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郑十番棋的闹剧终将落幕,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本来也就没必要再说了。但是后台私信实在太多了,问我站位立场的问题,我如若不发表一些看法反而成了我的锅。我真的不背锅,我没有卖酒,也没有官腔调子,每天准时刷牙没有口臭,我就是一名初出茅庐的象棋作家,棋书卖得还巨他喵艰难,这年代还能靠情怀写棋书总归是传播象棋文化吧,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真的不错了。
和象棋圈那些沉默的老好人打太极不同,我统一回复,个人看法(狗头保命):
如果某人不大嘴,三方过错比例就是“550”,本来就没某人的事;王郑十番棋现在事情发酵到今天地步,三方过错比例就是“541”,个人觉得这个看法非常客气了,大家懂点规矩,轻点喷我,如果我没有回复,说明我去拆棋了,勿回。
除了“北乔峰,南慕容”这个梗之外,*老师还想起平行世界的另外一场世纪大决战。
月圆之夜,紫禁之巅,一剑西来,天外飞仙。洁白无瑕的叶孤城一如既往冷酷无情,手中有剑似无剑,人剑合一浑然成。
只是造反之事已经败露,这场剑圣剑神之战,无论胜负如何,叶孤城都难逃一死,于是叶孤城想成全眼前江湖上与自己齐名的对手。
西门吹雪:你在装什么?
叶孤城:逼。
西门吹雪:远方吹你的风笛。
叶孤城:卒。
人剑合一在于诚,江湖纷争即人争。
长江后浪拍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西门吹雪历经此战,大受刺激,胜之不武,徒留虚名。从此江湖上只剩下西门吹水,断名、断情、断义、断誉。西门吹水终究会活成第二个叶孤城,等待他生命中的西门吹雪。
我们回到咱们的象棋圈。
巅峰杨官璘扫六合、灭群雄,鬼魅残功,一统江湖。
巅峰胡荣华十连霸、不怕输,无限创新,何其霸气。
胡杨争霸二十年,著书立作带徒弟,桃李天下有传承,均乃一代大宗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名有利便有争,人性使然、人心使然、人恶使然。
杨官璘称霸天下之前最大的拦路虎是董文渊,而董文渊又是出了名的“棋佳品臭”。杨官璘初遇董文渊不敌,总不能气急败坏打人骂人消极避战,岂不又成了“董第二”?温文儒雅的杨选择韬光养晦提升自己,最终棋盘上用自己的棋击败对手一统棋坛。
“东北虎”王嘉良一直对胡荣华的“盘外招”颇有微词,棋盘外的口舌之争多扯无益,不服就干,不爽就棋盘上解决问题。于是80年代初关键一盘棋王胜胡,王把胡降级打入乙组,也算出了口怨气。此后胡知耻后勇,拿下1983.1985两届全国冠军,此是后话,就此打住。
以上都是君子爱名,取之有道,堂堂正正,来之棋盘,借棋之名,一切纷争,最终只能用棋说话。
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心态不同了,我们不能把胡杨两位大宗师对棋的追求和贡献强加在如今棋手的身上。作为棋迷粉丝,我们记住一点就行了,我们看的是棋、不是人,如果一盘棋10分钟那你就是看棋看了10分钟,如果一盘棋一小时那你就是看棋看了一小时。
人生如棋,人生有很多选择,正如棋盘上的各种选择。棋却不一定代表这个人,有的人善于伪装,工于心计,棋里下的棋和棋外的包装,不是一套。
人和人的链接肯定是有媒介的,你叫我看一位棋手看10分钟我都要吐,但是让我看棋看一个小时我就乐此不疲,我看的不是人,只不过这个人把棋下出来了,我看的是这个人下出来的棋。换言之,这个人如果不玩象棋,我都不会看他一眼,正巧这个人下出来的棋我喜欢,我喜欢看他下出来的棋,仅此而已。
最终,*老师打油诗总结:
楚河汉界战鼓起,
棋内棋外皆统一。
风里雨里不负你,
象棋依然在那里。
那么问题来了,让你三选一,你是做叶孤城,还是西门吹雪,还是西门吹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