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老师,曾经发布了一条记录生活的小视频,有鲜花有火锅,看起来十分惬意。评论区却有人嘲讽她没有儿女,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更让人诧异的是,这条看似毫无善意的评论,点赞数竟超过了2w。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人们对她献身艺术行为视而不见吗?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克劳德.M.斯蒂尔在《刻板印象》一书中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因为人生来就戴着有色眼镜,更多时候,女人的社会身份被偏见为相夫教子。
一个女人没有结婚生子或者不能照顾家庭,即使她的事业再成功,也会被贴上“不合格”的标签。这种偏见,主要体现在地域、性别、种族等方面。书中还指出,每个人都会被贴上一些标签,一不小心,这种“标签”就变成一种思想侵蚀,会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1、低迷表现的幕后推手
书中讲述了,二十世纪初期,很多非洲裔美国作家和艺术家,其中包括著名的文学家詹姆斯.鲍德温、女明星约瑟芬.贝克、以及数不胜数的爵士音乐家等,纷纷离开居住地美国,移民去了法国巴黎,后来渐渐成为一种传统。
相关电视台采访了其中一位旅居法国多年的黑人女子,这名女子讲了她在大学时就考入名校,当时她以为可以开启新的生活,但是因为她出身布鲁克林,家庭又是低收入人群,成为了政府的扶贫对象。
因为身份,她中产阶级的黑人同学多数不愿意和她交往,而白人同学则会因为她的黑人身份也不理会她。当时她心情极度不好,本来以为自己成绩优秀考入名校,但是却因身份困境,导致她表现低迷。
后来一次假期,她想放松一下心情,去了法国巴黎。但却没想到,她在法国并没有因为她的黑人身份而受歧视,因为法国人只歧视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
采访者还说,虽然今天,她仍只是法国的旅居者,但是,她在乘坐地铁时,仍很感谢这个国家对她的接纳,是巴黎让她有了归属感。她终于不再因为自己的黑人身份和出身寒门而承受额外的负担,她已不再是一个心灵脆弱的人,她生活得很幸福。
作者也在书中指出:“刻板印象”是导致我们被歧视和或者歧视他人的一大元凶,它是动态的,有时也是致命的。只有认识到它的力量,才能更好地重塑自己的身份框架,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2、无人是孤岛
今天,还有人会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而接受这种约定俗成,就会自我设限,放弃努力,甚至自甘堕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躺平。但作者却认为,你才是最终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让其他人来决定。
2008年11月4日,巴拉克.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黑人总统,至今仍是唯一。当时,就有人借此事件大量宣扬美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种族、阶层平等的社会。
这从另一个方面提示我们, 社会身份或者说种族、阶层对于个人发展或是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黑人竞选者,奥巴马在整个过程中,他的社会身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当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角逐,进入白热化时,他也不得不在费城发表了著名的“种族演说”。
同理,回想当年,刘翔在奥运会上成为男子110米栏的冠军,却比其他同样夺得金牌的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是一个道理,因为他的亚裔运动员身份。尽管他坚信自己是独立自主的个体。
但是,邻道上是一名世界顶级的短跑黑人运动员,虽然对方是同样独立自主的个体,也是同样长短的百米赛道。这种情况下,如果刘翔想要取得好成绩,还要增加或是克服由对手身份带来的额外压力,必定跨栏或是短跑非洲裔运动员更有优势。
不管是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还是刘翔成为奥运会冠军。最终他们都成为突破了自己的身份困境的代表,撕去了背后所在群体的负面标签。但却会因临界数量不足而成为焦点,“只要有他们的出现,媒体必闻风而至”,引来更多人关注、热议。
作者认为:人们往往会关心则乱,优秀的人员也要与身份困境做伴。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因缺乏同伴,权重不足而失去话语权。
3、学会与身份自洽,让身份成为联结你我的桥梁
很多人会说,压力也是动力啊!没错。父母从小也教导我们:“被别人瞧不起很糟糕,不过孩子,你应当化压力为动力,努力摆脱束缚,证明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看你的人是多么荒谬!”
本书作者也从以下几个方面告诉我们,身份如何能够自洽地融合到情境中,通过以下几点让我们从源头上减少身份标签对我们的伤害。
首先,正确了解刻板印象风险,先认清身份困境给我们带来的焦虑,并正视它,同时将其保持在最小,可处理的范围。当你处理一些复杂的任务而感觉到焦虑时,你可以提醒自己,是别人对我偏见和贴标签造成的,与我的个人能力能力毫无相关。
其次,转换群体,学会选择更优的社会身份,同时增加临界值。
比如你除了有一个女性的身份,还有你是哪里人的身份,更有一个现在社会的身份,如果你的身份是高级法院的女法官,或许可以通过增加另一个与你身份相同的同事来消除你的不便。或许你是著名平台的签约作者改变你是一个女性的唯一身份。
最后,寻找群体内的角色榜样、进行自我肯定。
谁说女子不如男,挂帅的有穆桂英、花木兰。同样需要正确看待挫折和理解人类的偏见行为。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
62岁的杨丽萍被嘲后,也回复过一段话:“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为了享受,有些是想体验,有些只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总之,每个人都可以决定自己,而不是让标签决定你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