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激赞阌乡鱼
本报记者 刘书芳
编者按
古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在黄河明珠三门峡,历史上各个朝代(特别是唐宋时期)众多文人墨客来到或者途经这里,他们或做官,或游玩,或寄住,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创作出数量惊人的诗词文赋,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
为进一步弘扬黄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即日起,本报特别推出“黄河岸边遗落的唐诗宋词”系列报道,挖掘梳理三门峡各地历代留下的诗词文赋,探寻这些作品的背景、内涵及价值,引导人们对这些作品理解和品鉴,敬请关注。
在豫晋陕三省交界处,自北向南而来的黄河遭遇秦岭的阻拦,折而向东,奔腾咆哮着冲向陕灵盆地。在刚刚转过弯的黄河南岸,就是古阌乡所在地。阌乡县北周(558年)始设。唐宋时期,阌乡与湖城并立,阌乡在西,管辖今灵宝的豫灵及附近区域,县治在今豫灵文底村一带。元朝(1265年)湖城并入阌乡,阌乡县治移到湖城旧址(今灵宝西阎西)。1954年6月,阌乡并入灵宝。日前,记者来到豫灵文底村一带,寻找老阌乡旧址,但这里除了有一处崤函古道遗存外,县城痕迹难觅。
图为唐代阌乡县所处位置 资料图
一 杜甫阌乡遇旧友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在朝中任左拾遗(谏官)的杜甫因替房琯辩解,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此时,唐军平定安史之乱取得暂时性胜利。唐至德二载(757年)十月十五日,唐军在今三门峡市陕州区新店大败安庆绪叛军,十月十六日夜,安庆绪从洛阳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十八日,唐军胜利收复洛阳。安庆绪叛军部将离析。郭子仪率兵渡河追击叛军,经过近一年的战争,形势大好。乾元元年(758年)十月七日,遣使至朝廷告捷。杜甫虽然被贬,但心系国家,得到这样的消息也自然高兴。
这年冬末,杜甫因事从华州到东都洛阳陆浑庄。
杜甫途经崤函古道,进入虢州首站阌乡。在阌乡,杜甫遇到了曾经在朝一起为官、当时为阌乡县尉的秦少公。老朋友异地重逢,激动万分,叙欢畅饮,第二天分别时作诗相赠——《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回君是同舍客。
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
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
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
这首诗提到“行宫”,指安史之乱发生后,唐肃宗在凤翔称帝时的处所。“太白”,山名。“文章伯”,对善写文章者的尊称。前四句是回忆两人在凤翔同朝为官时的情景。两人感情甚好,犹如骨肉之亲,在一起说最多的是赞赏秦少公文章妙手。
后四句中提到的“时清”,指长安洛阳两京已收复。“两京道”,连接长安与洛阳的崤函古道。“苦觉”,格外觉得。“乐更无”,更无如此之乐,太高兴了。“潦倒”,蹉跎,指秦少公多才而为下吏。“能”字含有洒脱之意。这四句讲述在平定安史之乱形势大好之时,两人阌乡相遇,高兴激动,当晚开怀畅饮。这位秦少公才华横溢,能屈居下吏(阌乡县尉),让人叹服。
此诗名中用“戏赠”两字,体现了两人“不以己悲”的品质,他们虽从朝中被贬到这偏远地方,但心系国家安危,不见伤悲之情,只为大局向好而兴奋。
位于阌乡境内的杨震祠 夏泽辉 摄
二 杜甫喜尝阌乡鱼
杜甫还遇到了阌乡县姜少府,并得到姜少府的盛情招待。少府,少公,均为县尉。《通典·职官十五》:“大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唐六典》记载,京县设六县尉,分掌六曹。畿县至上县设尉二人,亦掌六曹,一掌兵、法、士,一掌功、户、仓。据《元和郡县志》:“阌乡,望。”因此,阌乡自然也设有两个尉。姜少府与杜甫先前的朋友秦少公,同为阌乡县尉。姜少府看到同事秦少公来了朋友,十分热心,派人从结冰的黄河里凿冰捕鱼,让厨师当场制作鱼脍来招待杜甫。杜甫十分高兴,写下了七言古诗《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姜侯设脍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
河冻未渔不易得,凿冰恐侵河伯宫。
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
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
新欢便饱姜侯德,清觞异味情屡极。
东归贪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
可怜为人好心事,于我见子真颜色。
不恨我衰子贵时,怅望且为今相忆。
这首诗首先将做鱼的过程生动形象地描写下来。诗中“河伯”,即传说中的河神。“饔人”,厨师。“鲛人”,此指渔夫。“鱼眼红”,鱼鲜则眼红。“无声细下”,形容刀工之精。“碎雪”,喻鱼肉白嫩。“觜春葱”,鱼片像鸟嘴一样咬着青葱。“偏”,特意。“腹腴”,鱼肚上的软肉。“愧年少”,意指自己年岁已老,所以说愧于少年。“砧”,菜板。“何曾白纸湿”,切鱼不洗,放置纸上以防发滑,故云。“放箸”,是说放开用“箸”,意即痛吃。“新欢”,新朋友。“饱”,饱受。“清觞异味”,即美酒佳肴。“东归”,东去洛阳。因杜甫为巩县人,故称附近洛阳为故乡,所以用“归”字。“贪路”,急于赶路。“身无力”,言不忍分别。“子”,姜少府。“真颜色”,真心实意。
诗的大意是说:自己来到阌乡,姜少府设下了脍鱼宴。此时正值隆冬季节,寒风又连刮两天,黄河河面早已封冰,此时想有鱼吃,只有凿冰取鱼。鱼真被送来,厨师接过,用刚磨好的刀,几下子就开剥洗好,鱼很新鲜,鳃还是红的。厨师悄无声息地快刀细切,嫩白的鱼片如碎雪一样飞出。鱼骨皆已剔除,鱼片夹着青葱。鉴于我上了年龄,做了文火香饭,劝我吃鱼肚肥肉。这么好的鱼,自己自然放开猛吃。不知不觉,金盘吃空。我与姜少府结识不久,就饱受恩惠,享受如此美酒佳肴,盛情难得。我虽东归洛阳急着赶路,但实在有点恋恋不舍。今天我衰(被贬)子贵的时候你能如此待我,从对我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你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这将作为我永久的记忆,留在我的心中,在以后的日子里定会经常地想起。
这首诗前二句点出主人、事由、时令、天候。第三句说取鱼,“鱼不易得”,正见主人情重。“饔人”后四句,由受鱼,到洗鱼,到鲙鱼,只用28个字,就将生动的场面表现出来。“偏劝”后四句写宴筵,表现主人细意厚情,“放箸”一句则表现自己已经不再拘束。最后几句便转写对姜少府的感谢敬佩之意。
三 岑参卢纶叹别离
杜甫之后,岑参路过这里,送别朋友。大历年间,卢纶在此任职,留下笔墨诗篇。
762年春,结束虢州长史任职的岑参,又充关西节度使判官,奔赴潼关。潼关与阌乡相邻,此时,岑参遇到朋友上官秀才,就送到阌乡作别,并作《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风尘奈汝何,终日独波波。亲老无官养,家贫在外多。醉眼轻白发,春梦渡黄河。相去关城近,何时更肯过。”诗中表达了对朋友,也是对自己一生四处奔波的无奈和感慨。
卢伦为唐“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卢纶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县尉。作为一个诗人,卢伦在阌乡县自然写了不少诗,但没法确定他在这里都写了哪些诗。仅从题目看,与阌乡有关的诗有几首。其中一首是他要到阌乡任职前,与诗友钱起告别而写的诗《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
暖景登桥望,分明春色来。
离心自惆怅,车马亦裴回。
远雪和霜积,高花占日开。
从官竟何事,忧患已相催。
这首诗表达了在自己即将做官,与钱起相别时的心情,既有与友人离别的惆怅,也有要去做官的兴奋与担忧。时间大约是冬春之际,虽春暖花开,但远山积雪和晨霜预示着此时寒意未尽。“裴回”,即徘徊。与朋友相别,心生惆怅,不忍离开。“高花占日开”表现兴奋之情,“忧患已相催”则是对做官的担忧。
卢伦在赴任阌乡县尉之前与友人相别,还有一首诗《赴虢州留别故人》:
世故相逢各未闲,百年多在别离间。
昨夜秋风今夜雨,不知何处入空山。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已经看多、看淡的心态。
卢伦诗《虢州逢侯钊同寻南观因赠别》也是首离别诗,这首诗应该是在任上写的:
相见翻惆怅,应怜责废官。
过深惭禄在,识浅赖刑宽。
独失耕农业,同思弟侄欢。
衰贫羞客过,卑束会君难。
放鹤登云壁,浇花绕石坛。
兴还江海上,迹在是非端。
林密风声细,山高雨色寒。
悠然此中别,宾仆亦阑干。
这首诗前八句是说自己外出做官,官职低,挣钱少,做不成大事,又不自由,在故人面前羞于提起。接着四句是希望有一天告别是非,云游江海。后四句则描述了告别故人的场景,其中“林密风声细,山高雨色寒”等诗句韵味十足,展示了卢纶写景清丽细腻的品格。
…………
阌乡人杰地灵,历史上这个地方出了许多名人。文人墨客过阌乡,也免不了对这些人进行赞叹。如东汉杨震在此处有“三鳣书堂”。唐代诗人许棠有诗《经故杨太尉旧居》,该诗赞叹杨震,同时对杨震故居的荒凉景象感到惋惜:“在汉信垂功,于唐道更隆。一川留古迹,多代仰高风。树折巢堕鸟,阶荒草覆虫。行人过岂少,独驻夕阳中。”隋末阌乡人张须陀,生逢乱世,每战必胜,名将秦琼、罗士信皆出手下。唐朝时阌乡也出了不少人物,如杨元琰,在逼武则天退位的“神龙之变”中,立下大功。还有一个被世俗崇拜为神的张万回,阌乡人,后成为人们希望家庭团圆、夫妻姻缘早定的精神寄托。明朝温仁和《过旧阌乡》诗中提到的“张老子”似乎说的就是这一事:“檐头流雪树流霜,河枕秦山一带黄,为爱多情张老子,逢人独问旧阌乡。”
声明:本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ID:smxrbweixin)”。
责编:徐伟 责校:尤中轩
投稿邮箱:smxsjkb@163.com
新闻热线:0398-2981057
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
赵双良 胡 彬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