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太极拳起势
(套路第1式)
一、题解
起势为预备之姿势,其主题是“以我之静待人之动”,在神要静,在形要松,以静主松,所以静是主调,但神不是死寂、呆板之静,而是静中寓动势,外静而内动。在静中蕴涵着吞吐山河,包容宇宙的气势,在空无中预示着刚猛、虚静中透露出威严。
二、术语介绍
1.拥举手:手背领劲向前拥出,再向上提举,意念在手,劲点在手背。
2.下按手:手掌领劲向下按压,意念在手,劲点在手掌。
3回探手:下按的手由前向后拉探,随拉随坐腕,意念在手,劲点在掌指。
4走手不走肘:意念在手,以手领劲,带臂运动,简言之,以手领肘,不得以肘领手。
三、动作过程
动作一:预备势。按原述预备势转入起势,要“先在心,后在身”,此动是由心转入身的动作。
动作二:两手前掤上举,腕同肩高,略比肩宽,眼先顾手的上举而后前视。
动作三:双手下按至腹前,眼顾手前视。
动作四:双掌回採于胯前外,眼前视。
四、要领
1.两手的前掤上举、下按、回採,必须要用周身之劲,即全身贯穿沟通,手脚相连,腰脊率动,手不可自动。在预备好的前提下开始启动,用意向下行气于涌泉,前掌踩踏成吸盘脚出根劲,引返弹之力上行出盘簧腿、高櫈胯。内劲达于腰腹时,命门后撑的力度加大成扣钟身,尾闾砣加重,头的上浮力增强,随内劲上行,阔背沉肩,力达双手背。这样上下(根劲与领劲)相争,前后对拉(命门与手背,左右膨胀之力自生(肩、胯、足、手),周身如冲气之球园活饱满,周身浑圆一气,无有凹凸缺陷之处。
2在两手起动前,十指尖随沉气下插,将肩、肘、腕、指各关节都拉开,肌肉抻长,满臂松展,再用意松弛,即可产生苏麻胀愁的内气感,且有重砣砣、沉甸甸的内劲感。此时,命门后撑加重,手背(含十指甲壳)意劲灌足,缓缓向前拥出。前掤时要意远劲长直向前走。
松展的两臂会愈走愈长,值得说明的是意念只向前掤,不做上举,上举是自然的,举手后有一个到位的缓冲阶段——随换气周身松弛一下。
两手下按时,再做十指前引,同时改换劲点于手掌(含十指肚),意劲灌足,自然下按。当按至腹前时,变换用劲方式为拉採。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脚下的根劲有重有轻,命门的撑劲有强有弱,手上的劲点要变换位置和方向,但三点对撑、贯通是不变的。这是周身之劲集中一点,形于手指的“一个劲”的操作方法。
两手在运行过程中要缓慢、均匀、如行云、如流水。不可忽快忽慢,这是锻炼神经中枢对肢体控制能力的有效方式。不可等闲。愈慢、愈匀、愈难!切切注意。
如果在练起势时,劲力不是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而仅仅是空空洞洞的抬臂动手,那就从根本上错了。
五、要点
1.太极拳达于拳势呼吸时,气息的一呼一吸,内劲的一蓄一发,气势的一开一合,形体的一张一弛,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即吸、蓄、合、内张为同步:呼、发、开、外张为同步。此式练习时可取前掤上举一吸一呼(慢练)或仅一吸(快练)。下按回採为一吸一呼(慢练)或仅一呼(快练)。初练时最好不管呼吸与其它的配合,任其自然。
2.劲力由下而上,脚、腿、腰、背、臂、手,但不能犯胸,胸始终处于含蓄宽舒状态,“力不犯胸”这是一条大原则。
3.在形体操作上,我们前边讲过吸盘脚、盘簧腿、高櫈胯、扣钟身和尾掛砣、头部云浮、三点一线、腰如带轴等,下面再加上两点,“臂如软鞭”、“手如胶弹”。鞭身柔软而坚韧,挥舞甩动刚力内存。胶锤质柔而韧、弹性极强,打击能力入里透内。此皆寓太极之手臂,乃棉里藏针矣。此式中的掤举、按採皆如软鞭甩胶弹一样想,一样练,才能练出内劲来。
4.起势练习要在极静中练出极松来,但这种静和松一定有沉实的心劲和雄伟的气势做底,即浑身要掛拳意,要有凛然不可侵犯的雄浑气概。要表现出庄重沉厚的神态,总之神态要极静,肢体极松,底劲雄浑,拳味浓厚。
5.对拉指甲壳和指肚要贯劲的问题,应引起十分的重视,而脚下的十趾和手上的十指是对称一致的,有了十趾才有指。这是练末梢、沟通整体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总结和作业
本式的要点是抓住静和松,静中求松,以松促静,这是根本之点。静为主,以静主松。
练习本式要从一个劲上下功夫,两手的运动皆由脚下的根劲、腰间的撑劲来运作,不是手的自动。
起势的质量决定一套拳的质量。练好起势是提高练拳质量的起点。
作业:初学班的每天练起势不能少于三十次;打套路的至少也要练十次以上。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