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100问(上)

香道100问(上)

首页休闲益智香道更新时间:2024-08-18

1.什么是香?

广义的香,是指香气、芳香的气味。辞源中说:凡草木有芳香者皆曰香,如芸香、檀香等。

狭义的香,是指用天然芳香类香药及植物黏合剂为原料,根据功效的需求,按君、臣、佐、辅制定配方,并对香药进行炮制及配伍,依工艺要求制成的各种香品。其中传统香还必须根据需求经过窖藏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香品。

所谓香品,其一,指香料,例如麝香是名贵的香品;其二,指以香料制成的物品,类似茶品、食品的用法;其三,指香气的品质。

2.什么是中国的香文化?

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不同香气对人的作用及个人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

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如香文化的历史;香料的生产、炮制与配伍;香品的开发;香器(制香用的器物)与香具(用香时的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香与宗教;香与各类文化艺术作品等等。

3.历史上,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许多传统文化的渊源都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香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可以追溯到殷商以至更为遥远的先夏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000多年之前,人们已经用燃烧柴木与其它祭品的方法祭祀天地诸神。

中国的传统用香有一条并行的线索——生活用香,其历史也可追溯至上古以至远古时期,从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陶熏炉等文物表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先祖们已经开始使用香品了。

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也有了“柴”字,指“手持燃木的祭礼”,堪为祭祀用香的形象注释。

现有的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香料植物有了直接的利用,如焚烧(艾蒿)、佩带(兰),还有煮汤(兰、蕙)、熬膏(兰膏),并以香料(郁金)入酒;秦汉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

4.中国传统香文化发展史主要分哪几个阶段?

人类好香为天性使然,不过人们开始用香的确切时间已难于考证。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其发展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中国香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留给民族与历史的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综合历史记载,其发展主要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

香烟始升:萌发于先秦

博山炉暖:初成于秦汉

香光庄严:成长于六朝

盛世流芳:完备于隋唐

巷陌飘香:鼎盛于宋元

香满红楼:广行于明清

5.远古时期,人们为什么对香尤为重视?

远古时期,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外在的香到本性生香(古人称为心香、性香)正是人们养生目的的诉求。古人认为,一个性命相和、脏腑气血相和、品质高尚的人,体内会自然生发一种香气,因此,香气也就是一个人健康与德行的体现。这种香气被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本性之香,是人们进入理想的“众香国”的先决条件。人们对众香国的向往,也正是一种对健康、幸福的追求。

从每日早起的一炉香开始,读书写字要有香,迎宾接友要有香,琴棋书画更要有香相伴。朝堂之上,庙宇之中,时刻香烟缭绕。更有那香车宝马还把那缕缕馨香带到市井街巷。香不仅调节环境,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陶冶性情、颐养心灵、祛疫避瘟、健身化疾之功效。

由此可见,香品的使用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6.中国烧香的历史分为哪些主要时期?

中国烧香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以汉武帝为界,前面为第一时期,可称初始期。其间,所烧的香有以下几种:柴、玉帛、牲体、香蒿、粟稷等。烧香的作用一是养性、二是祛瘟除虫、三是用来祭祀。烧香行为由国家掌握,由祭司执行。

第二时期,从汉武帝到魏晋,可称引进期。汉武帝于中国香事的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其一,武帝奉仙,以求长生,是神就敬,而打破了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其二,武帝时期香品逐渐走向实用化,如置椒房储宠妃、郎官奏事口衔鸡舌香等,打破了香必用祭的垄断,使香进入了日常生活;其三,也是最重要的的一点,武帝大规模开边,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的大批“香料”传入中国。

第三时期是普及期。香的走向普及,是隋唐以后的事。普及的原因有二:一是“西(域)香”由“南(两广、海南)香”所取代,南香的大量涌入,使香的价格降低,为普及提供了物质准备;二是佛、道二教从六朝以来大发展,轮番跻身于国教的至尊地位,信徒增多,使供奉烧香走向普及。

7.为什么说宋代是香文化发展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

香文化经过汉魏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已是羽翼丰满、沉淀丰厚,使宋人研究香文化具备了应有的条件。连宋代的市井生活中也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有专门卖香的“香铺”、“香人”;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街头还有添加香药的各式食品,如香药脆梅、香药糖水(“浴佛水”)、香糖果子、香药木瓜等等。这也是香文化的发展已进入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

在描绘汴梁风貌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多处描绘了与香有关的景象,其中即可看到一家香铺门前招牌上写有“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字样(盖指“刘家上等沉香、檀香、乳香”,拣香指上品乳香)。

甚至在当时对职业篆香制作的“香人”,也有统一服装的规定。《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梁(开封),“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行业着装各有规矩,香铺里的 “香人”则是“顶帽披背”(《卷5·民俗》)。“日供打香印者,则管定铺席人家牌额,时节即印施佛像等。” 还有人“供香饼子、炭团。”(《卷3·诸色杂卖》)。“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卷2·宣德楼前省府宫宇》)。《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杭州,“(酒楼)有老妪以小炉炷香为供者,谓之香婆。”从这些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到宋代香事活动已广行于民间,看到香文化的普及与繁盛。

8.什么是传统香药?

传统香药即是将自然界中的香料通过修制、蒸馏、煮、炒、炙、炮、焙、飞等物理方法分离出精油、浸膏等,用以治愈伤病,或用以调息净心。天然香料营养成份十分丰富,自然界中已发现的香料有3600余种,常用的约400种。植物的根、干、皮、叶、花、果实、树脂皆可成香,对人有非常奇妙的影响,大都可入药。中医就专有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类药材。

9.如何使用香药才能够产生养生祛病的功效?

要使香药产生理想的养生祛病的功效,应注意几点——

1)选择有特定配方的针对性较强的香品;

2)选择大小适宜的用香空间;

3)要达到足够的用香数量和频率,使用香空间的香气保持足够的浓度;

4)用香空间适当控制空气流通,不宜太快,也不宜长时间封闭;

5) 选择恰当的用香时间,如:身心放松时、安静时、睡眠时等等。

10.历史上是否有人用香治疗疾病?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葛洪、陶弘景、张仲景、李时珍等许多名医用香药组方直接治病,方式涉及内服、佩戴、涂敷、熏烧、薰蒸、泡浴等多种用法。

我国用香品或香药防御流行性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草纲目》、《普济方》、《肘后方》等许多中医典籍中都有用香品或以香药为主组方防病治病的内容。许多简便易行的防疫方法至今还在使用,如民间使用艾草、白芷、藿香、薄荷等焚烧的方式来防疫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并且效果良好。

11.我国古代为何以香疗疾?

以香品防病疗疾,在我国最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从曾经出土的文物以及《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典籍中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现实。服药大多是用来治已病之病,而薰香则是防未病之病。调服本性、自我疗疾,它的作用和意义实际上是远大于治病的,一如养生是为了增强体质,防患于未然。

已得之病,即是得遇良医能够治愈,实际也难治愈疾病对人体本质的总体损伤。现代人体理疗,常有治表而未治其根的现象,治一病又引起多病,留下了一个个未知的致命隐患。依据传统香药要求制作而成的香品,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本性本命,而且可以适当阻隔疾病的传播与蔓延,历史上很多名香在实用中已经证实了这一独特的功效,时常一柱清香,既防病于未然,又防病于愉悦之中,远离疾病,体现了真正的人文关怀。

12.为什么说香对预防疾病有效?

香之所以有着预防疾病的良好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为:以阴阳论之,香药秉纯阳之气而生,为纯阳之物,有扶正祛邪,生发阳气之功;其二是香气对 “阳明经”的养护有着特殊的功效。“阳明经”为阳气生化之海、运行之通衢,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许多疾病都与“阳明经”有着直接的关系,被称之为人体的 “龙脉”。

《黄帝内经》等许多中医经典也多有论述,如:“阳明虚,则心脾皆失所养,而血不生”、“阳明虚,则宗筋弛纵,故手足痿而不用也”、“阳明经虚,风邪外入,令人口眼歪斜,麻木不仁及惊风痫痓,手足搐搦,不省人事”。究其原因,“阳明虚,则恶气易入”。口鼻乃“阳明经”之窍,是人体防病的主要门户。

香对人体的直接作用就是从养护“阳明经”入手,使“阳明经”达到健康状态,始终保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达到外病不侵的目的。所以,古人视香为保健养生的良药,且须臾不离。历史上也有许多记载用香药来预防流感、瘟疫等传染性疾病的实例。

13.香与人体健康有关系吗?

有。人的健康由诸多因素决定,在传统的哲学思想中,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同时存在阴、阳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系统,这就是“性”和“命”。“命”是我们能看的到、摸得着的身体,即肢体、五脏六腑等有形有象的部分;而“性”是人得之于天地运化规律的生命密码,是先天物质、信息能量的综合体,我们大概可以用信息、能量、暗物质、精神、神经等来描述它的一部分物性或存在的状态,是与“命”体既相和又独立的形而上系统。古代大德们认为,“本性”是人生命的“主宰”,一个人要获得健康、幸福、智慧必须从本性入手。所以,在中国古代“养性”是“养生”的根本。

疾病的产生往往是由后天的“险心”和“躁欲”所致,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病由心生”。生活中,人们通常对一些事物存有侥幸、取巧等不良情绪及心态,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能抑制的躁欲,这些是人体健康的根本障碍,这种障碍往往因诸多不如意而烦恼丛生、心火淫烧、燥气上浮,导致人体局部经络的堵塞、不畅通,从而引来病邪侵体。

中国传统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走过了兴衰千年的历程。从满足人们本性喜好所需开始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整体生活中。一炉清香颐养心灵、陶冶性情,芬芳之气使人心情平静、舒畅,从而促进人体细胞及机能新陈代谢并充满活力,使人体机能的潜能更好地展发,达到性安命和。严格按照传统香药药理药性、结合五行之规律,配伍、炮制而成的香品,有很强的养生之功,亦具备祛疫避瘟之效,自古便成为人们居家生活中的必备之品。

14.中国传统香品与西方香品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用香与西方人用香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人用香重在消除或冲淡因大量食用肉类食品和自身散发出不良的体味,当然还有身份的象征等其它用途。西方人用香亦如西方文化般直意表述,制成香水,即时喷洒。

而中国人用香的目的首先便是道德的自律和养生养性。香气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是美好、高尚、吉祥和道德品质的象征。是人天、性命、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结果。儒家的“修身、自省、仁”和道家的“无为”都是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而佩香、用香正是在这一完善过程中对自己到达预定目标的标志和提醒。除了佩香之外,我国最主要的用香形式是熏香,是通过焚烧或对香品加热而使香气弥漫于特定的空间之中,在不同的环境中去感受香对人的不同作用。人们用香的过程,不仅是作用于人,同时还要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从五行的角度来讲香品有扶正助阳之功,“纯阳之气,凝之为香”是古人对芳香类植物的生成机理的界定,所以焚香有利于扶正助阳。

15.居家用香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

传统居家生活中的用香,营造了一个芳香四溢的氛围,既有利于本性的愉悦、心神的安守,也有利于居住环境的阳气生发,有利于身体的防病养生。这样的环境可整合身心、性命,使之达到平衡、有序。身体、性命的有序化是健康的根本。一个性命健康、有序的人,心胸必定畅达,多欢乐而少烦恼,这也是中华养生学说的根本。

16.香文化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古代君子有四雅——斗香、品茗、插花、挂画,其中以对香品的熟练掌握为才艺之首。中国文人多爱香,而且从古至今都是香文化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对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的文化、艺术作品中有一种“博山虽冷香尤存”的让人参之不尽、悟之深刻的内涵。

文人用香大约至唐宋时期是非常普及的,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衣需以香熏、被需以香暖;公堂之上有香以烘托起庄严;松阁之下则以香示其儒雅;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不以香为聚!除了熏烧的香,香药在文人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妙用,如:书中置(或熏烧)芸香草避虫,有了“书香”;以麝香、丁香等入墨,有了“香墨”;以沉香树皮作纸,有了“香纸”(蜜香纸、香纸皮);以龙脑、麝香入茶,有了“香茶”等等。文人们将自己对香品的喜爱写入诗中、写入各类学作品中,载入史册的不计其数。在一些繁荣的历史时期,人们对香品的描述同时也寄托了对当时政局的拥戴,香品在无形中成为记载各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

17.什么是香道?

首先我们要说明道是什么?道在中国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规律。先贤谓之曰:“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谓之为‘道’”。中国香学之道是华夏祖先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个融哲学思想、文化、医学、药学、养生、美学、工艺制作等为一体的系统学说。

古人流传至今的香是内涵丰厚的妙物——它是芳香的,又是审美的,讲究典雅、蕴藉、意境,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它还是“究心”的,能养护身心,开启性灵;它还是妙用的,在用香、品香上讲究心性的领悟。香切近人的心性之时,便才使人们从心灵深处喜欢上了它。

我们的祖先在用香形式上是丰富多彩的,几乎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一种香品的制作过程几乎是中国文化精华的浓缩,既分阴阳又和五行,不同的香药采摘时间亦有严格的限制。一个传统正宗香方的组建,既要从人天关系着眼,又要从性命关系入手。和香家还必须熟知香药药性,在对众多的香药炮制及配伍和合的过程中还要导顺治逆,为使组方设计的效果更加理想,甚至还需识天时、明地理、择时择地和香,上好的香品还须经过窖藏,深度地和其药性才能成为香中佳品。

历史上,人们在品香时的形式及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唐代的李密喜欢独自一人携香具香品入山岭之中,选一平坦之地,席地而坐,焚香后让香气与山中的树木清香融为一体,使身心浸淫在青山绿水和特殊的香气之中,“舒啸情怀,感悟天地之理”;宋代的蔡京品香则要有气势,要使烟气蓬勃而出;徐铉则一生焚香伴月等。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似乎可以领略到他们每一次品香都是在感悟着什么,也或许是一次次的开悟或心灵转化的过程吧。

18.古代文人如何用香?

焚香,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是一件雅事。孟子说:“香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长寿”。看来孟夫子不仅喜香,而且有其理论根据,人们从内心深处喜欢香。有了一定经济条件的文人们,不仅用香,而且还想尽办法制作自己喜爱的香,要用香烧出情趣来、烧出意境来、烧出学问来。如此,不仅制香、使用香器,连焚香的方法也是文人们研究的范围。我们从杨庭秀的《焚香诗》中可见其大观。诗云:

琢瓷作鼎碧于水, 削银为叶轻似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 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涎, 但今有香不见烟;

素馨欲开茉莉折, 底处龙涎示旃檀。

平生饱食山林味, 不柰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蒸木犀, 却作书生真富贵。

19.历史上对传统制香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

文人中有许多制香高手,如王维、李商隐、傅咸、傅元、黄庭坚、朱熹、苏东坡等。苏东坡即有“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作为生日礼品的记录。仅文人墨客因对香品的喜爱而自行配制的“梅花香”配方,流传至今的就有近百种;“龙涎香”则有五十余种。文人相聚,能有自制的好香是一种荣耀。而且,许多香还要引经据典,甚至配以诗词。雅士制香,附庸风雅者人数更众,其它各业人士为示其风雅,也纷纷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香的使用,逐渐成了全民的习俗。制香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20.历史上描写香品的优秀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哪些时期?

历史上描写香品的优秀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汉魏、隋唐、宋元和明清时期。

21.汉魏时期描写香品的代表作有哪些?

这一时期香文化繁盛的标志是文人多以美好的香气作为写作的素材,如:西汉气势壮美的大赋常写到香草香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以华美的辞藻描绘出遍地奇芳、令人神往的众香世界,如《子虚赋》言“云梦泽”之胜景:“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芎藭菖蒲,江离蘼芜……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桂椒木兰……”大意是:“云梦泽东有种芳草:蕙草、杜衡、兰草、白芷、杜若、射干……北有森林巨树,黄楩、楠木、樟木、桂树、花椒、木兰……”

汉武帝与香的故事也是魏晋之后文学作品的常用题材——武帝对宠妃李夫人早亡深为悲恸,以皇后之礼葬之,命人绘其像挂于甘泉宫。白居易的乐府诗《李夫人》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人。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炼金炉焚。九华帐中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等。这些亦真亦幻的故事,使各类异香在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同时,似乎也更贴近了生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实际上,不仅香文化的传播是如此,人类早期众多的文化传播中都会含有这一历史的印记。

22.隋唐时期描写香品的代表作有哪些?

绝大多数的唐代文人都有咏香诗作(或有诗句涉及到香),许多人的咏香作品相当之多,如王维、杜甫、李商隐、刘禹锡、李贺、温庭筠等等。

杜甫有诗:“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王维有诗:“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所写就是唐代的朝堂熏香的场景,殿上香烟缭绕,百官朝拜,衣衫染香。杜甫的“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白居易的“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皆以“香”喻“花”,亦见唐代文人对香的熟悉(“百和香”指用“百草之花”配成的一种熏香,是以“各种香药”配成,传说汉武帝曾“焚百和之香”迎西王母。)。

另有李煜的“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王维的 “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和“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杜甫的“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和“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李白的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和“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白居易的“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和“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刘禹锡的“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和“博山炉中香自灭,镜奁尘暗同心结”;李商隐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和“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温庭筠的“香兔抱微烟,重鳞叠轻扇”和“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还有如李贺的“练香熏宋鹊,寻箭踏卢龙”和“断烬遗香袅翠烟,烛骑蹄鸣上天去”;杜牧的“桂席尘瑶佩,琼炉烬水沉”;陆龟蒙的“须是古坛秋霁后,静焚香炷礼寒星”;罗隐的“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23.宋元时期描写香品的代表作有哪些?

香文化经几千年的全面发展,至宋已是沉淀丰厚,使宋人研究香文化具备了应有的条件,加之当代香事繁盛,使研究者具有实证的机会和条件,多部香学专著在这一时期问世了。如丁谓《天香传》、沈立《(沈氏)香谱》、洪刍《(洪氏)香谱》、叶廷珪《名香谱》、颜博文《(颜氏)香史》、陈敬《陈氏香谱》等等,其作者不乏当代名士、高官或著名学者。如《天香传》作者丁谓,是太宗时进士,真宗宠臣,官至宰相,诗文亦为人称颂。《颜氏香史》作者颜博文也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官至著作佐郎。《名香谱》、《南番香录》作者叶廷珪曾任兵部侍郎等。

还有苏轼、范成大等许多文人,虽无香学专书,但也对香和香药颇有研究,如苏轼在《苏文公本集》中有大量香药的记录、研究性文章。宋元后诗文常见“心字香”,多指形如篆字“心”的印香。杨慎《词品》:“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杨万里:“遂以龙涎心字香,为君兴云绕明窗”,王沂孙《龙涎香》:“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蒋捷:“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心字香烧。”

辛弃疾脍炙人口的《青玉案?元夕》,即生动描写了杭州城元宵夜香风四溢的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4.明清时期描写香品的代表作有哪些?

明清时期文人用香风气尤盛。从《红楼梦》前八十回对香的描写来看,曹雪芹不仅有日常用香的习惯,且深谙和香之法。贾宝玉《夏夜即事》或也反映了曹雪芹的生活:“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和香之法则有“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据《本草纲目拾遗》载,康熙年间曾有香家为曹雪芹祖父曹寅制藏香饼,香方得自拉萨,用沉香、檀香等20余味药)。

“明末四公子”之冒襄与爱姬董小宛皆爱香,也曾搜罗香药香方,一起作香,“手制百丸,诚闺中异品”。董去世后,这段生活尤令冒襄万般怀恋,说道:“忆年来共恋此味此境,恒打晓钟尚未着枕,与姬细想闺怨,有斜倚熏篮,拨尽寒炉之苦,我两人如在蕊珠众香深处。今人与香气俱散矣,安得返魂一粒,起于幽房扃室中也。” (《影梅庵忆语》)。

明清时期的香学文论也较为丰富,各类书籍都常涉及到香,其中影响最大、最突出的应数周嘉胄的《香乘》。周嘉胄是明末文士,今江苏扬州人。《香乘》是内容丰富的一部香学专著,汇集了与香有关的多种史料,广泛涉及香药、香具、香方、香文、轶事典故等内容,但遗憾的是,缺少不同类别香品的香药炮制要诀及和香规程,还缺少香方的应时变化之理,是为不周之处。周嘉胄还著有《装潢志》,是书画装裱方面的重要著作。

《普济方》、《本草纲目》等医书对香药和香品也多有记载。《本草纲目》几乎收录了所有香药,也有许多香方和香药为主的药方,用来祛秽,防疫、安和神志、改善睡眠及治疗各类疾病。包括“烧烟”、“熏鼻”、“浴”、“枕”、“带”等用法。如:麝香“烧之辟疫”;沉香、檀香“烧烟,辟恶气,治瘟疮”;降真香“带之”、安息香“烧之”可“辟除恶气”;茱萸“蒸热枕之,浴头,治头痛”;端午“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明清咏香诗文数量甚丰,可见于各类文体,还有许多对香的点评,文辞隽永,堪称妙语。被《人间词话》称为宋代后“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也多有咏香佳句,如: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另有席佩兰诗《寿简斋先生》有名句:“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红袖添香”是至今多为人们引用的诗句之一。袁枚亦有《寒夜》一诗写焚香读书,因夜深不睡而被夫人训斥,颇有情趣:“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明清还有许多专写某一香具、香品的诗词,如瞿佑《烧香桌》、《香印》,王绂《谢庆寿寺长老恵线香》,朱之蕃《印香盘》、《香篆》等。

25.古代民间为何烧香?

香虽是形而上的高雅之物,上品之香价逾黄金,但烧香、用香在寻常百姓家也是日常之事,民间通常在节日以祭祀烧香达到祈愿福祉、寻求平安的目的——大概从一年的腊八开始,“腊日祭”或佛祖成道日,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等主要祭祀仪式开始的时间,这一天人们还要祛疫,祈求健康;腊八之后,腊月二十三日,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更是需要烧香;除夕之夜、正月初五路神生日、正月十五上元节、二月二日春龙节 (龙抬头),还有寒食节、清明节、立夏节、天贶节、翻经节、七夕、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地藏节、中秋节、重阳节、祭祖节等等众多节日,都是祈福烧香的日子。

除了特殊节日,人们在遇有红白喜事、孩子初生、建房淘井、科举得中、合同立约、义结金兰、天灾人祸、发财丰收等,是一定要举行相应仪式的,烧香则是仪式上必行的程序之一。当然有些人家或商户供尊财神或是其它神位也是要烧香的。

26.民间烧香都有哪些形式?

中国人对烧香的态度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对宗教的敬畏,不敢随意冲撞;另一方面,求拜烧香是为了请神保佑。烧香,在香港台湾地区常称为拜拜,是最常见的敬神方式。点起香烛,向神拜上几拜,更虔诚的,则跪下叩头几响,同时心中默默祝祷。

民间的烧香有许多习俗,其中一个是所谓烧头香。头香就是第一炉香,尤其是新年的第一炉香。老百姓认为头香,效力最大,可以获福最多,所以常常争烧第一炉香。如果是新年(农历正月初一)烧头香,虔诚的香客常常在除夕的午夜就开始早早等候了。

除了烧头香,某些地方的民众还有烧十庙香的习俗。就是在初一早晨,提着香篮,连续烧满周围十座庙。其用意与烧头香相近。

民间烧香的另一个比较特殊的做法是烧拜香。所谓烧拜香,是指向着某一寺观神庙等地方,一步或几步一拜。比如湖南衡阳一带就有上南岳衡山烧拜香的习俗,一般是香客携一张小凳,上设香案,几步一拜,渐次上山。

27.寺院里为什么烧香?

寺院里的大雄宝殿中,庄严的佛、菩萨或立或坐于大殿之上。从汉明帝把佛像请进中国,到梁武帝把佛教定为国教,一场场法会、佛事活动不断地在这里进行着,一炉戒定真香青烟袅袅,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成为人们和佛菩萨交流的最佳媒介。在佛教中,香为最殊胜的供品,如《法华经》之“法师品”列出了“十种供养”: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其中四种都是香品。“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不仅用香,而且上香前后都要有恭敬郑重的礼仪。在重大法会上,上香之前,全体僧众先要跪拜持诵专门的供香偈语才能上香,上香之后也要再诵念赞偈。

香在礼佛、供佛的过程中,不仅是对佛、菩萨的恭敬,同时通过烧香供养,与佛菩萨建立沟通,进行信息的交流,培补本性善根,以达到觉性圆满,生起“智慧之香”的目的。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弟子们就用香、花、烛供养他。

佛教认为香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智慧洞开的贤圣甚至能散发特殊的香气。据经*载,佛陀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普熏十方,震动三界。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性”之香。同时,佛教认为香能够使人修身养性,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合理、正确的用香能使人心生欢喜,空灵澄澈,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香是修道的助缘,供奉香品如提倡正气,亲之、近之则大为受益,在打坐、诵经等过程中用香,使人在静憩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扶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从而提升修行的次第。寺院内外处处薰香,更是营造良好的修行环境。

28.佛教中的用香有哪些种?

佛教中可以用于供养的香品种类十分丰富,除了用于熏烧的“烧香”,香料制作的香水、涂在身上的涂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的供品。其中香水还用于浴佛,是一种很高的供养。香不仅供在佛像前,还用于供奉经书。也常把香料掺入涂料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门窗,在重要的场所和家中还常泼洒香水供香,一般常用的供品是香、花、灯,如果供品的种类再增多,那么就会多使用几种香品;如果简化到一种,也会是香烟一炷敬佛。

29.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从佛教创教开始,佛教的香也应运而生了,从历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两千多年来佛香的原料中名贵香药始终是主要成分。早期的佛香用药是以“旃檀、沉香、乳香、安息、龙脑、丁香”等为主要原料(藏传佛教中至今还基本保留了这一传统),或配制燃烧,或制成香水浴佛、涂身,或制成香食敬佛、食用,或用以治病疗疾。

随着佛教的传播,在不同的地域形成的佛教派别,由于受到文化、地域、水土气候、民族习俗、地方原始宗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不仅佛教本身具有了地方的特色,香品在用药范围和配伍上也有了很大的差异。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在制香、用香上都形成了自己的习俗。如历史上称藏香为“荤香”,汉传佛教的香为“素香”或“净香”,主要是因为用料的差别。

30.佛教用香形式是怎样的?

佛教用香的形式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也是延续了一条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史料记载来看,早期的佛教用香受到技术的限制,基本是原始香材配置后便直接进行焚烧。大约公元200—900年前后,汉传佛教用香不仅有了严格、成熟的配方,而且香的形式也出现根本的变化。从原始的焚烧香材,发展到开始使用“印香、篆香、湿香、香饼、香丸”等。为了减少烧香的烟气,还相继出现了隔火熏香的烧香形式。大约宋代前后,除了人们延续以上用香形式之外,开始使用类似现在的线香、签香,以及由篆香和线香发展而来的龙挂香(盘香)敬佛。明代以后线香、签香、盘香敬佛,已是一种常见的形式,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末。从香品的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早期、中期、还是后期,形式的变化只是外在的,而根据不同的需求、按特定的配伍,以香药制香却是千年不变的根本,这是佛教修行用香的核心所在。

31.修行与香有什么关系?

香是本性的食粮,是颐养性情、启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良药。从修行的根本上来看,无论是佛家、道家、儒家都是以“本性”的提升与圆满为本根的——佛家讲“明心见性”为佛;道家讲“修真炼性”成真;儒家则是“养德尽性”至圣。诵经、坐禅无一不是为了返现本性的自我,强调在其过程中用香也正是为了更有效的实现这一目的。

32.传统香如何分类?

对于香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线香”、“盘香”等;据所用原料的种类可分为“和香”与“单品香”等。一种香品也可归入(从不同角度划分出的)多个种类。例如,采用天然香药经配伍而制作的线香,就形态特征而言,是“线香”;就所用多种香药配伍合成而言,是“和香”;就所用原料的属性而言是“天然香”。

33.什么是传统香中的和香?

中国传统香的制香工艺是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指导下,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而成的。和香不是简单的香药组合,更重要的是药性的和合,要充分利用药性的五行属性,使香药药性相互生发制逆的过程。许多时候是要把香药先分组和合,有的还需经窖藏,最后再按所需顺序统一合成。历史上有许多名香,如修行用香、禅香、效用类香等,对和香的时间还有着严格的要求,也就是古人讲的择时和香。有的香品整个制香过程需几个月才能完成。如东汉名香《灵虚香》从甲子日配药到丙子日磨料、再到戊子日和料、庚子日制香、壬子日包装入窖窖藏、再到甲子日出窖才算完成,整个过程正好是六十天时间。这样的香必定有较好的品质,有的还会有独特的效用。只是因为,香是一种特殊的物品,历代以来多强调净心品香,而很少言及效用,使人们忽略了它而已。

34.什么是传统香中的单品香?

单品香是香文化发展过程中早期的产物,是指单用一种香药,添加天然粘合剂制成的香,如:单用檀香粉,加填充料及粘合剂制成的香品,通常称为单品香。因为单品香的药性往往是比较单一的,只作用于人的某一方面,长期使用会造成人体气血的不合。从健康和使用效果的角度,人们已经逐步放弃了它。但是作为一般的祭祀用香,还是可以选择的。因为好的单品香,经过严格的炮制以后,会减低部分不利人体健康的因素。

35.古代如何看待和香与单品香?

很多人以为单品香是传统香的主体,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正如单个一味的中药材即使珍贵也还并非是良药一样,一种上好的香料并非就是好香。例如对于檀香,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讲到:“檀香单焚,裸烧易气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

其实早在汉代,古人就已经意识到单品香的局限,于是产生了多种香料配伍的观念,开始转为使用多种香料和合而成的香品。从西汉初期的“四穴熏香炉”可以看出,和香在那时就已是呼之欲出了。汉代之后,香料配伍水平不断提高,香方种类也日益丰富,直到明清,和香一直是传统香品的主流。

36.什么是天然香药类香品?

以天然香药及其它天然材料(如中药材)、天然黏合剂为原料制作的香品。此类香品中经严格配伍的传统香品,除气味芳香,还具有扶正祛邪、养性养生、安神益智、防病祛病等广谱的效用。天然香药是指以动、植物的芳香部位为原料,用物理方法(切割、干燥、水蒸气蒸馏、浸提、冷榨等)获得的芳香物质。一般说来,用生物工艺手段(如发酵)获得的反应产物也划入天然香药范畴。其形态可以是树脂、木块、干花等,也可以是天然香材的萃取物(如用物理方法提取的香精油、净油、香膏等)。

37.按形态特征划分,香有哪些品种?

香从形态特征上划分,有线香、签香、盘香、塔香、印香(篆香)、香锥、香粉、香丸、特型香、原态香材等品种。

38.按香气特征划分,香有哪些品种?

如果按香品的香气特征划分,可分为沉香型、檀香型、柏香型、桂花香、复合香型等等。用天然香药和化学合成香料都可以调和、模拟出各种香气类型,如名为“檀香型”、“沉香型”的香品,未必采用了天然的檀香或沉香。

有些传统香的名称也是指其香气特征,而不是指所用原料。例如“某某龙涎香”、“某某梅花香”,未必都使用了龙涎香或梅花花瓣。

39.按用途划分,香有哪些品种?

据香品自身的基本效用特点,可分为美饰类、怡情类、修炼类、祭祀类、疾病防疫类、药用类、综合类等。

据香品在使用中的具体用途,又可分为多种,如佛家香、道家香等等。

以这两种方法划分的类别并非一一对应,例如,道家、佛家香都包括“修炼类”、“祭祀类”、“药用类”等多个类别。

美饰类:注重以香气美化、装饰人、物品或环境。

怡情类:注重增添生活情趣,怡悦性情,安和情志等。

修炼类:以安心养性为主要目的,可助于放松身心、扶正祛邪、开窍通经、沟通凡圣。因其香品清扬纯正,故适用于打坐、诵经、静修等。

祭祀类:注重品质洁净,传统中要求根据祭祀的对象不同,用药有严格区分,如古人以沉香祭天、龙脑香祭地等。

药用类:注重扶正祛邪、通经开窍、清洁环境、防治流疫,对症治疗疾患等。

综合类:注重其它效用的香品。

40.按使用方法划分,香有哪些品种?

我们按照使用方法划分,可分为熏烧、浸煮、佩戴、设挂、涂敷、食用、日用等等。

熏烧类香品:直接点燃,或借助其它热源(如木炭、电热片)为香品加热。

浸煮类香品:溶解、浸炮于液体(水、酒等)中使用(或对液体加热)。

涂敷类香品:可供擦拭、涂敷,如香水、花露、香粉、香膏等。

佩戴类香品:随身佩带或携带,如香囊、香珠等。

设挂类香品:陈设或悬挂,如盛有香品的香盒、饰品等。

食用类香品:将香药进行炮制、单用或配伍后制成细粉,用以做羹、汤、茶及其它食品添加,来养生保健。

日用类香品:使用香品制作的日用物品,如香烛、香枕、香护膝、香衣领等。

41.按烟气特征划分,香有哪些品种?

如果按香的烟气特征划分,可分为无烟香、微烟香、聚烟香等。

无烟香:看不到烟气。

微烟香:烟气浅淡。

聚烟香:烟气凝聚,不易飘散或根据需求使香烟出现特殊的形态、颜色、以及存留的时间等。

42.什么是线香?

是指用不同的配方制成的,粗细、长短有一定规制的直线状香品。是北方常用的香品形式之一,适用于多种用香场合。古代用手搓或鲫嘴制香,现在多用专用机械制造。

43.什么是签香?

又称棒香、芯香。以竹、木等材料作香芯,呈直线形。用竹签者常称“竹签香”、“篾香”。签香又有手扞香、淋香和机制香等。

44.什么是盘香?

在平面上回环盘绕,常呈螺旋形(许多“盘香”也可悬垂如塔,与“塔香”类似),适用于居家、修行、寺院等使用。

45.什么是印香?

又称篆香。香粉回环萦绕,如连笔的图案或文字(篆字),点燃后可顺序燃尽。制作方法是用模具“香印”(即印香模、香篆模)框范、压印而成。印香在唐宋时已流行,现在的盘香即源自印香。

46.什么是刻香?

古代用来计时的香,制作方法与形态近似篆香,亦是以范模用干香粉随用随制。

47.什么是香丸?

用香药配伍和合后研磨成香粉,调香泥制成的丸状的香,是古代常用的香品形式之一,是传统的熏香用香品。

48.什么是香膏?

将香药配制好后,调成膏状,装入瓷罐密封窖入地窖中。用时按量取出,与香丸同为常规的熏香香品。

49.什么是香饼?

是指隔火熏香用的饼状香炭,或称香煤。

50.什么是塔香?

使用时以支架托起或悬挂于空中或支架之上,下垂如塔。塔香源自(不迟于)明代的“龙挂香”。

51.什么是香锥?

是指形如圆锥体的香品,现代也称之为“塔香”或“香塔”。

52.什么是瓣香?

是指片状或段状的原态香材(“瓣”指一物自然分成、或破碎而成的部分)。

53.什么是特型香?

特殊形状的香品,也是真正的“工艺香”。例如元宝形、动物形、花形等。有些精巧的动物形香品(类似动物形的香炉),腹中留空,香烟可从兽口吐出,使焚香过程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54.什么是原态香材?

芳香动植物原料经干燥、分割等工艺简单加工制成的香品,如木块、干花、树脂块等。

55.什么是香珠?

一种或多种香药制成的“圆珠”状香品(先研磨成粉粒状,再糅合成圆珠;或以香木雕成),可串成“香串”,道家、佛家多用作挂在身上的佩饰。

56.什么是帷香?

是指用于寝室和车、轿中悬挂与摆放以及身上佩戴的香品。大部分是用布或锦缎类缝制成具有装饰性的形状,再将配制好的香药装入其中。也有用草、丝织物编织,或用木材、金属制作而成的,古代也称为香囊,如香包、香銶等。也是香枕等寝室所用香药保健品的统称。

57.什么是香粉?

是指单用某一种香药,或按一定的配方将多种香药配制后,磨制成粉状,以供涂、洒、直接焚烧。可用于制作篆香等各种香品或作为制香的半成品原料。

58.什么是香枕?

根据需要将香药配制好后装入布料缝制的枕状袋中,在睡眠时做枕头用。也有用木头、竹子、瓷器做成外形,内部装药做枕头的,是传统生活中使用广泛的保健养生用品之一,形制多样,还有抱枕、小型手枕等。

59.什么是熏衣香牌?

是根据不同人的需求,用香药配制成的放在衣橱中的熏衣香品。该香品需把香药配以粘合剂,调湿后用刻有装饰图案的模具压制而成,一端有小孔,便于系上丝绦,挂于衣橱中。

60.目前制香有哪些工艺?

从制香工艺上来讲,主要有按正统传承的香方,将天然香料配伍、炮制制作而成的传统制香;以及将部分天然香料进行科学配制,运用现代化工技术制作而成的现代制香。

61.传统制香的原则是什么?

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开慧,这是传统制香工艺的一个核心原则。正是由于秉承了这一理念,才使传统香品不仅成为芳香之物,更成为开慧养生之良药。

62.传统制香与现代制香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传统制香主求“香气养性”,现代制香主求“时尚的香气”,两类香品的差异非常显著。

63.如何制作传统香?

制作传统香,首先综合考虑该香的用途、香型、品味等因素,再根据这些基本要求选择香料或药材,按君、臣、佐、辅进行配伍、炮制,其配料、和料、出香等过程须按节气、日期、时辰进行,才能使不同的香料尽展其性。分为六个步骤:制备原料、配伍、和料、成型晾晒,包装,窖藏。

64.传统香的原料有哪些?

传统香原料包括香药、木粉、粘合剂和附加材料。自然界中已发现的香料有3600余种,常用的约400余种。植物的根、干、皮、叶、花、果实、树脂皆可成香,对人有非常奇妙的影响,大都可入药。

65.什么是传统香的配伍?

传统香药的原料配制各有其理,亦各有其法,但基本都是按五运六气、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确定君、臣、佐、辅的用料。

66.制作传统香为什么一定要经过炮制?

香药炮制是传统香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对炮制的时间、容器的质地都有很多讲究。香料的炮制与中药的炮制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多差别。同一种香料,根据不同的香方需求,炮制方法也有所不同。

从总体上说,炮制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杂质,便于使用;二是导顺治逆,理其香性。恰当的炮制可以加强香药的性能,使其效用充分发挥出来,并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还可以根据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制方法使香材的药性发生改变。例如,檀香的炮制就是为了去火,因为檀香生长在南方炙热的地区,它的火性比较大,这种香料直接做香后,使人们容易气浮上燥。所以要先用清茶或者云南团茶进行炮制,把它的火性去掉。

67.传统香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传统香的炮制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修制、蒸、煮、炒、炙、炮、焙、飞等,具体方法如下——

修制,一是使香材纯净,二是做切制、粉碎处理,即采用拣、摘、揉、刮、筛、凉以及切、捣、碾、镑、挫等方法,除去杂质、多余的水分、变质的部分及其它非药用成份,并使其大小规格满足要求。如,龙涎香需要清除其中的砂石,沉香则要清除泥土等。

蒸,即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香材;可清蒸,也可加入辅料;蒸的火候、次数视要求而定。此法既可使香材由生变熟,也可调理药性、分离香材。如笃耨香黑白间杂者,必须分离单用,其法为,以瓷器盛香入笼中蒸,沸后约半小时则白浮于上黑沉于下,分而用之即可。

煮,用清水或加料浸煮,主要目的是调整药性,去其异味。如制甲香,即需先用碳汁煮,次用泥水煮,最后用好酒煮。或用米泔水浸多日后,再用米泔水煮,待水尽黄气发出时收,凉后再火炮。

炒,根据需要或清炒或料炒,火候上有炒令黄,炒令焦等。如制檀香的方法之一是,选好檀香制成碎米粒大,慢火炒令烟出紫色,断腥气即止。

炙,用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渗入和合于香材之中,以改变香材的药性。在制香中常用的辅料主要有蜜、梨汁、酒等。

炮,用武火急炒,或加沙子、蒲黄粉等一起拌炒;炮与炒只是火候上的区别,炮烫用武火,炒炙用文火。

烘焙,将香材置于容器(瓦器等)中加热使其干燥。

水飞,把粉碎后的香材加水研磨(其粉末即“飞”入水中),再将液浆静置沉淀,将沉淀物晒干研细备用。此法能防止香材在研磨时粉末飞扬的损耗,又可分离出香材中可溶于水的成分,使香更加细腻。

68.可以举例说明传统香料的炮制方法吗?

传统香料炮制方法举例如下——

1)制檀香: 檀香一斤(片)用好酒两升,以慢火煮干,略炒制烫手即可。

2)制碳香: 檀香(片)蜡茶清浸一夜,控出焙干,以密酒拌匀再浸一夜,慢火炙干。

3)制沉香:沉香破碎,以绢袋装,悬于铫子当中,勿令着底,米水浸,慢火煮,水尽再添,一日为好。完成后凉干即可。现在制香者多生用沉香,所以达不到效果。

69.传统香所用的香药主要有哪些?

传统香品之所以具备养生的作用,是由传统香所用香药为主要原料而产生的,传统香所用香药有几百种之多,常用的香药大体有近百种,主要香药大体有:沉香(生结、熟结)、黄熟香、笺香、旃檀、紫檀、黄檀、降真、苏合香、龙脑、安息、甘松、白芷、附子、乳香、枫香、芸香、茅香、零陵香、马蹄香、麝香等。从其中一些常见的香药的药性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到传统香的基本作用。

在中草药中,常见的芳香类药物约四百余种,制香常用的香药也有一百余种,根据不同香方的需要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使药性的作用达到更好地发挥。这些名贵的香药,经过严格的炮制,名家的特殊配伍,就会产生更加奇妙的效果,为此古人将名香称之为价比黄金珍贵的良药,与本性相伴的益友。

70.什么是沉香?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古语写作“沈香”(沈,同沉),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形成通常需数十年的时间,树脂含量高者更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与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种木材,而是一类特殊的香树“结”出的,混合了油脂(树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而这类香树的木材本身并无特殊的香味,且木质较为松软。据现在的研究,瑞香科沉香属的几种树木,如马来沉香树、莞香树、印度沉香树等都可以形成沉香。沉香是常绿乔木,有平滑及浅灰色的树干、卵形及叶脉幼细的叶片和黄绿色的小花。在夏天,可看到一个个绿色的果实挂在树上。

沉香的用途广泛,它的树脂可制成香料或供药用,木材可制线香,而树皮可用来造纸。由于产地分布区不断缩小,只剩下零星的分布,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予以保护。决定沉香等级的最重要标准为其树脂的含量。沉香树脂极为沉重,虽然原木的比重只为0.4,当树脂的含量超出25%时,任何形态的沉香(片、块、粉末)均会沉于水,沉香的名称正是来自于其沉于水的特质。

沉香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女儿香”。据史*载,沉香在唐朝已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因为主要集中在东莞地区,所以又名莞香。关于莞香,当地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莞香的洗晒由姑娘们负责,她们常将最好的香块偷藏胸中,以换取脂粉,香中极品“女儿香”由此得名。

71.什么是檀香?

是一种常绿的寄生树,此树把自己的根依附在别的树根上,通常以薄片型的方式出售。并且,至少要30年以上的树龄,才能达到采集贩卖的标准。檀香自古以来便深受欢迎,从印度到埃及、希腊、罗马的贸易路线上,常见蓬车载满着檀香。檀香具有防蚁的功能,许多古代的庙宇或家俱,都是由檀香木所做。

檀香独特的香味,具有安辅作用,对于冥想很有帮助,因而广泛被用在宗教仪式中,特别是印度和中国,对檀香的需求量至今丝毫不曾减少。檀香也是香水中常用的原料。檀香又名旃檀,白者白檀,色紫者紫檀,皆有清香,而白檀为胜。可制小匣和折扇等,即檀香匣、檀香扇,装饰以烫画、刻花,是精制的工艺美术品。驰名中外的杭州檀香扇就是用檀香木制成的。轻轻一摇,清香四溢,而且有“扇存香存”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仍然清香扑鼻;放入衣柜, 可防虫蚁。

檀香属檀香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我国台湾、广东也有引种栽培。它的花初开时黄色,后血红色。木材奇香,常作为高级器具、镶嵌、雕刻等用材。北京雍和宫的白檀雕像——巨佛,高26米,直径3米,由整根檀香木雕琢而成,这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檀香木的刨片,可作为芳香健胃剂;树干和根茎蒸馏可取得檀香油,含90%的檀香醇,是名贵的天然香料。

佛教对檀香更是推崇备至,以至寺院也常被尊称为“檀林”。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天然材料制成的香不仅芬芳、清新、爽神,香味醇和,久用也不会有头晕的感觉,深呼吸也不觉得冲鼻,使人心生欢喜、有愉悦之感,更能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

72.什么是麝香?

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如果在室内放一丁点,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麝香不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在我国使用,已有悠久历史。唐代诗人杜甫在《丁香》诗中语:“晚坠兰麝中”。麝香是配制高级香精的重要原料。古代文人、诗人、画家都在上等墨料中加少许麝香,制成“麝墨”写字、作画,芳香清幽,若将字画封妥,可长期保存,防腐防蛀。麝香是一种珍奇的动物性香料,扩散性和诱发力极强,具有特殊的柔和而优雅的香气,良好的提香作用和极佳的定香能力,与玫瑰、茉莉花精油一起驰名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一直对它有极大兴趣。在调香中,如果缺少麝香等动物性香料,其香气就会缺乏动态情感;只有将动物性香料应用于香精等配方,才起到定香、烘托、圆润与平衡整个香气的作用,给整个香气带来活力,并赋以动人的情感。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年轻人掀起了一股麝香油热,而中国则在东汉时期便开始使用麝香。最初,麝香仅仅被用于梳妆和熏香衣物,到了唐宋年间,已盛行将麝香作为化妆品和赋香剂。麝香不仅作为香料,更重要的是它的药用价值。据我国历代医经药典记载:麝香具有芳香开窍、舒心、宽胸、镇痛安神、通经疏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和消炎解毒等功能。我国药典中,百分之十二的中成药都配有麝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