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不可成“学”

“成功学”,不可成“学”

首页休闲益智我的铁链大师更新时间:2024-07-26

“成功学”,不可成“学”

陶天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周庆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新闻回放

红毯铺地、护卫开道、掌声雷动……“成功学”大师授课现场视频,曾在网上广为传播。很多人对“大师”传授的“成功秘笈”深信不疑。

不久前,又一名“成功学大师”落网了。自称从流浪街头的农村青年成为“全球知名演说家”“亚洲第一潜能激励大师”的杨涛鸣,被警方以诈骗罪立案调查。最后大家发现,这位所谓的“大师”连名字都是假的……

主持人语

成功无疑是当代社会几乎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尽管从历史上看,成功这个概念既有时代性,又有多样性,但是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却往往被定义得十分贫瘠。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对于成功的观察和理解,直接指向了我们的未来。他们能否更加准确地理解一种跨越时空、摆脱束缚的“成功”,并为之努力,不仅决定社会未来的价值标准,也决定了社会未来的样态。期待他们在自己笃定的领域不卷不躺,认真地“挖呀挖呀挖”,种下理性的种子,开出丰富多彩的花。

“成功学”之所以为“学”,是基于这样一个预设:成功是有标准答案的。遍览诸位“成功学大师”的解答,这个标准答案最终指向的无非“钱”“权”二字,但事实上,应当如此吗?

我们认为,“成功”的定义和达成途径并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功利主义也不是个人发展的唯一取向。杨涛鸣所树立起的“从流浪街头的农村青年变成‘亿万富翁’”的故事,如同“爽文”照进现实,让身处人生低谷的“弟子”们眼热心动。但在“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现实生活中,“逆风翻盘”的剧本真的能被如此轻易地拆解和炮制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赫拉克利特早在2600年前就用一句经典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阐明了万物运动变化的道理,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以主观假设建构外物逻辑是行不通的;而即便大环境的发展存在某种可掌握的普遍规律,实际选择也会因人而异地导向不同的林中之径。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个人的成功和通往成功的方式往往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狭义上的“成功”甚至不一定是一个人的必要终点。关于人生的问答不只“成功与否”,这个世界也远比“成功学”中所建构的要更加开放而多元。当眼前的道路和最终的结果都被营销者工业化为一套可复制的模板,参与者人生的“瓶口”也随之收紧。在“成功学”的话语体系中,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变得单一化,听者自以为获得真理,殊不知只是戴上了幻想慰藉的“锁链”。

挣钱是重要的,但以挣钱为人之于成功的唯一取向,显然是“一叶障目”。任何一门学问都应当使人更加开阔,“大师”们的成功学反而在个体与真实世界之间竖起了“可悲的厚障壁”,要称之为“学”,未免太过抬举。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