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城记工作室(ID:DUCHENGJIPLUS) 作者:李杭 编辑:黎广
还是那个“可怕的”顺德。
如今,幼虎“三变”,威猛雄健。“世界工厂”东莞跨越“万亿元”门槛,“中国家电之都”顺德推进转型升级,“敲锣打鼓贺富”走在改革前沿的南海创新不断,“中山制造”向“中山智造”迈进……
对于顺德的第一印象,绝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好吃。
作为粤菜的发源地之一,顺德因为纪录片《寻味顺德》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国人心中的美食之都。
除了美食,或许还有人会说:“顺德,就是那个生产家电、家具的地方。”
这两种说法都没错,但是,都不足以概括顺德的“凶猛”。
20世纪80年代,因为经济发展迅猛,顺德与中山、东莞、南海被并称为“广东四小虎”。
到了90年代,顺德又在全国率先推行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之首。
如今,顺德从一只小虎成长为了一只猛虎。
2021年顺德工业总产值首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首个工业超万亿的市辖区,2022年工业总产值再上台阶,突破1.2万亿元。
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顺德的各项数据仍在稳步增长。一季度顺德地区生产总值984.12亿元,增长2.8%,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75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
从改革先锋到全国制造业强区,这座不只有美食的城市,该被拿出来说说了。
01
从岭南壮县到制造业强区
顺德博物馆的展览馆开篇语这样描述顺德:三百年前,这里仕冠岭南;一百年前,这里富甲广东;三十年前,这里率先改革。
与大部分传统农业社会中形成的重农抑商的思维方式不同,顺德很早就开始发展商品性农业,从古代时期这片土地就有着浓厚的营商氛围。
据《顺德县志》记载,鸦片战争之前,顺德就形成了“桑基鱼塘”耕作格局,让顺德通过生丝贸易,获得了大量的白银,而鱼塘里的鱼,一方面作为食材出售,另一方面也刺激着顺德人探寻鱼的不同吃法。
这种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让重商亲商的思维深植于这片土地。
到了19世纪70年代,由于生丝出口的升级,机器缫丝业在广东首先出现,由于原料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顺德很快成为这个行业的中心。
凭借这一优势产业,顺德在清末就成为了全国的首富县。
在当时,顺德全县有百多家机器缫丝厂,而缫丝业又带动了顺德商贸、航运、金融的发展,整个顺德空前繁荣。
正所谓“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从近代开始,顺德就懂得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
1949年之后,顺德由农业经济开始向工业经济跨越。糖厂和丝厂成为顺德地方国营企业的代表。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企业,奠定了顺德工业化社会的基础。
到了20世纪80年代,顺德凭借毗邻港澳地区的地理优势以及改革开放的机缘,开始承接港澳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在大量“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的带动下,经济迅速崛起。
1987年,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在珠三角调研后,写出一篇题为《广东跃起四小虎》的报道,顺德因为综合改革的成就,成为广东四小虎中的“虎先锋”。
在那个人们还在谈论企业应该是姓“公”还是姓“私”的年代,顺德已经开始探索引进外资。这些大胆的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顺德被赋予了极大的希望进行改制探索。
在20世纪90年代初,顺德提出“靓女先嫁”的口号,进行产权改革,救活了大批的企业。并且靠着敢饮“头啖汤”的精神,顺德撸起袖子在多个产业中“拓荒”,做一行,做成一行。
此后,营商和发展制造业成为顺德绕不开的话题。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顺德的每个镇街都拥有了自己的优势产业——容桂发展家电产业,勒流专精于家具五金,龙江专注于家具制造,而仅北滘这一个镇就有碧桂园和美的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如此强劲的制造业直接拉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顺德在40年的发展中,GDP增长了648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8%。
截至2022年,顺德的GDP已经达到4166.4亿元,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加拿大,五分之一个意大利。
从岭南壮县到制造业强区,顺德的标签虽然已经随时间而改变,但强大的实力依旧不变。
02
顺德,真是不简单
我们认识一座城市,往往是从它的标签开始的。
比如北京是首都,上海是魔都,西安是古都……
然而,对于顺德这座隶属于佛山的小城来说,很难用单一的标签去概括它。
在古代,由于商业兴旺,顺德被叫做壮县。到了现代,这里生产的家电远销全球六大洲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的家电之都。
还不止这些。
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榜首、中国燃气具之都、中国涂料之乡、中国家具商贸之都……这些都是顺德的标签。
一个面积8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6.9万的地级市辖区为什么能做好这么多的产业?
广府地区有句俗话:“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大意是说广州是岭南美食的聚处,而顺德则是岭南美食的重要出处。
这句话不仅能够证明顺德自古就是美食之都,背后的逻辑是,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饮食就越考究。
“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最肥沃、最平坦的一块平原,自古就是一个物华天宝,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孙不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除了地理位置优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人的因素也非常重要。
1992年《经济日报》头版刊发了一篇文章叫《“可怕”的顺德人》,于是顺德人“喜提”了这个特有的形容词。
这个“可怕”,不是字面意思,而是说顺德人敢做敢拼,用粤语来形容,就是识做(考虑周全)、坚嘢(质量过硬)。
这样的性格使得顺德人能谋事、能干事、干成事。
佛山市顺德区政府服务数据管理局曾公布过这样一个数据:截止至2021年4月20日,佛山共有30万户市场主体。
以2020年顺德常住人口278.32万计算,顺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08户,远超发达国家水平,这也意味着,近10个顺德人里,就有1个“老板”。
“顺德的民营经济的土壤非常好,自古以来,老百姓就有经商、创业的传统,这片土壤非常适合搞钱,企业家精神是深入顺德当地的文化基础里面。”孙不熟认为。
所谓“成事在人,谋事在天”,顺德能够飞速发展,也是因为占据了时代的红利。
“顺德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从改革开放开始,顺德就主动与港澳开展经贸合作,经济迅速崛起。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可以说顺德的发展是必然的。”孙不熟说。
03
敢于率先的顺德
纵观顺德的发展史,一个很重要的词语频繁被提及,就是率先。
林德荣在《可怕的顺德:一个县域的中国价值》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顺德无疑是广东开放的先锋。
在改革开放时期,顺德率先引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现代工业,开启了真正意义的工业化进程。
上世纪90年代,顺德率先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使企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21世纪初,顺德又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依法淘汰散、乱、污落后小微企业,累计关停整改落后小微企业16207家,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发现机会重要,但把握机会更重要。
纵观顺德的发展史,在很多重要节点上,顺德都能够抓住机会,敢为人先。拥有这样的魄力,想要不发展都难。
以制造业为例,顺德制造业从改革开放初期手工打制的传统家电、家具行业,发展到拥有家用电器、机械制造两个年产超过3000亿元的产业群,成为顺德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可以说已取得巨大成绩。
即使已经有两个亿级产业,顺德依然选择继续升级产业。
在广东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顺德一方面大力引进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产业,另一方面推进传统制造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据报道,今年一季度,顺德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总投资近300亿元,其中就有高端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还有德国SEW—传动设备公司华南制造基地项目、康晋智慧电力机器人产业园、鑫汇科智能控制器项目、联塑班皓光伏新能源项目等。
顺德就是这么神奇,当地人的那双手,既干得出全国第一的工业强区,也撑得起一座美食天堂。
能把两件事都做好,只能证明顺德人找到了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事,还在这个过程里体会到了无限乐趣。
[本文作者读城记工作室,创业家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DUCHENGJIPLUS)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