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文苑」秫面薄饼煎小鱼:只有博野河东地界才懂的味道……

「博陵文苑」秫面薄饼煎小鱼:只有博野河东地界才懂的味道……

首页休闲益智煎薄饼煎薄饼更新时间:2024-05-09

点击标题下「博野快讯」可快速关注

秫面薄饼煎小鱼

博野东南境的潴龙河两岸有个特别的名称:河东。字面意思是河的东边,而实际上,曲曲弯弯的河道的南北西东,都包括进去了。早年间雨水大,河东一带沟渠纵横,到处是水。河东地面能出产的东西,除了小鱼小虾,就是耐涝的高粱。秫面薄饼煎小鱼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河东的常见美食。

一种地方美食的产生,肯定会花费人们,特别是家庭主妇的诸多心思。但更多的,是自然的意志,而非人的选择。

早年的河东地面,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水。潴龙河两岸地势低洼,赶上雨涝,潴龙河就真的变成了到处乱拱的猪婆龙,这儿拱破一个口子,那儿撕开一截大堤,到处一片汪洋。历史上的潴龙河三年倒有两年泛滥,搞得河东地面到处是沟沟渠渠。

水多,土地就容易盐碱化。先民们在这里尝试种植各种粮食,后来发现,也只有高粱才能在这里生长。收获时节,每亩地能落着一百多斤高粱,就要谢天谢地了。

虽然河东到处是水,但是,小鱼小虾没能成为养活这一方人的经济来源。种植粮食,才是主业。逮鱼捞虾,耽误庄稼。但侍弄庄稼之余,还是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捉些小鱼,调剂一下伙食。

冬春罕有捕鱼者。冬天的涓涓细流在冰面下面悄悄地流淌。天气寒冷,冰层厚实。除了费事,往往劳而无获。偶有好事者不嫌麻烦,凿开冰面,偶尔也能抓到一条半条鱼。春暖花开,白洋淀的黄骨鱼、白条、鲫鱼、黑鱼、鲂鱼、鲤鱼、鲶鱼、布鱼开始溯流而上,便有人开始稀稀拉拉地逮些小鱼。

夏秋时节,才是捕鱼的好时光。此时的潴龙河满河筒子的河水,一路向东北,泄入白洋淀。水面之下更是生机勃勃,来自白洋淀的各种小鱼儿一群群,一团团,只要有水的地方,它们都能想着法儿过去显显身手。闲置了半年的抬网、罩网、叉网都开始忙碌起来。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几乎每顿饭都能看见煎小鱼的身影了。

捕鱼,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容易上瘾的游戏。每天放学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拿一个小小的叉网,明着是去河沟里逮鱼,暗地里,大把的时间都在河里游泳嬉闹。但是,临了,总能逮住一坨坨小鱼,拿柳条穿着,一步一颠地回家去交差。

秫面和小鱼儿是现成的食材。烧开的水倒进秫面和成面团,擀成极薄的饼,大铁锅里抗熟。这样的饼单独吃口感并不甚好,但是,卷上煎小鱼儿,立马变成了美食。新鲜的小鱼儿洗干净,滚上些许面粉,上大铁锅煎,嫩嫩的鱼很快就煎得了。这里所谓的“煎”,只用很少的油脂,甚至只是象征性的一点点。缺衣少穿的年代,油也要算计着细水长流。不管怎样,心灵手巧的主妇们总能变着法儿做出可口的秫面薄饼煎小鱼儿,引诱着一家人肚子里的馋虫。

除了煎,咸菜焖小鱼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偶有人家将咸菜和小鱼一起放锅里,文火慢熬,直到一锅汤汁收得差不多了,一锅小鱼儿焖得酥软酥软的,鱼香加咸菜,挺特别的。

多水的河东,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不是玉米,也不是小麦,而是高粱。这种耐涝的作物虽然产量并不高,却是河东一带人们的主要口粮。自古以来,单靠高粱,根本无法解决温饱问题。60年代开始推广杂交高粱,产量倒是比老品种的高粱高多了,可是吃一口划嗓子,难以下咽。现在提起这种高粱,很多老人仍然觉得它简直是梦魇,谈杂交高粱而色变,要不是有煎小鱼调剂着,恐怕很多人宁愿选择饿着。后来,这种东西大部分都拉到安国的酒厂,造了酒。但是,粮食缺乏的年代,吃饱是硬道理。秫面薄饼卷小鱼,让人们度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秫面薄饼卷煎小鱼,伴随了河东世世代代的人们,也成了现在许多老人珍贵的回忆。

新中国成立后,兴起了合作化运动,人们被组织起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了1964年,潴龙河这头桀骜不驯的猪婆龙被彻底制服了,从此老老实实地呆在河道里,再也没有逞过威。经过几十年的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品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慢慢地,小麦和玉米取代了高粱。80年代以后,潴龙河的水也慢慢减少,后来干脆断了流。河东地面的水一下子不知道跑那儿去了。现在,整个河东,别说逮小鱼,甚至连个鱼影也看不见了。

潴龙河里的水虽然干了,小鱼却源源不断地从白洋淀运了过来。口感更好的优质玉米取代了高粱。秫面薄饼卷小鱼也从农家的饭桌上搬了家,进了饭店,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了。即便那些提起秫面就皱眉的老人们,也觉得这已经是人间美味了。

时过境迁,谁能想到,记忆里面让人们勉强度日的秫面薄饼煎小鱼儿,现在居然金贵起来,翻个身儿,就变成了博野河东的特色美食。

博野人都在看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