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之谜,就是创造力之谜

魔方之谜,就是创造力之谜

首页休闲益智魔方之谜更新时间:2024-06-04

所评图书:

书名:《魔方之谜:发明人厄尔诺·鲁比克的产品创新哲学》

作者:(匈)厄尔诺·鲁比克

译者:王文娥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6月

由张家辉、古天乐等人主演的电影《使徒行者2》片中,两位主角从小到大对魔方的痴迷,以及因此展现出的超强解魔方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魔方,又叫鲁比克方块,1974年由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厄尔诺·鲁比克教授发明。魔方在1979年起,开始风靡世界,之后几乎每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举办魔方大赛,以此来检验参与者的智力。魔方分为三阶魔方,以及二阶、四阶、五阶等魔方。魔方由硬塑料制成,26个可转动的小块的各面贴有红、黄、蓝、绿、白、橙六色贴纸,中间内核保持不动。

魔方这种看似简单的玩具,为什么会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风靡不衰,至今依然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着迷,很多成年人也借此解压,还能兴起专门的赛事呢?

“魔方之父”厄尔诺·鲁比克的看法是,魔方满足了人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的需求,让人的好奇心得到推进。“魔方体现与对称、变换、组合等相关的数学原理”,通过其翻转,可以展现相当繁复的数学定理。所以,数学家就成为了魔方的第一批粉丝。1978年,伦敦南岸大学数学教授大卫·辛马斯特在一次国外的会议上看到其他数学家在玩魔方,自己也被深深吸引了,所以就成为了魔方的热情推广者。辛马斯特探索出大量的魔方解法,还撰写专门的论文,介绍魔方运转与数学定理之间的关系。

三阶魔方共有多少种可能的位置?那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数字:4325亿亿种不同的组合。也就是说,只要魔方偏离起始状态,就进入了一个很难重复,简单性与复杂性均衡分布,需要巧心构想其“回归之路”的组合。许多数学家、计算机程序员长期致力于对魔方复原的最少步数研究,而这种研究进一步让人们洞察了魔方运转与计算机编码之间的趣味性联系。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探索出让机器人在不借助人类帮助的情况下,成功实现自行复原魔方。

厄尔诺·鲁比克在其所著的《魔方之谜:发明人厄尔诺·鲁比克的产品创新哲学》一书中叙述指出,他在构想魔方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运动着的结构。我眼前浮现的是它的棱、角、活动关节,以及不断的演变”。也就是说,鲁比克本人是在用动态思维构建魔方。事实上,那些魔方竞速比赛中的获胜者,也就是魔方高手,之所以得以非常快速的复原魔方,也正是因为动用了这种思维。动态思维事实上在经济学、商业研究、城市发展、生物进化等许多学科、专业领域得到了有效应用,被认为可以帮助人们破解发展中的事物的进化、变化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学科、专业的科学家对魔方的喜爱,将之作为放松、训练思维的工具,确实很有道理。

《魔方之谜:发明人厄尔诺·鲁比克的产品创新哲学》这本书与商业/管理领域的一般图书有很大差别。这本书探讨的并不是如何创新产品,而是通过作者对人生经历尤其是发明魔方的过程,以及魔方推广后对魔方奥秘的探究得出感悟的叙述,为读者呈现如何接近事物规律的思考。

书作者在叙述其童年经历时就谈到,他本人通过解谜游戏锻炼了大脑,并逐渐熟悉了设谜和解谜的本质。这种经历、训练,确实有益于他在后来发明魔方,以及另一种大众熟悉的益智玩具:百变魔尺。鲁比克说,“谜有助于挖掘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重要特质:专注、好奇、顽皮以及迫切找到解决办法的心情”——这是创新的最关键驱动力,无论在科学、商业,还是社会乃至个人发展的方方面面,有了这种动力,都能够帮助我们走出既有思维模式的桎梏。

在书中,鲁比克坦言,我们而今需要学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知识,但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却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内化和应用知识反而需要走向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更加灵敏自如的驱动思考,训练自己的直觉思考,训练自己从日常事物的表面出发,去寻找其中的意义尤其是隐藏意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