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插画有问题,又掀起一轮教育内卷,焦虑是内卷的根源

人教版教材插画有问题,又掀起一轮教育内卷,焦虑是内卷的根源

首页休闲益智万物皆可卷更新时间:2024-04-09

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广泛关注,部分网友表示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大部分人对此表示需要有关部门进行严厉彻查,然而有的人却觉得这是“小题大做”了。

在我看来,教材不光起着“教书”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承担“育人”的责任。

网络上经常看到有人感叹国内教育“内卷”“鸡娃”,家长们不光要忙着操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用各种课外时间,以各种知识和能力去填满孩子的大脑。

然而这套有“问题”的教材已经在市面上流通将近十年了,这些年间竟无一家长对此提出异议。

如果连最基本的素质教育都不能够得到保障,我不禁问一句:这么多年家长们卷来卷去,都卷到哪里去了呢?

内卷:一场资本的阴谋游戏

内卷,

万物皆可卷。

经历卷中卷,

方为人上人。

“内卷化”作为当今社会的网络热词,在各行各业似乎都有其身影。反观当下的中小学教育,其中也存在很明显的教育内卷化现象。新闻媒体的过度宣传和炒作更是滋生了教育的焦虑,社会上关于“普娃”“鸡娃”等标签同样促使了教育内卷化愈演愈烈。

现代社会中教育途径的扩大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是教育内卷化的根源所在,资本借助制造焦虑等方式不断加剧内卷化的教育竞争,这也为教育与资本的融合提供了途径。尽管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促使社会互动具有了更多的丰富性和便利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家长们在排位中的盲目竞争。

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位本应是学校教育主阵地之外的选择性资源,就像是“主食”与“配菜”的关系,但在市场化机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因资本的逐利性而产生的各类乱象严重扰乱了教育本该有的生态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更需要擦亮眼睛,不要一不小心就跌入了内卷的“漩涡陷阱”。

l 功利思维才是教育内卷的根本原因。

古往今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长们的竞争意识和焦虑情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程度越高,则越有意愿加大教育资本投入。特别是对于当下大多数的家长来说多为80后、90 后而言,他们在孩子教育方面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和财力,对外界竞争压力的诱导更容易被卷入内卷化的漩涡。

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家长而言,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内卷化的现象可能或正在产生的不利影响。很多家长用传统的价值观去给孩子界定是非,用教育机构里宣扬的内卷理念去要求孩子,最后用腐朽经验去浇熄孩子的热情。

其实,家长们才是内卷化现象的主要推动者以及实施者。

家长将教育视为社会晋升的重要通道,大多数的家长并不会过多地听取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是片面地听取社会上诸如网络以及培训机构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各类补习机构贩卖焦虑的背景下,家长们便会蜂拥选择课外补习班,卷入教育竞争。

短期来看,课外班确实对孩子的成绩提高有所帮助,可若从长远角度去思考,可能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了。课外班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孩子做作业,并讲解做题思路。既然背后有了“靠山”,在本该吸收知识的学校课堂上孩子可能就不怎么听讲了,作业哪里不会做或是不明白,统统带到课外班交给辅导老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懒散怠慢,就连最基本的自己动脑思考都做不到了。

由此可见,过早地让学生背负升学、就业、竞争的压力包袱,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可能导致学习能力、经验的降低。

l 缓解教育内卷,构建家校共育

教育内卷化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管是作为学生还是家长都深受其困扰。如何脱离这种“内卷漩涡”,就成了我们作为家长所要考虑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无效内耗”呢?

l 建立高效的沟通平台

偏离教育成长发展的正常轨道,造成学生压力过大的内卷化,极易削减孩子的学习兴趣,而高效的沟通渠道则是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教育内卷化现象的有效方法。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家长才能引导家长群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回归教育的公平性。

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利用线上线下的交流方式以及填写调查问卷等沟通方法能够使得家长把握孩子成长的正确方向,从而创建更加适合学生今后全面化发展的生活学习环境。

l 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将中小学生推到了在线学习的最前线,家庭教育也随之卷入到了教育过程中。因此,与校园携手打造一个正确、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极为重要。

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家庭中感受到在校学习的环境和气氛,家长们可以选择明亮安静的一部分区域作为孩子学习的特定区域。在这其中家长们需要尽可能地少打扰孩子,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安静的学习环境,从而少受外界的干扰与影响,吸收更多知识。

“家长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除了安排舒适的学习环境之外,家长们也需要尽可能地在孩子身边进行共同阅读,这样更有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给予孩子充分的自我思考空间,营造良好、平等、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

l 摒弃“唯分数论”的思维模式

教育是要在确保短板基准的基础上努力“扬长”,而不是消灭差异的“补短”。加强对学生优势与个性化发展的关注,树立“因材施教、因人导学”的教育导向,真正实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其实考试本身并不会产生压迫感和焦虑情绪,而是当前教育体系中对考试分数的滥用,如利用分数进行排名、奖惩等,才使得家长产生“唯分数论”的思维模式。

父母也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比起应试取向的“刷题”“背题”以及盲目攀比行为,父母更应当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合理安排子女的学习、锻炼、休息时间,避免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尽管上述讨论对于如何破除教育内卷化指明了方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市场、学校、家长、学生等不同主体。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还必须综合协调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