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骂一句先心痛,到如今打一场也是空——人生最无奈的事情之一,就是好好一段感情走不到终点,好好两个人从相爱处成相厌。
爱情的变数没人说得清道得明,连莫文蔚也只能落寞地唱:“总之那几年,你们两个没有缘”。但,读完《窑艺》这个故事,也许能让我们尽量回避一些陷阱,减少一些变数。
《窑艺》有个别称,叫做《窑之变》。
张欣擅写“变”,尤其是“情变”。
作为新都市文学的代表作家,张欣最广为人知的一系列中篇小说,就是以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在社会转型期的所遇所感为切入点,描绘大环境的变动带给人们的冲击,以及由此而生的困惑与尝试。
而以“变”为名的《窑艺》,描述的是一段校园爱情在社会的洪炉中逐渐变化的故事。
爱情陷阱之一:盲目与理想化的开始
故事的女主角叶一帆从小被过继,虽然养父母为她提供了优越的家境与充足的宠爱,但像大多数寄人篱下的孩子一样,外表开朗不受拘束的一帆,内心仍然非常缺乏安全感。
她渴望一份可以牢牢抓住的感情,一个让她有归属感的依傍。因此苍白细瘦、看起来不够有担当的天际,并不是一帆一直心仪的形象。
男主角曹天际则出身于偏远山区的知识分子家庭。严肃而传统的家庭氛围,养成了天际踏实上进的性格,他希望被重视被认可,却并不擅长体察伴侣的细微心思。
所以天际的审美标准,是长发披肩善解人意的温婉少女,也并非短发率性的一帆。
《亲密关系》一书提出:“梦中情人”的形象,反映了孩童时期未被满足的需求。
很显然,无论是原生家庭还是由此导致的潜在需求,一帆与天际其实并不对等。
尽管两人在诗社的合作表演中擦出了火花坠入了爱河,但这段爱情中的“心意相通”,其实更多地源于大学校园里相似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节奏,而并非来自双方真正的自我审视。
无论是相对简单的环境,还是涉世未深的心态,都会加剧爱情的盲目性与理想化,使人难以正确认识彼此的差异分歧。一座高楼的地基没有打好,自然谈不上多么稳固牢靠。
爱情陷阱之二: 不均衡与不理性的付出
毕业后,以编剧为理想的一帆被分配在知名电影制片厂的策划室,与一线作家打交道。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让一帆如鱼得水。
天际刚好相反。身为名校哲学系研究生,却被分配回家乡教中学政治,不甘现状的天际独闯广州却一再碰壁,最后在一家刚起步的民营广告公司落脚。
难耐异地只身打拼的苦闷,天际希望一帆辞职南下,在同一公司供职。
一帆纠结后决定为爱牺牲,放弃现有的理想环境与事业规划,去陪伴天际。
在一段感情中,女性通常是思维方式更加感性的一方,加上“贤妻良母”、“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的潜移默化,使得女性往往容易为自己认可的感情付出更多。
付出是美德,但不适当的付出恰恰是爱情的毒药。
——什么才是适当的付出呢?
第一,付出是均衡的。
并非计较数量质量的完全对等,而是指双方都愿意尊重对方的付出并愿意回馈。
第二,付出不是为了交换。
付出应当是源于爱,而不是为了交换爱。以“得到期望的回报”为前提的付出,一旦无法得到完全吻合期待值的回报,就会形成巨大的失落感。
第三,付出应有限度。
绝大多数情况下,付出应以自身能力以及对方的回馈能力为限度。过度的付出,不仅会削减自身价值,还会对对方造成压力,从而破坏感情的平衡。
其实此时天际与一帆的分歧已经初步显现——
在天际眼里,一帆现在的工作于名于利所得有限,就此放弃并不可惜。至于她的理想、追求与喜好,和两个人踏踏实实成家过日子相比,完全无足轻重。
而一帆其实很满意自己的工作,但过度憧憬依恋爱情的她,此刻完全被自己的牺牲所感动,也并没有理性思考过之后的道路该如何规划。
这一场付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果。
爱情陷阱之三: 无法同步的个人发展
由于身世的阴影,一帆一直是一个缺爱者。她将与天际的恋爱视为精神支柱,辞职南下是为了陪伴天际,明明不喜欢却仍然在广告业努力,也是因为爱屋及乌。
南下后与周遭环境的格格不入,使这份依赖进一步加强,以至于一帆渐渐将这场恋爱看成了人生的唯一重心与救赎。似乎只有恋爱圆满,她之前的所有决定才有意义,她的价值才能得到证明。
然而真正让一帆感觉挫败的正是爱情本身。
现在的天际,不仅切身感受过生活的压力,而且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他所需要的不再是一个敢于为他出头的精神支柱,或一个能够畅谈人生的灵魂挚友,而是一个让他没有压力不用分心的生活伴侣,一个脚踏实地共同经营的生存伙伴。
因此,一帆对过去的留恋、对爱情的执着、对现状的不适应和由此产生的一些小脾气,看在天际眼中,都成了不可理喻和任性散漫。
而曾经让天际感动过的,一帆不识人间险恶的单纯与正直、敢于仗义执言维护爱人的勇敢,在如今需要步步为营的职场里,也成了天际烦恼的根源。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可以说,女模特萧晓云的出现,是压垮一帆与天际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在那之前,当一帆与天际之间的隔阂已经影响到天际现阶段的人生目标时,两个人的感情,已经岌岌可危。
终于,又一次冷战之后,一帆选择了结束生命。
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正如诗人蒲柏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同于他人,每一天也不同于自身。
绝大多数不能走到最后的感情,都能归因为这句话。
作为社会人,我们每时每刻都经历着各种事件,承担着由此带来的各种感受,并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适应。
在这个苦乐自知的过程中,三观逐渐变化,进而影响彼此的匹配度。
无法同步的两个人,自然会渐行渐远。
结语:太多的不可控,能够把握的唯有自己
就像《窑艺》的题记中写到,陶器进窑之后,没有人知道出来时釉纹会变成什么样子。
变数是永远存在的,无论爱情,或者人生。
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承认它的必然,理解它的起因,然后尽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它的结果走向。
有太多的书与人,教导我们经营爱情的道理。譬如,多沟通,多交流,多换位思考,多一起规划未来,尽可能地做到付出与接受的均衡,尽可能地保持成长的步调一致。
而了解自我的真实需求,接纳真正的自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盲目地投入与过度地付出,不会太过依赖别人的评价与支持,将幸福与梦想都寄托在他人身上,最终让原本美好的爱情不堪重负。
先学会爱真正的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先达到自身的和谐,才有能力为爱情而努力。
而努力过,就可以坦然面对所有结果。
有自己的理想、兴趣、生活重心,一个人的价值,不会因一次错误的感情而打折扣。
故事的最后,一帆没有死,也没有与天际复合。
这个结果并不美好,却也不能说太糟糕。
人生还在继续,无数的可能性,还在前方。
自尊自信自爱的人,从来不会输给变数。
作者简介:熊狸,贪恋文字、影像及一切有趣的人与物,愿与你交流分享。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