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势篇》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张弩,节如发机。”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湍急的水流可以漂移石块,这是水势的原因;凶猛的鸟能快速捕*其它鸟兽,是因为它节奏恰当,有效缩短了发起攻击的距离,使得出击快速有力。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也一定是善于营造险势而攻击时猛烈而迅速的人。其用兵之势如张开的弓弩,攻击的节奏如击发弩机。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一定善于制造和利用有利的形势,而不苛求于人,所以他能选用合适的人,利用有利的形势。善于利用形势的将帅,其与敌对战时,就如滚动木头和石头一样。木石的特性是,安放于平地则不动,放于危崖险地就会动,方形的木石不会动,圆形的木石就会滚。所以善战者用势,就如在高山上向下滚动圆石一样不可阻挡,这就是兵势。
兵势无常,所以这里的兵势也应从多方面理解,如进攻的节奏、速度、有利的地形、气候、兵力的强弱、队形、士气,甚至内政外交等,都可以左右战争胜负,都能成为可借用之势。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当时最大的诸侯就是袁绍,而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就北方而言,仅山东、河北就有曹操、袁绍、公孙瓒、张绣、吕布等多路诸侯互相争斗。更不用说关中还有众多军阀。而曹操在平定袁绍之前,其兵锋从未到过关中,仅派了钟繇去长安主持关中军政。
在曹操平定河北时,关中事实上在暗中与袁绍勾结,全靠钟繇镇守才没公开投靠袁绍。袁氏败亡后,马超、韩遂仍未安定,最终发动叛乱,曹操亲率大军前往关中,最终击败马超的西凉军,关中才彻底安定,平定了马超的曹军则在休养和稳定了长安一带后,曹操又率十万大军进攻汉中,张鲁自知不敌,几乎未做有效抵抗即投降了曹操。
如果说战马超时,曹军还比较费力,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还一度非常狼狈,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那么,在击败西凉军后,曹军挟战胜之威,以极小的代价,非常顺利地就降服了在汉中经营了三十余年的张鲁,则是典型的以势取胜。当然,张鲁本人并无称王割据之心,虽盘踞汉中,不服王命达三十余年,却很有自知之明。当然,张鲁的自知之明,是基于对实力的认识,割据蜀中的刘璋与张鲁之间,双方就斗得很激烈,只是因为刘璋实力不济,弃其量就一军阀,张鲁当然不会降于刘璋。遇到曹操,张鲁就降得很爽快,这也是因为曹操与刘璋的“势”不同,对善战者来说,充分认识到敌我双方之势,才会根据形势,做出最有利的选择,这一点,曹操与张都做得很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