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葡萄牙我一直有一种好奇:这个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人口才一千万,面积小于我国浙江省的小国,却曾经在近代史上有过恢弘的历史。这里曾是世界上最强盛的海上帝国之一,与英国、西班牙、荷兰并称“欧洲航海四强”。
当时葡萄牙的船只遍布全世界,这为葡萄牙的建筑师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风格和元素,他们将亚、非、欧和南美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并行程葡萄牙特有的建筑风格,后人们称之为曼努埃尔风格,也称"大海风格"。而热罗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恰恰是曼努埃尔式建筑王冠上的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第二天一早,驱车前往贝伦区时,率先路过了自由大街最北端的庞巴尔侯爵广场Praça do Marquês de Pombal。其实,这个所谓广场就是一个圆形的大环岛,环岛中央树立着一个大型的纪念碑,顶端是里斯本大地震后,担负起重建任务的葡萄牙首相——庞巴尔侯爵铜像,身边是一只威武的狮子;底部是里斯本民众的人物群雕。
最让我兴奋的是,竟然与里斯本的电车并驾齐驱了一段路。
里斯本的城市电车系统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电车系统,也是这座城市重要的明信片,承载着厚厚的历史感,不知不觉间便将我们回到了19世纪的里斯本。
开车驶过这个彩虹隧道,导航显示离贝伦区已经不远了。
在一个路口等红绿灯时,不经意地一瞥,一座灰白色、恢弘的大教堂赫然出现在眼前。
将车停好后,我们步行前往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热罗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
途中经过帝国广场Pr. do Imperio,又见漂亮而精致的碎石拼花地面。相传,当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来袭时,整座城市满目疮痍,一位王子号召市民们学习就地取材,在废墟上建造新的城市。如今里斯本很多路面是当年市民用被地震摧毁的房屋大理石碎片铺就的碎石拼图路面,进而也成为了里斯本的一大看点。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看到它的那一霎那,不由得惊叹了一声。300多米长的修道院 教堂,白色建筑,高高地矗立在眼前。因为整个建筑太过宏大,且狭长,要想拍个全景很难,无奈之下,只得借用一张俯瞰网图。
图中左侧是修道院的长方形回廊,右侧是教堂。参观分为免费的教堂和需要10欧元门票的修道院内景两部分。一般早上去教堂会排巨长的队,中午时分旅行团差不多走完了,人会少很多,因此建议先买票参观修道院,然后再去教堂游览。
1501年,为了纪念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达·伽马从印度凯旋而归,曼努埃尔一世下令开始修建这座华丽而宏伟的修道院,后来逐渐成为葡萄牙海员在这进行远航之前进行祈祷的教堂。自此,这座修道院和大航海时代绑在了一起,成为了葡萄牙在那个时代获得无比荣耀的历史性建筑物。
从1501年修建至今,几百年的时间过去了,修道院历经辉煌、战乱,成为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巅峰之作,葡萄牙全盛时期的建筑艺术珍品。
要想走到修道院近前,需穿过数条行车道。远远望去,只见修道院高度虽然只有两层,但门墙长达300多米,甚是宏大,几乎占据了整条街道。这种气吞万里的气势也彰显了昔日葡萄牙无可匹敌的海上霸主地位。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建造工期长达1个世纪,其间经过多位建筑大师的设计、修复,既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等欧洲主流建筑风格,又根据丰富的环球航海经验,融入了印度、东亚和南美的装饰元素,是最能代表海权时代葡萄牙荣景的建筑,被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的葡萄牙国宝,是是葡萄牙境内最大的曼努埃尔风格的建筑。
这是一处不可错过的地标建筑,有着样式复杂的廊柱和穹顶,雕工精细,处处彰显着葡萄牙昔日的霸气,承载着历史记忆。
这座宏大的白色建筑是里斯本这座港口城市最显眼的地标,是葡萄牙境内最华丽雄伟的修道院,被后世称为人类中世纪建筑史上登峰造极之作,可谓惊世骇俗。还未入内,我们就已被它那超凡出世的外形所震惊。
30对数十米高的塔尖直指苍穹,给人一种摆脱尘世一切重负的感觉。
修道院用葡萄牙特有的金色石灰岩建成,其外墙面打磨得光滑平整,凸显其高大与圣洁。
大门和一层两旁精雕细琢、繁复的大窗窗框,以及二楼充分装饰、明亮色调的小窗非常融合,且成为点睛之笔。
繁复、精致而洁白的建筑体毫无疑问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目礼,为它的圣洁,为它的肃穆,为它的顽强。
修道院规模宏大,是哥特式和莫德哈尔风格的完美结合,蕾丝般的精美墙雕,挺拔高耸的抢眼尖塔,无不向人展示着它的与众不同。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就像一座伟岸的巨人,用坚实修长的“臂膀”牢牢地坚守着这座城市的辉煌。
1985年葡萄牙加入欧共体的仪式在这里举行;2007年为欧盟改革奠定基础的《里斯本条约》亦在此签署。
现今该修道院成了考古博物馆,其中教士的房屋是改造最大的地方。
与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紧紧相连的教堂,是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是葡萄牙境内最大的教堂,里斯本最为重要的文化与历史遗存。
欧洲的天主教堂朝向东边,即朝向圣城耶路撒冷。教堂的南门面对着我们,正门在西边,即教堂与修道院的衔接处,我们就是从那里排队走进教堂的。
这个教堂被视为后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和大师级作品。其建筑风格在哥特建筑基础上,加入了穆斯林和文艺复兴两种建筑元素,是历史上唯一,无法被复制的珍品。
修道院使用葡萄牙特产的学名为金彩米黄石材修造,且在巨大尺寸石块上精致入微地雕琢是许多建筑师呕心沥血的作品。
这里的巴洛克式雕花并不是贴上去的,而是用一整块石料一凿子、一凿子凿出来的。
据说,1755年11月1日大地震,整个里斯本毁于一旦,唯独大教堂屹立不倒,拯救了在此祈祷的全体王室成员,从而大教堂又有了一种“上有神灵保佑”的神秘色彩。
教堂共有西、南两扇拱门,南门更为壮丽、华丽,高32米,宽为12米,延伸至两层楼高,使用尖塔装饰。
在拱门的周围,我们看到那种如缆绳一般的装饰,表现出曼努埃尔式建筑的特色。这种以曼努埃尔一世名字命名的建筑方式,归根结底还是晚期哥特式的一种葡萄牙变体,综合了穆德哈尔等其它风格。
大门上的精美雕刻足以让我们驻足品味良久。尖塔装饰中雕刻着40多个精细的人物,这些人物由很多山形墙和小尖塔包围着,活灵活现。
其中最显眼的当然是十二使徒中手拿钥匙的彼得和持剑的保罗。
在大门上方立柱顶部矗立着葡萄牙航海学校的创始人,葡萄牙航海时代的奠基人——航海王子亨利Henrique o Navegador。他创建的航海学校是世界首家专门培养航海人才的学府,同时对航海科学和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为葡萄牙日后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门上的精美雕刻足以让我们驻足品味良久。正中是怀抱圣子的圣母玛利亚、灵动的天使都像被赋予了生命一般栩栩如生。
圣热罗尼莫是古罗马的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译作圣哲罗姆,毕生致力于研究圣经和翻译注释经文,被认为是罗马天主教会中最伟大的学者。这座修道院就是遵从热罗尼莫方式建立的。
两扇门上方门楣上有基督圣人哲罗姆Saint Jerome的两幅生活场景。左边的一幅是哲罗姆将狮子的刺从脚上拔出,这样狮子成为了哲罗姆最好的朋友;右边的一幅是哲罗姆在沙漠中苦修的情景,惟妙惟肖,精妙入神。
两幅画下方,两扇大门中间是身着武士服的曼努埃尔一世。
参观进出的西门门楣上,左侧的雕像是天使报喜Annunciation,告知玛丽亚已受孕将产下耶稣;中间是耶稣的降生The Nativity of Jesus;右侧的是基督的洗礼Epiphany;两个全副武装的天使位于耶稣降生画面的下方。
大门两侧分别为曼努埃尔一世(左)和他的第二任妻子阿拉贡的玛利亚(右)下跪祈祷的雕像。他们身后分别是热罗尼莫和圣约翰。
一进教堂,先是一块类似门廊的低矮空间,这是因为建筑师将唱诗班坐席设计在这上方了。
进教堂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左一右两具石棺。他们是长眠于此的葡萄牙诗魂卡蒙斯、著名航海家达·伽马,他们的棺木朴实厚重,一律用大理石雕制,四周是其生平的介绍,下有6只雄狮支撑,上有本人的仰面平躺雕像。
猛一看感觉它们非常相像,因为两座雕刻同样精美的石棺,两人的石雕像同样双手合十平卧在石棺顶部,头向外脚向内,头顶方向的墙壁上各有一幅巨大的宗教画。
仔细观察才发现不同,左手身着长袍的是达·伽马的石棺。为庆祝1898年达·伽马抵达印度400周年而于1894年重新设计制作了他的石棺,侧面正中是扬帆出海的大船,左边是达伽马所在的基督骑士团徽章,右边是授予他“印度洋舰队总司令”头衔的曼努埃尔一世的浑天仪标志。
右边是著名的葡萄牙诗人卡蒙斯的石棺,就是在罗卡角写“陆地止于此,海洋始于斯”的那位诗人。他双掌合十平躺在石棺上,似乎在休息,更像在作诗……
卡莫斯这位天才诗人,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民族英雄般的尊崇,人们总是在他的大理石睡像前默默地瞻仰,也许还在心里背诵着他的诗。
来到教堂大厅,我不禁再次发出惊叹,雕刻有精美花饰的繁复柱式和伞骨般的拱顶,就着琉璃花窗撒入的七彩光芒,恍如梦境一般。
这座三殿式的教堂只有六根立柱,被认为是中世纪晚期建筑中用最少的立柱支撑起最大空间的成功典范。
6根高达25米,细长的八角柱将教堂隔成3个跨间,直接支撑屋顶的交叉肋梁,而不是圆拱,极为罕见。由于不以任何柱子支撑,可谓中世纪时的工程奇迹,一度被奉为经典。
大教堂装饰十分华丽,内部的墙壁、拱形天花板和高大的立柱,全部是金色的石灰岩所建。
这个教堂与普通教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立柱不是圆柱形,而是八角形。柱子自上而下布满了精细雕刻的花纹图案,令人赞叹不已。
扭转造型的圆柱、繁复又精巧的图案充满装饰感,有贝壳、锚以及一些海洋生物等,将曼努埃尔式风格彰显得淋漓精致。
高耸的立柱,带来了恢宏和雄伟的空间感,这绝对是美学和建筑上的大师级作品。每根石柱呈扭转的形状,如同牵引帆船的缆绳,处处彰显着当年葡萄牙海上霸主的辉煌。
教堂内装饰得富丽堂皇,墙壁与天花板浑然一体。祭坛上的装饰画为西班牙艺术家Loureno de Salzedo绘制的耶稣受难和贤士来朝。
二层高悬着耶稣受难像,从精致的回廊上可以俯瞰修道院庭院的优雅景致,很有葡萄牙的特色。
在两侧通道的顶端,对应着两个礼拜室,里边有圣人哲罗姆的雕像和耶稣受难后的圣像。
此刻,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照进教堂内,拱顶的线条构成简洁有力的几何图案,高大的八角柱笔直地支撑着拱顶,天花板仿佛飘在空中一般······
教堂四周是精致的花窗由葡萄牙艺术家Abel Manta创作而成。这位艺术家是葡萄牙第一代现代主义画家,也被认为是那个时代葡萄牙最伟大的肖像画家。
彩色花窗下是一架巨大的管风琴。
一扇精美的石刻大门出现在眼前,从这里开始将正式步入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由于没有前期购买好参观门票,现场购买竟然要10欧/人,着实有些不舍得,故而只得人疼割爱。
吐槽一下,葡萄牙旅游的一大弊端,就是处处收门票,且动不动就5欧,10欧的。
走出教堂,瞬间被灿烂的阳光晃得睁不开眼。下意识地用手遮一下,再定睛一看,竟然看到了一匹梅花斑点的白色马车。真没有想到,这个天空中布满电车线的城市,除了拥有叮叮当当的电车外,还拥有如此复古的观光马车。
更令我好奇的是,马车夫竟然是位女士,她头戴礼帽,身着长裙,正无比爱怜地抚摸着马头,似乎在和爱马攀谈着什么。
优雅的女马车夫、古老的马车与圣洁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形成了贝伦区一道最靓丽的风景。她们由远而近,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来自于遥远的大航海时代。
来到贝伦区,绝对不能错过修道院边上的贝伦蛋挞店。这家成立于1837年的蛋挞店可以说是蛋挞的发源地,据说最早蛋挞的配方是由修道院的修女们研制的,两百年前的原始配方也一直沿用至今。但看到这拍的长龙,我们也只得选择放弃了。好在有建筑饕餮大餐垫底,一点儿也没有饥饿感。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葡萄牙航海事业进入巅峰期后的标志性建筑,被认为是曼努埃尔风格建筑王冠上的明珠。
尽管如今曼努埃尔风格不可避免地随着帝国的衰落走向没落,但它留下的华美绝伦、气势磅礴的建筑将永远记载曾经海上霸主的辉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