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带面 有“型”亦有“为”——“百千万工程”的大埔实践

以“典”带面 有“型”亦有“为”——“百千万工程”的大埔实践

首页休闲益智水连接城市更新时间:2024-05-09

特色产业落地开花,逐渐壮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下,大埔县的乡村土地,正在上演着一幕幕山乡巨变。

去年11月,大埔县三河镇、湖寮镇莒村村、三河镇汇城村、百侯镇侯南村、枫朗镇大埔角村、西河镇北塘村和漳北村等1镇6村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

北塘村用古民居特色和书画艺术魅力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典型镇村建设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也是带动全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典”带面,示范引领。聚焦典型镇、典型村,大埔县坚持串点成线、聚线成面,逐步带动县镇村整体提升,不断吸引人口回流。

在爬坡越坎中大步向前,典型镇村有“型”亦有“为”。让典型更突出、亮点更多样,实地调研典型镇村,一个个通过“内外兼修”多向发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行稳致远的例子映入眼帘。

做实“底子”

壮大集体经济 增强造血功能

走进位于三河镇的三河工业园内,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工人有序忙碌。

乡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关键节点,发挥着纽带作用。如何答好镇域考卷?三河镇将落脚点放在了全面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上。

三河工业园是该镇镇域经济的主战场,拥有广东粤电大埔发电有限公司、梅州市博富能电池有限公司、梅州市蔚鸿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的规上企业,并建设有连片工业园区。202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1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税收收入约9195万元;新培育2家“四上”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2.3亿元,全镇“四上”企业实现总产值约27.9亿元。

据三河镇党委*钟丽惠介绍,该镇严格落实镇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加强挂点领导与挂点企业的沟通联系,前期通过入企走访优服务,了解企业需求和存在困难,助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当地正全力保障总投资82亿元的大埔电厂二期、总投资6.1亿元的广东峡能1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和五丰稀土矿界生产顺利实施。

事实上,没有产业的镇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镇村只有把产业放在第一位,拓宽农村增收的路子,才能不断夯实自身发展根基,激发内生动力。如何聚焦用力,精准施策?大埔的典型镇、典型村纷纷选择结合基础和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图为莒村村百亩航天辣椒种植试验基地,技术人员正在检查生长情况。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在莒村村,梅州市寮里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莒村村委会集约的120亩土地为基础,全年累计投入超过350万元,建成百亩航天辣椒种植试验基地,亩产可达8000斤至1万斤,预计总产值达400万元;

汇城村通过发动乡贤企业大埔县周家庄客家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与村委会、村民建立“土地出租 租金收入(固定分红) 劳务服务”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整合村内土地资源,投资5000万元开发三河韩江源文旅综合项目;

侯南村引进当地乡贤盘活了1500平方米的闲置房屋、土地,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了品质民宿翰林别院,弥补了文旅产业食宿方面的短板;

北塘村盘活废弃的鱼塘养殖海虾。如今,海虾基地将进一步扩能增产,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大到100亩左右,南美白对虾养殖全年预计50万斤左右,产值有望达到1100多万元;

漳北村禾肚里稻田民宿内,游客正在欣赏美景。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漳北村大力发展蜜柚、水稻、烟叶等绿色农业,依托禾肚里稻田民宿开发农文旅产业,新增投资200万元入股漳北水电站转投光伏项目……

于乡村振兴中强产业,于“百千万工程”中壮筋骨。典型镇村始终把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落脚点,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强化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大埔县的省级典型镇村全力加快发展农村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条镇村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的道路铺展开来。

做足“面子”

各美其美 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2024年,美丽圩镇、美丽乡村建设要往哪里发力?典型镇村如何以实际行动作答?

站在全县的角度,大埔将以典型镇、典型村、省际交界处和示范路段等为重点,在做强县域特色产业的同时,聚焦镇村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绿美生态建设集中攻坚,集中资源力量打造若干条示范路段,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推动大埔“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不断取得新的标志性进展。

具体到各典型镇村,当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特色资源禀赋开展整体风貌设计,“一镇一方案”“一村一方案”,精心打造,做靓重点区域,彰显地域文化风情。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我们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景区为中心点,着力将散落在各村的人文景观、革命遗址、产业资源、旅游节点串珠成链。把红色基因传承与镇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大‘红色体量’,实现旅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三者共赢。”钟丽惠说。

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三河镇围绕历史沿革、规划展示、建设成就、特色展示、休闲会客等功能,完成美丽圩镇客厅建设,把美丽示范主街作为连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红色旅游景区的主要节点来打造。抓好百子地房屋外立面、店铺招牌、人行道、绿化景观、横跨公路“三线”的改造提升,加快实施三河社区八一路红色示范主街建设项目,建成美丽圩镇入口通道、美丽河道、绿美生态小公园和农贸市场。

乡村美不美,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关系到“百千万工程”的成色。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好农房风貌管控,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让老百姓有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是大埔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道必答题。

漫步在侯南村宁静的巷陌,举目皆是古朴的建筑,斑驳的门墙、典雅的牌坊,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

“在农房风貌管控方面,我们将重点对美丽示范路段省道S221线沿线等重点区域存量农房的风貌进行提升,目前,侯南村有55座农房正在实施提升改造。”百侯镇镇长陈传祺介绍,当地将最大程度地保留客家元素,分片区组团推进,提升侯南村的人居环境。

具体而言,当地将依据侯南村文化类型、地理区位和发展状况的不同分类施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古色”,传承保护客家乡村风貌和优秀乡土文化,增强文化识别性,防止“千村一面”。

漳北村则加大农房建设审核力度,全面落实农村“一户一宅”政策,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和乡贤,共同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余量整治攻坚行动,进一步加强风貌管控力度。同时积极落实绿美生态建设,在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植树增绿,不断提升村庄“颜值”。

以不同侧重点做足和美乡村的“面子”,典型镇村正着力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以更好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做优“里子”

凝聚合力 调动群众积极性

美丽乡村,既要“面子”,更要“里子”。无论是乡村宜居宜业宜游,还是产业振兴农民致富,推动乡村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是“百千万工程”的最终落脚点。作为典型镇村,更应发挥示范作用。

在莒村村,当地建立起梅州市第一个“功德长廊”,并设立了“功德簿”,单笔捐资1万元以上者可在长廊刻碑留名,捐资1元以上者可记录在“功德簿”上。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功德长廊”共筹善款700多万元,用在村里的30多个民生项目建设上,为村内建设了1座牌坊、3条村道、3个绿化小长廊、4座桥梁、10座凉亭,加装了580盏路灯等,大大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

如今,莒村村还创新实施村规民约“积分制+红黑榜”,让群众自治更加深入。“积分制”是以户为单位进行运作的,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体现,每户起始拥有50分的基础分。做好事会获得加分,而有不文明行为则会相应扣分。这种制度设立了一个排名榜,将每户的积分排名在“莒村村积分制”微信小程序公示,让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各户的表现。

“引导更多乡贤、村民出钱出力,提高群众参与议事、参与建设、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湖寮镇党委*邓瑜瑾说,只有把干群内生动力激发出来,“百千万工程”才能落地见效。

沿着省道S221线驱车驶入侯南村,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呈现在人们面前。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建设美丽乡村,还需要用绿化来扮靓。全民绿化美化,关键要创新运用认种认养认捐、“互联网 ”等方式方法,广泛发动社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让绿化美化成为群众的“身边之事”“举手之劳”。

如何调动群众绿化积极性?汇城村想了一个法子:制作各户房前屋后种树需求表,由村民“下单”。通过微信群、走访等方式号召乡贤捐花苗、树苗,参与绿美生态建设。

3月12日,汇城村组织开展“送春入户,花落千家”绿植认领活动。三角梅、玫瑰花、茶花、大红花……村民们领取到花苗后,热火朝天地投入到植绿中。

捐花苗的是乡贤高红云,她在珠海从事花卉行业。彼时,镇村干部和她取得联系,讲述了汇城村乡村绿化的思路,双方一拍即合。活动中,高红云捐了1800多株花苗。“我的老家就在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附近,村里正在修建护坡,等工程完工后,我计划捐一批杜鹃花苗,为打造‘一片红’网红景点尽一份力。”她说。

进一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凝聚合力;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以小投入撬动大变化,典型镇村正努力形成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为加快全域振兴探路。

■他山之石

惠州龙门县推动镇域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一镇一IP “流量”转“留量”

如何让游客来了便能记得住,能在心中烙下独具特色的印记,将游客“流量”转化为“留量”“消费量”?省级典型镇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走进圩镇,一边走一边观察建设风貌改造提升情况。只见当地在对建筑外立面改造中,创造性引入南昆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元素,设计出姿态各异、憨态可掬的豹猫造型雕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视觉形象。

据悉,永汉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厚重的红色基因,是龙门县的旅游大镇。为进一步吸引游客消费,永汉引入了“寻猫之旅”文旅主题IP,把传统乡村街道打造成为吸引游客的聚集地。

当地使用新颖独特的微改造,用巧思塑造了小镇独有的味道。这种“别出心裁”将当地风土人情与现代审美有机融合,凸显设计感和时尚感,能够进一步增强小镇辨识度,更好聚揽人气、促进消费。

这是龙门县镇域差异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龙门各地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龙城街道通过发动农村工匠对村中农房和建筑物进行自主设计施工,运用传统工艺改造外立面,美观大方,乡土气息浓郁,刷新乡村颜值;龙江镇试点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行区域内土地统一收储和一体规划,紧锣密鼓推进生态修复,更好赋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

产业强则乡镇强。在推动乡镇产业特色发展方面,龙门县提出要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一镇一方案”推动镇域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要求各乡镇(街道、旅游区)结合发展实际,锚定目标定位,创新发展思维,提升竞争意识,找到差距、找准问题、找好抓手,推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陈泽铭

通讯员 罗文燕 刘文烽

【作者】 陈泽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