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发过几篇关于孩子的建构能力(点击查看:)和涂鸦绘画能力(点击查看:)的文章,今天还会继续聊这部分的内容。
之前在香港跟团体治疗的时候,我们也会鼓励用曼陀罗、沙盘等一些基本的艺术材料为基础,来做主题式的心理团体咨询。原因在于涂鸦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只是符号和涂画,背后更多的是每个人的情绪和内心需求、声音的表达。
在我们的「优陪会员计划」课程里,19月龄就加入了《曼陀罗画》的情绪课程,也是因为情绪意识的启发是漫长的,前面的基础越扎实,孩子理解情绪表达和自我表达就越高。
本质上,当我们引导孩子去参与到绘画、建构的设计过程的时候,最核心的还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想要表达内心的需求。
解放天性、释放真我,当孩子明白原来图形、字迹、符号和色彩是自己可以用来表达内心真实诉求的多重元素的时候,孩子其实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些元素所吸引,之后的路,就真的是鼓励和放手,让孩子有更大限度地充分自由表达的空间。
但我也经常收到低龄孩子家庭关于早期涂鸦的问题,当然包括,“孩子似乎对这些材料毫无感觉,我怎么办?”,比如我这两周后台总是会收到的留言是这样子的:
在涂鸦期怎么样引导孩子会更好地支持到孩子个性的发展,孩子如果不是天生喜欢拿着笔到处涂画,我们还需要去协助和鼓励吗?
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跟自由的涂鸦不期而遇,从而去激发孩子内心更大的力量呢?
今天的文章,我跟大家好好聊一下入门阶段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
跟着孩子的涂鸦发展速度走不同年龄段孩子对涂鸦的需求和诉求是不一样的,孩子不会从一开始接触涂鸦就晓得如何自由主题创作,一定是一个慢慢来的探索过程。
所以当孩子出现犹豫,不愿意自己独立探索的时候,其实只是意味着孩子并没有准备好进入到这个阶段。所以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去看看孩子在探索的过程,是不是之前的路径并没有走得很娴熟。
最开始的时候,孩子探索涂鸦是体验笔触的力量。他们可能会廖廖几笔涂完作品就放弃,也有可能会满纸张都是黑乎乎的印记。跟孩子多探索笔触的力量,感受点、线、面、泼墨、手指等各式的艺术创意,可以让孩子更从容地迈入这个阶段。
比如各种各样的笔触创意大家可以参考着跟孩子玩一下:
用吸管来作画,就是让孩子用吸管先蘸好颜料,然后在另外一头吹气,颜料就会扩散开,自然成画。
△ 作品效果
用滚珠来作画。滚珠的力度线条很明显,给孩子一个小箱子,然后里面放好纸和不同颜料的滚珠,借由摇晃箱子让滚珠呈现不同的路径,也会让其自带展示效果:
△ 作品效果
还有用胶水和盐来作画,先让孩子在纸板上用胶水随意涂,然后撒上盐,最后滴上不同的颜料,用来做字母画和配图都很合适。
还有手脚并用,最简单的身体作画。猜猜这是Eric还是Joshua的小脚丫(捂脸)
当孩子比较自如地掌握笔触力量的时候,那我们就可以先从简单的主题画像开始,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主题其实就是“我”。这也是为什么我家Joshua,从3岁开始画自己,一直画到现在5岁,他笔下有无数的自己,但每一个自己都饱含情绪和主题,这便是孩子内心最熟悉的表达愿望。
Joshua的第一张“他确定了眼神是自己无误”的自己:
比如穿礼服参加表演的自己:
比如在天气很好的日子,在外面跑步的自己:
这些都是Joshua三岁的作品,里面与其说是画,倒不如说是表征,他把他想象中的自己也呈现给了我们去看去了解。
当孩子对自己作为主题比较娴熟的时候,就可以尝试鼓励孩子去多画其他人了,比如说Joshua也画了很多他眼中的我、外婆、弟弟等。
△ Joshua说,这当然……是奶奶公主
还有鼓励孩子去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比我家孩子喜欢车,所以到处都是车。
所以如果孩子并没有准备好主题创作,没关系,带孩子多探索一些笔触的特点,爸爸妈妈当然也可以玩起来。
如果孩子对主题探索没头绪,让孩子尝试画自己,如果孩子连画自己都不会,那么我们可以尝试着给自己画自己,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孩子才会更多地去迈出第一步。
现在Eric也在画自己的阶段,他画的自己和哥哥我是看不懂啊,但这并不影响他终于迈出了想要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便是我们可以一步一步逐渐鼓励的过程。
对了,我问他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他说不告诉我,也不让我猜,因为我猜了也不会告诉我答案……(捂脸)
多跟孩子谈谈作品和主题我在前面文章里说了,其实不管孩子画了什么,让孩子告诉你他的作品是什么,然后孩子说了什么就记录下来,写好,并且装裱好。时不时当成是一个故事来谈谈,这便是一个特别好的邀请信号。
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还是要记住多听,把时间留给孩子,顶多补充两个问题,就基本上可以把作品保留下来,很多时候,孩子最开始去表达作品的时候,能说出一两句已经很棒了。
比如最开始Joshua3岁的时候,在表达自己的作品时,说不上什么话。
到了4岁后,他已经能捧着自己的作品,说上几分钟了。
孩子也需要一个时间去慢慢适应和艺术表达相处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所做的每一步都被人记住,都被人呵护着,这便会给到孩子更大的前行力量。
比如Joshua创作过强盗用大炮射埃菲尔铁塔的故事,如果当时不记录下来,很快这个故事一定会忘得干干净净的。
比如这张图其实表面上什么都看不懂,但孩子说那便是情绪的漩涡,就好像家里的水池漩涡一样,这同样便是孩子赋予这个作品的意义。
是的,哪怕孩子指鹿为马,那我们就开开心心地把那个“马”记录下来,便可以了。
如果想跟孩子延伸更多的讨论话题,可以通过询问细节的方式来进行讨论。
比如关注笔触,让孩子注意自己是用什么方式,创造出这样子的效果。我会引导Eric注意看当他用马克笔和圆珠笔作画的时候,其实笔触力度和呈现效果是不一样的。
比如关注配色,可以让孩子了解更多的配色原理,了解暖色系、冷色系,这些都会有利于让孩子更多地走进美感的世界,当然美感的世界范围还非常广,大家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
比如关注数量和形状,这可以延伸绘画和数学交叉结合的领域,比如问问孩子,“你用了多少颜料去涂鸦?”“你觉得你想画多少页纸?”“你里面形状好丰富,我看到了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很多时候大型叙事创作,其实本身是有组织、有逻辑的阐释,让孩子能够注意到这些思维模式,也是很好的认知启发。
平时多让孩子比较创意灵感艺术的确不是无根浮萍,但是艺术也不会曲高和寡。
孩子有时候需要一些灵感的,平时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画家的绘画故事,下图是我家孩子近期看的《Action Jackson》,或者一些作品的雏形,比如梵高、毕加索等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
△ 《Action Jackson》
或者是让孩子看看同龄人的作品。这个是一个10岁孩子的主题作品,作品风格完全不同、层次感和逻辑性更强,都是可以讨论的细节:
也可以邀请一大群的孩子们来一起创作,场面可以忽视不管,但是对孩子的创意启发一定是很大的激情鼓励。
△班里的集体作品
我喜欢给孩子看不同画风的作品,也是因为不同的画风,其实可以给到孩子很直观的设计感。
随手拿几本孩子们近期在看的作品,比如《Rain Romp》
还有这本《Patches Lost and Found》
这里面已经涉及到截然不同的作品风格,多跟孩子讨论这些风格的特点,以及自己是怎么去看的,也会让孩子创作的时候,脑海中会有更多的参考。
坦白说,艺术创作很多时候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折射。比如大家可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的作品:
△3岁孩子Rebacca的作品
△3岁孩子Lily的作品
△5岁孩子Violet的作品
这些画在孩子眼里,其实都是有着特殊的含义,每幅画都有着他们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看着孩子们的作品,会让我有重新回到解构的世界,从孩子的涂鸦里看到更丰富的深层次寓意,我想,也是儿童心理咨询师的必修课了吧。
最后给大家送个福利,私信回复关键词“艺术创意”,可以获得12页不同笔触的涂鸦效果,我选择的是吸管、肥皂、蔬菜、手指等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工具。
对照着跟孩子一起玩起来,都是非常有趣的艺术启蒙。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