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士官·兵者匠心

技术士官·兵者匠心

首页休闲益智旧车特技3D更新时间:2024-07-30

东风浩荡,雷霆万钧。

连日来,火箭军多支导弹劲旅开赴高原戈壁,摆兵布阵锤炼精兵,一发发导弹刺破苍穹精确命中。这其中,离不开上千名导弹技术骨*艰辛付出。

本期我们聚焦火箭军某旅4名高级技术士官。他们有的甘居斗室、笃志科研,有的“起舞刀尖”、排障解难,有的“地下龙宫”守重器,有的护“剑”千里驭战车……

咫尺匠心难。卓越的背后,是他们献身强军事业的工匠精神。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用平静抵挡喧嚣,用从容抵抗诱惑,卓尔不群。

——编 者

一级军士长汪年斌——

笃志科研,赢在求索

拱顶上,两行吊灯散发的光亮,齐刷刷延伸到大厅深处。地板上,镶嵌着特种装备车专用的道轨。整个训练大厅犹如一个地下迷宫,充溢着浓重的神秘色彩。

施令,声如洪钟;指挥,坦然自若。此时,一位两鬓斑白的士官正在组织官兵进行装载、检测、排障等课目训练。他就是一级军士长汪年斌。置身于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当中,汪年斌那写满了岁月沧桑的脸庞和领章上的“四道拐”军衔格外显眼。

汪年斌是一个“不安分”的人。碰到理论难题,他总喜欢弄个明白;碰到实际技术难题,他也喜欢“捣鼓”一下。面对深奥的专业理论、星罗棋布的电器元件、密密麻麻的电路图,汪年斌总是不厌其烦地苦读钻研。

那年演练,由于某核心部件内部出现黏合,操作人员用力不均,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对于演练中突然出现的意外,汪年斌并没有一换了之。事后,他带领3人组成的技术攻坚小组,展开了科研革新。

天天在洞库里忍受着各种设备轰鸣刺耳的噪音,汪年斌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进行百余次的反复试验。半年后,问题终被成功解决,武器装配效益也得到有效提高。

虽已年近五旬,但汪年斌雄心不已,笃志科研的韧劲不减当年。工作中他发现,给某型设备增加一种装置,可以明显提高装配精度,缩短装配时间。旅党委“一班人”对汪年斌的科研报告进行反复论证后,不仅鼓励他大胆革新,还拨出专项经费支持。高级工程师江海洲得知汪年斌的革新构想后,主动请缨为他当助手。在江海洲的协助下,汪年斌经过半年攻关,成功完成革新项目,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入选火箭军专业技术士官尖子人才一级库。

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同乡战友走得只剩下了他一个,年轻战友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山外的霓虹灯闪烁,山里伴随危险寂寞冷。他这个老兵像一颗忠实的螺栓,三十年如一日地铆在导弹基座上。

心声

把希望播在军营

■汪年斌

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一定要积极地演出;既然脚步已经跨出,风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我已把希望播在军营,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

一级军士长司国旗——

把脉重器,成在细致

经过3个多小时连续紧张“战斗”,终于在任务截止时限前40分钟,将装备移交任务部队。司国旗走出仓门,本以为可以轻松地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新任务又接踵而来。虽是例行训练,但司国旗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在这个藏雷纳电的神秘营盘,司国旗已经走过了26个春秋。之所以说神秘,是因为司国旗从事的是一项为高科技装备诊脉的检测专业。从列兵成长为旅技术勤务站一级军士长、技师,司国旗不仅经历了旅队多次编制体制调整,也亲历了武器装备的一次又一次更新换代。

那年,旅队迎来新一批不配套的老旧武器。从未在大项任务中担任主操作号手的司国旗,这次要迎接挑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几个月前司国旗就开始着手准备,查阅大量资料、反复练习。

任务来临,数九寒冬,呵气成霜,接装状态下只能靠徒手检查,血肉之躯与冰铁疙瘩接触,手指几乎不能动弹。高科技装备不同于普通武器,3厘米以上的细微划痕都算是安全事故。为了保证不错过任何一处缺损,司国旗带领班组成员一遍遍反复检验。期间,一颗小指甲盖大小的弹簧,因为长时间处于压缩状态失去弹性无法复位,被准确发现。时间紧张,如果因为一个弹簧影响部队整个工作进程,实在得不偿失。于是,司国旗决定亲自排障处理。经过紧张的拆除更换操作,他最终将故障排除,受到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

任务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这次接装后,司国旗反复总结接装经验,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接装操作口令,并被单位采纳,推广使用。

去年,司国旗光荣晋升为一级军士长军衔。为能够胜任旅队建设发展的“四个独立”目标,司国旗主动承担了本专业的“独立”专题研究,当起了训练“教头”。一年多的时间,司国旗先后参加了红蓝对抗、全流程独立检测作战演练、跨区驻训等大项任务,在岗位任职、任务砺炼中实现能力的再提升。目前,司国旗已经熟练掌握了5种号手专业,技能水平也越来越精,多次参加接装任务和重大军事演习,均安全圆满无任何事故。

默守高原,砺剑突击。司国旗给高科技装备把脉的技术能力不断升级,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防武器装备的一代代更新升级。为做一名合格“国宝”卫士,他在默默地付出智慧和力量。

心声

人生没有不可能

■司国旗

怀揣未来的梦想,在每一个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里,才会笑得更加灿烂。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二级军士长季永强——

守护“地宫”,爱在执着

残雪融尽的北方某山岭,姗姗迟到的绿色终于覆盖了裸露的山峦。一道神奇的地下长廊,静静地伏卧在大山的“心脏”。

同往常一样,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季永强对洞库的每个房间、每个部位、每个角落、每台设备以至每根电缆都做了勘察,掌握了准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各种机器轰鸣着,犹如风呼浪啸,震耳欲聋,面对面说话都得用手势比划。洞库内不允许喝水,又常常不能按时吃饭。时间一长,季永强嘴唇干裂起皮了,出血了,还时常感到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季永强一干就是24个年头。

每次进行洞库勤务时,季永强总要小心翼翼地打扫洞库的每一个角落,对墙壁上的黑点和消防栓上的白灰印都要清理干净,对产品间出现的风、水、电问题一一记录在案。

由于洞库产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和性能都各不相同,对产品贮存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一旦贮存环境出现异样,就会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安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季永强每天都要重复查看洞库温湿度,对洞库设备逐一擦拭和保养,确保万无一失。可以说,洞库内的每一台设备,每一部仪器,乃至每一个零部件都紧紧地连着他的心。

扎根雪域高原的季永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练就了“一口清”“一摸准”“一次成”的本领。他先后参加数百次产品出(入)库、倒库、综合调试等重大任务,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和问题。

2012年4月,勤务营受领某产品转贮任务,季永强带领全班战士加班加点,一干就是四天四夜。那时一个大箱子近一吨重,小箱子也有两百多斤,由于抬得时间太长,季永强和战士们的手都磨破了,刚开始以为是汗水,抬完箱子后才发现磨得全是血泡。

大规模的洞库作业卷起多年的放射性尘埃,造成很多官兵皮肤过敏。季永强全身红肿,起满了丘疹,瘙痒难当,但又不能用手去碰。为了完成任务,季永强坚持边治疗边工作,一直等到顺利完成转贮任务。而季永强由于饥饿、疲劳和噪音影响,走出洞库便一头栽倒在地……

季永强深知,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多少钉,护“剑”需要全面提高战士们的技术水平,需要更多的技术“小能人”。为此,他毫不吝惜地把自己长年积累的机电维护绝活一一传授给战士。

一次授课,前来听课的是全基地近百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一名研究生在现场刨根问底追问某型装备维护中的细节问题。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在连珠炮般的问题“轰击”下,季永强没有丝毫的窘迫。相反,他用自己厚重的积累、滴水不漏的回答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尽管季永强赢得了掌声和赞赏,但在为院校、厂所和兄弟部队讲课的同时,他从不放过每一次“充电”的机会。每次讲课结束后,季永强都要向专家教授请教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许多困扰季永强和战友的问题就是这样被一次次破解的。

24年前,季永强从黑土地投进大山怀抱,从此与他相伴最多的,就是山的冷峻、石的坚硬。他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进出出那条贮存着导弹的洞库。在他的精心维护下,“宝贝疙瘩”安然无恙。而他刚过不惑之年,脸上就消退了青春的光泽。

心声

功到自然成

■季永强

晶莹的水珠在滴落,滴落。看似无力,听似无声,但是年深日久,它穿透了坚硬的岩石,营造出瑰丽的地下溶洞。

一级军士长王吉庆——

特装转运,贵在坚持

隆冬,某旅车辆训练场上,一名士官登上重型卡车,点火、加油、挂挡,车轮飞转,地面泥水四溅。卡车忽而呈连环“8”字形迂回突围,忽而快速驶过钢轨桥、百米破障飞越断桥……最后,卡车又来了个180度急转弯,展示了漂移绝技,赢得阵阵喝彩。

驾驶员是转运连一级军士长王吉庆,眼大脸黑个不高,深沉寡言,曾多次执行导弹转运任务、被身边战友誉为“驾驶王”。

“驾驶王”的称号来之不易,那是在茫茫雪原、坡高路险的高原山路上赢得的。

王吉庆练车有“三件宝”:石头、小本和水杯。发车前,他抱块大石头紧贴任一前轮放下,再在百米途中等距放上五六块石头,然后给水杯加满开水放在驾驶台上,打开杯盖。只见他轻打方向盘,车身准确地切过石头边,轮胎转动,百米五级换挡,跑完10个来回,杯中水无半点溢出。随后,王吉庆及时回忆仪表盘上的参数并记录在小本上,做到心中有数。

去年3月的一天,执行装备运输任务的车队返回至海拔近4000米的红石山时,遭遇特大暴风雪。路面上,暗冰封道,车队沿着山道艰难爬行。突然,17号车驾驶员小苏刹车过急,车身在冰道上甩了“屁股”,来了个疾速掉头,车辆受阻,进退两难。

狭窄的冰雪山道,单车掉头谈何容易?危急关头,驾驶收尾车的王吉庆取下千斤顶,滑到险车底下,用千斤顶慢慢把车身支了起来。紧接着,他轻踩油门、手打方向盘,车身原地旋转起来,稳稳停下。看过王吉庆驾汽车上演“托马斯全旋”绝活儿的战友们,目睹他让铁骑绝处逢生的精彩一幕,欢呼着把他抛了起来。

铁流滚滚走高原,王吉庆艺高胆大。那年,基地组织专业大比武,他一显身手:别人倒车移库都是“两进两出”“三进三出”,他却是“一进一出”。运输车原地180度调头、越障驾驶、“N”形快速行驶、曲线倒车、“S”形穿杆……王吉庆是唯一完成全部特技驾驶课目的驾驶员,并一举夺得冠军。

“你对车辆好,车辆把你平安保。”这是王吉庆常挂在嘴边的话。20年与方向盘打交道,他对驾驶的车辆倾注了深厚感情。无论新车还是旧车,他都精心爱护,定期维护保养,随时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凭着这种执著劲,他熟练掌握了东风、斯太尔、北方奔驰等多种车辆装备的维修技术。

在该旅驾驶员中,王吉庆每年都是出勤率最高、行驶里程最长的一个。他是红旗车驾驶员,每次演习都开头车。去年7月,该旅执行跨区驻训任务,他奉命带副驾驶跑了上万公里,顺利保障了装备的转运。回来一瞧,王吉庆两眼通红,满驾驶室都是刺鼻的风油精味。他嘿嘿一笑:这玩意,还真提神!

心声

越努力,越幸运

■王吉庆

每一个清晨,记得鼓励自己。没有奇迹,只有你努力的轨迹;没有运气,只有你坚持的勇气!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累积,只要相信自己,总会遇到惊喜。

版式设计:孙 鑫 傅楼超

图片摄影:陈小强 赵丽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