的机会,提升学业水平,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主规划学习时间、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泛在化目标,全面推进,助学有所成

长春“名师云课”紧扣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通过“互联网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横向融通学科核心知识、关键任务、疑难问题,纵向贯通落实“五育并举”、固本培基、素质提升,制定课程建设规划。

下一阶段,“名师云课”既要开发学科拓展课程,还要开发微型课程。同时,借助学科图谱智能算法、学习水平智能评测等,为每名学生个体化学习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解决老百姓普遍关心的孩子难辅导、名师难寻找、学习资源匮乏、辅导质量低、学习效果差等问题,实现“名师在身边”“名师亲指导”的家庭愿望,实现自主学习更多元、更精准、更适切,形成云上名师学习服务的新生态。

从学习抽样调查数据来看,长春智慧教育云平台累计在校生注册率已达90%,“名师云课”暑假学习率已达95%,家长满意度已达96%,得到了长春市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认同。

(作者系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

专家点评

“云课”赋能教育更优质均衡

钟绍春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普遍缺乏名师资源,学生难以获得优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这已成为制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让中小学生尽可能地共用共享本地名师资源,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长春市从2017年初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以“名师云课”方式将全市名师资源提供给所有中小学生,并列入民生工程持续开展。

经过6年多的迭代开发,目前,“云课”系统建设了小学5门学科、初中8门学科、高中9门学科,覆盖寒暑假专题复习、培优培尖、素养进阶提升等方面较为完备的云课程体系,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数字化教育资源。

实践证明,“名师云课”的建设和应用,实现了长春市中小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共用共享长春市优质师资,极大地提高了全市中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长春市在岗教师提供了名师的指导和帮助,使广大教师能够实时获得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示范,极大地推动了全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还为各地开展名师共用共享,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数字化筑桥梁为山区孩子增添新体验

李志红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参与暑期创课特色课程学习。婺源县教学研究中心供图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上饶市婺源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也正是因此,地形地貌一度成为优质教育资源进入这里的屏障。近年来,婺源县紧跟现代化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步伐,弥合城乡教育“数字鸿沟”,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暑假期间,数字化更是让山里的孩子有了更多更新的体验。

教体局牵头,打通校社资源共建共享

今年暑假期间,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暑期学习需求,提升科技兴趣,婺源县教体局协调组织,实现了学校与社会资源互通。

婺源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少年硅谷”创客中心,设有无人机、机器人搭建等趣味性较强的科技类课程,重点培养小学生群体动手能力,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如结合婺源旅游特色的3D打印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半个月的时间已吸引200余名中小学生报名参加。

暑期托管课程的专业科技教师是来自婺源县创客教育名师工作室和全县各中心学校“少年硅谷”创客教室的教师。通过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各级学校、场馆专业人员与专业教师无缝对接,婺源县构建了高低搭配、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的普惠性创客教育新格局。

搭建亲子沟通桥梁,守护童心关爱成长

很多乡村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代际差异、父母陪伴缺失、师资力量匮乏,这些因素让孩子们在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被放大。针对山区儿童家庭教育需求,今年暑假期间,婺源县为学生提

供了智慧心育信息化项目,赋能县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今年暑假期间,婺源县首次面向全县学生开放智慧心育系统。学生在家长陪同下登录系统,开展心理健康预防测评。通过测评,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心理困惑,更加全面了解子女心理健康状态,并在此基础上,与孩子倾心交流,提升亲子互动质量,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日常心理健康预防工作。

对教师而言,在家长陪伴下学生完成的心理测评,不仅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学生亲子关系及家庭情况,从而科学选取咨询辅导资源,为山区孩子、家长提供针对性心理辅导,更利于日常教学和咨询辅导工作的开展,持续性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素养。

开设多样活动,探索特色课程实践新模式

婺源县基于集教、学、练、评、演于一体的语言教学空间——“智慧朗读”不断普及,今年暑假,县教体局开展“课文示范朗读”“古诗词吟诵表演”“经典文学诵读”等特色学习活动。全县中小学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登录云平台,培养朗读能力,大胆展示自我。

在丰富朗读活动的同时,今年,婺源县还首次为全县学生配置了“线上运动老师”。基于线上运动程序,全县开展“暑期运动打卡”活动,学生通过线上运动PK,争做假期运动达人,系统自动推送相应的动作练习要求,识别学生动作并给予指导,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婺源县坚持“服务县域教育发展、对接家长学生需求、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思路,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为山区的孩子带来了别样暑假,成为山区教育发展的典型缩影。

(作者系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专家点评

插上“数字翅膀” 山区教育提质增智

陈飞

上饶市婺源县地处山区,家长外出打工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婺源县从地缘实际、地域文化和教育现实出发,以数字化赋能教育变革,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格局。

暑假期间,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育人活动,培养学生爱学习、懂感恩、敢创新的时代新人格外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婺源县建设亲子互动平台,通过数字化系统紧密联结家长和子女情感关系,实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预防、干预、引导、培养、提升一体化发展,为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亲子互动质量、实现学校家庭共育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众多与婺源县类同的地区,这一举措可谓典型,也值得学习。

实践表明,以数字化联结“校家社”赋能暑期育人,对于精准对接亲子需求、塑造健康教育生态、推动“五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催发学生个性潜力等意义重大。这也是集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营造崇智尚学社会风尚的重要动力。一个创新尝试,改变的是一个县域教育生态,成就的是万千父母的苦尽甘来。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数字甲骨”让学生暑期“潮起来”

张爱善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殷墟分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深入了解“殷契文渊”平台。 安阳师范学院供图

安阳师范学院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蕴含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基因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根脉。

3000年前的甲骨文“撞上”现代科技,如何让“冷门”不冷?在今年的盛夏时节,安阳师范学院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殷墟分队,开展甲骨文研学、甲骨文推广普及等活动,在增强“智能甲骨”的成就感中,提升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

聚焦科创赋能,让甲骨文“活起来”

地处甲骨文发源地的安阳师范学院,拥有国内唯一的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甲骨文信息处理人才创新团队。2019年10月,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上线。这一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即著录库、字形库和文献库,以及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有甲骨著录153种、图像23万余幅、甲骨文4000多字,并且还在不断更新,是目前国际上容量最大、信息最全、业内影响最大的甲骨文数据库。

2023年4月,借助数字技术,实验室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在“殷契文渊”的基础上迭代升级。“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设有“首页”“学习”“创造”“我的”四个模块,其中交叉着普及模式、研究模式两条主线。该程序采用故事性引入、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的方式,通过文字临摹、文字创造等功能,让公众体验了解甲骨文及汉字演变,也可以作为中小学和文博机构、社会教育部门进行甲骨文研学的线上工具。

聚焦研学实践,让甲骨文“用起来”

今年暑期,学校成立了“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殷墟分队。团队学生不断熟悉“殷契文渊”平台及“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的使用方法,并与支教实践地区多次沟通,制定了“暑期甲骨文乐学”方案。即通过字形,追溯文字信息,如各家考释、释字、读音、异形关系等。

结合“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普及模式和研究模式两条主线,团队成员设计“乐学”细节方案。进入小程序首页,上半部分“每日一字”,通过学习一下进入“猜猜看”,了解这个字的详细解释,包括字形、演变、异体字、临摹和研究等方面。滑屏到下半部分,数字唤活提供了三维甲骨以及高清甲骨。“学习”模块里有已释字和未释字,可以直接参与甲骨文的考释研究和破译工作。新词造字,“创造”模块是小程序最大的特色,小程序内提供了一些现代词语,比如“高铁”“飞机”,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用户的创造性思维,完成后还可以刻下专属自己的甲骨文。

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与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许昌学院的同学们,以“青春对话青春”的形式,探讨了甲骨文的起源、传承、发扬。

聚焦普及推广,让甲骨文“潮起来”

今年暑期,团队成员将走进4个博物馆、5个社区、3所中小学、4个群众生活广场等地,开展甲骨文传承创新与推广普及活动。

在安阳市汤阴县羑河村小学,团队成员指导孩子们,在“殷契文渊”大数据平台里,找到自己姓名的现代汉字对应的甲骨文字,再通过小程序“猜字”“临摹”“造字”等游戏,学习甲骨文的造字规律。尤其在“造字”环节,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学,激发孩子们极大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联系当下的现实生活,发挥奇思妙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甲骨文字,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甲骨。三年级学生申翔兴奋地说:“姐姐,我好喜欢这个‘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我喜欢在这个板块里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甲骨文片。”

正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甲骨文学习融入教学实践、融入生活元素。更值得一提的是,实践中团队成员结合实际需求,设计了甲骨文书法、甲骨文歌曲等寓教于乐的方法,为支教地区的孩子带去了全新的“甲骨文世界”。

在支教地,“小小梦想家”环节中,六年级学生索迎善骄傲地说:“未来,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甲骨文研究员!”

(作者系安阳师范学院宣传部副部长)

专家点评

科技与人文融汇,数字让甲骨复活

胡小勇

甲骨文,蕴含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基因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根脉。安阳师范学院的“数字甲骨”项目,借数字科技之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了将现代与传统、研究与研学、文化与支教相融的新气象。

一是将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数字甲骨”用好前沿的数字技术赋能,建设了国际上容量最大、信息最全、业内影响最大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平台不但将“甲骨文”在数字时代复活成“智能甲骨”,更以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丰富了它的时代新内涵。

二是将学术研究与研学致用相融通。“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殷墟分队的大学生们将考古知识学以致用、精心创设,从小程序普及模式和研究模式两条主线入手,设计了“暑期甲骨文乐学”方案,既在研学推广中培养了用户的创造性思维,更增强了学术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播生命力。

三是将文化传承与支教服务相融汇。在甲骨文传承创新与推广普及活动中,好的设计让文化传承润物无声,为支教服务添光彩。项目团队服务多个支教场景,用好数字技术在甲骨文学习中融入教学实践、融入生活元素,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浸润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既丰富了人文素养又坚定了文化自信。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