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爱与温暖

红色记忆,爱与温暖

首页休闲益智果浆四溅更新时间:2024-07-26

--历史建筑,见证卫事康人的成长!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加入了卫事康。第一个实习的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沪闵路321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分院。

与小说里构划的阴森恐怖的精神病医院不同,这里清雅、幽静,远离喧嚣,绿树葱茏中,九幢清水红砖、西式风格的民国建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高大的多格玻璃窗辉映着蓝天,红色楼宇衬以宽大的草坪,让整个环境看起来美得像一场梦。

“偏执”的坚守

此时正是院内的香樟果实成熟的季节,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香味。扑簌簌掉落的黑色果实,刚扫过,就又落了一地。看着圆润饱满的果实,禁不住用脚一个个去踩,每踩一个,“啵”的一声汁液四溅,行人踩的,车行的,果浆黑黑粘粘印在地上像一个个不规则的印章。

专注巡查工作的昌晶经理,在处理了一个个小问题后,终于发现了我的举动。我有些心虚,立即回想到他一路走来刻意避让落果的动作,“你们为什么不踩呢?多解压啊。”我纳闷。昌经理却一脸严肃,“我们卫事康人绝对不会这么做的!而且很讨厌这种行为。” “为什么啊?这有什么不妥吗?”我目瞪口呆。“每年的2、3月份是香樟树的落果期,果实虽清香怡人,但却是黑色‘小炸弹’!它不只有很强的磨蚀性,落地后紫黑色的果浆用寻常方法完全无法去除,而踩碎、压扁的果实则更难处理,残骸牢牢地黏在地面上,要用工具来回铲才能去除。”

他说,为了应对 “落果雨”,项目上采取的是多层次递进的工作方法,即加强巡扫频次,在果子刚落下时及时清扫,避免被踩碎,难以清理;还有就是精细巡扫,对“藏”在人行道砖缝等位置的果子,利用工具,逐一挑出后再清扫;再者,通过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清除印记。

他很认真地告诉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动作,需要耗费的是数倍正常工时来清理。干净和整洁的环境得到院方的肯定,是卫事康人 ‘严苛’的工作作风,以及‘偏执’的坚守创造出来的!心中有‘温度’眼中才有活,手中才有‘爱’!”

眼前的他很黑,也很矫健,他则告诉我这是卫事康人的标配!与一般物业人不同的是,除了风吹日晒外,他们跑病房、跑外围、懂院感、敢冲锋!脏、累、危险、繁琐,胆大心细,夏战高温,冬斗严寒,春天严防(精神病发高峰),秋战攻坚,一年四季,每一季都有挑战!

小小 “黑色炸弹”的困扰,只是他们要遭遇的无数问题中的一个极不起眼的小点而已。此前,新冠疫情来临时,他们配合医院冲锋在一线,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共同铸就起了一道道生命防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在这处历史建筑与院方共筑安全堡垒。

老建筑默默无言,承载着无数感人的故事。卫事康人有幸能成为其守护人,守好美丽的环境,守护照护的温暖和爱。“请相信我们!”他说,“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老建筑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更将带着卫事康的自信走向未来。

沪闵路3210的前世今生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许多近现代建筑里都留下了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作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沪闵路3210号的这处建筑也是红色文化生动的教科书,红色记忆像建筑一样历久弥新。

● 沪闵路3210号不止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还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优秀历史建筑的它,记录着历史,也传承着精神,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片来自 闵行区政协澎湃号

沪闵路321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分院的前世,是普慈疗养院,由天主教公教进行会会长陆伯鸿于1935年募建。专收精神病患者,由天主教会负责管理。是当时远东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病专科医院。

淞沪会战时,普慈疗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紧急组织战地后勤队予以支援,并在院内设立伤兵医院与难民所。战后,由该院凌其瑞女科长组织一支白衣人队伍,举着红十字的旗帜,穿过日军驻扎地,将英雄们的遗体进行义葬。

“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优秀传统一直在医院延续,英勇顽强的作风也从此被传承了下来。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时,在城市进行疯狂的破坏,其目的就是要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和爱国人士组织保护队,对工厂、学校、医院等重要建筑进行保护、守卫,和国民党对抗。遗憾的是,虽竭尽全力,闵行普慈疗养院仍未逃脱魔爪,院内教堂钟楼和水塔被炸毁,损失达30万美元,这对于当时物质匮乏的现实,可谓损失惨重。

上海解放后,百废待兴,城市建设热火朝天,到处是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根据党中央和最高**的指示,陈毅提出:“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

解放初期,国民党特务反动派的潜伏破坏分子,还在间歇性地制造事端。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建立社会新秩序,中共中央成立上海市军管会对城市进行接管。普慈疗养院在接管改名为“上海市立精神病医院”后,将该医院的优秀传统与我党奉行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相结合,对思想进行梳理。并且还组织对炸毁的建筑进行了改建和修整,为迅速恢复就医环境提供了保障。

后续几年间,上海所有的私立精神病院全部并入该院,成立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以在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的新建医院为总院,以原来闵行的医院为分院。1985年,医院改名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就这样,一所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病医院逐渐发展并壮大了起来。在此之前,普慈对精神病人以收容、“关押捆绑”为主,只有少数富裕的病人能接受电休克和胰岛素休克治疗,但其收费据说是用“金条”计费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精神病人入院,基本上是国家和政府买单,那些以前只有少数病人能享受的待遇,早已普及并升级,成为再寻常不过的治疗方案之一。

“我是党员 向我看齐

红色记忆

党员就是一面旗!是精神的标杆!

图片来自腾讯新闻 作者: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1958年7月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建立(现闵行分院),一位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专修精神病学,名叫粟宗华的人,担任了该院的院长。

他思想新派,务实进取,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以及落后的精神病医学现实,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那里,他看到激情似火的共产党人,他们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工作作风,让他深受感动。旧的制度粉碎,新的信仰开始在心里扎根。195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

从此,粟宗华走上了一条坚定的信仰之路。在此,他针对中国社会现实,开创了我国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建立城市三级精神病防治网;在此,他努力寻求突破,并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个惊人的成果。“我国精神病学创始人之一”,“国际著名的神经精神病学专家”,这样的标签,意味着一位共产党员信仰最朴实的实现形式。

即便是在 “文化大革命”过程中,接受审查、遭受批判时,他也依然牢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份!粉碎“四人帮”后他得到了平反昭雪,其子女遵照其遗愿将他生前20多万元和房产捐献,成立了“粟宗华精神卫生基金会”,为精神病学研究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是党员 向我看齐!”他用自己的行为做出了示范,为医院也为我们竖立起了一个精神指引的标杆!

他所工作过的老建筑里生活的是一群被人们定义为“有病”的精神病人,还被形象地称之为“笼中鸟”,对他们来说温暖和照护,就是裂缝里看到的阳光……他们是需要人们正视和尊重的精神病患者。在卫事康提供服务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分院的病房,我们的健康照护团队在此提供贴心服务,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同吃同住。

卫昭华便是这其中一员,作为卫事康健康照护团队中的管理老师,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冲在前头,才是我应该做的!”老党员的她,哪里需要哪里去。再困难的事,只要她出现,一切都迎刃而解。

进卫事康之前,卫昭华就已在这所医院工作了几十年。当年从护校毕业的她,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选择了这里。从青春年少到鬓发染霜再到退休,她把所有的心力都灌输到本职中,并且总结出“爱心付出”的心得。为了发挥余热,形成有效输出,她选择加入到医院物业的卫事康,把共产党人的快乐和幸福演绎成了不老的传奇,协助企业在新形势下一起共同进步。

健康照护工作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关照,是贴身服务,是体贴入微。它所需要的不只是专业,更要有奉献和爱心。卫昭华以身作则,任劳任怨,主动挑重担。在她的感召下,卫事康健康照护团队中几个老党员组成了先锋队,用优质服务打造了业务“先锋号”。他们用付出、用行动、用担当,在人们心中竖起了一面高高飘扬的党旗。

为配合院方防疫工作,除了正常的防疫工作外,项目管理处还对院内所有电梯增设了电梯防疫标识。并且对院内所有的卫生间都张贴了健康小贴士。

疫情最紧张的2020年,在医院封闭管理时,也是他们帮助院方建立隔离病房,坚守了数十个日日夜夜,并做到了无投诉、零感染!

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精神家园

正如祝学军在《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一书中所写:“当建筑有了灵魂,加上良好的质量和使用功能,才是经典和不朽的。”

日常生活的作息,落到实处就都是细节。例如一日三餐进出的餐车都为不锈钢材质,重量较重。推行滑动,来来回回,都要和建筑做最亲密的接触。为防止饭车对楼内墙面及大门造成损坏,卫事康项目管理处在昌经理的督促下,对所有病区的重点墙面和大门进行了防撞条的张贴。既保护了老建筑,也提高了员工的服务意识。

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是人,有了人,建筑才会有了生命;有了在其中生活的人,建筑才会有故事;更因为老建筑有了人,有了信念的感召,有了历史的传承,经典和不朽才会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它体现于服务时,是与你触摸的温度;体现于发自心底,关照的大爱;它体现每一个细节如地面的马赛克、水磨石、窗户栅栏、楼梯围栏的雕花;它体现在白衣天使们的守护、体现生活在栅栏里人们的笑脸……

马赛克经历时光,仍精美而优雅;复古的楼梯围栏,雕刻精美的花纹;细密的玻璃窗,透过云影天光……无论是西方文化的奔放还是东方文化中的庄重,在这处海派老建筑中都得到了最佳的演绎。

美在细节里,藏在繁复中,却也明白地说明这背后需要付出怎样的辛劳!风口、灯具、玻璃、墙面、不锈钢、以及地面包括积淀历史的各种复杂组成的材质在内,2020仅此专项清洁的服务(不包括日常清洁)就花费了7700小时!

专业的服务、维护、清洁和保养,是卫事康人用自己辛劳的双手,借助人工、机器、科技、智能,以及各种技术创新后,给你完美的感受。

回首一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我们无比自豪;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信心百倍。

在沪闵路3210号,我们在老建筑里,感受着它的红色基因,感受着在此奋斗并工作的共产党人的示范引领。卫事康作为这里的守护人,将立足物业人的本份,用爱与温暖继续今后的故事。

本文参考

聪根的美篇,上海普慈疗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2019-09-06

莘庄周到,没事不敢进,有事不想进,闵行这座神秘的红房子竟大有来头!,搜狐网,2019-05-14

闵行区政协,闵行之美-文物 上海普慈疗养院旧址,澎湃号,2021-01-08

粟秀初 ,上海精神卫生早期的探究 ——缅怀先辈陆伯鸿、粟宗华、夏镇夷的光辉业绩,上海精神医学,2005

王祖承,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先驱者-粟宗华,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第12卷(增刊)

精中这样走过,交大专刊,第1495期

转载图片已标注来源示标注所属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