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东:练就0.003毫米的“肌肉记忆”

孟凡东:练就0.003毫米的“肌肉记忆”

首页休闲益智起泡胶模拟器更新时间:2024-05-11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吴晓东)画线、钻孔、排料,时间飞速流逝,共同围观的裁判、开着闪光灯直播的观众让21岁的孟凡东压力骤增。2021年10月14日下午,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现场,孟凡东脸上的汗水闪闪发亮。

“每4.5分钟完成一个锉削面,粗加工锉刀推拉70次~80次完成任务,精加工锉刀推拉30次~40次完成任务……”孟凡东一边认真审题,一边迅速在头脑中进行精准计算分析,以确定最优加工工艺路线。最终他在5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全部操作,还预留了20分钟组合装调工件。自测数据显示,形位工差精度和尺寸工差精度刚好卡在0.01毫米的最优值。首次征战全国大赛,这位代表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参赛的“00后”小将,以超过第二名10.15分的好成绩一举夺冠。

钳工冠军的背后,有赛前240多个日夜的艰辛,更有孟凡东一路走来的执着。

孟凡东的机械梦始于5岁那年,“我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擎天柱。”看完动画片变形金刚后他对爸爸说。10年后,孟凡东带着梦想进入了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第一次进钳工实习车间,就被操作台上深蓝色的台钳所吸引,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这哥们也太拼了!”这是在校期间大家对孟凡东的评价。一次盲配件训练,老师认为初次训练孟凡东的作品可以满足课堂要求了,可他却一直不满意。下午5点,同学们都陆续离开操作室去吃晚饭了,他还和手中的工件“死磕”。凌晨两点,一个能让自己“看得上眼”的作品终于完成了。第二天孟凡东被来上课的同学喊醒,原来他在培训车间里的模拟器上睡着了。

有过因为操作上的失误和“振兴杯”失之交臂的经历,“再努力一点,就会离成功更近一点”逐渐成为孟凡东的执念。尽管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是历届大赛参与主办部门最多、覆盖行业最广、参赛职工最多的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孟凡东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的水平?与高手过招才能突破我的技能瓶颈。”

与此前公布的考试大纲相比,决赛实操试题内容进行了30%的改动,在由7个小件构成的组合件中,有4个小件将原本的平面锉削调整为90度微型面加工,难度大大升级。许多选手都无法在6小时内完成所有工艺操作,就连裁判员也表示,此次试题的操作难度与作业容量,即便是针对该试题进行过一段时间专项训练的优秀工匠,也难有十足把握。但孟凡东做到了。

“钳工最重要的是手感,工件要求的加工精度要达到头发丝直径的1/6,很多时候极其也很难加工到钳工能够达到的精度,所以研磨时一定要拿着劲、用巧劲。”在孟凡东眼中,钳工手感的练成要靠悟性,更要靠时间的淬炼,而钳工比赛更是“精度”和“速度”的较量,可谓决胜于毫厘之间。为了训练锉削时双手的敏感度,他对每一刀切削都用明确的数据指标衡量——锉刀精加工锉削3次,切屑量控制在0.01毫米。这意味着,他必须练成平均每刀0.003毫米的“肌肉记忆”。

“集训4个月,光是锉刀就练废了三四十把,整整有一纸箱。”为了夯实基础、训练手感,孟凡东进行了超长时间的锉削基本功练习。每天上万次的锉削推拉,手掌心的水泡、茧子一茬接着一茬,贴上创可贴接着练。每次工件完成后,他的手背上总是扎满了细小的铁屑,把这些铁屑弄干净就要花十几分钟。

“企业说‘产品就是人品、质量就是生命’,我想把竞赛的精神带到我的工作里,把起重机也做成我手中的工件。”从事大吨位起重机调试两年多来,孟凡东积极学习车辆调试、装配、保养,连周边的环节、东西放置都清晰记录,力求做到知道整体布局、知道车辆状态,追求每台经手的调试车辆都无故障。大吨位起重机结构复杂、零件多样、调试困难,但他从不畏惧,尤其在新产品调试上,一个工况一个工况试,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看,一点一滴进行总结,“我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遇到瓶颈如果自己不解决,我可能好几天会睡不着”。

回到繁忙而又紧张的工作中,孟凡东感觉进入了另一个赛场,“这次获奖既是荣誉,更是激励。我还年轻,前路那么长,我希望能够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能、突破自己!”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