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范志华认真打磨宝剑,今年55岁的范志华是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湛卢宝剑铸造技艺传承人,湛卢宝剑远销世界各地,成为海内外人士觅藏的艺术珍品,精湛的铸剑技艺给古老的湛卢宝剑赋予了新的生命。他此生的愿望就是把湛卢宝剑铸造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范志华在工作室和徒弟们一起铸剑,所铸的每把剑,从剑身锻造、剑鞘制作到装具配置,全部由手工精心打造,要经过上百道工序。
相传,早在公元前503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松溪因铁英、寒泉和亮石三样具备,树木茂密,薪炭易得,历史上的铸剑名师欧冶子,垒石为炉,采铁英为原料,浸寒泉淬火,就亮石砺磨,千磨百炼,化火为锋,在县南部的湛卢山麓铸出了锋芒盖世的"天下第一剑——湛卢剑",相传杜甫、李白、苏轼等大诗人都有吟颂湛卢剑的诗句。
范志华自幼着迷锻刀炼剑,1980年,年仅17岁的范志华来到松溪县五金社,拜杨振条为师学习铸剑技艺。在高达900多度的炉前烤着;在锻打的锤影中享受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愉悦于火花四溅的星光。
打铁是一门手艺活,有选料、加温、盯火候、锤打、淬火、磨口等上百道工序。打铁除了工序繁杂外,最繁琐的就是敲形这部分,特别考验铁匠的眼力,因为打铁不像做木工,可以用尺子在木板上标示出规格,打铁只能靠铁匠的判断,不断翻动铁料打造出理想的铁件,靠的是"功夫"。
范志华以其坚韧的毅力,掌握了精准判断打铁力度和煅烧温度,同时也铸就了范志华百折不挠坚毅性格。
38年如一日,他潜心钻研"天下第一剑"湛卢剑铸造技艺,和师父杨振条一起成功铸造了失传千年的湛卢剑。1985年,杨振条曾三次请外地知名宝剑厂的师傅前来指导,都没能找到原因。
不甘心的老杨认真翻阅古代铸剑术的相关资料,整理、研究、挖掘传统工艺,与北京、南京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解决了传统铸剑中剑坯热处理问题,并采用不同的钢,颠来倒去反复锤打淬火,用手工方法铸炼成湛卢宝剑,使失传已久的古剑技艺重放光彩。
十年磨一剑。一把好剑要经过反复锤炼,除了在剑刃上下协功夫,而剑身上的细节也含糊不得。
目前他的宝剑厂内共招收徒弟50多名,"慕名而来我这里拜师学艺的最远来自东北哈尔滨,他们都特别喜欢我们松溪的宝剑。"范志华面带笑容地说。
作为松溪县目前唯一生产湛卢宝剑的企业,湛卢宝剑厂已生产出湛卢仿古宝剑用于珍藏、健身、表演、比赛等现代工艺湛卢宝剑16个系列、160多个品种。此次在厦门文博参展,先后已有国内外20余家客商前来洽谈,初步达成订单协议1200余万元。"这些订单将近占了我们厂半年的业务量了。"范志华激动地说。今年1至10月,已生产湛卢宝剑达上万把,卖得最贵的收藏剑,一把高达五六万元。
我们如今铸剑量少而精,多数为珍藏宝剑,有的时候为了铸造一把好剑也要耗时一两年才幸得自己特别满意的宝剑。范志华正在查看铸造中的剑身,经过无数次磨砺使宝剑寒光逼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