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伶仃洋 “桥”见新中山

飞越伶仃洋 “桥”见新中山

首页休闲益智海湾合并畅玩版更新时间:2024-06-18

4月12日凌晨,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斜拉桥)上,60多辆载重32吨的车匀速前行,进行桥梁荷载试验,为大桥通车做最后冲刺。

从大桥上向南远眺,位于翠亨新区马鞍岛的新中山客运口岸,联检大楼和配套设施已现雏形,有望在今年6月前交付使用。未来,这里计划开通前往深圳机场、深圳蛇口、香港机场、澳门机场等航线。

也是在4月12日,一架从深圳蛇口赤湾港起飞的货运无人机跨越伶仃洋,经过45分钟飞行后,降落在中山市小榄镇的一个物流园内,完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的首飞。

海、陆、空、铁全面并进,辐射珠江口的立*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一张紧密交织、高速流通的网络将重塑大湾区东西两岸城市间的关系。向海而生、因桥而兴,依托深中通道的联通,深中两地资源互补、环境共融、产业相依,一座“无形的桥”也早已架起。

A 蝶变

交通先行 打通发展脉络

从2015年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许可”,2016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经历2000多个风雨兼程的日夜,深圳与中山即将在今年6月实现历史性牵手。为了这一天,中山已经准备了8年。

这8年,中山交通建设不断提速,综合交通网绘就发展新画卷。

中山在“十三五”期间开始规划“二环十二射”干线公路网。到“十四五”期间,中山提出加快推进“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建设,计划投入超2400亿元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中山成立加快建设交通强市领导小组,交通建设进入快车道;2023年,中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约235.5亿元,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居全省第三。

中山将实现“60 30 15”时空圈。

“三环十二射”高快速路网规划是一个内畅外联的路网模型,结合“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现有8条已通车),中山将实现“60 30 15”时空圈,即:中山市与大湾区相邻城市1小时内通达;中心城区与外围镇街、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各镇街中心区与邻近高速公路出入口间15分钟通达。

目前,“一环”快速内环已经建成,是中心城区内部联络的快速通道;“二环”是中心城区外围绕行的快速通道,尚未完全成环;“三环”是高速外环即将成环,其中广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西环高速已通车,东部外环高速正在加快建设。

“十二射”是指联系中山城区与镇区之间的十二条放射性快速路。2021-2022年,中山市一鼓作气建成了西一环、东二环、北二环、横栏快线、古镇快线、坦洲快线、南朗快线、国道G105南线等快速路,路面等级高,大部分是主六辅四,主线时速可达80公里。此外,民众快线、三角快线等也已完成部分路段建设。

现在从中山主城区出发,东接翠亨新区,北往三角、黄圃,西至古镇、大涌,南到三乡、坦洲,都能实现快速通达,通勤时间大幅降低。得益于日渐发达的路网交通,中山的车流量也大幅提升,城市越来越旺。2023年,中山市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14.1%(全省增速5.4%),居珠三角第二。

深中跨市公交博览中心站顺利完工。

中开高速等2条高速将争取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与此同时,深中跨市公交首条线路——“中山博览中心—深圳前海湾”也将同步开通。到2025年,中山市高速公路密度将达到20.6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

自我革命 进行深度调整

这8年,中山对标先进加压奋进,以改革思维突破发展桎梏。

2013年开始,由于发展动能减弱,中山陆续被惠州、珠海、江门等周边城市赶超,曾经的“广东四小虎”,面临承压追赶的挑战。

为了全方位拥抱深圳,中山开始了一轮自我诊断、自我革命。

首先是破解土地之困:过去中山土地使用粗放、低效开发现象比较突出。从2019年开始,中山铁腕整治土地、规划乱象,到目前共出台100余项制度,重塑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2022年1月,中山市召开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动员大会,吹响全市“工改”号角。经过两年攻坚,中山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3.3万亩。

经过两年攻坚,中山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3.3万亩。

其次是破解投资失衡:2019年,中山分析近20年产业结构,发现一个明显趋势,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不断上升,工业投资占比持续下降。那一年,中山下定决心去泡沫、调结构。此后,中山市工业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从2019年的16%持续上升至2022年8月的24%。2023年,中山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3%,位居全省第二;今年,中山提出工业投资增长30%的目标。

第三是破解体制障碍:中山市“市辖镇”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弊端日渐显现。2021年,中山改革行政架构,实现“两统筹”“一合并”,拉大火炬高新区、翠亨新区、小榄镇框架,核心区域的优势进一步凸显。2022年,广东省委深改委部署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推动中山与深圳实现“六个一体化”,这为中山在探索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先行先试赢得政策空间。

B 机遇

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强磁场”助力中山产业能级提升

开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起步成为热点。依托深圳的产业优势,中山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新机遇。

2024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谋划布局跨珠江口低空飞行交通模式”。4月12日,一架从深圳蛇口赤湾港起飞的货运无人机跨越伶仃洋,经过45分钟飞行后,降落在中山市小榄镇的一个物流园内,完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的首飞。深圳-中山跨海低空物流航线完成首飞,不仅是对两地立*通的有效补充,更是一次双城产业共融的积极示范。

2024年4月12日,从深圳蛇口赤湾港起飞的无人机抵达中山,深圳⇌中山航线实现首飞。

4月23日,中山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正式揭牌,37家创始会员涵盖了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随后深圳、中山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举行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签约。

截至2023年底,深圳有17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产值达960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0%和63%。而中山有强大的制造优势,33个工业门类能够为生产低空飞行器提供元器件、关键系统及零部件,进行整机制造。当前,中山计划按短期、中期、长期规划3批直升机和eVTOL的固定起降点,兼顾后期产业的发展应用。

“深圳总部 中山制造”“深圳创新 中山转化”“深圳链主 中山配套”,这是中山全面拥抱深圳的产业思路。

当前,深圳全力做大做强“20 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深圳释放的“强磁场”,为中山提升产业能力打开想象空间。翠亨新区紧密对标深圳产业体系,重点发展“4 X”产业集群。翠亨新区还将探索联动深圳的新模式——构建“反向飞地”,在深圳宝安建设孵化器。

“反向飞地”的形式大则产业园,小则写字楼,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深圳“原生态”的创新环境,更有利于催生创新成果。

传统支柱产业:AI“翅膀” 助力“智造”腾飞

对于中山来说,推动深圳创新链赋能中山产业链,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含“智”量,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2024年,注定是“AI”爆发的一年,《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度)》显示,深圳人工智能企业达1920家,产业规模达2488亿元。中山拥有3个千亿级、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借力深圳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技术,或能为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寻找到新路径。

现代时尚产业在中山有深厚的基础,也是深圳的重点产业集群之一。深圳已经探索出解题方案,这恰好能为中山提供参照:在深圳龙华大浪时尚小镇,已汇聚数百家时尚企业,年产值过千亿元,形成世界级时尚产业集群,这里的转型升级路径,为沙溪服装产业从传统加工制造向时尚产业创造提供经验;在深圳南山,“科技 时尚”的独特优势,让这里成为设计师品牌集合点入驻、全球买手采购网络的重要一环,深度融入南山时尚创意产业,或能让中山服装制造走上舞台中央。

眼下,深中两地互动交流的频次明显增多,对话更加深入。深中通道踏浪而来,两城即将打开一条崭新大道。

采写:南都记者吕婧 实习生王靖茸

摄影:吴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