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互联网大厂,一个瑶族妹子和她的“拾月拾陆”
穿过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县城街道,一处小山坡上,矗立着老一辈连南人所熟知的县供销社仓库厂房。旧时光的印记仍在,刺绣、扎染坊、长鼓,系列非遗的注入进一步增加了厂房的历史感,也让这里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连南文化“集散地”、旅游度假“目的地”、研学体验“首选地”——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创园。
连南瑶族自治县供销社仓库厂房改造成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创园。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最隆重的盘王节,以此来命名,寄托了我们对传承和弘扬瑶族非遗文化的坚定决心和美好期待。”出生于1997年的连南人房欣,正是该文创园创始人之一。
这个年轻的“95后”瑶族妹子,最初“觉得非遗很遥远”,却在大学毕业后回乡创办当地首个瑶族非遗文创园。因为非遗,她身上多了很多责任——她是共青团十九大全国代表,也是清远市乡村新闻官。“传承发展瑶族文化是我一直想做,也会一直做下去的事情。”房欣笑着说。
集瑶族衣、食、住、行、游、购、育于一体的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创园。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从陌生到融入
清远是广东省内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地级市,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笔。全市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耍歌堂、瑶族长鼓舞、连山瑶族小长鼓舞、瑶族婚俗、瑶族布袋木狮舞名列其中,瑶族元素占了5个。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连南瑶族人,但房欣并非一开始就对瑶族文化情有独钟。“瑶族典型的民风民俗主要分布在乡镇,而我从小在县城里长大,以前对瑶族文化的了解更多来源于电视画面,总感觉非遗文化距离我们很遥远。”
改变发生在大学期间。高考后,房欣选择了中南民族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结交了来自不同民族的朋友,也领略了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耳濡目染,她开始意识到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房欣回忆,大二那年的暑假,她与同学深入家乡连南的乡镇,拍摄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借此机会,她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观察瑶族文化。
拍摄期间,她结识了连南瑶族歌王、瑶族耍歌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唐买社公。年过七旬的唐买社公主持了近30年瑶族耍歌堂,年轻的时候曾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歌手参加国庆大典,得到*、叶剑英等党和国家*的亲切接见;也曾数次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室表演,还经常到珠三角、全国各地演出,并远赴海外推广瑶族文化。
“对于瑶族人来说,他是我们无数人心中的榜样。”房欣说,她和同学在唐买社公家住了半个多月,“爷爷带我们深入了解了瑶族文化,教我们跳瑶族舞,手把手带大家体验瑶族传统技艺,还和我们一起到乡镇小学教孩子们‘唱瑶歌’。”
“曾经觉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高高在上’的,但是相处下来发现他特别和蔼可亲。”唐买社公对瑶族非遗传承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房欣,她第一次发现,原来非遗文化并非遥不可及,反而是这么可感可亲。
遗憾的是,在拍摄活动结束后的几个月,唐买社公因病去世,得知此事的房欣悲痛不已。“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我没能早点与他相识,没能早点向他学习。”
在房欣看来,唐买社公是她从事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传播最重要的“引路人”和“动力源”。大学毕业后,房欣在互联网大厂历练、提升自己能力;2020年,她毅然回到家乡,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创立了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创园(以下简称“文创园”),传承发展瑶族文化。
从散落到成珠
“文创园所在的这个地方原本是供销社的仓库,2020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修缮这里,2021年开始接待游客。”
文创园内,低矮瓦顶的厂房外观仍保留着浓浓的年代感,厂房内则别有洞天。瑶族非遗项目体验馆、主题展厅、书吧、美食餐厅、民宿等不一而足。
“瑶艺堂”内富有瑶族特色的抱枕、手链、钥匙扣、手绘公仔、书签等各色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我们希望让远道而来的体验者们,在这里可以‘一站式’地体验到瑶族文化。”创立之初,房欣就与小伙伴一同畅想文创园的发展规划,希望办成一个集“衣(瑶族刺绣)、食(瑶族美食)、住(瑶家民宿)、行(瑶族文化呈现区)、游(精品旅游线路打卡点)、购(特色商品街区)、育(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非遗文化创意园。
在这个设想之下,文创园呈现出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为连南各类非遗文化搭建起聚合交流的平台。
走进园区,瑶绣文创体验店、瑶族扎染坊、瑶族长鼓技艺展示坊、瑶族银饰技艺展示坊……原本分散在各个瑶族乡镇的非遗记忆或瑶族风俗在这里汇聚,游客可以集中体验非遗技艺、了解习俗文化、品尝瑶族美味、感受瑶乡风情。
“瑶艺堂”是房欣早在大学时就成立的个人文创品牌,如今已经成为文创园内最受游客欢迎的店铺之一。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目前,文创园已成为省、市、县各级培训班的承办单位及现场教学点,还是清远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高校学子“三下乡”热门实践基地、连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先后举办活动近200场,接待游客超8000人次。
“节假日这里的民宿基本满房,来文创园的人群有外地旅客,也有连南本地群众,大家都很喜欢体验瑶绣以及其他非遗技艺。”房欣介绍,“文创园产值每年300万元左右,虽然不算很高,但是在此过程中能保护、传承、弘扬瑶族文化,让我们非常有成就感,回家乡创业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从传统到潮流
“让非遗走出‘盛装’的模样,让大众发现‘平装’的非遗其实更接地气,致力于成为新一代‘非遗传承经纪人’。”在文创园的微信公众号上,房欣写下这样的简介。
什么是“非遗经纪人”?房欣解释道:“非遗经纪人是非遗文化的代理人、爱好者,在非遗传承人与受众之间架起桥梁,带动更多人认识、了解非遗文化。”
瑶族扎染是清远市连南八排瑶寨的传统技艺,使用板蓝根等植物染料。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作为“非遗经纪人”,房欣将自己的理解融入现代审美,让古老、传统非遗技艺也“潮”起来。她不时联动和邀请瑶银、瑶绣、瑶族扎染、长鼓舞等非遗技艺传承人举行体验活动,培育绣娘和手艺人,同时还举办瑶族文创产品集市,为各方来客带来难忘的体验。
“这是我们联合瑶族长鼓制作技艺传承人唐大打大不公创作的长鼓文创产品,大家可以作为连南手信带回去。”房欣手持一个红色的瑶族小长鼓介绍说,“除了做好园区特色活动的策划和开展,我也会联合当地绣娘不断开发含有瑶族元素的文创产品,希望从这个角度找到传播瑶族文化的新载体和新途径。”
瑶族刺绣文创书签等产品带动周边大批绣娘增收。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其实我们的瑶绣产品都是村里的绣娘一针一线制作完成的。我们提供原材料给绣娘并支付一定的报酬,我想这是最能带动附近乡镇就业的形式。”房欣介绍,以瑶绣文创书签为例,教会绣娘工艺之后,她们可以在家完成刺绣,一般一个图案用时十多二十分钟即可绣好。“一名绣娘进一次原材料,一两周回来交货,平均一次有五六百元收入,能在补贴家庭经济之余照顾好家庭。”
房欣展示“瑶艺堂”内的瑶族刺绣文创书签。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骑上电动车走街串巷,操作无人机航拍美景,出镜直播娓娓道来……广播电视学专业科班出身的房欣,工作之余也喜欢到各处走走拍拍。在她的镜头里,“主角”一直是独特的瑶乡风情。
“阿欣闪现,这几天记录一下我的家乡——连南县庆70周年和盘王节活动。”在房欣个人开设的视频号中,她骑着电动车、身着瑶族服饰,带领网友逛瑶寨、看民俗、走廊桥、抓稻田鱼、跳长鼓舞、唱瑶话山歌,为大家讲解连南旅游攻略……
房欣越来越忙了,忙着推介瑶乡连南,忙着宣传瑶族非遗文化,但她乐此不疲。“连南民族风情浓郁,欢迎到我的家乡来。”镜头里,房欣向大家发出了邀请。
【县城档案】
连南瑶族自治县,总人口约18万,其中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58%,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
连南民族风情浓郁奇异,素有“百里瑶山”之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南岗千年瑶寨,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南岗村和油岭村,拥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耍歌堂、长鼓舞)之乡”“中国瑶族刺绣艺术之乡”,是世界经典乐曲《瑶族舞曲》的故乡。
境内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83.8%,拥有自然保护地10个,是独具特色的观光旅游胜地,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丽县等荣誉名片。
【策划】陈戈
【统筹】毕式明 汤凯锋 陈丹佳 达海军 刘秋宜
【采写】南方 记者 陈国飞 黄津 实习生 赖家浩
【摄影/摄像】南方 记者 曾亮超
【剪辑】南方 记者 陈锴进
【设计】区洁莹
【作者】 陈国飞;曾亮超;陈锴进;黄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