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社会救援力量
技能竞赛
项目规程(试行)
三、绳索技能类
(一)高空悬吊向下救援(4人操作)
1、竞赛目的
检验队员利用绳索系统向下救援高空悬吊被困者的能力。
2、场地与器材
如图,在高12米的训练塔上设置悬吊救援区,操作平面(面积2米×2米)。在距离地面5米处设置被困者一名(使用60kg假人代替),使用单绳连接,处于无意识状态。
训练塔前设置检录处、器材准备区和人员集结区,以供参赛人员和裁判员按规程使用。
3、操作程序
4名队员向裁判员示意准备完毕,裁判员下达“开始比赛”口令,并启动1号计时器。预案提交。队长将提前制定好的预案交裁判组判分,预案应全面准确、层次清晰、简明适用,便于与现场情况相比对。器材检查。队员对所使用器材装备进行准备和检查,并提交检查情况清单,操作结束后由裁判对照评分。风险评估与方案制定。队员对现场进行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并根据环境情况和任务要求制定方案。
参赛人员准备完毕后,由队长向裁判员报告“准备完毕”并举手示意,裁判员下达“开始救助”指令,并使用2号计时器倒计时20分钟。锚制作与下降。参赛队根据各自的器材装备及技术方法,选择合适锚点制作锚,救援队员到达至被困者悬吊位置。被困者救助和向下转移。救援队员到达被困者位置后应安全解除被困者原有连接,并为被困者建立新的绳索连接,向下转移必须在对被困者挂接完成后方可开始。被困者和救援队员成功到达地面后队长喊“好”并举手示意,裁判员按动计时器,停止计时。
4、操作要求
(1)每支参赛队由4人组成,其中1人任队长。人员身份和来源应符合《全国首届社会救援力量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的要求,参赛队员要具备一定的高空救援资质。
(2)全部器材装备由各参赛队自带,比赛对器材种类和数量不做限制,但必须是本队伍长期熟练使用的器材,不得临时借用。
(3)救援方案至少包括:现场风险评估信息;现场危险分析和避险措施;救援实施步骤和人员分工。方案可为纸质或电子形式,电子记录必须便于随时查看。方案一式两份,一份当场(方案制定完成后)交至裁判组,一份由队员自行保存,操作结束后由裁判对照评分。
(4)救援成功以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下降至至地面为准,所有内容必须在20分钟内需完成。
(5)锚点的选用必须牢固可靠,绳索不得与边角发生直接摩擦。被困者在向下转移时不得与训练塔外墙发生碰擦。绳索技术运用必须为双绳技术即一主一备,绳索系统和器材的设置和使用不得违反“突然死亡原则”。(“突然死亡原则”是指绳索系统的保护下,由于某种原因操作者突然丧失意识,但不会发生坠落伤害。简而言之,在高空作业时所有人员全部放手,救助者和被救者依然保持安全状态。)
(6)比赛结束后,参赛队应将全部装备脱卸后放置于指定区域接受检查。裁判组将检查器材装备、绳索磨损情况,并根据评分细则对各项竞赛内容进行评分。
5、成绩评定
高空悬吊向下救援包含预案制定、器材准备、风险评估与方案制定、锚制作与下降、向下转移共5项内容。其中,预案制定、器材准备、环境评估与方案制定3项内容由裁判员对照评分细则评分;锚制作与下降、向下转移2项内容共计时20分钟,以20钟内成功将被困者和救援队员向下转移至地面为准。最后,5项成绩累加得总成绩,按照总分多少确定名次。总分一致时,以1号计时器时间短者排名靠前。
6、注意事项
(1)开始比赛后,竞赛按下列流程顺序依次展开,不得颠倒、省略任何环节。
(2)赛前,由专人(装备检查员)检查器材安全情况,装备明显不适于高空作业和救援或老化破损等不得参赛。
(3)作业过程中需遵守高空救援安全要点。
(4)救援队员对被困者进行救助时必须平稳,不得发生快速下降现象。
(5)参赛队员必须采用可靠联络方式进行内部联系。
(6)救援过程中如出现身体不适、装备损坏等紧急情况的,参赛人员必须示意裁判员进行暂停;未遵循比赛安全要求和规程的,裁判员可以随时叫停比赛。
(二)狭小空间向上救援(4人操作)
1、竞赛目的
检验队员在狭小空间开展救援的实战能力。
2、场地与器材
如图,在高10米的训练设施上,操作平面(3米×3米),设置直径60cm深10m的竖井,井底蹲坐被困者一名(由参赛队辅助队员扮演,体重不得低于60kg),处于昏迷状态。
训练塔前设置检录处、器材准备区和人员集结区,以供参赛人员和裁判员按规程使用。
3、操作程序
4名队员向裁判员示意准备完毕,裁判员下达“开始比赛”口令,并启动1号计时器。预案提交。队长将提前制定好的预案交裁判组判分,预案应全面准确、层次清晰、简明适用,便于与现场情况相比对。器材检查。队员对所使用器材装备进行准备和检查,并提交检查情况清单,操作结束后由裁判对照评分。风险评估与方案制定。队员对现场进行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并根据环境情况和任务要求制定方案。
参赛人员准备完毕后,由队长向裁判员报告“准备完毕”并举手示意,裁判员下达“开始救助”指令,并使用2号计时器倒计时20分钟。环境监测与井下通风。利用气体监测仪器对深井气体进行模拟测定,启动送风装置向井下不间断送风。救援队员下降。井口架设救援三角架,队员在做好呼吸保护后携带一具移动供气源面罩通过绳索技术到达深井底部。被困者救助。队员到达井底后立即救助被困者,为被困者佩戴面罩并穿戴救援安全吊带,完成被困者连接后上方队员协力将被困者、救援队员依次拉升至井口。被困者成功到达操作面后队长喊“好”并举手示意,裁判员按动计时器,停止计时。
4、操作要求
(1)每支参赛队由4人组成,其中1人任队长。人员身份和来源应符合《全国首届社会救援力量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的要求,参赛队员要具备一定的高空救援资质。
(2)全部器材装备由各参赛队自带,比赛对器材种类和数量不做限制,但必须是本队伍长期熟练使用的器材,不得临时借用。
(3)救援方案至少包括:现场风险评估信息;现场危险分析和避险措施;救援实施步骤和人员分工。方案可为纸质或电子形式,电子记录必须便于随时查看。方案一式两份,一份当场(方案制定完成后)交至裁判组,一份由队员自行保存,操作结束后由裁判对照评分。
(4)救援成功以先锋员和被困人员上升至操作平台为准,所有内容必须在20分钟内需完成。
(5)绳索技术运用必须为双绳技术即一主一备,绳索系统和器材的设置和使用不得违反“突然死亡原则”。
(6)比赛结束后,参赛队应将全部装备脱卸后放置于指定区域接受检查。裁判组将检查器材装备磨损情况,并根据评分细则对各项竞赛内容进行评分。
5、成绩评定
狭小空间向上救援包含预案制定、器材准备、风险评估与方案制定、环境监测与井下通风、救援队员下降、被困者救助共6项内容。其中,预案制定、器材准备、环境评估与方案制定3项内容由裁判员对照评分细则评分;救援队员下降、被困者救助2项内容共计时20分钟,以20钟内成功将先锋员和被困者上升至操作平台为准。最后,5项成绩累加得总成绩,按照总分多少确定名次。总分一致时,以1号计时器时间短者排名靠前。
6、注意事项
(1)开始比赛后,竞赛按下列流程顺序依次展开,不得颠倒、省略任何环节。
(2)赛前,由专人(装备检查员)检查器材安全情况,装备明显不适于高空作业和救援或老化破损等不得参赛。
(3)作业过程中需遵守高空救援安全要点。
(4)对深井内空气质量的监测应贯穿于整个救援的始终。
(5)参赛队员必须采用可靠联络方式进行内部联系。
(6)救援过程中如出现身体不适、装备损坏、气压下降至报警值等紧急情况的,参赛人员必须示意裁判员并进行有控制上升;未遵循比赛安全要求和规程的,裁判员可以随时叫停比赛。
(三)悬崖向上救援(4人操作)
1、竞赛目的
检验队员在山岳环境下开展救援的实战能力。
2、场地器材
如图,在高12米的训练塔设前5米处设置困者1名(使用60kg假人代替),操作平面(3米×3米),被困者从高处摔落多处骨折。
训练塔前设置检录处、器材准备区和人员集结区,以供参赛人员和裁判员按规程使用。
3、操作程序
4名队员向裁判员示意准备完毕,裁判员下达“开始比赛”口令,并启动1号计时器。预案提交。队长将提前制定好的预案交裁判组判分,预案应全面准确、层次清晰、简明适用,便于与现场情况相比对。器材检查。队员对所使用器材装备进行准备和检查,并提交检查情况清单,操作结束后由裁判对照评分。风险评估与方案制定。队员对现场进行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并根据环境情况和任务要求制定方案。
参赛人员准备完毕后,由队长向裁判员报告“准备完毕”并举手示意,裁判员下达“开始救助”指令,并使用2号计时器倒计时20分钟。锚制作与下降。参赛队根据各自的器材装备及技术方法,选择合适锚点制作锚,救援队员到达训练塔塔底。被困者救助和向上转移。救援队员到达被困者位置后应对被困者进行救助,将被困者转移至担架内并做好固定后将被困者转移至操作平台,向上转移必须进行有效陪伴,被困者和所有救援队员成功到达操作平台,并解除连接后队长喊“好”并举手示意,裁判员按动计时器,停止计时。
4、操作要求
(1)每支参赛队由4人组成,其中1人任队长。人员身份和来源应符合《全国首届社会救援力量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的要求,参赛队员要具备一定的高空救援资质。
(2)全部器材装备由各参赛队自带,比赛对器材种类和数量不做限制,但必须是本队伍长期熟练使用的器材,不得临时借用。
(3)救援方案至少包括:现场风险评估信息;现场危险分析和避险措施;救援实施步骤和人员分工。方案可为纸质或电子形式,电子记录必须便于随时查看。方案一式两份,一份当场(方案制定完成后)交至裁判组,一份由队员自行保存,操作结束后由裁判对照评分。
(4)救援成功以被困人员和所有救援人员上升至操作平台为准,所有内容必须在20分钟内需完成。
(5)锚点的选用必须牢固可靠,绳索不得与边角发生直接摩擦。被困者在向下转移时不得与训练塔外墙发生碰擦。绳索技术运用必须为双绳技术即一主一备,绳索系统和器材的设置和使用不得违反“突然死亡原则”。(“突然死亡原则”是指绳索系统的保护下,由于某种原因操作者突然丧失意识,但不会发生坠落伤害。简而言之,在高空作业时所有人员全部放手,救助者和被救者依然保持安全状态。)
(6)向上提拉时,救援队员必须对被困者进行有效陪伴。
(7)比赛结束后,参赛队应将全部装备脱卸后放置于指定区域接受检查。裁判组将检查器材装备、绳索磨损情况,并根据评分细则对各项竞赛内容进行评分。
5、成绩评定
悬崖向上救援包含预案制定、器材准备、风险评估与方案制定、锚制作与下降、被困者救助与向上转移共5项内容。其中,预案制定、器材准备、环境评估与方案制定3项内容由裁判员对照评分细则评分;锚制作与下降、被困者救助与向上转移2项内容共计时20分钟,以20钟内成功将参赛队员和被困者上升至操作平台为准。最后,5项成绩累加得总成绩,按照总分多少确定名次。总分一致时,以1号计时器时间短者排名靠前。
6、注意事项
(1)开始比赛后,竞赛按下列流程顺序依次展开,不得颠倒、省略任何环节。
(2)赛前,由专人(装备检查员)检查器材安全情况,装备明显不适于高空作业和救援或老化破损等不得参赛。
(3)作业过程中需遵守高空救援安全要点。
(4)救援队员对被困者进行救助时必须平稳,不得发生快速下降现象。
(5)参赛队员必须采用可靠联络方式进行内部联系。
(6)救援过程中如出现身体不适、装备损坏等紧急情况的,参赛人员必须示意裁判员进行暂停;未遵循比赛安全要求和规程的,裁判员可以随时叫停比赛。
(四)高空水平运送伤员(4人操作)
1、竞赛目的
检验队员高空水平运送被困者的实战能力。
2、场地与器材
如下图,在高9米的攀爬横渡设施进行,分为A、B两个操作平台,距离30米。在A平台前划出起点线,B平台上设置1名具有行动能力的被困者,救援小组到达指定场地后须对现场风险进行评估,并对被困者进行救助。
训练塔前设置检录处、器材准备区和人员集结区,以供参赛人员和裁判员按规程使用。
3、操作程序
4名队员向裁判员示意准备完毕,裁判员下达“开始比赛”口令,并启动1号计时器。预案提交。队长将提前制定好的预案交裁判组判分,预案应全面准确、层次清晰、简明适用,便于与现场情况相比对。器材检查。队员对所使用器材装备进行准备和检查,并提交检查情况清单,操作结束后由裁判对照评分。风险评估与方案制定。队员对现场进行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并根据环境情况和任务要求制定方案。
参赛人员准备完毕后,由队长向裁判员报告“准备完毕”并举手示意,裁判员下达“开始救助”指令,并使用2号计时器倒计时20分钟。横渡绳(绳桥)架设。救援行动模拟已完成引导绳抛投,救援队员告知被困人员牵拉引导绳并在B平台稳固位置制作锚,待B平台锚制作完成,A平台收紧横渡绳。被困者救助和水平转移。待横渡绳收紧后,救援人员沿横渡绳攀爬至B平台,对被困者进行救助,将被困者连接至横渡绳上并水平转移至A平台,被困者和救援队员成功到达A平台后,队长喊“好”并举手示意,裁判员按动计时器,停止计时。
4、操作要求
(1)每支参赛队由4人组成,其中1人任队长。人员身份和来源应符合《全国首届社会救援力量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的要求,参赛队员要具备一定的高空救援资质。
(2)全部器材装备由各参赛队自带,比赛对器材种类和数量不做限制,但必须是本队伍长期熟练使用的器材,不得临时借用。
(3)救援方案至少包括:现场风险评估信息;现场危险分析和避险措施;救援实施步骤和人员分工。方案可为纸质或电子形式,电子记录必须便于随时查看。方案一式两份,一份当场(方案制定完成后)交至裁判组,一份由队员自行保存,操作结束后由裁判对照评分。
(4)救援成功以救援队员和被困者成功返回至操作平台为准,所有内容必须在20分钟内需完成。
(5)锚点的选用必须牢固可靠,绳索不得与边角发生直接摩擦。
(6)水平牵引过程中必须平稳,不得发生较大摆荡。
(7)被困者在B平台只参与B平台锚的制作,不得参与其他行动的操作。
(8)横渡绳不得同时负重2人。
(9)比赛结束后,参赛队应将全部装备脱卸后放置于指定区域接受检查。裁判组将检查器材装备、绳索磨损情况,并根据评分细则对各项竞赛内容进行评分。
5、成绩评定
高空水平运送被困者包含预案制定、器材准备、风险评估、方案制定、横渡绳(绳桥)架设、被困者救助、水平转移共5项内容。其中,预案制定、器材准备、环境评估与方案制定3项内容由裁判员对照评分细则评分;横渡绳(绳桥)架设、被困者救助和水平转2项内容共计时20分钟,以20钟内成功将救援队员和被困者水平转移至A平台为准。最后,5项成绩累加得总成绩,按照总分多少确定名次。总分一致时,以1号计时器时间短者排名靠前。
6、注意事项
(1)开始比赛后,竞赛按下列流程顺序依次展开,不得颠倒、省略任何环节。
(2)赛前,由专人(装备检查员)检查器材安全情况,装备明显不适于高空作业和救援或老化破损等不得参赛。
(3)作业过程中需遵守高空救援安全要点。
(4)对救援队员、被困者进行牵引时必须平稳,不得发生较大摆荡。
(5)参赛队员必须采用可靠联络方式进行内部联系。
(6)救援过程中如出现身体不适、装备损坏、气压下降至报警值等紧急情况的,参赛人员必须示意裁判员并进行有控制上升;未遵循比赛安全要求和规程的,裁判员可以随时叫停比赛。
另: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对本规程内容进行解释。联系人及电话号码:熊伟 010-83932610。
▌来源:应急管理部
▌编辑: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崔维维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