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层楼》在延续午间档全民竞技类节目特质的基础上,植入更多情感观照和人文关怀的基因,将趣味体育竞技游戏与普通人的情感表达有机结合。制片人李哲、周波揭秘这档午间档收视冠军节目的炼成。
文 | 姜宇佳
全民体育竞技类节目,一直是电视午间档最具竞争力的综艺节目品类。十余年前便以《智勇大冲关》引领冲关节目创作热的湖南卫视,在午间节目带的布局上始终走在卫视前列,也是为数不多的至今仍在深度挖掘这一非黄金时段价值的电视平台。
继去年暑期推出午间档最强收视黑马《摇啊笑啊桥》后,今年湖南卫视对午间节目带的开发力度更大,寒假期间,便打造了全民趣味竞技新品《更上一层楼》,并已连续播出两个月。
这同样是一档在大众群体中具备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创新综艺,开播以来,始终位居同时段首播综艺节目收视第一。而湖南卫视也通过《更上一层楼》再度展示了“小而美”节目生产上的稳定实力。
《更上一层楼》在延续了午间档全民竞技类节目体量小、模式极简、趣味性和观赏性强的特点之上,又植入了更多情感观照和人文关怀的基因,将趣味体育竞技游戏与普通人的情感表达有机结合。笑点集中的刺激游戏外壳之下,包裹着世间百态,普通百姓的笑与泪都凝结在这一方舞台上。
联合制作的李哲团队、周波团队,都将多年来所积累的各类素人节目生产经验应用在这档节目的创作中,形成了这档节目的“让普通人的情感闪闪发光”的独特精神内核,以及更浓厚的人情味和亲和力。
从人和赛道的对抗
到人的情感与个性的放大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全民户外竞技类节目在竞技项目、规则、玩法等方面都已出现过几轮潮流。坚持在这一领域耕耘的湖南卫视,是近两年这一品类重新焕发生机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湖南卫视制作团队对这类节目的研发极力突破过往套路,更使其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还要做一个人和赛道的对抗吗?”这是制片人李哲接到午间档全民竞技节目创作任务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制片人李哲
在他看来,以往的模式和思路已难以适应如今更尊重个性表达的市场环境,“我们希望参与游戏的每个普通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都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心愿。”因此,作为新一代竞技节目的《更上一层楼》,更强调了对普通人情感的关注,为每个平凡人提供说出心愿的机会。
最有效的方式是对竞技动力逻辑进行根本性的调整,“不想让选手只是为了登顶成功而去爬楼,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参与节目的选手更想表达什么,电视机前的观众希望更能看到些什么,我们发现给普通选手一个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机会,比竞技夺冠本身更具有吸引力,所以,在我们节目中,选手挑战成功拿到奖品成了附加,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获得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
制片人周波告诉“看电视”(ID:TVwatching),选手心愿和情感的袒露成为《更上一层楼》中与爬楼游戏同等重要的内容。而这也是《更上一层楼》对同类型节目的最大突破和升级。
制片人周波
在以往的全民户外竞技类节目中,体育竞技的逻辑与精神是最大支撑,甚至是节目内容和立意的唯一构成,然而,新一代节目讲求人文精神与体育竞技游戏的融合,“以往很少见到选手们真实内心表达,很少见到拼搏中的欢笑、泪水与自己真实愿望紧密结合,而这些在《更上一层楼》中屡见不鲜。”周波说。
实际上,从去年的《摇啊笑啊桥》,就不难看出湖南卫视在这一类型节目生产中强化人文质感、引发观众共情的创作倾向。
在先后率团队打造了这两档午间档“下饭综艺”的李哲看来,就这两档节目而言,大众情感观照的程度也在逐步加深,“上一档的定位是全民趣味解压,而做《更上一层楼》更大的初衷是让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舞台上闪闪发光。所以,除了欢笑之外,节目中有了更多的感动、温暖。”
“让普通人的情感闪闪发光”的初衷和诉求
一条巨型滑梯等待登顶,“好运”“事业”“爱情”三道门等待开启,外加一个“特攻队”围追堵截,《更上一层楼》的游戏规则依然十分简洁,爬楼游戏本身的趣味性,成为这档节目领跑午间档的基本条件。而普通人自我的释放、多元情绪与情感的呈现,让节目的共鸣效果远远超出了游戏竞技类节目的常规范畴。
“让普通人朴素而真实的情感闪光”的创作理念贯穿始终。创作之初,两位制片人对节目的定位和诉求就很明晰,“现在很少有节目是给普通人舞台的,我们就希望让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舞台上闪闪发光。”
节目镜头所记录的素人和他们背后的故事不可谓不丰富,70期节目中,4000多位普通人登上了这个舞台。平日里战斗在各条战线的普通人,在《更上一层楼》中被聚光灯照射的他们,在游戏中闪耀着乐观向上与坚持不懈的光芒,而情感宣泄中,又传递着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
节目中的普通人带着不同心愿而来,有为人父的想让孩子看到爸爸的坚强,有300斤的胖子只是想和暗恋了十年的女孩说出喜欢你,有打工仔希望老板加薪、额度却只有三位数,还有单亲家庭女孩盼望与家人团聚……几乎所有素人的愿望都异常朴素,在外人看来微不足道,却又深埋在他们心底许久。
这个游戏竞技场,在“赢得挑战即可表达新年心愿”的情境设定下,变成了折射世间百态的万花筒,天然无修饰的白描式镜头记录中,普通人最美妙的情感都被生动传达,并穿过屏幕直击观众内心。
与纪实类节目、真人秀一样,真实也成为这档竞技节目聚拢观众的最强力量。李哲认为,素人在情感表达中不经雕琢的真实,是“让普通人发光”得以实现的最关键要素。“他们站在舞台上说的话都特别真实,而且都是很正能量、很积极的。他们是代表了一大群普通老百姓的愿望,那些很朴素的小情感,一下就打动你了。我们做节目过程中,经常笑成一片之后,一个人说的话又一下就击中你的泪点。”
而这些多重心愿、真挚情感的抒发,并不来自于主创团队的干预和设计。这档素人节目并未采取综艺节目的常规选角和编剧手段,对出现在节目中的每组选手精挑细选,甚至预设话题点。
据制片人周波介绍,素人的表达都来自于他们内心的强烈需求,选人上不设限、实现真正的全民参与,唯一的前提就是身体健康。而导演组在素人选择上所做的工作更多都集中于尽可能覆盖更多样化的职业人群,将来自各个角落的普通人都聚集到节目中。
“我们没有太多设定,要什么样的人来,但很欣喜的是,很多普通人都能说出很感动的话来,让人了解到更多他的故事和心愿,而且竟然能够吸引到人。”李哲说,参与这档节目的素人的确给了导演组不少惊喜。
而在这过程中,李哲、周波领衔的两支团队,长期创作所积淀的捕捉普通人情绪情感的功力帮助不小。
《更上一层楼》制作团队
从新闻节目《晚间新闻》、三农节目《乡村发现》到《变形计》等素人纪实类真人秀,两支团队十余年的电视创作经验都与素人息息相关,对普通人喜怒哀乐的情绪以及大众情感共鸣点的把握都堪称敏锐。“我们要知道观众什么时候能跟你有共鸣,他的情绪密度是怎样的。如何让节目在短时间内击中观众的内心,让他和你一起笑、一起哭。这些训练和积累应该说对于做这个节目还是有些帮助的。”李哲说。
“小正大”创作新示范:
“尊重普通人,就会给你反馈”
从《摇啊笑啊桥》到《更上一层楼》,湖南卫视通过收视黑马的接连打造,逐渐养成了午间档综艺制胜宝典。
户外体育竞技的全民性与趣味性的极致放大,与带有生活原生态质感的普通人情感表达恰到好处的结合,让竞技游戏节目兼具市场价值与人文情怀,抓住大众眼球的同时也锁住内心,普通人真实自我和朴实情感的电视化呈现,直戳观众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更上一层楼》播出接近尾声,制片人李哲、周波都对这一季的创作经验进行了全方位的复盘。
李哲总结,趣味性与情感共鸣是这档节目成为第一季度“下饭综艺”的原因所在。周波进一步阐释,节目本身节奏轻快、笑点密集、不烧脑,贴合观众收视需求是最关键原因,而节目组在舞美、现场音效、道具设计、服装搭配、甚至观众坐席等各方面制作细节上的精益求精,保证了节目的高品质,“环节设计上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让这档节目充满了笑果与趣味性。当然,节目强化的坚强、奋进的拼搏精神以及人文精神内容,也是成功的关键。”
在这档全新节目的制作中,一个个挑战和难题也伴随左右。李哲认为,对于这类相对快节奏的素人竞技节目,处理好情绪密度具有一定难度,“包括塑造人物、讲故事的方式,如何让观众快速记住一个人物。”
周波则总结出了操作层面的两大挑战,例如特攻队员的专业训练,使其能对素人选手应对自如,以及鼓励并激发选手们拼尽全力攀爬楼梯,消除对又高又陡的楼梯的恐惧感,学会有效躲避意外伤害。
午间档素人趣味竞技节目,在当下的综艺市场是否还具备竞争力?湖南卫视用横跨冬夏的两档收视冠军节目给出了答案。
依赖人与赛道、规则之间单一竞争关系的传统竞技节目模式逐渐式微,对人与人的互动关系和情感关联的挖掘、在趣味游戏中观照人类朴实情感,成为全民体育竞技节目的创作方向。而这个兼顾娱乐与社会价值的类型,在电视生产向“小正大”创作理念靠拢和发力的行业环境下,潜力无限。
《更上一层楼》的成功,再度印证了尊重普通人的审美需求、寻求与大众共鸣点的创新路线的正确性和借鉴意义。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基于中国观众观看习惯打磨创作,做能与普罗大众产生双向互动与情感共鸣的节目,这是这档“小而美”的午间档素人节目给电视创作者的一点启示。
“尊重普通人,他就会给你反馈,他会发光,让你看到”,是主创团队通过这档节目制作的最大收获。而同样,《更上一层楼》也证明了,尊重观众,观众也会给予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