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起,电视剧《底线》在多个平台热播中!
该剧从今年2月在长沙开机,5月底*青,全程在长沙取景拍摄,长沙中院3名法官全程驻组协拍,对剧中内容、场景、服化、道具细节进行严格把关,多名干警协助参与拍摄工作,多家法院提供拍摄场地。
《底线》背后有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听听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驻组法官蒋珊珊和长沙县人民法院的法官姚芳在“星城区法院”的故事吧~
蒋珊珊:我在《底线》剧组的152天
图为驻组法官蒋珊珊在剧中客串剧照。
9月19日是《底线》开播的第一天。
在开播小聚的咖啡馆,远程连线,屏幕里他们在台子中央,双手举起比心的那一下子,哇,是他们。转身看到了导演和主创团队的老师们,眼泪一下子就开始打溜了。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带着组织的信任,我开始了152天的剧组生活,从前期筹备、正式开机拍摄到*青,全程跟组协拍。
我从剧组拿走了什么
一是信任和尊重。
《底线》是以当代法官为创作原型,真实呈现基层法官工作和生活状态,展现40多个大案小案、新案旧案背后的人生百态。它的确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剧,它需要真实和专业。
我是跟着两位资深法官姐姐进组的,背后还有四级法院强大的后援团队。所以,剧组对我们是非常信任和尊重,不仅仅是主创团队的老师、出品方公司的领导,还有剧组的一大家子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蒋珊珊的驻组工作日常。
我们需要对剧中内容、场景、服化、道具细节进行严格把关。
如何把关呢?大致就是参与剧本审读和调整;整理和编写剧本中涉及所有和法院、法律相关的书面材料,包括不限于起诉状(书)、答辩状、庭审笔录、判决书、起诉意见书等等;制作和提供摄影棚内搭建的法院办公区内的审判庭、办公室、走廊、食堂、会议室等空间的布置摆放、法院标识、法院文化墙上的相关内容;规范法院制服、法袍、领带、法徽的穿搭和佩戴;所有案子根据剧情走向确定起诉时间、定案号、案由;拍摄现场的实时指导……
剧中出现的案卷、文书需要实打实的准备。
所以,开播第一天,当我看到调解室门口“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时,看到方远庭长拿着主播猝死案诉前调案卷时,看到叶芯看中国庭审直播网时,心情很复杂。
因为,我甚至能记得在哪个房间、什么时间段和美术组、道具组老师拟定卷壳封面内容、录入调解平台信息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一串台词、一本卷宗、一句标语甚至一面锦旗,都是经过精雕细琢后的专业成品。
雷星宇案拍摄现场。
片场很熬人,工作时间长,棚内空间密闭,环境压抑,如果没有乐观和爱岗的心态,就无法适应和持续。
电视上我们看到的一段戏,比如是两个人的对手戏,一段台词往往要拍至少五遍。全景、中景、二人共同近景、二人单独特写等,再加上如果有道具特写、动作特写,一段词反反复复拍。
暴雨不停拍。
早上7点半出工,晚上收工时间不确定,到后半夜为常态。我必然是焦虑的,责任重大,自然压力也大。
剧组的氛围很好,安心踏实的氛围,遇到再多的困难也在大家的帮助下一一化解。编剧老师和领导属于“为你撑腰”型,导演组的大佬属于“现场开导”型,制片组的老师属于“要啥给啥”型,服化美术组老师属于“偶尔能蹭个妆”型,演员选角组老师属于“夸你人美心善”型,苹果姐姐带我玩了网球训练器,属于“带你长见识”型……剧组为社恐的我打开了一扇门和一盏窗。
二是理解和共情。
《底线》开机前后,身边很多朋友有问,这次法院剧,能行不?能让法院人自己点开追剧吗?能让旁人懂法院人的喜怒哀乐吗?
当时,基于对主创团队朴素的第一印象、对剧本的沉浸式阅读,我拍着胸脯说“值得期待!”随着越来越了解剧组,参与拍摄的程度越深,我可以摸着法徽说“值得追剧!”
导演一直在现场说,演员们必须要演得像法官,那才是及格线。
《底线》涉及的领域确实过于专业了,年轻演员们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时间去了解真实的法院、熟悉法官工作和生活,反复反复再反复,所以那拗口的专业词汇,复杂的审判流程,严谨的工作作风,从陌生、干涩到流畅甚至动情,在监视器前的我常常被他们的专业和真挚而感动。
演员们越来越懂*员、法官助理、员额法官、庭长、副院长的不同心态、行事风格,都狠狠地拿捏。
剧中饰演立案庭庭长的演员靳东,从体验生活开始,就拿着小本儿记着听到看到想到的,细节可贵,他的“工作—职业—事业”理念让我醍醐灌顶,三个月沉浸式的拍摄期,每日通告上基本都有他。年轻演员成毅拍摄入额宣誓当天,他说不用看誓词展板,因为他把宪法宣誓誓词焊在脑子里了;蔡文静反复看法院的纪录片,熟悉法院人真实的工作状态;王秀竹一遍遍手写宣判词……而老戏骨演员王劲松和对手年轻演员讲戏,经他现场轻轻调整的台词瞬间充沛感情,前辈挽留想要辞职的年轻法官时的不舍不弃、庭长批评年轻法官时的责之切、领导关怀下属时的肺腑之言;饰演院领导的演员张志坚很严肃,他把此种状态视为工作应有的态度,踏进片场、开始工作必须是认真、全情投入。
我彻底被他们的敬畏之心和严谨慎重的态度震惊了,内心里不住地给前辈们点赞,给年轻演员鼓掌!他们只是演员,却懂我们的信仰、敬畏……
姚芳:这是一部“我们”的作品
图右一为姚芳法官。
2021年12月6日,我添加了刘国彤导演的微信,一个原本不可能与我生活有交集的人。两日后,他很礼貌地询问我是否可以旁听我的案件,自此开启了我与“底线”剧组的奇妙缘分。
2021年12月,刘导独自来到我院旁听案件,此时同事们听说要拍一部关于法院的电视剧时,虽一面积极表示希望电视剧可以展现真实的法院,但一面又沮丧地觉得不大可能,而我也同样不敢奢望。
2022年1月30日,春节前夕,我临时接到院领导交办的审阅剧本任务,此时我脑中闪过各种律政影视剧,心想大概也是阴谋不断、各种高能反转的商业片吧。
但拿到剧本后,发现竟然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里面一件件引人入胜的案件、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法院人、一句句直抵心灵的台词,让我直呼编剧老师简直像是在法院工作多年的老朋友,竟然能如此生动地还原法院人的工作与生活。这一刻我意识到,这一定是法院人期盼已久的作品,一部真正“我们”的作品。
春节后,两级法院审阅剧本的法官首次集中讨论,大家激情满满、干劲十足,既要考虑法院工作的严谨,又希望保持剧情的冲突,分析研究到晚上23点还意犹未尽。此后,大家在线上仍旧持续探讨,深怕遗漏任何细节,辜负了这样难得的好作品。
而后,刘国彤导演又带领演员们来到我院体验生活,我也成为被跟班的对象之一。体验期间,每一位演员、工作人员会在不打扰我们工作的情况下默默观察,与我们深入交谈,抱着热忱、谦虚的态度为刻画真实的法院人而积极学习。
正式开拍后,我也时常去剧组探班或参与一些协调工作,导演每次都会认真询问意见,其他工作人员也是温和有礼。但其实,拍戏真的很难熬,要克服不稳定的疫情、长沙变幻莫测的天气,以及在拍摄过程中发现的任何bug。
法院戏也真的很难拍,有很多尺度要把握,永远在调整,一直在磨合。但即便他们日出而出、深夜才归,也未曾放弃高要求,乐观积极地应对一切。
“底线”开播前,我告诉我的同事,每一个法院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我告诉我的家人、朋友,终于可以让你们真正了解我的工作了。
图为姚芳法官。
首播日,我一边刷着微博,看着观众们的热聊好评,一边看着底线冲上首播率榜首,我觉得一切付出和努力都值了。我感慨自己是如此的幸运,可以和前辈们共同参与“底线”的拍摄,有了不一样的工作体验,收获了剧组工作人员的信任,也结识了新的朋友。
来源:湖南高院、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编辑:熊媛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