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运用用户思维对于研究洞察用户十分重要,本文作者分享了用用户思维洞察用户的具体方法,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分析洞察用户的关键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1990年,乔布斯在接受WGBH(波士顿公共电视频道)采访,就表示:
1994年,当宝马收购*的mini,加大研发Cooper时,大量的数据表面,美国用户对超小型车没有兴趣,只想要更多的SUV,尽管存在这一“事实”,宝马的决策者们还是踩下了油门。
2001年MINI被《汽车》杂志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汽车”。
品牌猿20多年前以市场调研入行,学习和多年实践也形成了两个观点。
一、你所知道的「市场调研」都是无用的常规的市场调研对大部分企业和品牌,特别是新消费品牌毫无用处。
这些,在新消费时代尤为如此。
因此,市场调研之前请先问自己,真的是以「用户为中心」吗?还是以调研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以自我认知为中心?
二、用户洞察的本质——研究每个用户的「生活任务」用户洞察不是传统的定量定性(大数据/座谈会/访谈)消费者研究。
用户洞察的本质——对每个个体「生活任务」的理解、尊重、放大和承接。
那么,如何以「用户思维4.0」洞察用户呢?
品牌猿请出三位大神,给出三种方法以供选择,从认知到实践,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们每天生活中都会出现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有的任务微不足道,比如,在排队等待时消磨时间;
有的则非常重要,比如,找到一份更让人有满足感的工作;
有的任务来得出乎意料,比如,我去外地开会,但航空公司把行李弄丢了,我得找件衣服;
有的则很有规律,为上学的女儿搭配一盒健康美味的午餐。
而有的时候,某些任务的来临是能够被预知的。
意识到有任务需要完成,我们就会从外界将某件物品带入生活,帮助我们将任务完成。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与运气竞争》
1)在《与运气竞争》中,举了一个「奶昔窘境」案例
人们何时在便利店购买奶昔(牛奶、水果、冰块混合物),他们穿什么衣服?是独自一个人吗?除了奶昔他们还会买其他食品吗?他们是在餐厅把奶昔喝完,还是带走呢?
(1)上班族晨间任务
开车带走奶昔的用户是因为,吃水果会饿,面包屑会太多;一只手用纤细的吸管可以吸食很长时间,奶昔能帮助抵挡上午10点的饥饿,还能在百无聊赖的开车时间更加趣味性,并且放在车里的杯座上刚刚好。这个时候解决方案也许是更稠,更大,更甜,这样就能吃更长时间,饱腹感更足,也许还需要将奶昔放在门口和更便利的付款方式,以便上班族跑进之后,可以快速离开。
(2)下班时的心情任务
选择的原因也许就是今天心情不好,需要解压,也许心情太好,需要庆祝,这个时候不必考虑把奶昔做的更健康,也许需要水果块和巧克力块,在用户吸食的时候给他们一点小惊喜,是不是还需要提供励志的标签和享受场地。
(3)晚餐后的健康任务
也许是逛街时的无聊,也许是饭后的甜点,那么比较少的量和更加健康则是最好的产品。
(4)到了周末家庭的任务。
是为了让孩子喝奶昔的时间不打扰自己,不用陪伴孩子逛玩具店,或者是安抚孩子的情绪并体现自己是个好父母。这个时候奶昔产品份量是不是应该减半,可以更快吃完和更健康。
2)再看一个「水龙头创新」的小栗子
一个水龙头产品,以传统方式研究创新,无非是目标人群,款式,耐久性,功能,材料,控制方式,设计风格,更换和修理,价格等分类和创新。
假如从生活中努力完成的任务来拆解去洞察:
这就是任务的概念,不要纠结水龙头功能上如何改进,而是放入不同的场景观察,发现每个场景特定的任务。
假如继续深究,去卫生间完成洗手这个任务:
洗一次手需要九步,而且使用几升水,所以,一定有更好的简单的洗手方法。
3)亲身的案例
品牌猿曾在漱口水项目洞察时,也意外的发现,上班族在不同场景使用漱口水的体验需求是大不一样的,除了众所周知的饭后清口,消除口气、自信表达,还多了心情愉悦为工作赋能两个因素。
对他们来说,漱口水护齿除菌的功效已经不重要,而口味是否让心情变好,成为他们选择某个品牌的关键:早餐后充满战斗力的需求,午餐后唤醒活力,提案前缓解紧张,晚餐后加班时舒缓郁闷,这是一个个个体不同场景的鲜活体验需求。
另外,是否能避人耳目的使用,摆在办公桌上可否更美观整洁,也成为他们的潜在标尺,而这些和放在化妆包里随时随地场景,使用漱口水任务截然不同。
此时,谁理解尊重他们生活中的任务,并放大和承接,谁就率先在中国漱口水这一轮风口中飞起来。
从观察生活到领取任务,从发现困境到带入场景,从洞察需求到洞见因果,从任务解决到赋能生活,这个过程就是完整的「用户思维4.0」形成的过程,也是创造新价值的起点。
7-Eleven的铃木敏文给出了另一套用户洞察的方法。
我们所熟知的便利店各种创新,大部分由7-Eleven首先推出:24小时营业、终端机、共同配送、密集选址、水电公共服务费代收、配送服务、卖现做食品、复印机业务、处方药、现磨咖啡。
这些层出不穷创新的根源,来自于创始人的核心理念:“站在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为顾客着想”,进而形成了7-Eleven几十年的洞察方法和创新实践。
1)铃木敏文的洞察方法
(1)首先,让大脑恢复一张白纸的状态,抛却一切思维定势。
(2)常常自问「顾客明天追求什么」和「能开拓什么新项目」两个问题。
这就是脑海中内置的“鱼钩”,假如没有这「问题意识和挑战*」这两个鱼钩,不带着问题看世界,不论脑海中的信息量有多么庞杂,也无法梳理出自己最需要和最有用的内容。
(3)用「双视角」洞察先机。
即以经营者的我(敏锐),来感知生活中的我的需求(带入场景),或者是用旁观的视角即设计师的我来审视生活中的我。
(4)「穿越式的思考」洞察未来。
未来是不可预知的,但却可以用「穿越式的思考」创造未来——就要在“将来的时间点”上反思“现状”,想清楚自己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再将计划付诸行动。
(5)善于挖掘数据和信息背后的原因。
一个数据(data)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理应有它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起因(why)、 经过(process)、结果(result)、成本(cost)等。
(6)追求「绝对价值」。
将追求「绝对价值」作为目标,创造出独一无二自己的特质,护城河自然形成,竞争对手的出现甚至是“扩大市场的机会”;
与此同时,就会为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主动并持续地增加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纵深会不断拓宽拓深,持续领先,持续新鲜,忠诚度也不会不断强化。
(7)最后,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满足,而不是「做最大的努力」去实现。
做最大努力必然让很多创新止步。
2)以7-ELEVEn开创金融服务为例
回味一下,「站在顾客的处境&场景去洞察,寻找可能的需求,并且通过不懈的行动,提升自己能力去实现和创造出来」。
3)再强调三个认知
茑屋书店在不同街区卖的书是一样的吗?在店里的咖啡厅,人们为什么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喝咖啡?多久更换一次堆头与主题摆设?它的活动频次如何,他主题依据是什么?什么吸引读者们反复多次来茑屋书店?
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在《茑屋经营哲学》中描述自己的洞察用户的方法:
每天尝试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如何才能让顾客度过更为美妙的时光,从而不断改善。
——茑屋书店,增田宗昭
所以,想要“我更懂你”,绝不是调研出的数据和报告,也不是算法大数据的描述,更不是一个个产品经理的闭门造车,而是真正的走进每个个体的生活,在一个个碎片化的场景中,发现他们的生活任务,洞察困境、束缚和新的想象。
你会选择哪一种?
品牌猿,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公众号:品牌猿创(ID:brand-yuan),新商业生态的窥探者,品牌战略顾问,专注品牌创新与进化。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