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麦格纳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并上调2021年业绩预期。
麦格纳表示,第四季度营收和利润之所以超过预期,主要是得益于汽车产量提升(全球轻型车产量同比增长4%)、产权收益超过预期以及其强劲的营业表现。
据了解,麦格纳的营收主要分为四个板块:
整体来看,其传统经营的座椅部门营收有所下降,而飞速增长的“代工业务”,已经成为麦格纳的主要利润增长点。伴随汽车智能电动化进程加速以及跨界造车趋势加剧,可以预见,“打工人”们的未来或许将出现新的变革。
“后来者”推动代工产业前行
与常见的手机、服装、玩具代工生产不同,汽车代工的生意虽已持续了数十载,但直至新势力的出现,“整车生产代工”才真正被大众所关注。
作为造车的“后来者”,包括小鹏、零跑等新势力车企初创之际,均困于生产资质缺乏、产能利用率低以及资金压力等问题。面对新能源汽车短暂的窗口期,为快速推出产品、占领市场,并防止产能过剩,新势力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代工的“快速路”,而这也正是代工对于“入局者”最大的优势。
同时,从产品利润来看,纯电动汽车几乎完美契合了代工模式,使品牌商和代工企业达到利润上的双赢。区别于传统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总成零部件大幅减少,从而使制造过程中的增值流程减短,制造利润并不像传统汽车那样丰厚。因此,采取代工模式,可以使品牌商更多专注于设计及核心技术方面,在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加速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而对于提供代工服务的传统车企来说,基于自身产能过剩的局面,代工合作可以为其增加新的利润点,减少闲置生产线在维护、保养等方面所带来的亏损。
截止目前,多家企业已经向代工之路有所发展,曾经的苹果手机代工巨头富士康、利用浩瀚平台开启“代工战略”的吉利以及素有汽车“代工皇帝”之称的麦格纳,均在发展代工业务方面有所动作,试图抢先占领汽车代工这片“蓝海”。
此外,“出行巨头”滴滴先后与车和家、北汽新能源组建合资公司,谷歌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与FCA、捷豹路虎达成车辆合作等消息陆续涌现,也印证了代工发展的另一方向:随着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服务的快速发展,定制化车辆需求或将进一步推动代工合作模式的进程。
新势力的变道≠代工模式的失败
这样双赢的合作方式,为新势力企业带来更多入局的便利,然而,在业内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代工市场时,包括小鹏、零跑在内的多家车企却选择退出代工合作,投资新建工厂。对此,自创立伊始便自建工厂的威马汽车CEO沈晖表示:"代工实际操作和理论差别太大,理论上研发、工艺和营销渠道都在我手里,而中间的东西是由代工做的,但实际操作的时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的确,汽车代工的弊端在于将生产交到别人手上,无法对品质进行严格管控,同时由于实际排产过程中的话语权问题,生产效率也无法保证。选择代工模式的蔚来汽车便曾几次推后新车交付时间,小鹏也在与海马汽车合作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制造问题,但如果因此便将代工模式宣告失败,或许显得有些片面。
此前,代工模式发展主要集中于传统车企“出租产能”阶段,品牌方很难选择到制造水平高、代工体系完备的代工企业,同时,受传统车企平衡代工和自有品牌利益的影响,在订单的履行、排产方面也使得品牌方处于弱势,甚至称得上“寄人篱下”。
正是如此,小鹏、零跑等新势力在销量上涨、资金储备提升后,在生产端剔除了代工模式,转换为自主生产。此外,由于资金结构问题,新势力车企大多存有较大额度的地方政府投资,自建工厂提升当地经济、工业发展,或许也是其背后“金主”的投资条件之一。
然而,这或许仅仅是短期内代工产业的弊端,长远来看,随着整体产业链的逐步发展、完善,大量专研制造领域的代工企业入局,或将使生产制造水平大幅提升,甚至领先于传统车企。当代工生产成为常态化后,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相应时间的磨合,双方都将找到一个平衡点,使生产的质量、时效等方面更加贴合品牌方需求,代工企业的利润也能够得到满足。
代工模式的未来走向
尽管前途一片光明,但汽车代工的发展困境依然不容小觑。
未来,代工的用途绝非解决短期内“入局者”们的生产资质等政策方面的问题,而是通过规模化的优势,降低品牌方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利润。
但相对于手机、服装等行业的外包代工,汽车汽车行业的设备通用化难度大、技术专业性强,如果代工平台的通用化水平不足,对于外包企业而言,就只能考虑为一种品牌的汽车打造一条专用的组装生产线。
偏偏汽车生产过程存在两个致命的特点,一是投资高、生产线价格昂贵,二是技术专业性强,生产线设备的开发、制造、甚至设备本身的安装、调试,都是一个非常专业且耗时的过程。如果单独开辟生产线,很可能导致外包后价格更加昂贵,生产成本不减反增。
因此,对于代工企业而言,更加需要容差率高、拓展性强,甚至做到“硬件可拔插”的开放性平台。针对纯电动汽车而言,除了传统的产品阶梯布局以及多样化车身的布局之外,代工平台还需要打破电子系统架构、车辆总线对于车辆控制权限接口等模块化基准点,使其类似于手机中的“安卓平台”一样,具备极大的通用性。
此外,从行业发展来看,受规模效应和车企不断下探的价格需求影响,代工行业的发展或将同现阶段的动力电池行业一样,龙头企业垄断趋势强烈,行业集中度也不断增加,在产业链成型后,或将出现一家或几家独大的市场局面。
伴随开放式、通用化平台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企业的持续入局,汽车代工之路或许并不遥远。当代工所带来的成本降幅大过制造利润时,又有谁还会选择自己造车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