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承认,总会有一些无视文明规则的低素质人员出现,那么就更应该通过完善管理和规则,堵住各种漏洞,让这样的人无处下手,给文明秩序“拔毛”。
7月10日晚,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显示,在河北秦皇岛燕塞湖景区内,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游客在景区观赏孔雀时,硬拽了一根孔雀羽毛。次日,该景区回复媒体,暂未发现孔雀受伤,保留对该游客的追诉权。
这位在孔雀身上拔毛的游客,不出意外,应该是孩子的母亲。为了哄娃娃开心,在公共场合不顾个人形象和素质,做出如此伤害孔雀的行为,着实有些过分。所以这段视频在网上很快便引发广泛传播,广大网友纷纷愤怒声讨。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孔雀拔毛的行径看似取悦了孩子,但却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反面教育课。在这堂课上,所谓的社会公德、文明素养和景区秩序,全都被抛之脑后。如果深究起来,其行为可能还涉嫌违法。
景区的回应似乎也并没有让舆论“息怒”,很多网友呼吁要严肃处罚。
一次低素质的举动,引来全网口水,并不让人意外。这也显示出在网络层面,网友对于文明素质的隔空捍卫。只是换个角度看,相较于声讨个人素质,同样应该值得探讨的是,出现这样的行为,景区的管理是否存在着一定的漏洞?
从视频看,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其一,游客和孔雀没有隔离屏障,可以零距离接触;其二,现场并没有相关工作人员,景区知晓此事,还是通过媒体报道才知道。那么,既然是采取开放式的观看体验模式,让游客可以近距离和孔雀互动,为何不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看守?
其实,去过动物园的游客应该知道,很多动物园为了避免游客伤害动物的举动,往往会设置围栏,将游客和动物隔开。如果没有设置,那么理应有更加严格的监控和巡护。这是对动物负责,同样也是对游客负责。毕竟动物园人员冗杂,总会有那么一些低素质的游客出现。
这并不是说责任在景区,或者说游客的行为不值得抨击,而是说,作为开放运营的机构,景区应该加强秩序管理,不能将动物安全全部寄托在游客自律上。如果只想着通过零距离互动的体验模式来吸引游客,卖更多的门票,那无疑会埋下各种隐患。
不管怎么说,在公共层面,社会公德和文明素养等,更多是一种软约束,它很难起到强制的效力。如果我们承认,总会有一些无视文明规则的低素质人员出现,那么就更应该通过完善管理和规则,堵住各种漏洞,让这样的人无处下手,给文明秩序“拔毛”。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编辑 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