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利斯鸽
赛绩骄人的卡特里斯系1971年访问了摩莱的卡特里斯鸽舍后,使我开始对该系鸽刮目相看。当时“巴塞罗那号”已经16岁了,它和“吹风机号”的共同特征是胸部骨骼强韧,龙骨前部略高,体型中等偏大。
还有“巴塞罗那号”之孙“年青菲南号”,强大的力感让人一眼便知是擅长程的好鸽。它在这一年赛绩卓著,被评选为KBDB远程精英鸽的第一名。
卡特里斯系鸽在欧洲鸽界分布广泛,其优秀性能遍地开花的成绩所证明,这也证明了人们对该系寄予了高度信赖。在我访问卡特里斯鸽舍的前一年,英国举行了从波城放飞的远程国家大赛,在这一引人注目的赛事上,L·达班波特夺得了冠军和第5名。
著名的比利时鸽界大家罗杰富莱卡的四大种鸽中,名鸽“90号”和“费加罗”就是来自卡氏鸽舍。B57一3067390雨点雄,是60年安古莱姆国家赛的冠军,也是“吹风机号”的平辈。“费加罗”B54-3318342白条灰雄,是60年波城国际赛的冠军。
在卡特里斯系的辉煌业绩中,除了该舍自身的赛绩外,更大的部分是在他舍取得的成绩。二战之后,卡氏鸽舍向外输送了以“45号”为代表的一系列名鸽,它们的后代主要活跃在300——800公里当日归巢的赛事中。
凡布利安那也是西佛拉芒鸽界著名代表,他的“钢铁号”在51年的波城国际赛上是当日伯马冠军,他的“塔赞号”在53年在圣巴斯琴国际赛上又是当日伯马冠军。如此耀眼华丽的一幕最合日本鸽友的喜好,但从未在卡特利斯鸽舍上演过。
从赛鸽运动的黎明时期直到近代,安塞努、布利库、都莱、斯达沙和狄尔巴等伟大的养鸽家,都曾在远程赛上屡屡夺冠,但今天的比利时鸽友更偏好在中距离获取稳定的赛绩。应该说,卡氏鸽舍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线,是卡特里斯兄弟开了当今鸽界时尚的先河。
卡特里斯系与他系的交流在许多赛事中让卡特里斯兄弟如愿以偿,算得上功成名就了。但他们从不满足,一直广泛地寻求着与当时远程名系的血统交流,保罗·波斯塔因就是他们交流的对象之一。
卡氏兄弟引进异血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提高本系的远程竞翔性能。
“佩台”和“梅台”是卡氏兄弟在二战前苦心经营的结晶,战后从这一黄金配对又诞生了“45号”等一系列获奖鸽。
然而,近在咫尽的奥斯卡·戴夫连特鸽舍在远程赛上的出色表现,肯定会令他们感到寝食不安。那时戴氏的“兹瓦尔特邦德”飞得正火。
它与前面提到的“钢铁号”都是47年出生,又都在51年获得了超远程赛的冠军。“钢铁号”是波城赛唯一的当日归巢鸽,“兹瓦尔特邦德”则一马当先将亚军甩下了一个小时,都赢得大红大紫出人头第。
做为逐鹿蓝天的赛鸽家,卡特里斯兄弟当然要不断强化本系血统。他们曾三次拿“45号”的妹妹去与波斯塔因的雄鸽交配,以共同育出的方式引进异血。
第一次是在47年,对方的雄鸽是“达拉迪埃尔”,足号B44-194290,获得过安古莱姆冠军,黎波努国家赛13名、波城国家赛4名。第二次是在48年,雄鸽是“达拉迪埃尔”的儿子。
第三次是在51年,雄鸽是斯台凯尔博系的“狄尔·布拉文”。第三次合作育出的雄鸽被卡氏兄弟叫做“保尔”,它就是我在71年所看到的“巴塞罗那号”的父鸽。“巴塞罗那号”的母鸽是“45号”的女儿,是“45号”与海克特匀·狄斯美特的名鸽“王子号”之母交配育出的。
灰雄“王子号”的环号是B50-735680,曾获得过52年安古莱姆大赛亚军等,在60年举行的拍卖中被诺尔贝尔特·诺尔曼以72,000比利时法郎买下。
“巴塞罗那号”的血统就是不断引进异血的同时,将黄金配对的血脉做近亲回交。从“佩台”和“梅台”论的话,是孙代之间的交配。
“王子号”之母是48年出生的,其父是柯内尔·霍尔曼的雄鸽,其母是范德尔埃斯普特鸽配范德贝尔德鸽育出的。十分有趣的是,“王子号”之父就是1949年出生的一羽“45号”的子代鸽。
也就是说,“巴赛罗那号”既是“45号”的孙子,又是掺有异血的“45号”妹妹的儿子配了“45号”的女儿育出的。这充分显示出在血统的培育方面,卡特里斯兄弟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技巧。
就是这样,卡氏兄弟通过近亲交配确立了自己的中距离鸽系,并在此基础上引进波斯塔因等远距离血系,以强化本系的全能性。
从59年至63年连续在巴赛获奖的“巴塞罗那号”,就是这种尝试的成功范例,也是卡氏及后继的布哉林克鸽舍中出现的最高级的远程鸽。
卡特里斯系在英国谈到狄尔巴系鸽在全世界的普及时我曾说过,狄尔巴能用求鸽者的文字来书写血统书起了很大作用。大家都知道,语言的隔阂会妨碍交流与理解,在任何学术领域里要想得到国际性的评价,就必须用世界通用的英语来发表论文。否则不论你所研究的内容如何,都不会为世界所认知。
赛鸽运动的领域也是这样,发祥于比利时的赛鸽运动,今天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普及和发展,罗根和奥斯曼等英国养鸽家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他们不但投入巨大资金引进了许多比利时名鸽,还著书立说对鸽舍鸽系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说与研究。正是通过这些英国养鸽家的介绍,赛鸽运动才为世界所知,并启蒙了大批赛鸽爱好者。
二战后卡氏鸽舍领导了比利时鸽界的新潮流,就不再仅仅是墙内之花了。比利时人摩戴斯特·斯拉宾克于一战后移居英国,与英国女性艾蒂丝结了婚并且事业有成。
1953年,斯拉宾克引进了两对卡特里斯鸽,包括当时卡氏鸽舍有代表性的远程鸽“布劳克”。数据告诉我们“布劳克”在一岁之内就曾二十次获奖,而后又获得了更为辉煌的赛绩:
1949年波尔德5名、卡奥尔国家赛15名、圣维仙国家赛55名。
1950年卡尔卡松国家赛12名。
1951年卡奥尔国家赛2950羽中89名、蒙托邦国家赛1700羽中47名、巴塞罗那国家赛2397羽中18名、波城国家赛1222羽中12名(冠军是凡布利安那的“钢铁号”)。
1952年巴塞罗那国家赛2505羽中6名。
从50年代到60年代斯拉宾克用夫人的名义参赛,取得过不少成绩,做为专飞卡特里斯系的鸽舍风靡一时。
他的代表性鸽子有“蒂普”和“佳灰”。前者获得过54年南茨国家赛的公开31名,波城国家大赛的部门亚军、公开13名。后者是53年南茨国家赛的公开23名,还在圣巴斯琴国家大赛上获得过高名次。它们的成绩被收入“赛马赛鸽协会”1954年纪录册。
斯拉宾克和他使用鸽子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养鸽家通过他引进了比利时最新的擅飞血统——卡特里斯系。1965年,达芬波特花1700英镑引进了14对卡特里斯鸽,巨额投资也使他获得了相应的成绩。
END
文|大田诚彦
[微笑]感谢阅读!鼓励请点赞 评论,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